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的红火人生 > 第1章 1958年1月的四合院

四合院的红火人生 第1章 1958年1月的四合院

作者:北湖的芦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一个星期了。

段成良到现在还不是太适应这个世界里1958年北京城的寒冷。

他缩着脖子抄着手,但是身上那身破棉衣棉裤,就好像不挡风一样,丝丝的透着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面钻。

从昨天晚上雪下到现在没停,还在洋洋洒洒的飘着雪花,胡同里积满了厚厚的雪,不好走,他千小心万注意,还时不时的因为路滑而被闪一下。

拐进南锣鼓巷胡同,这儿比刚才的小胡同宽,胡同中间的地势高一点,加上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多些,当中间早就碾出来了一条方便走的路,更好走,段成良为了怕湿了棉鞋想尽量少踩雪,就挑着路尽量拣中间走。

身后响起一阵自行车铃铛的响声,还伴随着大声吆喝:“唉,唉,哎,前面让路了,路不好走刹不住,撞住你了可不算我的。”

段成良听动静,车子骑的还不慢,而且听声音就在他屁股后头,赶紧瞅准路边的下脚处,一個小跳步蹦了过去,堪堪闪开了。

几乎是同时,一辆自行车敲着铃铛从他身边冲了过去。

许大茂骑着车已经过去了,还扭着头撇着嘴角,笑着对段成良说:“你这走路习惯可不好,谁走路专挑当中间啊。这不是碍事吗?”

段成良看到他那张长脸就膈应,尤其是他的上嘴唇那两撇胡子。现在还没有几年后那么浓密,稀稀拉拉的,总让人感觉跟沾了鸡屎一样。

还别说,这孙子穿的可真是人模狗样。头发梳的整整齐齐,估计雪再下大点儿那头发上都粘不住雪花,身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棉猴儿,关键是这孙子有帽子还不戴,只为了显示他的美丽冻人。脖子里围着灰毛线围脖,手上戴着大棉手套,脚上是五个眼儿的黑棉鞋。

段成良再瞅瞅自己身上这一身,补丁挨补丁发着亮光的破棉袄,同样打着补丁的破棉裤,脚上是开了口的毛窝子棉鞋,这会儿早就沾满了雪,待会儿到家,说不定就湿透了。他顿时生起,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的感慨。

再抬起头看着撅着屁股,得意洋洋骑着车走在前面的许大茂,心中忍不住想:“下雪路滑,怎么不摔死你个孙子?下雪天骑自行车,真够让你得瑟的。”

他这边念头刚起,只听前面“吧唧”“咣啷”“哗啦”,“哎哟”。

嘿,段成良乐了,莫非我还有当神棍的潜质不成?这岂不是练成了大预言术?

他看着摔在雪地里,被自行车压在下面,拱来拱去,却一时半会儿爬不起来的许大茂。不禁乐的捂着肚子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哎呦,摔死我了。孙贼,你笑什么呢,你笑?还不过来帮忙。”

段成良撇撇嘴,我帮伱个头,摔不死你个孙子,就算是轻饶了你。

刚才在寒风中冷的还直哆嗦的段成良,这会儿,仰头挺胸,步子也迈的大了,完全不像刚才捡着路走得小心样。

管他踩不踩雪呢,爷爷的棉鞋反正也湿了,必须得走出气势来。

段成良从哎哟哎哟的许大茂身边走过去,连眼角都没斜他一眼。

甚至从他面前过的时候,心里还微微有点遗憾,这要不是下雪是下雨多好,到时候给他来个齐步走改成正步走,就把地上的泥踩的四溅飞起,给这孙子弄的泥水满身。

不过这天寒地冻的,这一下摔的也够呛,段成良心里已经够爽了。

虽然进进出出已经一个星期了,每次站到南锣鼓巷95号院的这个大门前,段成良还是忍不住嘬着牙花子后悔。

他穿越前,北漂已经六七年,原来的梦想是想当演员。结果混来混去成了道具。就这还是碰见赏识他的师傅,肯带他入行,不然他也没本事从地下室搬出来租住进楼房里,实现了生命质量由负变为正的跨越。

他穿越是因为跟着师傅一块儿进了一个古装戏剧组,主角有一把雪亮的唐刀。

他跟师傅两个人费尽心思忙活了好几天,做了几把样子货,导演都不满意。非说什么,做出来的刀没有灵魂,在电视剧里边显不出来气势。

你丫,演员都在那儿数着数念台词儿,一把道具刀,你要屁的灵魂,有那功夫不如好好调教调教演员,让他演戏能念台词儿啊。

可惜,小道具在剧组地位低,人家导演嘴皮子一碰,你就得想尽办法解决问题。

最后师傅给联系了一个老铁匠,就在怀柔开铁匠铺,据说已成了非遗,让段成良专程去跟铁匠联系,打造一把像模像样的刀。

他开着剧组的破面包车,一路赶到怀柔,以为只是赴一次平常的约会。没想到却成了一次只有单程票的穿越历程。

刀打得很顺利,段成良和老铁匠相谈甚欢,最后两个人难免弄了两个下酒菜相坐对饮。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扯着闲篇,倒着苦水,不知不觉段成良就喝醉了。

在醉意朦胧的时候,他似乎听见一直坐在他对面的老铁匠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让你说三个愿望,肯定能实现,你会说什么?”

段成良耷拉着脑袋半趴在桌子上,一只手胡乱的挥舞,嘟嘟囔囔的说道:“那不用想,我张,张口就来。三个愿望,愿望,天天都在我脑子里呢。首先,我就想能成北京城人,有个北京户口。还想,有个铁饭碗,日子过得安稳点。最后,嘿嘿,还有一个我最想的,就是,就是,我想住四合院。”

结果,再一睁眼,三个愿望果然实现了。

同名同姓,还是叫段成良,19岁风华正茂,生活在1958年1月的北京城。

刚实行户口管理,新办出来的户口本上显示着户口所在地,北京城南锣鼓巷95号院前院东厢房。

工作单位,红星轧钢厂煤场装卸工,已经干了两年多,第一年24块,今年是32块。妥妥的铁饭碗。

你说什么?八级工资标准。不好意思,咱这是装卸工,属于壮工系列。不属于8级定级序列。它跟熟练工一样,都没有八级之说,基本上到第2年定了工资以后就很难再涨。

至于梦想中住四合院。还用再说吗?现在已经跟三个大爷,秦淮茹,还有傻柱成邻居了。对了,还有刚才摔在雪里边的那个许大茂。这可不就是住进四合院了吗?

可是,我原来说的意思是住那种方方正正,一个独门独院,十一二间房,过上石榴树、鱼缸、胖丫头的那种幸福生活。

而不是现在被这样一群人虎视眈眈,住在一个家徒四壁的东厢房里,瑟瑟发抖的日子。

哎,每一次站在这个破旧的门洞前,段成良都忍不住叹息一声。

特么的,也不知道当时迷迷糊糊之中,问问题的那人是谁,是不是老铁匠,俩人不是挺对眼的吗?这不是明摆着坑老子吗?

你帮我实现了三个心心念念的愿望,可真是太贴心了,我谢谢你哦。

天空中大雪飘落,有白雪描边的四合院,本来有些破旧的门楼房屋,显得素净了许多,积雪更是遮住了它平时的毛糙脏旧边际,让整个四合院显得错落有致,甚至有了一些古朴的优美韵味。

迈过门槛进院儿,迎面就是一堵影壁,不过现在只是一面大白墙,可能是去年春节贴的福字还在上面呢。红纸早已经褪干净了颜色,显得有一种贫血的凄惨美。

右手是一个大月亮门,进去一间倒座房,一个小院儿,这个在原来是家里私塾先生住的地儿,不过现在这间房早已经半塌不能住人了,院子里也堆满了杂物。

左手边,一溜五间倒座房,有三间住人了,两间还空着。

倒座房进深浅屋子小,而且不见阳光不透风,常年阴暗潮湿,搁从前就是接待客人,给外客偶尔住的地方,或者是家里下人仆役们的住处,自然没什么可太讲究的。

偶尔住住还行,但是长年累月的住,对身体没好处。但是搁现在这年月,住房这么紧张,一间倒座房,想分到手都不容易。

这还得说是前几年私房改公房。已经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住房改善,只要有个正经工作,挤挤,终归一家人,还能有个落脚处。

要放到刚解放那会儿,全北京城80%多的房都是私房,一下子挤进来这么多进城务工或者支援建设的各地人民群众,要不是私房改公房,你说让人住哪儿去?

只有把原来一个个封闭的单独大院儿,房子零散的分出去,慢慢住成了大杂院,才算是能把那么多人给安排好。

南锣鼓巷95号院就是这样一个大杂院,前后三个院,当然你说他是四个院也行,因为到座房跟二门之间还有个不宽的小院呢。

段成良就住在刚进二门,前院右手边的东厢房,他家对门就是三大爷闫埠贵家。

要只说住的条件,在这95号大杂院儿里,除了中院住三间正房的傻柱之外,也就数段成良。

他一个人住三间格局的东厢房,比后院许大茂的两间西厢房还要宽敞。

段成良边感叹边掏出钥匙打开房门,心里想着,虽然没住进规规整整的四合院,但是怎么说这也算是北京城有房,最起码不是北漂了。这也算是人生的一大进步,知足常乐吧。

段成良住的东厢房,用隔断隔成了三间布局,每间房大概就是十一二平方,总面积不到40平。

靠北头是卧室,挨着东墙和北墙打了一床炕,炕上放着一个小小的低矮炕桌,炕头是叠叠整整齐齐的一床旧铺盖。到了冬天,数九寒冬,外边冷的很,基本上活动区域就在这个炕上。

一进门,这算是个客厅,显得有点空,只有对着门的东墙放了一张条桌,调出有一个暖水瓶,一个搪瓷缸子。屋中间摆了一个四方小矮木桌,放了三个小板凳,连把椅子都没有。

最南头那间房,放了一张单人木床,以及他家里唯一的一件大件家具,一个掉漆的两开门木柜子。再加上屋角处的那一口面缸。这就是这屋子里的全部了。

段成良一进屋,就先跑到土炕边去看他的炕前炉子。

这个时候的北京城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内的住户有条件的都睡火炕,一般都会在炕前有一个陷入地下的煤炉,炉子里面生火,这个炉子就叫炕前炉子。

土炕是内空的,炉子的火进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热,人睡热炕上,顿觉暖融融的,别提多舒服了。天再冷都不怕。

要是家庭条件好,或者人口多,常常一家会多备有几个炉子。

但是段成良家,就他一个人,所有的用途,一个炕前炉子全包了。

炕前炉火烧水做饭炒菜,再加上烧热火炕,可以称得上是“锅台连着炉”。除了上厕所,回到家后进入猫冬的状态,别说出门了,人都不用下炕。

段成良穿越到这个世界一个星期,熟悉记忆,了解环境,总算是稍微适应了一些现在的生活。

但是,对煤炉子封火的技能,到现在也只能称得上初步掌握,稍不注意,煤炉子就会灭火。

所以,他一进门就担心炉火会不会灭了,从厂里下班一路走回来,浑身都快冻僵了。到时候炕再凉哇哇的,这么冷的天,那才叫凄凉呢。

还好,没灭,摸摸炕也是温乎乎的,顿时有一种叫幸福的感觉从心里涌了出来。

虽然没有胖丫头暖床,但是这火炕照样睡着舒服。

段成良穿越的19岁轧钢厂煤场装卸工,是顶班56年进的轧钢厂。

说起来也是个可怜人。

他从十一二岁被过继给在城里轧钢厂上班的大伯。当时他婶子常年卧床是个药罐子。大伯在轧钢厂当锻工,两个人四五十岁了,无儿无女,便想从怀柔乡下堂弟家的四个儿子里过继一个。

乡下堂弟没有犹豫,就把家里最不受待见的老二送了过来,从此段成良就成了他原来大伯的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