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攻略 > 二十 心的力量(上)

嘉靖攻略 二十 心的力量(上)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师爷颇有些无奈地看着范庆,苦笑道:“东翁,其实选谁为案首,并无大碍,但若是点出的案首在未来仕途上有所进展,则必然对东翁感激涕零,东翁也会得到回报,属下观郑光才华横溢,基础扎实,然而过于刚直,行文内看似圆润没有任何自己观点,实则处处掩藏锋芒,细细观之,便能看出,再者郑光年岁小,年轻气盛,难免会做出什么事情,牵连到东翁也不一定。

而之前那一份被其他阅卷官选出来的文章,那是真真正正的圆润,没有锋芒,那人已有三十余岁,早就被打磨平了棱角,进入官场必然一帆风顺,仕途进展也会顺利很多,只要稍具实干才华,就是上官最喜欢的少说多做的那一类人,属下也是为东翁未来着想。”

师爷的一番话,让范庆稍微有些沉默,良久,摇曳的烛光之下,范庆说了一些师爷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话:“我辈读书人,究竟是为了什么才寒窗苦读十载,考取进士,成为大明朝的官员呢?我想,应该从最开始,都是抱着光宗耀祖,满足自己的想法,以满足自己为主,光宗耀祖是幌子。

但是,真正的为官之后,看着一县一州一府数十万上百万生灵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而安居乐业或是流离失所,总会有些触动的,百姓何其苦也,那句诗说的真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本为一百姓,我父我祖都是百姓,他们宁肯苦了自己一辈子,也要供我读书,让我为官,过上好日子。

我尝过吃不饱肚子的滋味,尝过被豪强欺凌的滋味,正是因为我深深明白这种滋味,我才明白做官究竟是为了什么,那人的文章圆滑,深谙为人之道,为官之道,一朝考取进士,必然青云直上,过上二三十载,朝堂上又要多出一位青词宰相,可是,那真的是我所希望的吗?

我辈中人的确是经过诸多历练,能力是练出来了,脸皮也是练出来了,可是最开始我们所发下的誓言,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我无力去改变这世道,但是我始终希望,能有一个年轻人可以改变这个世道,我不能为他做什么,但是至少,我能点他为府试案首。”

师爷颇有些复杂的看着这位既让他感到熟悉又让他感到陌生的东翁,长长叹了口气:“理想,早就被吃到肚里去了,当年,年轻气盛之时,谁不想着为民请命,改变这世道,可是这么多年了,谁做到了?东翁,您做到这苏州府知府不容易,朝中风云激荡,东翁可万万不能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啊!”

范庆没再多说什么,摇摇头,转身离开了议事厅,师爷看着范庆离去的背影,苦涩的笑了笑:“我知道,您还没放弃,只是不敢罢了……可是……唉……”

郑光并不是太过在意这个府试案首的称谓,虽然它的确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也只到院试为止,到了院试环节,通过的人可以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然后进入府学县学学习,有选择多学习几年再行参加乡试的,也有选择立刻就参加乡试的,不过一般而言像郑光这样的年轻人,反而更多的选择立刻参加乡试。

府学和县学经过国朝初期的严密谨慎之后,到如今,大部分只是一个摆设而已,你到底学不学,上不上课,其实并不重要,管理很是宽松,就和县试府试的考场纪律一样,要求很低,所以在府学和县学里面,基本上学不到太多的东西,而且能通过三次考试的学子,自己也有一定的信心,一群童子试的胜利者在一起,不出乱子就好,谁还指望他们读书?

郑光已经做好了打算,这一段风波过去之后参加院试,院试通过之后,不论结果如何,郑光都会选择和唐顺之一起出去游学,见一见东南风貌,见一见自己这前十六年都无缘面见的江南风光,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外出游学,都是增长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很多有学问的大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脱离闭门读书的环节,转而出去游学,一方面是真的巡访名师增长学识,一方面则是通过游学的路途中所见到的方方面面的人和事,增强社会阅历,为做官打下社会基础,毕竟做官之前大家都是书生,除了读书考试,生活很单调,除了少数富家子弟有闲钱去游玩,大多数寒门子弟除了读书就是读书,没别的节目。

这也导致了很多寒门子弟在读书做官之后一头雾水,遇到实际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能从头学起,还多为自学,一个不好,领悟力和自学能力不足,造成管辖地方大灾难,掉脑袋都是轻的,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当了官就万事大吉了,当了官,魔鬼历练才刚刚开始。

唐顺之的确教给了郑光很多相关的知识,但是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去做,怎么着也要比听来的要好,很多事情不是听来就能明白,根据时间地点和背景的不同,随时可能千变万化,让人防不胜防,深谙此道的唐顺之就建议郑光,在院试之后乡试之前的那段时间里,和自己出去游学,真真正正的接触大明朝。

这对于刚刚脱离大宋的血与火,进入一个相对平静时期的郑光而言,是非常需要的,说实话,大明朝的风俗,人情世故,对于郑光而言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而抱着这样的概念去考试还无所谓,要是去当官做事,甚至与人博弈,那就是作死了。

郑光急切的需要恶补大明朝的一切知识。

无论是从书里看来的还是从人家嘴里听来的,都不是自己的,只有亲眼见到亲身经历,才是自己的,所以在准备一个月之后的院试的同时,郑光就给唐顺之写信询问一些游学的相关事宜,唐顺之还是心学门人,通过这次的游学,应该也能认识不少同为心学门人的优秀名士,弥补一下之前欠缺的人脉。

接到郑光的信件的时候,唐顺之正在一艘画舟里和一些好友聚会喝酒,拿出信件,唐顺之阅读起来,脸上露出笑容,而身边就有人询问起来:“应德?怎么笑得如此之灿烂?莫不是你的老相好要来了?哈哈哈哈!”

立刻就有人大笑出声,舟中诸人都是潇洒之人,很喜欢这些所谓的八卦说,一听这话,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唐顺之身上,唐顺之一拳捶在那人的肚子上,怒道:“听你瞎扯!这是我的学生!考完府试了,说等考完院试之后想要随我外出游学,见见世面!”

一个白头发老者起了兴趣:“你的学生?你就两个学生,还是一对父子,郑微死了,那是郑光?”

唐顺之点点头:“是,郑光。”

白发老者好奇道:“府试考过了?”

唐顺之笑道:“苏州府府试案首。”

舟中诸人眼中一亮,被捶中肚子之人惊讶道:“苏州府府试案首?那可是整个南直隶竞争最为激烈的府了,能在苏州府脱颖而出,那乡试很有可能通过啊!别说乡试了,会试也大有可能,那进士也差不多啊!”

唐顺之白了他一眼:“再废话我立刻让你变烈士!很久没被我打,皮痒了是吗?”

白发老者笑了笑,点头道:“话虽粗俗,但的确如此,苏州府的科举考试历来难考,参考人多,竞争激烈,我等当初也不敢在苏州府参考,才挂名到了人数较少的州县,不过顺之啊,你收的这两个弟子都是一时人杰啊,郑微若不死,现在应该早已登堂入室,怕也是知府一级的人物了,虽然可惜,不过看起来,这郑光不输乃父啊!”

唐顺之微笑道:“光儿虽然年幼,但是四岁就开始读书了,九岁丧父之后,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整整三年只是闭门读书守孝,在那之前还有些孩童天性,贪玩耍乐,但是在那之后,我反倒是希望看到他贪玩耍乐,那还能让我好受一些,整整三年,除了读书就是读书,一直到三年之后才渐渐恢复过来。

所幸没有沉沦在悲伤之中,光儿意志坚定,认准的事情绝不服软,这一点上十分像他的父亲,而且在天赋上,光儿更胜乃父,因此我十分相信他可以在这一科取得较高的名次,甚至可以冲击二甲前列。”

白发老者的眉头挑了一挑,咧嘴一笑:“你唐顺之之高徒,居然没指望三鼎甲之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