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 第0403章 舒嫦的烦恼(求月票)

其实酒吧也没什么可玩的,她们既不能喝酒也不去唱歌,就只能叽叽喳喳的聊天,但还是到了时间都不想走。

“我妈很信任你的。”安小曦有时候都觉得嫉妒。

刘阿姨在出发点上对她闺女肯定是一切为了闺女着想,毕竟她单亲带娃,她的人生几乎都是围绕着女儿在活。

但是由于在能力、眼光、性格等各方面存在局限,刘阿姨对女儿的职业规划和人际,难以避免的出现各种纰漏。

而反观郝运,那真是走的好一条康庄大道。

因此,刘阿姨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选择和郝运商量一下,回报就是晚上给闺女炖汤的时候会给郝运带一份。

郝运已经喝了不少美容汤了。

美容有没有用不知道,反正刘阿姨对郝运是越来越信任。

郝运已经成为她的头号战略合作伙伴。

“就是因为信任我,所以才不能欺骗她,不然下次就不好骗了。”郝运拎起安小曦的后衣领,然后看向舒嫦:“你也需要这样吗?”

“不用不用,我可以自己走。”舒嫦吓了一跳。

乖乖的跟着离开。

她之前还挺羡慕安小曦有个大哥哥一样照顾她的同学,现在发现这个同学可能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

郝运在规定的时间就把安小曦和舒嫦给送回了家。

不过,俩人都是送去的安小曦家里,舒嫦今晚就住在安小曦这边。

她自由度相对较高一些。

这大概也不算什么好事,她的自由度高,是因为父母都不在身边。

舒嫦刚出生五个月的时候,父母就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

可以说,她在5個月大时就被父亲遗弃,此后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舒畅的姨妈和舅舅都在首都工作,母亲不愿意麻烦他们,悄悄的在前门租了间8平方米的小房子,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冬天的时候没有暖气,母女俩抱团取暖;夏天的时候没有空调,经常热到满头大汗。

舒嫦小时候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母亲在首都没有固定工作,保姆,护工都做过,有时还靠拉煤挣钱。

爸爸在她整个童年时期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从来没有出现过。

所以小时候的舒嫦看到妈妈就很心疼。她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挣钱养家了。

幸好她五岁的时候就成为了童星,童星片酬虽然微薄,但至少可以赚点钱补贴家用了。

好景不长,在舒嫦10岁那年,母亲积劳成疾去世,留下舒嫦一个人。

从此她就和姨妈一起生活,所以她的姨妈就相当于她的母亲【注1】。

幸运的是,姨妈对她还好,表姐用她微薄的工资为舒嫦报了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

后来姨妈移民国外,舒嫦又开始跟着小舅舅生活。

“曦曦,我爸最近来找过我,想要认我,说会照顾我。”舒嫦跟安小曦睡,两个小女生躺下了之后还在聊天。

“他居然还有脸找你?”安小曦腾的一下坐起来。

“他说他也是不得已,我想,我是一辈子都不原谅他呢,还是选择给他一个机会……我知道,他经济条件也一直都不太好。”舒嫦小声的跟闺蜜倾诉。

“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问一问郝运的,他什么都懂。”安小曦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她也是单亲家庭,但是她和舒嫦不一样。

她父母两边的家庭家境都非常好不说,她爸也从来没有不管她。

不管是出国前,还是在国外,还是回来之后,她爸都经常嘘寒问暖,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他也是有求必应。

抚养费这些年从来没断过,虽然安小曦并不指望抚养费生活。

依照安小曦的想法,舒嫦她爸那样的,肯定不该跟他和好,毕竟舒嫦小的时候,她爸没有管过她的生活,舒嫦妈妈去世的时候,这个父亲也没有出现,偏偏等到舒嫦凭借《宝莲灯》火了之后才找上门,其行为出发点不言而喻。

可是,舒嫦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小孩。

她五岁出道至今已经十多年,断断续续的也有不少角色,甚至出演了《天龙八部》《宝莲灯》这样大热门的作品,却依旧不觉得自己能吃娱乐圈这碗饭。

“下次再问也可以,你对郝运很信任啊?”

舒嫦进入北电的时候,郝运就是北电的一个传奇。

弃北大而就北电,这可比谁谁谁考上北大震撼多了,毕竟北大每年招生那么多,为北电放弃的人就他这一号。

随后,郝运像是开了挂一样,一路窜烟似得赶超了众多新生代。

“他比较聪明,人也蛮好的,我有什么不懂的都问他。”安小曦很自然的说道。

“你……算了,要是我爸妈从来没有离婚,都还在该有多好啊。”

舒嫦没有心情调侃朋友,她现在已经不缺钱了,也有很多关爱她的亲戚,但是总觉得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

这种遗憾,让她想要原谅父亲。

但是也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

父亲不是真的良心发现要认回她这个女儿。

那边也已经有了家庭,说不定就是那边的家庭逼着父亲为了钱认自己。

“嫦嫦,你要学会坚强,伱的妈妈一直在天上看着你,她希望你能过得快快乐乐的,你如果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我来帮你,我帮不了你,我就去找郝运。”

“我们一起坚强!”

郝运第二天去中央音乐学院参加剧本研讨会。

刘光泗先生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未必考虑的周全,因此和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了沟通,帮郝运安排了这一天的剧本研讨会。

参加研讨会的有两位老师和两位学生,加上刘光泗和郝运一共六个人。

主要就是一起核对电影里关于音乐方面的专业性。

此前其实有过几次文字层面的沟通,用的就是那个qq群。

重点讨论了电影是否对老师这个职业有抹黑的嫌疑。

《爆裂鼓手》肯定不是一部纯粹的励志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的角色确实是个变态。就连编导郝运,他也无法否认这一点。

不过,他否认抹黑老师的说法,因为这部电影不是在讨论师生关系,出发点是没什么问题的,最终导致的结果,也不至于说让整个老师群体被质疑。

最后的刘光泗拍了板,电影即便有否定,否定的也仅仅只是个人。

不是群体,谈不上抹黑。

电影既没有抹黑老师,也没有抹黑音乐,反而是里面的很多元素充满了对于人生,对于苦难,对于伟大的思考。

电影里老师这样的形象在现实中其实并不罕见,很多人的求学经历可能都遇到过这类严厉到近乎苛刻的老师,扔椅子、打耳光司空见惯了已经。

电影里没有就这种现象讨论是与非的问题。

甚至都没有任何态度表露出来。

现实里却可以展开讨论,90年代西方吹来的“素质教育”之风一直影响到现在,未来还将越吹越烈。

但人家其实也没真的实行所谓的素质教育。

2001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爱德华·休姆斯,在加州一所公立学校惠特尼高中卧底,调查该学校真实的学习情况。

惠特尼高中位列加州第1,全美排名第33,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名校。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惠特尼和黄冈中学和毛坦厂中学没有什么区别,实行的是“3个4”原则,即4个小时睡眠,4杯咖啡,4.0的gpa成绩。

惠特尼的学生书本与教课材料加起来有100多斤,每天念叨的都是我要进哈佛、耶鲁、麻省理工。

其实,郝运没有想用电影去讨论教育。

教育也好、音乐也罢、或者说他在讨论人性他也不反对,他真的就只是想拍电影。

而今天的探讨主要围绕电影有没有专业方面的bug。

很多电影让人看了之后觉得拍的不专业,说编剧肯定是外行。

但其实电影主创也有苦衷。

电影是一种表达的艺术,在极短的时间里呈现出足够多,足够有震撼性的东西,必然要进行一番艺术加工。

这就必然会有一些东西被夸大,甚至脱离现实。

当然,也有的影视作品确实是离谱,不是夸大,简直就是夸张,甚至纯粹就是编剧和导演胡说八道。

这种情况,只需要用个专业人士当顾问就行了。

拍医学电影请个医生,拍消防题材请个消防员,拍音乐题材找个音乐理论丰富的老师。

花不了几个钱。

《爆裂鼓手》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研讨会的过程充满了争论,因为郝运要根据电影出发,而几位专家是根据现实情况。

只能一点点的达成妥协。

不过,收获还是很不错的,至少电影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大bug,还帮他变得特别符合国情。

郝运顺便去看了一下中央音乐学院提供的场地和设备,对学校的支持那自然是感激不尽。

到时候电影肯定会用很大的字幕特别鸣谢中央音乐学院。

顾问团队也会在电影末尾体现。

由于音乐学院方面坚持免费不收钱,郝运就打算向学校捐赠一些进口高端设备或者图书。

人情这东西,要有来有往才能够持久。

【注1】这个姨妈和宋zu儿没有关系。据悉,宋zu儿的母亲二婚后嫁给了舒嫦的二舅,所以两人称呼上是表姐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