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 第0560章 我真的没打算拍励志片啊!(求月票)

此时的郝运正在办公室打魔兽世界,被几个联盟猪在塔伦米尔一顿爆锤。

吴老六带着董凭找过来了。

“董叔叔……”

郝运抬起头,冲董凭绽放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这老哥是《爆裂鼓手》的制片人。

郝运回来,他还留在那边卖片,现在他回国找郝运,肯定是《爆裂鼓手》的海外版权已经有了眉目。

“叫我老董就行。”董凭和他握了一下手。

也不知道怎么滴,就觉得这个董叔叔听着很不自在。

刚认识的时候,郝运是個小趴菜,还是看在姜闻的面子上,董凭才给《心迷宫》当了制片人。

那时候郝运喊姜闻蜀黍,因为他和姜闻称兄道弟,所以也喊了他叔叔。

可现在郝运这样的发展势头,让他觉得这个称呼烫人。

不出意外的话,郝运只要保持每两三年一部能获奖的影片,等到他三四十岁的时候,他就是下一个姜闻。

让小姜闻喊自己叔叔?

再加上郝运的有一些影片已经不让他当制片人了,董凭如果还是以长辈自居,后面很可能就真的渐行渐远了。

所以,适当的放低一点姿态,是他重回郝运核心圈子的有效办法。

“这怎么行,董叔叔你帮了我这么多忙,我现在赚了点钱就改口喊你老董,那也太不是人了。”

其实就是董凭想多了,郝运真没把叔叔哥哥之类的称谓当回事。

李嘉成如果能给他一百亿,喊李嘉成二爷也没事。

“不管你叫什么,别叫我董叔叔了,我觉得心里不踏实……”董凭很坚持,他就是个掮客,然后有点儿卖片的本事。

可是随着郝运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在中间发挥的作用就越来越小了。

现在卖片靠的已经不是他的人脉和经验,而是郝运不断拿奖的硬核宣传。

“这有什么不踏实的,那我叫你董总吧。”郝运无语。

扯扯唠唠的也太不干脆了,你看姜蜀黍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如果自己改口叫姜哥哥,肯定会迎来一顿暴打。

“行,叫我董总老董都行,我今天主要是说俩事。”

董凭也知道郝运刚回来比较忙,所以就不再拐弯抹角,当下拿出了资料,介绍说道:

“……这几家公司打算联手拿下《爆裂鼓手》的海外版权,出价是三百五十万美金……”

“董叔……董总觉得这个价格怎么样?”郝运觉得行。

《爆裂鼓手》才八百万人民币的成本,2006年开年1美元兑换7.9718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一百万美元就能够把爆裂鼓手的成本赚回来了。

另外的二百五都是赚的。

这些钱八家出品方一起分,每家都能回款三百五十万人民币(一百万本钱 两百五十万利润)。

“再高的话也不太可能了,《千机变》欧美版权卖出过八百万美元,但那是因为有房龙,不然一百万都卖不到,《少林足球》只卖了一百五十万美元。”

董凭已经尽力了,再高也顶天多几十万美元的出入。

最主要的是,郝运的上一部《心迷宫》没让海外发行商赚到什么钱,新片自然就卖不上价。

而且他急急忙忙的赶回来还有其他的事情。

“那三百五十万美元ok的,就这样吧。”郝运一锤定音,他的原则就是只要不亏本就行。

“然后是翻拍版权,这个感兴趣的电影公司有点多,所以卖到了一百万美元。”

董凭顿了顿又补充说道:“2003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以一百七十五万美元的价格胜出竞拍,购买到了《无间道》的重拍版权。他们拍的电影叫《无间行者》,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主演,目前已经拍完了,大概年中就能上映。”

“一百万啊,那挺不错的了。”郝运眼睛一亮。

上次海外版权只卖了100万美金,改编权是20万美金。

这次海外版权卖350万,改编权100万,简直可以说的上是惊喜了。

450万?

350%的投资回报率!

发财了啊。

连续三部电影都是赚钱的,郝运觉得他爸妈真没给他起错名字。

“如果同意,这两份文件还是需要你签一下的,然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董凭拿出文件,他也是投资人之一。

跟着郝运做了三部上映的电影,回报率惊人,让他也有了上千万的身家。

“什么事啊?”郝运一边签字一边问道。

“我很好奇,伱是因为什么做出《爆裂鼓手》票房会很惨淡的判断?”

董凭急匆匆的赶回来就是为了这事。

电影的好几家出品方都在找他商量,让他找郝运确认此事。

“因为音乐这个题材,而且还是架子鼓,如果当时我选择古琴古筝什么的,可能都会更好。”

郝运有想过改换乐器,可是系统奖励给了他一整套配乐,换了之后就用不上了。

而且,系统给的剧本有很多细节全是基于架子鼓这种乐器。

为了不造成剧情违和,郝运也只能硬着头皮维持原样,放弃了票房成绩,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海外版权上。

事实证明郝运赌赢了。

如果是古琴古筝,海外版权可能就卖不到这么高了。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评论,集中在一起打印了出来,你可以看一看。”董凭拿出另外一份文件,全都是从网上找来的影评、观影感受,还有一些吐槽的东西。

郝运接过来,纳闷着难道这事还能有什么反转?

系统给的剧本很明显是国外剧本,主人公也是安德鲁、弗莱彻这样外国人的名字。

再加上是架子鼓和爵士乐这种主题、曹远征变态的角色塑造、还有全程压抑的气氛,所以郝运才判断票房不会太好。

脏兮兮才好满地爬:学了几年架子鼓,今天看到《爆裂鼓手》这电影,感慨万千,拍的真尼玛好,配乐也很好听。

钱兜兜:有病吧,我们这边电影院一天排了两场,一场早上七点半,一场晚上十点半,我特么带孩子怎么看。

不耍阴谋不舒服斯基:电影是好电影,就是排片太少了,我们市里只有最大的电影院才有,而且就尼玛一场,我还没抢到票。

赌书泼茶香:约了个妹子,看完《霍元甲》还没到开房时间,又看了《爆裂鼓手》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就回去打鼓了,原来影响我水平提升的是妹子。

太极卡卡:我上学的时候如果能碰到一个这样的老师,我就不至于没考上北大了。

恨冰不成水化雨:带上高三的儿子去看的,把他给看哭了。

……

上百条评论,郝运从里头获取到了几个有用的信息。

第一,电影好看,也或许是董凭有意挑选的原因,观众对电影本身的反馈基本上都比较积极正面。

故事不难理解,虽然大家对架子鼓不感冒,但是咱们也不是没有鼓。

什么狗屁爵士乐不懂,就当是敲锣打鼓的鼓,也一样不影响观看。

第二,大部分观众都把电影当励志片看了,不少评论都说是带着孩子去看的,还有一些遗憾自己没有碰到这样严厉的老师,还有一些则是感谢学生时代老师的严厉。

大家喜欢看励志的故事和电影,并非是期望看到人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那只能被定义为童话。

而是想要看到主人公的不屈与反抗,从而获得力量。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部郝运认为的外国剧本,其实并非完全是美式文化,反而与华夏式教育有着很多交叉的地方。

电影中,曹远征的高压手段包括不仅限于极其严厉的要求,毫无下限的辱骂,充满暴戾的摔砸物品和高强度的教学节奏。

外国人觉得叫虐待,电影参展的时候,英文名被定为《whiplash》,本身便是“鞭打”的意思。

然而,在儒家文化中,我们认同“天地君亲师”。

老师是与父母、皇帝同样级别的存在,在传统文化中老师和父母都是对的,这种说法贯穿了华夏上千年的历史。

很多人可能都有印象,爸妈送你上学的时候,或者碰到老师的时候,总是不断地强调让老师别客气,给我狠狠地打,照死里打(这个肯定是客气话)。

从影片的中段开始,鲜血一直贯穿到影片结束。

鲜血,仅仅是努力的象征吗?不,同样代表了走向伟大的“代价”。

华夏认同这种“代价”,有太多的名言警句反复阐述。

甚至到了现代社会,在各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依旧有许许多多的家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孩子也能碰到严厉一些的老师。

郝运再三强调过,《爆裂鼓手》不是一部单纯的励志片,他并不提倡曹远征的教学方法。

在内地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在柏林首映的时候说,反反复复的说。

奈何家长根本不鸟他。

反正2.19号看了电影的人都说这部电影非常励志,非常适合带着孩子去观看。

然后大家就把这部电影当成励志片看了。

第三,由于郝运这个导演不看重,出品方出于对他的信任也没把票房太当回事,所以,明明有韩散屏、王重骏这样的出品人,电影的排片却少之又少。

小点的县城或者影院根本没有拷贝带。

大一些的城市和影院,就算有排片也没把电影排在黄金时段,以至于有些家长要起早贪黑的带着孩子去电影院向沈运哥哥学习。

误判了!

郝运抓抓脑袋,有些气恼。

气恼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给自己郝霸天这个英明神武的形象罩上了一层阴影。

也气恼观众不把他这个导演当盘菜,野蛮的扭曲了他要表达的东西。

我真的没打算拍励志片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