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 第0467章 想给《团长》找个爹(求双倍月票)

“另外,就是如何处理历史与文学、虚构与史实的关系,我觉得这是创作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郝运给刘河平满上茶水。

两人已经聊了一个上午。

刘河平本来是打算见一见郝运,说点高端的东西,让他感受到智商上的差距从而知难而退,没想到郝运这聊起来丝毫不见怯意。

你说啥他都能跟你聊得有来有往。

本以为这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所谓“名作家”,就像近两年流传很广泛的那个韩涵,据说是父亲代笔还是什么。

明星更容易干这类事情。

因为他们非常有钱,轻而易举的就能找到编剧、作家、创作者之类的人物组成团队,随时向他提供作品。

只要你钱多,什么人都能找得到。

然而,通过半天的交流,刘河平的额头都开始要冒冷汗了。

不只是郝运言之有物,脑子里真的有东西,而且从来没有一個人像郝运这样懂他,了解他,知道他心中所想。

他甚至都开始后悔没有早点见郝运。

郝运早就说想见他,从别人那要到他的联系方式打过招呼。

刘河平一开始的时候是拒绝的,后来被缠的没办法了,才有了这次见面的机会。

早知道聊的这么愉快,俩人早就成了忘年之交了。

今晚别走了,咱们抵足而眠。

当然,到点了得先吃饭。

刘河平也不太会做饭,一般都是出去吃。

而郝运的处理方式就比较的简单粗暴——他直接让旁边饭店的人把饭菜都送过来。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一边吃一边聊,酒也不能少喝。

酒过三巡,刘河平差点就拉着郝运一起拜把子了。

跟刘河平混熟了之后,郝运还有一个收获。

那就是《大明1566》他可以去凑热闹,不管是副编剧也好,副导演也好,或者随便拿个什么角色,只要他有空都可以在剧组待着。

毕竟,刘河平可不止是编剧那么简单,他还是《大明王朝1566》的制片人。

表面上看,是刘河平与导演张离惺惺相惜,承诺要写出一个比《雍正王朝》更好的剧本,但其实《大明王朝1566》有着更复杂的创作背景。

这个更复杂,一般不会拿到台面上说。

而这个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东西,也正是郝运心心念念的。

他靠近刘河平,以文会友,就是为了这东西。

2003年,海瑞故乡琼山撤市设区并入海口。当时中记委书季吴先生到海南,突然决定去海瑞故居参观。

在那里,吴先生呆了一个上午,在与当地岭导谈话中提到:现在我们仍然需要突出海瑞精神;应该到海南来,应该看看海瑞墓。

又问,海南为什么不宣传海瑞呢?

在这种背景下,琼省副书季找到湖南同乡刘河平,请他来写一部关于海瑞的电视剧。

所以,《大明王朝1566》的背后是中记委和琼省。

项目的定性为文化建设。

这个词很有力气,有了他们的支持,作为重大历史题材的《大明王朝1566》的选题立项都变得异常简单。

不仅如此,拍完了过审也很简单。

至于上映之后……那就要看市场的反应了。

能够顺顺当当的走到这一步,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是郝运最想要的一个保证。

郝运没事就跟刘河平取取经,问问怎么才能给《团长》找个爹。

找什么样的爹比较合适。

“其实,你这个题材虽然可能有点敏感,但是只要按照这种谨慎的态度去拍,大概率是不会出任何问题的。”

刘河平对于郝运这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竟然有这样的“前卫”思想,感到非常哭笑不得。

不过,经过这一番讨论,他也能够觉察到郝运是个多谨慎的人。

“我最怕的是,我辛辛苦苦拍出来,结果上不了,或者必须得反反复复的改才能上。”

郝运不想改的面目全非,作为一个写东西的人,他也想有自己的坚持。

“咱们之前就讨论过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真实?我们拍的影视剧它是不是历史,是不是真实?

这个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我编剧的作品被很多研究历史的学者诟病,说我不尊重历史,但是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写出的故事要表达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有些研究历史的人,他们只为了吃饭,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研究历史。”

刘河平和郝运聊得很投机,所以就讲得比较真切。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郝运悠悠的来了一句。

“这是黑格尔说的,但是这话翻译的有问题,准确的说应该是,历史总是在人们认识到它的本来面目之前不断的重复运动着。也就是说,在黑格尔看来,历史在完全被人认识到之前的确会不断的以“重蹈覆辙”的形式上演着,但它的确可以被人所认识和把握。”

刘河平不太喜欢历史学家,但是不否认历史学研究的意义。

只是他们是影视剧编剧,不应该去歪曲历史,但也不能严格按照历史细节去循规蹈矩。

这里就牵扯到一个“目的”问题。

正如郝运拍《团长》,他拍《大明》,首先都要明确一个“目的”问题,为了什么来拍这部电视剧。

2001年,曾有一部18集的电视剧《海瑞》在央视8套春节档播出,但在当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刘河平做《大明》就加强了海瑞的反腐精神。

海瑞是当时封建腐敗关场的一个恐怖分子,他走到哪儿,哪儿关场恐怖;海瑞采用的行为方式是自杀式袭击,跟你拼命;海瑞一生全面宣战,临死时一看,原来是跟一架巨大的风车作战,丝毫未能改变封建专制统治。

但不管他胜利还是失败,至少还有一个海瑞精神在吧?争一分是一分,如果大家都不争了,这个民族就完蛋了。

同样的道理,郝运拍《团长》,也需要一个这样的内核出来。

这个内核必须正,换而言之,就是你的屁股必须不能歪,伱歪了那不管你拍的是不是真实,是不是历史,你这个这个剧都是失败的。

郝运听他的,就开始整理这个内核的东西。

内核的东西有很多,整理来整理去,还真整理了不少东西,郝运都给写了下来,写成了一篇后记,最后一句话写的是:

“我想拍一拍,为什么我们差点亡国,为什么我们没有亡国。”

关于找爹的事情,刘河平认可郝运瞄准国防大学的想法。

他的建议是,想办法打听一下谁需要这东西做成绩,然后你再把本子送到人家面前。

有需求才有价值。

不能无头苍蝇似得乱碰。

果然是老江湖,郝运给《团长》的寻爹之路顿时就透彻了许多。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郝运或者去找李梦学学架子鼓,或者找张亚冬、朴述聊聊音乐,或者去找卢金明练练武术,或者找国防大学的李栗去讨论剧本,或者到刘河平这边聊聊天,然后各自关在房间里写各自的剧本。

甚至有的时候真的就待在刘河平家里不走了。

反正房间比较多。

只是这样的四合院郝运不太能看的上眼,他觉得面积实在是太小了,就那巴掌点地方,连个菜都没地方种,根本不能实现豆角、黄瓜、辣椒自给自足。

时间很快来到了八月中旬,天气热得夸张。

郝运瘫在张亚冬的工作室录音棚里,像是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死鱼。

“专辑8月25号正式上架,希望这一次的总销量能够破百万。”张亚冬对郝运的新专辑报以极大的期望。

2004年华语销量第一的是周杰轮《七里香》260万张,是唯一一次挤进ifpi全球销量top50的华语专辑,

年初的时候,光良推出的新专辑《童话》,销量高达120万张。

郝运这一次出的是完整专辑,加上《那些年》的热度,在张亚冬看来,这是郝运最有可能专辑销量破百万的一次了。

不然的话,就唱片市场这不断萎缩的屌样,以后破百万的几率会越来越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