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粤味天下 > 第57章 :冷链新计划

重生之粤味天下 第57章 :冷链新计划

作者:摸鱼小郎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0: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河分店运营渐入佳境,但林粤生发现了新的问题——尽管配送效率大幅提升,顾客对菜品的温度和新鲜度依然存在个别不满的反馈。

一次顾客的留言让他印象深刻:

“林记快点的口味确实不错,但我发现有时候菜品的状态没有以前好了,比如绿叶菜到了家里已经有点焉了,口感不太新鲜。希望能改进!”

面对这样的问题,林粤生召开团队会议,与厨房经理何强、配送主管刘建东详细讨论。

“这是冷链储存的问题,”何强解释道,“从菜品出锅到配送完毕这段时间,如果没有控温技术支持,尤其是一些叶类菜和凉拌菜,很容易出现品质下降。”

林粤生点点头:“看来单靠中央厨房和骑手的速度还不够,我们必须加入冷链储存环节,确保每一份餐品在送到顾客手中时都保持最佳状态。”

林粤生立即联系了几家冷链设备供应商,通过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一套适合外卖行业的小型冷链运输系统。这套系统包括:

1. 低温储存柜:用于在中央厨房内存放需要控温的半成品或成品餐品,保持菜品的新鲜口感。

2. 保温配送箱:安装在配送骑手的车辆上,采用冷热双区设计,可同时运输冷菜和热菜。

3. 温控监测设备:骑手的配送箱内嵌入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箱内温度,并与后台数据同步。

系统提示音随之响起:

任务完成:启动中央厨房升级计划,奖励“冷链技术知识模块”。

林粤生顿时掌握了一整套冷链操作的关键要点,包括设备选型、温度调控范围以及高效率的运输流程。他兴奋地将这些知识融入中央厨房的改造方案中。

冷链系统上线的第一天,团队选取了十份菜品进行测试,包括绿叶菜、冷拌鸡丝、剁椒鱼头等。配送完成后,林粤生和团队逐一拜访顾客,现场听取反馈。

一位女白领试吃后,笑着对林粤生说:“这次的菜比以前好了很多,青菜特别嫩,还有点刚出锅的温度,真的不错!”

不过,也有顾客提出了改进意见:“你们的保温箱不错,但是冷菜好像不够冰爽。比如凉拌鸡丝,口感有点温了,不够地道。”

林粤生听完,立即记录下来,并与团队进一步优化方案。他增加了冷菜存储时间的冷却环节,让每一道凉菜在进入保温箱前都保持最佳口感。

经过一周的调试,冷链系统全面上线。配送时间再长,菜品的新鲜度和温度都得到了完美控制。

随着冷链系统的成功运行,林粤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服务理念:“每日鲜厨”。他在团队会上详细阐述了这一想法。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快,更要让顾客感受到我们对品质的执着。‘每日鲜厨’意味着我们每天只用最新鲜的食材,所有菜品当天加工、当天配送,绝不将就。”

团队成员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并迅速着手宣传推广。林粤生还特意在外卖包装上印制了“每日鲜厨”的标语,附上一张简单的图文卡片,向顾客解释这一理念。

卡片上的文字写道:

“每日鲜厨,品质如一!我们承诺:每一道菜都选用当日最新鲜的食材,用心烹饪,只为给您带来最地道的粤式美味。”

“每日鲜厨”理念推出后,林粤生观察到顾客的评价中开始出现更多正面的词汇,比如“新鲜”、“用心”、“地道”等。这些评价不仅提升了团队士气,也为品牌积累了更多口碑。

一位老顾客特地给客服留言:“我吃了几次你们的剁椒鱼头,发现每次鱼肉都特别嫩,还能吃出鲜活的感觉。你们是不是有什么秘方?”

林粤生得知后,亲自回复:“没有什么秘方,只是我们坚持每天采购最新鲜的食材,绝不隔夜,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每日鲜厨”的推广,“林记快点”的品牌形象逐渐与“高品质外卖”划上等号。广州市场上,不少顾客开始将“林记快点”作为日常用餐的首选。

天河分店在冷链系统和“每日鲜厨”理念的助力下,营业额翻了一番。林粤生意识到,扩张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开始筹备下一步计划:进一步完善中央厨房,扩大供应能力,为进军更多区域做好准备。

在系统的引导下,他还解锁了一个新任务:

任务目标:完成中央厨房的全面升级,达成日加工3000单的能力。奖励:自动化烹饪技能包。

林粤生摩拳擦掌,心中满是期待:“既然顾客认可我们的品质,那就让‘林记快点’覆盖整个广州,甚至整个岭南!”

林粤生对天河分店和冷链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评估。他发现,虽然冷链系统解决了菜品保鲜的问题,但中央厨房的产能仍然是扩张的瓶颈。

“目前一天只能满足两家门店的配送量,如果再开新分店,生产压力必然会大幅增加。”何强在例会上指出。

“那就必须提升中央厨房的加工效率,”林粤生决心道,“我们需要引入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环节,同时优化菜品标准化流程,确保口味统一。”

系统提示音恰到好处地响起:

任务触发:升级中央厨房,解锁自动化烹饪技能包,达成每日3000单的生产能力。

奖励:新菜谱“潮州卤水拼盘”与“客家酿豆腐”。

为了完成任务目标,林粤生带着团队奔赴广州附近的几家食品加工设备厂,亲自考察自动化设备的功能与适配性。他最终选择了一套适合外卖行业的小型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以下模块:

1. 自动洗菜机:高效清洗大量蔬菜,同时带有杀菌功能,保证卫生标准。

2. 切配设备:根据不同菜品设置切割形状,统一尺寸,提高菜品一致性。

3. 自动炒锅:内置精准控温系统,确保大批量菜品的火候始终如一。

4. 封装流水线:快速分装菜品,并配合冷链保温系统实现无缝衔接。

设备安装完成后,林粤生召集团队进行培训,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熟练操作。新设备投入使用后,中央厨房的加工效率提升了三倍,原本需要数小时完成的备餐流程,现在仅需四十五分钟。

设备升级后,林粤生意识到,要保证快速扩张中的品质一致性,必须制定统一的菜品标准化流程。他从系统中提取了“粤菜标准化手册”,结合团队经验,设计了一套详细的操作规范:

1. 食材比例表:明确每道菜所需的主辅料重量,避免因个人习惯导致口味偏差。

2. 烹饪时间表:精确记录每道菜的火候与时长,确保每份餐品的口感一致。

3. 调味方案:根据不同菜系设定基础味道的浓淡调整范围,比如“咸鲜”、“微辣”等。

在标准化的同时,林粤生还推出了两道新菜:“潮州卤水拼盘”和“客家酿豆腐”。这两道菜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菜单,也为品牌注入了更多岭南特色。

为了巩固“每日鲜厨”的品牌形象,林粤生决定将理念落到实处,推出一系列“透明厨房”活动。

他邀请了多名本地美食博主、媒体记者和忠实顾客来到中央厨房参观,亲身感受菜品制作的全过程。从新鲜食材的入库、冷链储存,到自动化设备的高效运行,每个环节都体现了林记快点对品质的追求。

活动当天,一位知名美食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参观视频,配文道:

“看完林记快点的中央厨房才知道,原来外卖也能做到如此用心!他们的冷链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真的让我刮目相看。‘每日鲜厨’,名副其实!”

这条视频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吸引了大批新顾客,也让林记快点的口碑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系统奖励的“物流优化技能”加持下,林粤生对配送路线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他结合大数据分析,设计了一套基于区域需求密度的配送方案:

1. 高峰时段调配骑手至订单密集区域,减少配送时间。

2. 建立多点储备站,将热销菜品提前分配到各配送节点。

3. 配送过程中的实时温控监控,确保顾客收到的每一份餐品都符合质量标准。

这些优化措施让顾客的等待时间平均缩短了20%,外卖的好评率提升至98%。

经过周密筹备,林粤生在广州天河区开设的第二家门店正式营业。这家门店沿用了试点店的“中央厨房 分店配送”模式,同时增加了堂食区域,吸引了更多的白领和年轻人群体。

开业当天,门店前人流如织。林粤生特地推出了一项限时活动:每份堂食订单赠送一份“潮州卤水拼盘”。活动受到热烈欢迎,吸引了不少新顾客前来体验。

顾客张小姐感慨道:“本来以为‘林记快点’只是外卖做得好,没想到堂食环境也这么棒,菜品新鲜又美味,真的让我很惊喜!”

第二家门店的成功运营标志着林粤生完成了“中央厨房升级”任务。他收到了系统的奖励提示:

任务完成:升级中央厨房,解锁自动化烹饪技能包。

奖励新菜谱:广式烧鹅、鱼头豆腐汤。

林粤生立刻将新菜谱融入菜单,不仅吸引了更多顾客,也进一步丰富了林记快点的粤菜特色。

第二家门店的业绩超过预期,中央厨房的日加工能力也达到了3000单的目标。林粤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广州的市场已经稳了,接下来就是要进军更多城市,把‘林记快点’的招牌打响整个岭南!”

然而,他很快意识到,下一步的扩张将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品牌宣传、资金筹措,以及如何应对竞争对手的反击。系统适时发布了新的任务:

目标:将业务拓展至深圳,完成前五家门店布局。

奖励:品牌管理技能与市场拓展能力。

看着任务面板,林粤生嘴角扬起一丝微笑:“深圳,准备好迎接‘林记快点’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