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帝胄 > 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可问过士兵?

帝胄 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可问过士兵?

作者:知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可问过士兵?

(求收藏,给收藏的人,会性福一辈子的,嗯,不骗人。)

离开庆州府之后刘凌带着一千黑麒麟军赶赴应州,一路上走得并不急,沿路上的风光虽然说不上漂亮,但是总有那么一种破而后立的风景让人着迷。应州府通守虎亭侯刘茂迎出来五十里,身边却只带了三四个随从,由此可见他对自己治下的治安状况还是相当自信的。

刘凌当初就和孝帝说过刘茂这个人,孝帝对他的评价是无大将之风,却是守成之才。对于孝帝的这个评价刘凌十分认同,去年的时候与大周之战刘茂的表现可谓中规中矩,虽然不如王半斤,杜义,花三郎,赵二等人大放异彩,却最稳妥让人放心。所以,刘凌才会将大军的辎重和后方都交给刘茂管理,人尽其才。

论上阵杀敌冲锋陷阵,刘茂远不如王半斤,杜义。论胆魄谋略不如赵大,花三郎,甚至比之于已经打入大周右威卫做到果毅郎将的杨业也相差甚远,但若是比谨慎稳重,上述的人中或许只有杨业能与其比肩。

在玉州的时候,明知道刘凌将于柴荣决战他依然没有盲目的将自己麾下的兵马派上去助阵,而是约束不下紧守玉州,看管辎重,时刻注意战场上的变化以应对。这样的对策是花三郎这样的勇将做不出来的,若是换了花三郎,只怕早就带着麾下兵马绕到周军后面或者侧翼搞突袭去了。

稳妥有余,进取不足。

一语中的。

“属下拜见王爷。”

刘茂站在路边,一揖到地。

刘凌哈哈大笑着从马背上跃下,抓了刘茂的手道:“此处距离应州城还有五十几里,你怎么接出来这么远?”

刘茂道:“知道王爷要来我就坐不住了,虽然才一个月多没见,可是心里怎么就这么想念王爷呢?”

刘凌笑道:“你这厮怎么也学会了拍马屁?”

刘茂道:“肺腑之言。”

刘凌:“看来把你放在地方上确实有些失策了,以你的潜力若是进宫做个总管太监,陛下每天还不都得被你拍的心花怒放?等回了太原我得好好跟陛下说说,若是宫里不缺人手,我王府里倒是一个小太监都没有呢。”

刘茂寒了一个赶紧道:“承蒙王爷抬爱了,我还是留着拿东西传宗接代吧。”

刘凌道:“你嫡出的孩子就有五六个了吧?”

刘茂道:“这个……我太祖父到我这一代都是一脉单传,小心翼翼的养活着才不至于断了香火,到了我这一代,我怎么也得努力不是?”

刘凌道:“行,估计着用不了三五年,咱们大汉的虎亭侯一个人就“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家族,流传后世的话也算是一件美谈。”

刘茂一边和刘凌说话,心里却不住的嘀咕:王爷见面后就一直胡乱的说些笑话,怎么就是不提公事?早就听说王爷这次来是要裁兵减员,为什么王爷到现在一个字都没有对我透露?是之前的消息有误,还是王爷不信任我?

他心事重重,却还不得不做出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来应对,只是眼神中偶尔杀过的一丝心不在焉都被刘凌看在眼里。刘凌也不说破,依然只捡些无聊的话题说。一会儿问刘茂的长子多大了,一会儿又问他的大女儿几岁。然后还神秘兮兮的贴在刘茂耳边问是不是有什么秘方,为什么刘茂家里四五代单传怎么了到了他这一代就开始开枝散叶了?

刘茂一开始还能应付,到了后来越来心里越焦躁,有几次都忍不住想要问出来,只是见刘凌兴致勃勃的看路边风景,他又不好意思问出来。刘茂之所以迎出来五十多里的路,其实是受了下面将领们的委托,想趁着刘凌没到应州之前探探口风,如果能劝劝王爷暂时不动应州的新兵最好。毕竟刘茂在太原府的时候和王爷的私交就不错,玉州一战刘茂又立了功,两个人私下里先谈谈总比拿到台面上好一些。

刘茂来之前在心里想了半天的措辞,可是见了面之后被刘凌三言两语的弄乱了思路,想好的话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陪着刘凌慢慢的往前走着,到最后他已经憋的脸红脖子粗。

刘茂这个人虽然不善于冲锋陷阵,但是对于属下是出了名的护犊子。这个人守成之才,到了他手里的东西想让他吐出去那是万难的。好不容易招收了两万余人的新兵,如今已经训练了将近一年,朝廷一道旨意就让这些兵回去种地,他怎么舍得?相对来说,倒是整顿官制这件事他到不怎么抵触,毕竟他也明白,现在大汉的官职,尤其是武将的官职简直乱到了一定的地步。

他是应州通守,军职是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论军功的话他自己明白远远到不了这个级别。而且在他麾下的应州兵将领中,光正三品的大将就不下十几个,从二品的大将也有三四个,这要是放在大周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大周晋州城里那个坐镇大周北方边界的右威卫大将军蒙虎,才不过是个从三品的职位。

他来接刘凌之前,应州兵的将领们其实已经达成了协议,官职可以降,但是到手的兵是万万不能退回去的。现在应州有兵三万余人,一下子就三分之二的兵都退回去种田,那他们这些为将的每个人手里还剩下几个兵?

所以刘茂总想趁着刘凌还没有把朝廷的命令传达下来的时候走走后门,看是否能通融一下。

“虎亭侯有话要说?”

见刘茂实的脸色实在难看,刘凌笑了笑道:“虎亭侯可是有话要说?”

“王爷……唉!我就直说了吧,王爷这次来应州,是不是督促裁兵的?”

刘茂一咬牙也不再憋着了,他知道王爷肯定是想到了自己迎出来这么远肯定就是带着目的来的,以王爷的聪明才智,自己实在不是对手。与其这样被王爷牵着鼻子走,还不如直截了当的说出来痛快。

刘凌哦了一声,没有回答他,而是反问道:“虎亭侯对朝廷的政策有什么看法?”

刘茂一狠心使劲夹了一下马肚子跟上刘凌的步伐:“既然王爷问,那我就实话实说了吧。我这次自己先来迎接王爷,就是想把下面人的意思先透露给王爷知道。”

刘凌来了兴趣,眯着眼睛问:“下面人反响很大?”

刘茂道:“可不是,一听说朝廷要裁兵,那些家伙都跟被人踩了尾巴似的上蹿下跳,谁都不愿意把已经训练了将近一年的兵退回去。他们倒不是对朝廷的政策有什么质疑,而是好不容易训练的快能用的兵放回去,他们都舍不得。这不,我看他们闹腾的动静挺大的,闹的我心里都烦,我就赶紧来告诉王爷一声,省得王爷到了应州让那些家伙打个措手不及。”

刘凌哈哈大笑,指着刘茂的鼻子说道:“他们?虎亭侯难道不是这么想的?”

刘茂脸一红,讪讪的说道:“王爷也是知道的,带兵的谁步希望自己麾下人马多一些?大家都看着呢,咱们大汉周边这三个强邻,那个不是拥兵百万的主?咱们大汉现在的兵马加在一起,满打满算才不到二十万,再裁兵的话一旦后周再打过来,咱们仓促间拿什么来抵抗?”

刘凌问:“你也和下面人一样的想法?”

刘茂点了点头并不否认:“我知道王爷从最初就想走精兵路线,从大汉的国力来看确实也养不起百万大军,全大汉的壮丁都参加也凑不出百万人马的数量来。可是二十万不算多吧?只要下决心加大力度训练,二十万大军都练成精兵,岂不是比只有五六万人马要强大的多?”

刘凌不置可否的笑笑,想了想说道:“我先不回答你的问题,只问你一句话,你可知道咱们大汉现在的存粮够二十万大军吃多长时间的吗?”

刘茂愣了一下道:“勉强应该还够半年之数吧?”

刘凌摇了摇头道:“已经不足三个月了,若是再补充不上来军粮,三个月后二十万大军只怕一个兵也留不住。朝廷施展仁政,大旱灾年后百姓们的税赋基本上低的跟不收一样,而且夏粮入库只抽取十分之一,好不容易稳定了民心,你说陛下等到了夏粮入库的时候眼见着自己国家的二十万大军没有饭吃,会不会对百姓做出的承诺出尔反尔?”

刘凌道:“若是陛下不增加税赋,二十万大军吃什么?若是增加,百姓们怎么想?”

他指着官道周围大片的荒地问道:“这些土地应该都有百姓种植,现在百姓们都到儿去了?我一路南下看到了,虽然朝廷实行仁政,逃难的百姓们也都在陆续返回原籍。但是各州哪里不是动辄数万亩的荒地?就算百姓们都回来了,这几年连年大战大灾,百姓十去四五,壮丁们都跑来参军混饭吃了,剩下的老弱妇孺能不能把荒地开出来?”

刘茂无言以对,只是默然不语。

刘凌道:“退兵还耕,屯田养兵,这些壮丁回去种地农闲的时候训练不会落下,等到有大战的时候拉起来就是正规军。”

刘茂道:“种地种出了惰性,真打起仗来他们还敢拿起刀枪?”

刘凌反问:“若我为周兵,你为大汉田丁,我在你家门口烧杀抢掠,将你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抢夺,将你刚刚修缮的房屋焚烧,杀死你的妻子儿女,你如何处之?你拿不拿的起刀枪?”

“若是保留下所有新兵,国家田地无人耕种,荒芜一片,当兵的人父母双亲妻子儿女皆死于贫苦,新兵们没有了自己需要保护的人,你能保证他们就会奋勇杀敌?”

刘凌叹了口气,看着哑口无言的刘茂问了最后一句

“你只知道下面为将者不愿裁兵,可问过士兵是愿意拿横刀还是拿镰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