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 第1049章 没把我当人(求月票)

因为隔三差五就有颁奖礼,所以郝运暂时没有回国,和安小曦在米果玩了一段时间。

还去了一趟海边的曼彻斯特。

郝运以为他再也不会回到这个让他难受的地方,但其实电影拍完之后就没什么感觉了。

就觉得冬天的海边曼彻斯特,如果天气好的话,蓝天白云,还有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也挺漂亮的。

接下来是第82届米果国家评论协会奖。

郝运拿到了十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两个奖项。

这种奖项都没什么含金量。

关于奥斯卡前哨站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四大前哨站,也有人能够凑成八大,其实几大都无所谓,关键是把势头拉满。

电影《社交网络》获得了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四项大奖,同时还入选了年度十大佳片之列,成为本届国家评论会奖的最大赢家。

也可以说郝运的第二战是输了。

接下来12号的第31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则是《国王的演讲》拿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个大奖。

而《海边的曼彻斯特》只拿到了最佳摄影。

也是一场输掉的战役。

反倒是14号的第36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海边的曼彻斯特》终于时来运转。

这个奖项的创始人是当时任洛杉矶时报影评人的查理·卓别林和自由撰稿人鲁斯·巴切勒,是奥斯卡的重要风向标之一。

《海边的曼彻斯特》一举拿下四奖,成为最大赢家。

除了荣获年度最佳影片奖外,郝运再一次将份量颇重的最佳导演奖收入囊中。

然后就是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摄影。

曹楯跟着郝运,凭借《海边的曼彻斯特》已经连刷两个最佳摄影奖了。

这种国外获奖的经历,哪怕奖项的含金量一般,也足以让他在国内摄影界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十二月份的颁奖礼就到此为止了。

其实,郝运这些天不只是参加这四个颁奖礼,隔三差五就会有颁奖礼。

比如第63届导演工会奖、第17届演员工会奖、第22届制片人工会奖、第16届广播影评人协会奖等等。

有时候一天都能去俩。

这些颁奖礼非常快速,有些甚至不需要去现场,没有任何的仪式。

当然,这样的奖自然也开不到什么好东西了。

有的给临时属性,有的给电影小论文。

只有那四场颁奖礼有些分量,郝运在这几个颁奖礼一共拿到了最佳影片*1,最佳导演*2、十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2、最佳摄影*2,一共八个奖。

前边四个和郝运都有关系。

郝运攒到一起开宝箱,十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都开出的是论文。

而且是关于《海边的曼彻斯特》的英文论文。

这个肯定也要发表,拿去国外的媒体杂志上去发表,让他们也见识一下什么叫专业夸自己三十年。

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倒是给了剧本。

《大地》!

《莫娣》!

《守门员》!

郝运研究了一番,发现这三个剧本都不是什么特别牛逼的剧本,至少商业性都没有那么强。

拍出来也很难赚到什么钱,能不赔钱就不错了。

但肯定都不是垃圾剧本。

《大地》这个剧本像是一部电影版的《瓦尔登湖》,又像是一部治愈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

失去丈夫孩子的女主,一直陷入悲伤的深渊,她抑郁了。

她带着远离一切的心态,独自一人跑去荒无人烟的山林里生活,企图扔掉一切世俗与牵绊自生自灭。

和《海边的曼彻斯特》男主比,她一样的不幸,但是也可以说是幸运的。

在生命垂危之际遇到的猎人给了她新的生命,在之后相处的日子里,她跟着猎人学会荒野的各种生存技能,女主的伤口慢慢恢复,开始重新热爱起生活,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猎人因为生病去世后,她坦然面对离别,放下曾经的伤痛,再次回归社会。

这是一部自我疗愈与救赎的影片。

郝运觉得系统一定是知道自己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治愈那些被他致郁的人们。

可惜,这个剧本的质量远不如《海边的曼彻斯特》。

第二个剧本《莫娣》。

这本剧本由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加拿大的民间艺术家莫娣和丈夫以艺术为生的励志故事。

这是个爱情故事,但是剧本也做的催人泪下。

至于是治愈还是致郁,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希望观众识相点多喜欢一些。

第三个剧本《守门员》,郝运还以为是足球片。

目前,最火的足球电影国内的大概就是《少林足球》,国外有《一球成名》《美丽足球魂》等等。

然而,当郝运打开了剧本之后他立刻就傻眼了。

神特么守门员……

自从我腿残疾后,

家人们都很忌讳提起我的腿。

只有余华,他带我去踢球,让我守门。

他没把我当残疾人,

也没把我当人。

郝运看到这个梗概简直是哭笑不得,原来是这样的守门员。

这个切入点还真是清新脱俗。

第三个剧本自然就是史铁生的个人传记性电影了,郝运不知道后世会不会有这样一部电影。

但是系统还是想办法奖励给他了。

如果系统一直没有动静,郝运原本的打算是过几年等公司这些导演成长起来,而他有了空闲的时候再专注的做关于史铁生的人物传记电影。

现在既然系统给了奖励,那自然就不需要再等了。

郝运打算过段时间回到首都后,找史铁生对一下剧本。

你写人家的传记,肯定要和人家对一对。

万一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也好随时进行修改,郝运拍这部电影对票房没有太大的要求,能回本最好,不能回本也赔得起。

只不过,郝运在米果的活动实在太多,所以一时半会也不好来回飞。

安小曦待了大半个月就回家养小螃蟹去了。

郝运独自留下。

他约见了麦斯·米科尔森。

麦斯·米科尔森从吉安卡罗·吉安尼尼那里得知,华夏的Felix导演要走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就一直陷入焦灼当中。

他当然知道郝运的名字。

不管是在好莱坞,还是在米果、丹麦,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听到有人讨论这个华夏年轻人,都会有媒体去追逐这个人的最新动态。

郝运比华夏首富更让人关注。

麦斯·米科尔森特地找到郝运的作品观摩,从最早的《心迷宫》,到现在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源代码》等等。

这些电影有很多他都没有看过。

越看越觉得心惊,越是心里忐忑。

大家都说郝运出品必属精品,这个年轻人几乎从来没有拍过烂片,只有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才知道这一点也不夸张。

尤其是他的文艺剧情片。

《心迷宫》《hello!树先生》《海边的曼彻斯特》全都是经典之作,属于一个电影大师脚下最坚固的基石。

麦斯·米科尔森很期待能和郝运合作。

也正因为这种期待,他的心里才非常忐忑。

奈何郝运一天到晚忙得晕头转向,还要陪着自己的老婆玩成年人游戏,直到安小曦返程回国,他才想到给明年的电影试个镜。

最先联系的就是麦斯·米科尔森。

“叫我麦斯就行。”麦斯·米科尔森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比郝运大了十多岁。

他1996年出道,直到2006年才算小有名气,花了十年的时间。

“叫我Felix就行,麦斯你去过华夏吗?”郝运先闲聊几句。

他招待麦斯·米科尔森,地点就在现在居住的豪宅。

用的是华夏带来的茶水。

“华夏一直都是我想去的地方,我在网上和电影里看到过不少华夏的风景,实在是让人神往……”

麦斯·米科尔森大概是有些内向,不过智商完全没有问题。

与通常流行的反派演员不同,他身上没有太多坏痞的感觉,或者是更加常见的庸俗,令人厌恶的形象,麦斯·米科尔森总是保持优雅跟理性的姿态,从容自若,优雅镇定。

和他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郝运和他聊了一番华夏值得一去的美景,然后才开始聊这部电影。

郝运直接把剧本拿给麦斯·米科尔森翻阅。

麦斯·米科尔森很惊讶,这样直接把完整剧本拿给别人看,即便是在好莱坞也不流行。

顶多就是聊一聊角色人设。

他并不知道,郝运对一个人试镜,那是从踏进房门第一时间就开始了的。

在聊天的时候,言谈表情什么都在考察范围之内。

麦斯·米科尔森起初很放松,他和郝运聊得很愉快,不知不觉中就不再把这一次的会面当成严肃的试镜。

拿到剧本后,他靠坐在沙发上,嘴角还带着一丝礼貌的笑容。

然而,他很快就坐直了身体。

他看剧本一向都很专注,但是此次不一样,他不时的抬头,忍不住的去看坐在他对面的郝运。

一次,又一次……

他看过郝运几乎所有能在米果找到的片子,尤其是对《海边的曼彻斯特》记忆深刻。

这次的奥斯卡之战,郝运觉得别人是大敌,其实别人也觉得郝运难以战胜,甚至只能寄托于郝运的华人身份,但是这种也并不是完全有用。

就算排外,那也是排斥外来电影,排斥外来文化,而不是排斥外来人。

就像他们不排斥李谙一样。

毕竟这边标榜的是包容。

不仅不能排斥,还有考虑给了不公平待遇,所造成的舆论影响。

一旦被对手抓住了把柄,他们攻击的时候,只讲究效率,不讲究手段——安排十几个不同肤色的孩子抱着腿叫爸爸的事情都是常规手段。

麦斯·米科尔森看《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时候,他被那种绝望淹没,即便是到现在都没能彻底释怀。

现在,他逐渐的被另外一种绝望淹没。

尤其是他正在争取这个角色,所以会不由自主的去代入进去。

彻骨的寒意和压抑在胸口的郁结无法排解,是他看完这个剧本最大的感受。

“哦,谢特,这也太……太……”

绝望的麦斯·米科尔森想要把郝运按在茶几上大卸八块,抹上黄油,裹上面包糠……

教教他到底应该怎么做人,怎么写正常的剧本。

“面对一件事情时,我们总是主观臆断,享受着这件事带来的群众们的狂欢,而从来没有换位思考过位于事件旋涡中心的主角的压力及痛苦,这大概就是电影要讲的一个事情。”

郝运看了看桌子上的抽纸盒,看来这个至少是用不到了。

“我们总是假设孩子不会撒谎……我其实也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如何看待问题,但是看了这个剧本,才有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

麦斯·米科尔森不想去探究郝运到底为什么总是写这样的剧本。

尤其是他的文艺片,其实都在给观众营造绝望的情绪。

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厮写得确实非常好。

非常的真实,让很多人都有切肤之痛,看完电影后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都会抑郁。

“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很容易带上偏见,怎么样,你对这个角色感兴趣吗?”郝运给对方续了一杯茶。

麦斯·米科尔森端起来一饮而尽,问道:“剧本的结尾处,是谁开的枪,你似乎并没有提。”

“谁知道呢,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站在阳光里,卢卡斯看不见,或者那不是单个人,不是任何人。”

郝运摇摇头说道。

两人陷入了沉默之中,不过郝运并不担心麦斯·米科尔森会拒绝这部电影。

而他也完成了试镜。

麦斯·米科尔森一定能够演好卢卡斯这个角色,事实上,在看剧本的过程中,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卢卡斯了。

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而已。

“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我想我很愿意出演这部电影。”麦斯·米科尔森又把剧本翻开了一遍,然后很郑重的放回了桌子上。

“OK,去你们丹麦找个镇子拍摄吧,或许麦斯你可以帮忙选个址,大概明年三月份左右拍摄。”郝运总算确定下来了《狩猎》的男一号。

拍完之后说不定还能去参加戛纳或者威尼斯。

这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电影。

冲击金棕榈或者戛纳影帝都不是没有可能。

柏林影帝,威尼斯影帝都捧出来了,还差一个戛纳影帝。

“我随时都可以。”麦斯·米科尔森对这个剧本非常重视。

哪怕推掉一切其他的邀请,他也会一直等待。

“哦对了,电影的预算可能不高,大概只有五百万美元。”郝运很抱歉的说道。

《海边的曼彻斯特》能有接近三千万美元的票房,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般情况下能有一千五百万美元就不错了。

所以郝运就按照一千多万美元票房对《狩猎》的成本进行限制。

而且,《狩猎》的成本确实更好控制。

麦斯·米科尔森目前的片酬并不高,文艺片的话,几十万美元就能请他来出演了。

郝运的编导费再少拿点,五百万就很宽裕了。

“没问题,我不要片酬都可以。”麦斯·米科尔森很果断的说道。

他已经开始为这个剧本着迷了。

从功利的角度来讲,这部电影虽然没办法给他开太高的片酬,但毕竟是他主演,这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在演配角的麦斯·米科尔森已经算是好资源了。

万一拿个什么奖,他今后挑选剧本的机会也更多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