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攻略 > 一百七十 阅卷(下)

嘉靖攻略 一百七十 阅卷(下)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光的考卷和作答虽然极为优秀,不过,本次会试强者如云高手如雨,阅卷官和副主考分为三派,各执己见,一派拿着一份卷子强力推荐,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互说服,孙承恩有所顾虑,没敢把话说的太死,也的确,这三份试卷都是极为优秀的,让他来做选择的话,的确非常难,所以,孙承恩最终决定,将确定前三名顺序的决定权,还给皇帝。

嘉靖皇帝虽然偷懒,不过对于会试这样的大事件也还是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关注,这一次,他下令孙承恩要把他们确定的前二十名的考卷都拿来,让他仔细的过目查看,看看这些考官是否秉公判断,有没有私心之类的,总而言之就是对自己的臣子不大信任,不过这也难怪,历年来的会试都有爆出一些小道消息,只是查无实据,也就不了了之了。

孙承恩带着前二十名的试卷抵达西苑万寿宫之时,已经是夕阳西下十分,嘉靖皇帝完成了一天的修道,正在休息,准备进晚膳,得知外面有人传达孙承恩带着科举考卷前二十名前来请示的时候,他便急忙宣孙承恩进殿,这一次,他虽然明里暗里的给孙承恩打了招呼,但是这个古板的老头子是否会按照他的心意来做,还真不敢保证。

另一方面,郑光是否有真正的才华,能否经得起真正的考验,还有待商榷,所以,他担心郑光无法进入前十,便刻意将前二十名的考卷都要来观看,如果前二十郑光也进不了,皇帝会亲自要求他们把郑光的考卷拿来,重新检查一番。

孙承恩带着考卷进入大殿,见到了端坐在上首的皇帝,便行礼道:“臣孙承恩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嘉靖皇帝有些急切,伸手虚扶道:“孙卿平身,这前二十名的考卷,都带来了吗?”

孙承恩点头道:“是的,陛下,这是前二十名的考卷,不过,关于前三名的评定,考官分为三派争论不休,似乎难以抉择,臣不方便就此作出评断,所以,将我等争执不休的三分考卷也带来,请陛下亲自裁决。qiuyelou”

嘉靖皇帝有些惊讶道:“哦?竟然有这等事?连你们这些考官都难以抉择?那会是何种文章,何种政论?你先把这三份卷子给朕看看。”

孙承恩把三份不能决定排名的考卷递给了迎上来的黄锦,黄锦捧着这三份考卷递给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接过三份考卷,便细细看了起来。

这第一份考卷,对于自己亲自出的那道天下有道的题目,是从论语本身来注解回答的,这是很正统的解答方式,而整篇文章都是圣人言语,为圣人立命,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措辞用句非常精巧,起承转合衔接的极为严谨,一看就能看得出文章作者深厚的经义功底,嘉靖皇帝不由得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这文章比起上一科的会元的文章还要好,写这文章之人功底深厚,扎实,是个可塑之才,嗯,朕很满意,只是,显得有些老成的过了头了,黄锦,拿裁刀来,朕要看看这是谁的文章。”

黄锦立刻把那黄金刀柄的裁刀抵了过来,嘉靖皇帝拿起了裁刀,挑开了糊名纸,一看,便说道:“难怪了,李春芳,扬州人,年三十七,难怪,难怪,三十七岁,和朕的年岁差不多大了。”

说完,嘉靖皇帝就把这份卷子放到了一遍,孙承恩瞧着,觉得这份文章虽然写的十分好,但是可能其中的立意并没有得到皇帝的欣赏,没写到皇帝的心坎儿里,虽然有些惋惜,不过他最差也是探花郎,注定可以入翰林院当值,也不算浪费了他数十年苦读的功夫。

嘉靖皇帝开始看第二份考卷,看着看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嗯,这篇更好一些,言之有物,功底扎实。”说完,嘉靖皇帝又翻到后面,去看他的策论,一看之后,又是皱起了眉头,继而叹息道:“唉,还是一样的老成了许多,总感觉不敢说,不会说,缩手缩脚,怎能办大事呢?谨慎是好的,可谨小慎微,就不太妙了啊!”

嘉靖皇帝拿起裁刀,挑下了名帖,一看,说道:“不出所料,胡正蒙,浙江人,三十五岁,倒是比李春芳年轻两岁,但是,也是年岁不小了,没有年轻人的那种激情了,朕还记得,早些年的时候,那些状元榜眼探花都有二十余岁的,年纪轻,有激情,就算在翰林院里面磨个三年六年九年的,出来了也还年富力强,今科你们选的这前几名,都老大不小了,六年九年的磨下来,都快五十岁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撑到大用的时候。”

孙承恩并不慌张:“陛下,这考卷是糊名的,我等不可能知道考生的年岁是多少,我等只是依照陛下的要求,依照圣人之言,选拔优秀举子,这年岁越大,读书的年份越久远,学识也就越扎实,被选中,超越那些年轻举子,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嘉靖皇帝也只能无奈地点点头,说道:“这个,朕也明白,只是这前三甲,注定要入翰林院成为翰林,入了翰林院,少说也是六年磨砺,朕需要有充足精力治国之人才,而不是一群暮气沉沉之老朽,到时候白白占据了那么好的名额,却活不到朝廷需要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那对朝廷来说,可不好啊!”

说着,嘉靖皇帝拿起了最后一份试卷看了起来,看着看着,觉得有些不对味儿的地方,这份试卷的文章,似乎没有那么强烈的保守意味,相反,文章虽然好,紧凑,经验老道,但是文里文外透露着一股向上的昂扬之气,嘉靖皇帝看到这里,连忙翻开了最后面的策论试题,慢慢的看了起来,继而双眼放光,面露笑容,拿起裁刀挑开名帖,一看之下,不由得笑出声来。

“哈哈哈哈!果然,果然如此!孙卿,你们可谓是慧眼识英啊!郑光,南直隶苏州人,年十八,哦,十八了啊?二月十一生辰?那岂不是说这小子是在考场里面过的生日?哈哈哈,有趣,有趣,孙卿,你且看看这三份卷子的差异之所在,年轻人就是比这些暮气沉沉的老朽要有冲劲,朕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就算是在翰林院里磨砺十年,出来的时候还是年富力强,充满朝气的!”

孙承恩闻言就知道自己猜对了,皇帝的意思,可不就是如此吗?选一个年轻的,有做事情的能力的,不用怎么培训就能直接办事情的,岂不是上佳之选?

当然孙承恩不知道,嘉靖皇帝看重郑光的地方,绝对不仅仅是他平定倭患的能耐,还有一点,朝廷里知道的人很少,基本上除了陆炳,也没人关注,郑光不仅在平定倭患方面立下大功,而更值得嘉靖皇帝关注的,是他在义乌募兵的过程中,平息了义乌百年以来无法平息的宗族械斗,并且引导他们走向了和平!

义乌历来被视作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可郑光一去,义乌立马大变样,拿出了义乌火腿和文豪臭豆腐乳这两样叫好又叫座的优秀食品,联系了东南商家到义乌考察,投资设作坊,义乌本地人出人力物力,东南商家出钱,大家一起分成办事情,把整个义乌给盘活了,而出力最大的始作俑者,就是郑光,他一去,一个月之内,就办到了每一任义乌知县都办不到的事情。

这足以证明,郑光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县知县的能力,毕竟宗族械斗这种涉及到民间内部纠纷的事情,没几个官员可以处理好,大多数都是熟视无睹,不参与也不帮忙,让他们自己斗,只要按时缴纳赋税就好,别的,官府也不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万一闹得不好惹来刁民杀官的事件,不仅小命难保,就算保住小命,前途也没了。

而郑光却另辟蹊径,以引导义乌本地人团结致富的手段,将宗族械斗之仇恨疏导了,现在据陆炳的回报说,往年因为土地纠纷而厮杀不止的义乌人,已有半年的时间没有发生过械斗事件,都在埋头苦干,********的挣钱养家,往年吃不饱肚子的情况在义乌已经大大缓解,从东南赚来的钱财,已经让义乌整个大变样了。

这份行政理财的本事,才是嘉靖皇帝不惜给主考官打招呼,也要确保郑光可以通过考试的理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