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铁甲轰鸣内 > 1165

铁甲轰鸣内 1165

作者:钢铁轰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1165

看到林海的示意,托温回点了一下头表示明白,然后手上换了一份文件,开始向众人说明了一下:“虽然我一直在太空要塞执行守备任务,但是GDI太空舰队的建设工作也是由我在负责处理和调控,所以相关资料和文件,我这里还是比较详细的。那么,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GDI太空舰队到目前为止的建设情况。”

GDI太空舰队,是从铁鹰组织的私人太空舰队的基础上成立而来的。由原先联合国维和部队体系上加强了作战权利而形成的GDI组织,在将铁鹰组织收纳入这个国际性军事机构的同时,铁鹰自己的太空武力自然也秒归属于GDI组织结构当中,只不过因为那独此一家别无他号的太空舰队,令得原本在各国政要们眼中不过一介佣兵组织的铁鹰组织,身份地位瞬间就不一样起来,不再被人视做一个民间组织,完全可以算得上与那些主流强国一个地位,甚至在很多人心目中超过了M国,成为最为强力的一方官方势力。

也因为只有铁鹰才有太空舰队,才有太空星舰技术,包括M国等大国在内,都十分清楚,掌握了太空技术的铁鹰,完全可以不能被他们利用,也完全不会受他们压制和威胁,反而是他们在这方面,却极度需要铁鹰的支持与帮助,这也是为什么在GDI太空舰队这件事上,联合国会议上各国会同意由铁鹰原班人马来支配这支人类历史上武力最强大的武装。

政客们心里是很透亮的,不给铁鹰的人这个权利,那么且不说各国得不到相关的各种支援——包括太空轨道打击和技术支持——这是各国现在不可能马在解决的问题。

想去抢人家的太空星舰?怎么抢?铁鹰的舰队一直待在太空,以各国目前的太空技术,用运载火箭发射部队上太空去和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太空舰队交火?还是用火箭把特种部队送上太空去偷?这不是电影,技术差距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已经不是光靠一个好点子就能解决问题的。

至于说发兵围攻铁鹰在地面上的基地,逼迫铁鹰交出舰队和所有技术资料?一门轨道离子炮的威力,大家都已经见过了,再加上太空舰队星舰可执行的轨道轰炸能力,派兵围攻等同于送死,人类现在并没有有效攻击太空目标的能力——除去某些企业一直隐藏着的秘密武器平台——能够打太空目标的,各国最常规的武器,就是各种能飞入太空的长程导弹,以及各别强国秘密研制的强激光武器,但这些武器,都不是能用来对付铁鹰太空舰队的。

长程导弹,能被太空舰队轻易拦截;强激光武器,因为是陆基固定平台,难以锁定太空中高速飞过的星舰,再加上铁鹰的星舰本就有强激光武器存在,这个时代研制出来的强激光武器在火力和数量上就拼不过铁鹰的星舰。

也是在这诸多考虑之后,很不甘心的各国政要们,才不得不同意了由铁鹰的人来掌握指挥GDI太空武力——反正我们本就没有,随便你们怎么折腾吧,我们还能在其中得到一些用武力都得不到的好处。

而铁鹰这边,拿到了这种实权上的好处,自然也不会有更多的问题。至于各国请求铁鹰在加入GDI后帮助提高人类太空技术的事,他们也是一口同意——至于怎么帮助,当然也是铁鹰来决定了,留后门、使后手的事,就算林海不提醒,还有一位更擅长此道的凯恩博士在,各国想从铁鹰手上真弄到什么有用的好处,就真得看凯恩博士是怎么想的了。

GDI太空舰队刚刚建立时,规模和星舰数量就只是当初铁鹰太空舰队时一样,就那么几艘科迪亚克级旧式战巡舰,以及一两艘正在秘密建造中的海巨兽级重巡洋舰而已。质量和数量上仅能编成一支舰队进行作战。

虽然之后的数月内,月球船坞,还有南极秘密基地提供了同样数量的科迪亚克级战巡舰,让这支人类太空武力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但和思晶人相比,这支舰队还只是一支主要担负防御任务的防卫性小舰队,想要封锁、守卫、警戒整个地球圈,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而当时影响太空舰队规模的问题,除了制造资源不足外,便是星舰制造速度和操舰人员的问题了——之所以铁鹰会那么干脆同意安理会意见将铁鹰的太空舰队并入GDI,除了铁鹰直接掌管GDI太空舰队这个理由外,获得额外的资源,以及额外编制的船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林海由于克隆人士兵兵源数量限制上的问题,导致他目前总共只能制造20万克隆人。

20万克隆人,看上去人不少,但是分担到全球范围,这20万克隆人就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地面作战没有个几万人肯定不行,操作星舰同样也需要人手——因为曾经有过智能机器人叛乱的问题,全球防卫军的重型装备在自动化上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高,大部分地方还是需要不少人手来操作那些设备——太空舰队上,操舰人员要分去几万,制造线上也要几万,这么一算,20万人眨眼的工夫就没多少剩余的人了。

想要扩大太空舰队的规模,人员、资源都缺一不可少,但这都是铁鹰极度缺乏的。如果说铁鹰还只是一个民间性质的佣兵组织,20万人当然还够用,一支小规模的太空舰队也足够用了,但是一旦要介入全球范围的大战中,这点人肯定不够用。

当然,就算铁鹰并入到GDI,掌握了GDI大部分的指挥权限后,太空舰队扩编的情况一开始也没有多少好转,毕竟星舰产量有限,资源虽然已经不是问题了,但要把那么多的资源全部转变成零件、装备,还有另外一个过程。

哪怕是后来凯恩博士优化过生产线,制造一艘高精尖的星舰所需要的时间、过程,也不是制造一队战斗机能比的,那些动辄几百米长的星舰,并不能像铁鹰组织那些坦克、战斗机一样,能够直接在生产线上直接一体化“打印”出来。

制造一艘星舰,只有少量部件可以直接“打印”出来,其他的部件都需要先制造出零件、配件后,再来组装,只不过那些需要组装的结构部件,能直接一体化打印成形,不需要再多一层额外的制造过程,节约了一部分制造成本与时间而已。

但将这些制造出来的部件一次组装成形,同样也需要时间来完成,尽管有各种机械设备协助组装,但想要组装出一个体型是水面航母两倍大的星舰,可不是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哪怕是来自于另一个时空的先进制造技术也是一样。

为了补充这方面的不足,也是因为要考虑为其他人类国家所提供的太空舰队成员准备星舰,凯恩开发出了希格拉级驱逐舰。这款从一开始就考虑到简化生产和简化操作的低成本星舰,完全就是以数量来取胜廉价量产品。

也因为出现了这款可以在一周之内制造完成,甚至以各国工业生产线也能制造的简化廉价版星舰,GDI太空舰队的数量才以一种堪称疯狂的速度增加起来。他们只需要将那些科迪克亚克级战巡舰分派到各舰队中担任主力和旗舰,就能很快编组出一支轨道舰队,补充舰队规模的,就是那些在铁鹰原班人马眼中只是炮灰的希格拉级驱逐舰。

这样编组出来的GDI太空舰队,基本上分为轨道警戒舰队、轨道巡逻舰队、轨道防御舰队这三种基础编制。

其中轨道警戒舰队,由一艘担任旗舰的科迪亚克级战巡舰为中心,辅以六到八艘希格拉级驱逐舰所组成,主要任务是在某个远地轨道位置警戒待命,为地面或周边提供预警任务,防止思晶人太空武力有机会突袭地面区域,偶尔还能为地面友军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火力支援。这样一支舰队的战斗力自然并不高,但也不至于会在遭受到突袭后瞬间全灭,连一条警报消息也发不出来,只能说相当标准,也不会过于浪费GDI太空舰队本就不多的兵力,这种编制的警戒舰队,是目前GDI太空舰队中编制数量最多的一种。

轨道巡逻舰队,由一艘到三艘科迪亚克级战巡舰担任舰队核心,再以这些战巡舰四到八倍数量配置希格拉级驱逐,组成一支按照预定航线巡逻固定路线的舰队,这种舰队战斗力也只比警戒舰队高一些,遭遇小型思晶人舰队时——特指只有巡逻舰队三分之一规模思晶人舰队——可以展开交战,并有较高机率取得胜利,一旦遇到更大规模思晶人舰队时,这样的巡逻舰队就只能立刻撤退避战,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并同时呼叫己方主力舰队前来支援。这样编制的巡逻舰队数量不算多,除了因为担任舰队核心的科迪亚克级战巡舰数量仍显不足外,担任舰队主力的希格拉级驱逐舰也因为可充当船员的人员数量还不能满足需求而不够用。

至于最后一种编制的轨道防御舰队,是GDI太空舰队最新出现的一种舰队编制,并没有固定编制,通常只是需要的时候,将多支轨道警戒舰队或巡逻舰队混编在一起组成,然后由GDI司令部指定某艘舰担任临时旗舰后指挥整支舰队,因此这样的轨道防御舰队,通常会拥有六艘以上的科迪亚克级战巡舰,以及数十艘甚至上百艘希格拉级驱逐舰,战斗力相当强大,不单可以同思晶人那些有着多艘行星突击母舰的主力舰队展开正面交战,还能防守很大一片轨道,阻止敌方对地球展开轨道空降甚至轨道打击。

轨道防御舰队也因为编制时需要如此规模星舰,所以就算是以目前规模的GDI太空舰队来看,也不可能编制出几个这样的大舰队(以人类目前这个行星文明标准来看),因此这样的防御舰队,只有GDI认为某区域会进行一场比较重要的作战行动后,才会临时编制出这样一支舰队出来,既提供该区域上空轨道安全,又能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甚至还可以威胁和牵制思晶人舰队主力,这样的舰队,GDI方面自然是很希望多编制出几个,或者将这种编制变成一种常规编制,而不是什么临时编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