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攻略 > 一百三十七 北上赴京

嘉靖攻略 一百三十七 北上赴京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一月初十,在处理完自己全部的事情,把军队托付给朱纨和范庆还有唐顺之之后,郑光离开苏州,前往南京的郑氏别院,和家人道别,自己即将北上前往北京城,在那里至少度过四五个月的时间,然后,才有可能回到东南,不过以后的事情现在说不准,所以郑光也不打算那么早就安排什么事情。

三叔郑江老在就去北京为自己打点一些事情了,想必自己现在去也能有住的地方,住的也挺舒适的,所以不必担忧这些事情,卸下了临时的代理守备一职之后,郑光也再次成为了单纯的举人,换回了儒袍,拿着书卷,不断的温习功课,准备会试。

到了南京别院之后,老夫人泪水涟涟的握着郑光的手,不断的念叨着什么打仗危险,去北方更危险之类的话,要郑光注意自己的安全,赵蝶儿也不管别人的视线了,保住了郑光,怎样也不松开,默默地流眼泪,不一会儿就把郑光的前胸给弄湿了,婶婶们忙里忙外的给郑光准备北上需要的东西,一会儿就装了两辆大车,让郑光好生无奈。

“三婶儿,我是去北京考试的,不是搬家去北京,还要回来的,你就别弄那么多东西了行不?这么多东西带到路上我都担心被山贼水匪给劫了,我现在可不是将军,没有部曲可以带着护卫,再者说了,文人上京考试,怎么能带那么多东西呢?会被旁人说闲话的!”郑光看着那么多东西,脸都绿了,不得不拒绝。

三婶婶看向了老夫人,老夫人摇了摇郑光的手,说道:“光儿长大了,咱们呐,以后就听光儿的吧,不过,光儿,此去北京山高路远,奶奶多少还有些不放心,真的不用我们一起去吗?”

郑光颇有些哭笑不得,怀里有一个正在争取一起去的权利,现在奶奶居然要带着全家总动员,哪有这样的规矩,郑光只能苦笑道:“奶奶,孙儿是去考试的,不是移居北京的,再说了,郑氏祖业都在苏州,咱们全去了,谁来看着祖宅和祖业呢?一路上也不能算多安全,孙儿一人还能保全自己,带上一家子,那就真的难以保证了,现在苏州是整个东南最安全的地方,只有大家伙儿都在苏州,孙儿才能安心考试。”

老夫人没有再坚持,只是不断的念叨着一些注意饮食,注意身体,注意不要生病,生病了要立刻找医生治疗的话,这些话虽然挺唠叨的,但是郑光从没有觉得厌烦,能听到这样的话,在遍地烽火的东南之地,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现在苏州有唐顺之坐镇,外围还有朱纨和范庆的保驾护航,苏州这个安全区才算是建立起来了,至少还有王辉带着黑旗军四处游击,对倭寇是一个强大的震慑。

对于赵蝶儿表示郑光可以把她作为一件行李一起带上路的想法,郑光果断一个手刀打在了她的小脑袋上:“等我回来娶你!”

颇为霸道总裁的做法,终于让赵蝶儿幸福的晕了过去。

郑光的离开十分低调,有了朱纨和范庆的书信和手令,黎明时分,南京城的守门卫队悄悄为郑光打开了一丝缝隙,郑光和徐渭带着六个侍卫和一辆马车离开了南京城,启程向北出,没有惊扰到任何人,这位东南百姓心目中横空出世的保护神,就这样毫无声息的离开了东南。

“此去北京,咱们的日子可就会和当初大不相同了,那些闲适的生活可就会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文长,以后要是真的出了事情,你会不会后悔现在跟我绑在一起,和我一起受苦受难?”最后望了一眼黎明时分的南京城,郑光笑着对身边的徐渭如此说道。

徐渭无所谓的耸耸肩:“搞得像我至今为止没有受苦受难一样,你也是够了,反正认识你,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郑光有些意外:“为什么?”

徐渭掉转马头,径直往前走:“等这辈子快结束的时候,再告诉你。”

郑光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出来,掉转马头,追上了徐渭的步伐。

十一月初的北方大地,冰冷刺骨的寒风初具规模,呼呼的刮过一片枯黄的大地,将春秋之日充满生机的土地掩盖的如同死域,居住在寒冷北方的人们在古老的时代,会学习熊和蛇这一类的动物,尽量不离开自己的房屋,做一个冬天的御宅族,为的是减少自己的消耗以尽量减少粮食的摄取,还有就是穷苦人家没几件厚实的衣服,冬天实在是出不去。

除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会因为不干活又吃得多这样的原因,或者是家庭缺少粮食导致妇女和孩子吃不饱这样的原因,而选择穿着全家上下仅有的一件冬衣去大户人家做一个冬天的工人,填补家用,顺便混一顿饭吃,减轻一些家庭的负担。

而在更加古老的时代,即使是最暴虐的国家在冬天也不会派遣士兵出去打仗,没有棉花和棉衣的时代,紧紧靠着布和麻,是不能制作出足够保暖的衣服的,在冬天被冻死的人比比皆是,为此,大家不得不在冬日里躲在屋子里,尽量减少屋外活动。

时代展到大明朝,棉花的引入使得人们可以有更加保暖的衣物原料来制作衣物,所以大明朝中叶以后,棉花快推广的富庶的东南地区最早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冬日赏雪的或者冬日出游的无聊土豪,而寻常百姓因为尽量减少活动的需求,即使有了棉衣,也会很少出现在大街上,冬日里也没有新鲜蔬菜可以买,百姓们普遍只能消费得起蔬菜,所以冬日里的商业活动也较为荒凉。

大明的冬季,真的非常荒凉,所以行走在荒凉的大地上,看不到多少行人,这样的感觉让郑光非常不愉快,往年居住在苏州城里很少出去的郑光感受不到这份荒凉,如今见识到了,才知道物质的贫乏让生活困难到了什么程度,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也需要学习动物来“冬眠”,以尽量减少对食物的渴求。

“这冬日里,也实在是太荒凉了,过了襄阳之后就没见到几个人,大明朝的人口应该不至于如此稀少吧?”骑在马上的郑光还是忍不住的吐槽了。

躲在马车里取暖的徐渭翻了翻白眼,掀开帘布对郑光说道:“人家家里穷,能少吃一点尽量少吃一点,所以基本上都不动弹,像你!那么有钱!”说完,忍受不住刺面寒风的徐渭立刻盖上了帘布,大声说道:“多体谅体谅人家,你难不成还想让人家穿着单衣出来给你做风景?”

郑光无聊的叹了口气,郁闷道:“一直以来都那么忙碌,脚不沾地,现在突然一下子悠闲起来,甚至觉得有些不习惯了,总想着回到在义乌练兵的时候,文长,你说我是不是天生的劳碌命?”

马车里传来了徐渭的声音:“你够了!”

郑光一笑,没再打扰试图冬眠的徐渭,不过这一路走了七八天,郑光也是真的感受到了旅途的无聊,想想以前出去旅游坐飞机坐火车,几个小时都觉得难受,现在一走就要走大半个月,实在是无趣的难受,这大半个月如果用来做事情,用来练兵,就可以挥很高的价值,但是现在,很明显是办不到的。

交通的落后啊,郑光从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交通的落后,被交通限制住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火车可以提早出现在大明朝,那么大明朝就可以完成许许多多的事情,许许多多的遗憾都可以补全了,尤其是在战场上,多少因为援军赶到不及时而战败的例子,若是有足够快的交通工具,就可以避免了。

不过很可惜,郑光是文科生出身,其实就算是理科生,也不会明白蒸汽机和内燃机该如何制作出来,知道存在,知道理论,知道巨大的功效,却不知道该如何制作并且投入使用,这一点上,大概一个技师会比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更有效果吧?

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者并不比西方的差,但是中国的自然科学始终不成体系,而且以农业为中心,不是以工业为中心,此时此刻的西方,科学技术已经不逊于中国,这个时候,郑光觉得自己要是能认识一些精通西方科技的人,向他们询问学习一些西方最新的科技成果,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说不定……

哎?对了,那传说中的传教士,好像就是这个时代开始,来到中国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