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 第0692章 不该被遗忘和曲解(求月票)

落地戛纳,空气中带着丝丝的凉意,入目间繁花似锦。

这已经不是郝运第一次来戛纳电影节。

他虽然23号才来,但是光献传媒早就安排好了一切,甚至还安排了人来接机。

郝运、黄博、闫倪,外加光献传媒的王长天,其他的演员戏份实在太少了,所以就没请。

王长天投了大钱在这部电影上,他现在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不管票房能不能收回成本,也不管电影节能不能获奖,反正只要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他觉得就非常值得。

光献传媒把主要对手锁定为华姨、伯纳等业界老将新秀,发展非常快,而且是多线发展。

但是他们缺少能够拿得出手的作品。

主投的《斗牛》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甚至可以吹嘘说是提名金棕榈奖,这属于最荣耀的时刻。

一路上,王长天都在和郝运聊天。

希望郝运能够给光献传媒再打造一部获奖大片,如果能拿金棕榈或者金熊、金狮之类,他们愿意额外付给郝运个人奖励一千万。

至于《斗牛》这个,不管这次有没有得奖,都会给郝运两百万的红包,如果获奖那就视情况给加钱。

太特么的壕了。

郝运一个劲的谦让,你可以鄙视我的职业,但是不能侮辱我的人格。

奈何对方实在是太热情了。

两百万他想了一下,可以买一辆豪车了。

哪有男人不喜欢车的呢。

春节那会就说要买,后来没看到合适的,手里的闲钱也不多,现在终于要鸟枪换炮。

入住完酒店,郝运就开始到处“招蜂引蝶”。

他的名头还挺响亮的,又带了作品过来,很多人都乐得和他进行交流,打听他又拍了什么新片,又有什么奇怪的想法。

没错,和郝运沟通过的人,都会对他的思维方式感兴趣。

而且他英、法、德语说的都还行,沟通起来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

晚上甚至还去参加了一场电影人的沙龙。

发起人是马可·贝罗奇奥。

他是意大利导演、编剧、制片人,拍摄的电影《华夏是近邻》曾经获得第3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郝运在电影沙龙上发言还挺积极的。

跟这些外国人聊电影,聊华夏电影,也聊华夏。

其实,很多国外电影人对华夏的了解,都是通过华夏电影作品,还有华夏电影人。

如果他们碰到的是一個恨国的,那肯定就看到不堪的一面,并且这一面会被无限放大,从而影响到这些人的文化态度。

这种态度不会轻易被改变,逐渐形成偏见。

所以,文化走狗最可恨。

马可·贝罗奇奥对华夏还挺有了解的,但是他的了解也已经过时了。

郝运表现的很客观——狂热者会被人审视,客观才更容易说服人——让沙龙上的不少人都更了解华夏了。

甚至有不少人打算明年去看奥运会。

郝运大包大揽的表示他可以负责接待,吃喝玩乐都不成问题,到时候还可以组一场电影人沙龙的局。

姜闻、顾常威什么的都可以参加。

该大方的时候就要大方,行业地位都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

回报率也很不错,第二天《斗牛》的红毯上就来了很多的电影人。

凡是和郝运交流过的,基本上都会来捧场。

甚至连霓虹女导演河濑直美都来了。

她的参赛影片叫《原木之森》,是一个很喜欢拍森林和自然的导演。

她对郝运的《小森林》很感兴趣。

郝运邀请她来参加《斗牛》的首映礼,也没有藏着掖着,就明确表示这是一部抗日电影。

邀请霓虹人来看抗战片,没什么好不好的问题,因为电影拍出来就是给人看的,如果不给外人看,那就是单纯的自嗨。

郝运和黄博、闫倪、王长天四人一起走红毯。

黄博明显有点紧张。

他甚至给郝运看过他的获奖感言稿子,是为戛纳影帝写的。

郝运觉得他实在是想多了。

电影开始之前,会对主创进行采访。

郝运当了临时翻译,如果有问题问黄博、闫倪他们,郝运就帮忙翻译一下,并且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

他的风度和学识让人赞叹。

其实,这也是一种儒雅。

儒雅并不是单纯的像个温和可亲的读书人。

因为题材的原因,媒体肯定不会放过询问郝运这个编剧兼导演一些关于郑智的问题,这个其实非常敏感,一个不好就容易出大事。

好在郝运连拍《风声》《斗牛》,还因为《团长》《金陵》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这方面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专家了。

回答的可谓是慷锵有力、滴水不漏。

电影正式放映,人们才发现刚才站在郝运身边,穿的人五人六但是长得很丑的那个男人,演技居然还挺不错的样子。

黄博的表演确实非常有感染力。

可惜电影节上没有配音,外国人看电影只能通过字幕来了解台词。

不过,来参加电影节的人水平都不是一般的高。

剧情和人物都很好,电影语言也是共通的,几乎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

牛二从废墟之中站起身子,看着周围杳无人烟的村庄,他陷入了恐慌。

他不晓得平日活跃在村子上的那些人都去了哪里。

他到处找啊找,翻遍了每一间屋子,都没找着一个人。

最后,他踉踉跄跄地来到了一处大坑里看见了一大堆烧焦了的尸体。

现场一片的唏嘘。

这种事情并不夸张,一战有二战有,现在也不是没有。

只是弱肉强食,拳头大了谁也拿他没办法。

就是不知道,随着华夏国力日渐强盛,未来有一天再对上,霓虹的国运又会如何。

东方巨龙沉睡醒来,肯定不会是吃素的。

其实,郝运来戛纳的目的算是已经达到了,他就是要把电影拿给各国的电影人看。

什么叫文化输出,不是让更多的人知道。

那个操作起来实在太难了。

真正有效的输出是让该知道的人知道。

就今天来看电影的这些电影人,只要被输出成功了,他们的作品,还有被他们影响的新生代,都会逐渐被输出到位。

电影结尾的片段,看似平淡,可不少观影的人都被震撼到了。

有些平时百毒不侵的人甚至开始擦眼泪。

为了一个契约承诺,经历了百般生死。

牛二之墓,二牛之墓,寒风刺骨的山顶,沉默不语的老牛,野人一般的黄博,还有一丛绿油油的小苗。

本以为是一部场面宏大的战争片,没想到竟然如此的静水流长。

它是一出喜剧,却是那种笑着笑着,笑容会渐渐僵硬在脸上的喜剧。

掌声肯定是不缺的。

曾经得到过戛纳最佳剧本奖的华夏导演郝运,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为什么想到拍这样一部电影呢?”

“谢谢大家的观影,拍这部电影,主要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样的坎坷的人生,那样的悲苦的境遇,在我们现在生长的土地上,曾经有千千万万个和我们留着同样血液的人,用生命在承受,他们不该被遗忘和曲解。”

郝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语气很沉重。

“从电影风格来看,和姜闻的《鬼子来了》是否有传承之处?”

“大家都知道姜闻是我师傅,我最喜欢他的电影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而是《鬼子来了》,这部电影是我向师傅的致敬和交作业。电影和姜闻的风格确实有些类似,黑白色调更为电影增加了沉重感。”

郝运并不避讳这种论调,他甚至很乐于表现出来,和陆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陆瑏“痛失”金陵之后,似乎还是决定拍一部战争片。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接了什么任务。

黄博也被提了不少问题。

电影开始之前,他几乎无人问津,而电影放完了之后,他连续回答了多个问题。

郝运就在边上帮他翻译。

第二天的各路媒体对《斗牛》纷纷报道。

郝运导演新片《斗牛》到访戛纳。

看似美满结局,实则有着浓厚的悲凉之意。

如何反省一场战争!

《斗牛》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黑色,讽刺,幽默,似乎是本片的代名词,因为一只奶牛,出生入死。

从《斗牛》看这位华夏年轻导演的成熟之路。

《活着》、《鬼子来了》和《斗牛》,三位华夏导演的电影表达差异。

新闻多的简直看都看不完,比起郝运第一次来的时候,待遇好的不止一星半点。

只要是关注戛纳的媒体几乎全都报道了。

郝运很欣慰这些影评人都看懂了电影,也很高兴大家get到了他想要传达的东西。

从立意的角度,电影可以说表达的恰到好处了。

从艺术的角度,大家也普遍认为《斗牛》是一部成熟的电影。

这就足够了。

当然,郝运还是要继续扩大《斗牛》的影响力。

一边是联系电影节加场。

能多放几场就多放几场,反正也不愁没人来看。

另一边是带着黄博和闫倪,以《斗牛》剧组的身份参加其他电影的首映,以及各种电影活动。

三人甚至还接受了一次外媒的采访。

更具体聊了一些电影的问题。

当然,也不缺少质疑的声音,比如说戛纳选片带上了郑智因素。

郝运的这部片子算不得有多惊艳,主要还是靠着郑智因素才脱颖而出。

持有这类说法的,自然不是蠢就是坏。

这种场合怎么可能有蠢人,那自然就是坏了。

坏人到处都有。

他们不见得就是觉得郝运对霓虹的态度有问题,而是单纯的对华夏这个崛起的大国充满了敌意。

又或者是嫉妒和做贼心虚。

郝运在戛纳电影节上经常舌战群丑,不管是郑智还是电影,他都应对得体。

用当地媒体的说法,就是已经有大师气象了。

郝运看了几天电影。

最喜欢的大概是科恩兄弟《老无所依》。

这绝对是如假包换的科恩兄弟电影,科恩兄弟擅长的剧情布局、气氛营造、黑色幽默、高智商悬疑,都在这部新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荒诞不经的故事框架下,其实是一个贴近人性本身的悲凉故事。

郝运也正式接触到了科恩兄弟。

相谈甚欢的同时,也薅到了不少的属性。

他这位华夏导演还挺引人注目的,因为实在是太年轻了。

郝运还没过25岁生日。

伊桑·科恩与乔尔·科恩在郝运这个年纪的时候大概还在给独立电影人写本子。

1984年,两人花了80万美元和2个月的时间拍摄了处女作《血迷宫》,那时候他们一个27岁,一个30岁。

而那一年,郝运两岁。

当然,郝运也见到了《老无所依》的几位演员。

薅到的演技属性也非常多。

《老无所依》的大反派哈维尔·巴登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他老婆佩内洛普·克鲁兹是去年的戛纳影后。

如果哈维尔·巴登尤能拿个影帝,那真就是一段佳话了。

不过,哈维尔·巴登尤注定要失望了。

5月27号,戛纳电影节闭幕,颁奖礼在晚上到来。

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以及贝拉·塔尔的《从伦敦来得人》,虽被业内人士看好却毫无斩获。

拿奖大户王佳蔚的《蓝莓之夜》与金基德的新作《呼吸》也均未获奖。

而郝运的《斗牛》……

“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获得者是玛嘉·莎塔碧、文森特·帕兰德两位执导的《我在伊朗长大》……”

灯光聚焦之下,这两位导演开始互相拥抱。

然而,还没等大家开始鼓掌,颁奖人又抢拍似得赶忙补充说道:“还有来自华夏导演郝运执导的《斗牛》,恭喜以上的三位导演……”

然后是评审团对这两部电影的评价。

评审团对《斗牛》的评价是“本片以一个小人物经历的喜怒哀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反而更加真实和可靠”。

也就是说,评审团奖开出了双黄蛋。

然后郝运被砸中了一个。

非常意外,而且不是一般的意外,因为郝运根本没有想过拿奖。

带有郑智元素,并不意味着就是加分项。

关键要看这个“郑智元素”是否符合西方主流思想,必须是在人家规则范围之内的正确。

很显然,华夏的抗日没有那么契合。

不过,如果考虑到《鬼子来了》都能获得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那郝运的《斗牛》拿个比评委会大奖小好几圈的奖项,也就不算太奇怪了。

郝运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之后,先和周围的人握手。

可惜没带安小曦……

早知道能拿奖的话,就带着她过来了,到时候可以表现的激动一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非常能够理解。

到了台上,郝运和颁奖人,还有和他一起分享这个“评审团奖”的玛嘉·莎塔碧和文森特·帕兰德拥抱问候。

文森特·帕兰德是法国人,郝运不太了解。

玛嘉·莎塔碧是伊朗漫画作家、插图画家,《我在伊朗长大》就是她的自传体插图漫画作品。

三人领了奖杯,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

郝运在台上也没有说什么过激的话,又不是一锤子买卖。

作为一个导演,如果表现的太过于“不冷静”,不利于观众用平常心看待作品。

他希望今后能够多带一些类似的作品来玩。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