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攻略 > 一百八十二 上意(中)

嘉靖攻略 一百八十二 上意(中)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殿试结束之后,对于考生们而言,就是彻底放松的一段时间,他们终于不用再去经历一遍不堪回首的士子生涯,无数个寒窗苦读的日日夜夜,无尽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家人的失望,旁人的嘲笑,这一切,从交卷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再也不会经历了,因为他们已经成功地跨入了大明的最高阶层士人阶层。(小说

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就是官员了,最被人所羡慕的,最被人期待的,最被人渴望的,进士出身的官员,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太大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的,他们所希望的,不过是当个官,过过好日子,欺负欺负以前欺负过自己的人,为一县之主,抒发一下心头的快意而已。

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未来多少年里,最轻松快意的一段时间,就是现在了。

他们还没有去想,成为官员之后,他们所需要面临的种种,他们所需要经历的种种,新科进士的光环失效之后,他们是否还有如此轻松快意的心境,如此得意的思绪,那都是不确定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自以为已经结束的炼狱,其实是未来的岁月里,他们无数次回想的天堂。

然而这一切在现在是毫无说服力的,无论是对于士子们也好,还是对于正在阅卷的阅卷官们也好,还是对于正瞪大眼睛监视着一切的锦衣卫也好,都是没有意义的。

本次殿试的主阅卷官,是大学士夏言担当的,大学士严嵩和礼部书孙承恩分别担任副阅卷官,其余人等都是同阅卷官,由于只是一份策论,所以阅卷的速度自然快一些,对于某些标准卡的也不是很严格,也不需要黜落,仅仅只是名次重排而已。

夏言盯着手上的每一份卷子,看着每一份策论,他脑袋里全部都是郑光的那份策论,和那份可以吸引到他的策论比起来,现在所看的子曰诗云,毫无吸引力,完全不足以让他为这些卷子打上最高的评价一个圈。

按照阅卷规定,九名阅卷官都有评断卷子好坏的权利,一份考卷要被所有的九名考官都阅读过,并且打上评价之后,再去做最后的判定,最高的评价是一个圈圈,次一等的是一个三角,再次一等的是一个点,再次就是一根竖杠,最后一等的是个叉叉,想要得到一甲进士那珍贵的三个名额中的一个以及二甲的名额,就必须要得到八个圈圈,如果有超过一个的三角或是点,就肯定要落入三甲。

而对于一甲进士的三个名额,估计只有全部九个圈圈都到手才有可能得到了,不仅仅是策论的内容,还有书法,还有卷面的整洁程度,总体的观感等等,评价相当细致,相当的吹毛求疵,当然了,他们也不敢乱来,因为搞不好皇帝就要亲自查阅试卷,明太祖就经常干这个事情,还闹出不少次科举案,杀掉不少考官。

至于嘉靖陛下,一般只看前十名的卷子,但是,也难说会不会突发奇想要看别的卷子,毕竟圣心难测,而嘉靖皇帝又是出了名的善变多疑。

夏言已经连续看了十多份阐述国虽大好战恒亡的卷子,一律打上三角或者点点,打入三甲之列,就算是遇到有八个圈圈的,他也会评价为点,使之不得进入二甲前列,得以选庶吉士,他并不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意,说实话,如此善变的心意,也没几个臣子可以明白,所以夏言还是坚定的主战派,看到主和派的卷子就一律打落三甲和二甲后列,看到主战的卷子就给圈,最不济也是三角。

直到一份熟悉的卷子出现在他的面前,夏言才眼前一亮,那熟悉的卷首语和第一页纸的论断,让夏言瞬间明白,这就是郑光的卷子,八个醒目的圈圈画在上面,让夏言明白自己就是决定他一生的那个人,第一页纸他已经看得差不多了,直接跳过,去看接下来的策论。

郑光反对对蒙古开战的理由是国家困顿,缺少精兵强将,不能同时两线开战,自古以来两线作战就是兵家大忌,更兼攘外必先安内的用兵准则,此时此刻,对蒙古动手是不理智的行为,就算夺回了河套,但是我们能保证俺答不会再用兵抢回来吗?俺答手里有多少机动兵力?我大明可以出动多少兵马守卫河套?一定可以战胜之吗?

打赢第一场,就可以接着打赢第二场吗?我们有什么凭据可以断定俺答不会一而再再二三的试图夺回河套?我们明白河套的价值,俺答就不明白?我们可以调动数万兵马去夺回河套,俺答会不会出动十万铁骑南下夺回河套?不要小看蒙古的战争动员能力,他们的每一个青壮都是战斗力,战争从来不带辎重,完全是以战养战,就这一点,他们的动员能力十倍于大明,俺答可以轻松的调集十万铁骑,而我们却难以集中十万兵马的力量。

他们可以调动十万快速且精锐的骑兵,而我们却只能调集不到十万人的步卒,速度、战力皆不如蒙古人,河套走廊上没有多少城池可以给我们守,我们势必要面对野战的局面,大明的边军即使由曾总督统帅,精锐齐出,可以挺过第一次,还能挺过第二次第三次吗?如果可以的话,边军的战斗力还真要让人刮目相看,之前那么多次战败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值得商榷了!

还有,大明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的粮食、兵器、器械、民夫等等,准备战争就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而蒙古人集中兵力只需要遣人往各部落宣布可汗的命令,各部落火速集结青壮骑兵往可汗规定的目的地前往,由于是草原,还是骑兵,他们集结的速度远超大明,大明就算是同样集结骑兵,也不如蒙古人的轻便快速。

这样一来,数十日的时间差就出现了,第一战我们可以发动突然袭击进攻河套,但是那之后呢?蒙古人失败,就会咽下苦果不来找麻烦?俺答就会坐以待毙,接受最便捷的进攻中原的跳板被夺走而无动于衷?战争的结果是俺答继续发动进攻一定要夺回河套的可能性大,还是什么也不做的可能性大?俺答会发动几次战争?大明可以承受俺答多少骑兵的进攻?

打仗需要的是什么?是后勤,是财政,是粮食,是弓弩,是箭矢,是民夫,是骡马,这些来自于什么?来自于钱,大明的钱来自于什么?税收!大明的税收来自于何处?东南!大明最重要的,最大的财政来源,东南!

大明财政的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东南数省,东南的赋税,历来都是大明的命根子,而如今,命根子被别人攥在手里,对于大明这个巨人来说,又该如何自处?

大明的综合国力和蒙古人比起来要更强一些,蒙古人只是军力强横,但是无论是文化还是财政还是科技,都被大明远远的甩在后面,所持者,不过是强悍的军力而已,和大明的全面发展比起来,蒙古人甚至不能算一个国家,只是一个部落而已,偶尔出一个能干的统治者,才能成为一个整体,一旦这个统治者死掉,后继无人,他们会迅速的分裂,衰落,不像大明,可以完全的继承下来。

郑光觉得,以大明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可以支撑一场复套之战,却不能支撑复套之战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大明要做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倭患,把东南理清了,恢复税收,加大军事投入,进行军事改革,增强边军的战斗力,三五年之后,财政充分,军力强悍,粮草齐备,才能一举发动反击战,那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夺回河套,而是在夺回河套之后,直接依靠河套打入蒙古腹地,重现千年前汉武大帝之光辉!

封狼居胥,可汗夜遁逃,漠北决战,匈奴人的下场,就是蒙古人的下场!

所以,在此之前,我们不能轻启战端,尤其不能大举进攻河套使得俺答察觉出我们的真实意图,我们要采取的,应该是另外一种主动防御的策略,在全面反攻之前,竭尽全力的削弱蒙古人的力量,为之后一举消灭蒙古人奠定基础,那么说一千道一万,具体怎么做呢?

郑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精锐骑兵化整为零,大规模深入蒙古内地,烧杀抢掠,毁灭蒙古的部落,发扬“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真言,务必让蒙古人疲于奔命,无力对大明造成有威胁的打击,顺带,为大明练一批可以充作主力的精锐骑兵!

到那时,蒙古人的部落损失惨重,人口牛马损失惨重,蒙古部落必将大规模内迁,蒙古人的战斗动员能力就会大规模下滑,俺答虽然恼怒,可以起大军来进攻大明,但是同样的,他不知道大明已经准备要彻底灭了他,心思还是和以前一样,轻视大明,大明则全面收缩兵力,固守当地,坚壁清野,同时发动围魏救赵的战术,蒙古人大举出动,我们也大举出动,直接奔袭其大后方,让他们哭都没地方哭。

这样,纵使不能击败蒙古,却能让他们在不经意之间,失去大量的战斗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