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 第0994章 大家都是精神分裂(求月票)

余华确实是一个妙人。

他比莫言有趣多了,是一个天生的段子手。

郝运对莫言客客气气,但是既没有多喜欢莫言的文字,也没有多喜欢莫言这个人。

莫言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可以提供属性的“容器”。

和余华聊天,却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他说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找一份永远不被闹钟吵醒的工作,后来发现作家这个工作就是这样。

“话说你的职业也挺自由的,自己还当了老板,你每天早上几点起来?”余华好奇地问郝运。

“一般情况下是六点,如果睡不着就四五点……”没等余华问他,郝运就接着说道:“大概十二点睡觉,不过最近老婆怀孕,要陪着她睡,可能会睡得早一些。”

“你起那么早做什么?太卷了吧,你简直就是个卷王啊。”余华惊叹不已。

也难怪郝运能有今天的成就。

其实,他们这些所谓的名作家,在郝运面前都有些拿不出手。

这不是赛道的问题。

郝运早就已经切入了他们的赛道。

如果郝运不是明星,就凭他写的那些,此刻也早就已经各种荣耀加身。

现在那些所谓的文化人,除了带点鄙夷地吐槽一句“明星作家”,其实大部分人的内心对郝运都是羡慕嫉妒恨。

作家富豪榜第一人啊。

上亿的版税收入,这是整个行业都不敢想的事情。

“为了买游艇娶媳妇,不得努力工作吗?”郝运也风趣幽默了一把。

“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你比铁生的时间还多。”余华一点也不介意拿他的朋友调侃。

莫言在边上咳嗽,可惜一点也不管用。

“这么想的话,倒也说得通。”

史铁生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活动范围大幅度减少,确实相当于多了很多时间。

“你有没有兴趣拍我的《许三观》?”余华突然问。

“那个可不好过审,姜蜀黍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又凭什么做得到呢?”郝运无奈。

他看过余华的作品,知道这些作品的分量。

《活着》堪称一部伟大的电影,《许三观》拍好的话也不见得差。

“可以考虑去棒棒,或者暹罗去拍,湾湾其实也可以。”余华不是无的放矢,他很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去国外拍片对郝运来说一点也不难。

“我考虑一下,不是对作品不感兴趣,而是不确定我能不能驾驭得来这个题材。”

郝运如果真的想拍,那肯定是要对标《活着》。

张益谋有很多电影,如果从郝运的角度去给张益谋电影进行一个排名打分,那《活着》肯定排在第一位。

“行行,有人拍就好。”余华很开心。

开心得像个一百多斤的傻子。

“余华老师,嗯,为什么……”郝运想了想问道:“为什么你的文字那么痛苦,而你现实中却如此的快(逗)乐(比)呢,你不觉得很割裂吗,就像你写作的时候和生活的时候,完全是两个人一样。”

如同精神分裂,而且还是彻底完成分裂的那种。

“呃……”余华呆滞了片刻,大概在自我怀疑,不过很快又完成了自我攻略,反问道:“你能写出《人在囧途》这样的剧本,也能写出《hello!树先生》这样的剧本,还有《你的名字》风格更加遥远,你还说你不是神经病?”

“原来余华老师是我的影迷啊。”郝运转移话题。

“我其实也喜欢演戏,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装病,装得还挺像,我爸是个医生,他都没发现我是装的。”余华来了兴致。

“然后呢?”郝运好奇。

这种事他也干过,奈何郝妈是个聪明人,三下五除二就发现了郝运的把戏,然后免不了一顿“毒打”。

“他是医生,所以就不能装发烧,一下子就被发现了,所以我装肚子疼,不管他按我肚子什么地方,我都说疼。”余华很得意地说道。

“这么算的话,那您比我聪明。”郝运一边开车一边说道。

“然后……”余华慢慢悠悠地说道:“我就被绑上手术台,再怎么说自己不疼了,没事了也没用了。”

“……”车里的人都沉默了。

然后又聊在太平间睡觉,余华表示非常凉爽,就像海涅的诗说的那样,死亡是凉爽的黑夜。

郝运就表示,他家农村的,附近没有太平间。

一副颇为遗憾的样子。

其实,海涅的《还乡曲》原本的译文是“死亡是严寒的黑夜”,一个“凉爽”一个“严寒”,措辞的微妙温差里面,透露出截然相反的生死观。

余华该悲伤的时候悲伤,该乐呵的时候乐呵,这种干湿分离的心理素质实在叫人艳羡。

就连郝运都做不到他这么切换自如。

莫言有些不是滋味,他先认识的郝运,本来已经觉得相谈甚欢了,没想到郝运和余华还能聊得更欢。

难道是因为自己的脑电波跟不上趟。

有感觉被孤立……

车子终于到了地方,一行人下了车,余华拎着两条鱼去拍门。

“铁生,这是我给你钓的鱼!”

“怎么还钓一般大小的,你早上去菜市场刚买的吧。”史铁生语调里带着些许的调侃,让郝运不由得想到了史小强。

又是一个姓史的,他大概天生与姓史的有缘。

“这怎么能是买的呢,你问问它自己……”余华差点把鱼怼到史铁生脸上。

“这位是?”史铁生不想看余华,歪着头看到了莫言,又看到了姜闻,还有拎着一堆东西的郝运。

“老莫啊,姜闻啊,你认识的,这是大群,也是郝运,非典型精神分裂患者。”余华给介绍了一下,介绍郝运的时候还开了个玩笑。

在朋友面前能够这样介绍,足见他确实和郝运相谈甚欢。

这个词在郝运身边已经快被用烂了。

反正谁都能和他聊得很愉快。

郝运和史铁生握了一下手,不出意外的从对方身上薅到了一份不小的属性。

而作为回报,郝运拍了一份体力属性过去。

史铁生在23岁那年双腿彻底瘫痪,又在37岁的时候因长年身体弯曲,无法直立,患上尿毒症。

从那时开始,做透析成了他的“常规”。

就在接待朋友们的前一天,他才去遭受针刺的痛苦。

经过1000多次针刺后的史铁生,其动脉和静脉点已经成了蚯蚓状,郝运给他拍的这点体力并不能帮助他太多,顶多就是让他觉得舒服一些。

他把这个当成朋友们拜访的喜悦,根本就没怎么在意。

“余华老师,你钓的鱼拿来,我负责处理……”

结婚前没有拜访,所以就没有邀请,这事很难说明白是对是错。

因为不同的人对待这件事态度不一样。

就比如你多年没有联系的大学同学,突然有一天问你在不在,然后在你怀念青葱岁月的时候,给你发了个请帖,还隐晦的告诉你XX随礼随了1888,让你千万不要给这么多。

就问你掏不掏这千把块钱的礼金。

吃肯定是不回本的,更何况你还未必有时间去吃。

“怎么能让你动手呢……”史铁生的老婆陈希米连忙拦住郝运。

怎么说都是客人。

还有一个,大概是史铁生的妹妹,也在厨房帮忙。

“您别和我客气,我这是向余华老师赔不是呢,结婚了没请他喝酒……”

郝运笑嘻嘻的拿起鱼开始处理。

史铁生家里并不穷,他父母都是有正式工作的知识分子。

他有写作可以谋生。

据郝运所知,史铁生96年的短篇《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就有五万元奖金。

在那个年代,是一笔巨款了。

余华的短篇《我的故事》与陈军的中篇《禹风》、苏童的短篇《棚车》获二等银奖,也有三万块钱。

当然,他们和现在的郝运没法比。

郝运在作家富豪榜排第一,年版税有一个多亿,而第二名的郑渊洁大概就只有两千万了。

不过,史铁生一直生病,这几年尤其严重,要一直用药和透析,他家里和豪富大概也没什么关系。

郝运做饭很利索,一眼就能看出水平很高,做出来的效果和饭店大厨并没有太大差距。

目前,他所能薅到的厨艺属性,大多来自于跨菜系的结果。

大家吃了之后赞不绝口。

其实,到史铁生家里做客,并不让人觉得压抑,饭桌上根本没有人惋惜他的病痛,大家总是在高谈阔论各地的美食和风土人情。

郝运告别的时候,史铁生说没什么好送,他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东西,就从书架上抽了几本书送给了郝运。

郝运则是透露,想要拍一部关于史铁生的传记电影。

国外传记电影的市场非常庞大,高票房高艺术的电影层出不穷,比如《巴顿将军》《肖申克的救赎》《美丽心灵》《耶稣受难记》等等。

而国内这一块虽然也不缺少精品之作,比如《南海十三郎》《阮玲玉》《我的1919》等等,但还是无法构成规模,尤其是在商业方面。

郝运觉得史铁生的人生很值得拍一部电影。

当然,他会邀请史铁生加入编剧团队,而且还会付一笔版权费。

这比直接送钱要好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