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从流民到皇帝,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六十九章 给对方留下唯一选择

薛承乾等人明白魏箫为了有机会替父报仇,什么样的委屈也能忍受。

以她现在的身份,比起上次进入望江城必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而她的出现,也能让卢啸远看到更多的“利益”。

只要他相信北蛮军现在面临的困境,看到此次击败他们的机会,所获得的好处,甚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军功”。

魏大人誓死守城,为国捐躯,其孤女远赴望江求援。

而身明大义的卢啸远,在北蛮军势最鼎盛之时,不畏强敌,毅然出兵……整个大梁的士大夫们会如何吹捧他的义举?

他卢啸远不仅是护卫大梁北境的功臣,更有机会成为史书所载的“英雄”人物!

卢啸远为人确实令人不齿,自己既不敢与北蛮军正面对决,甚至还不欲其他人立下军功,只想着缩在自己的望江城内。

似乎望江城只要不出意外,他便不会主动招惹北蛮军。

但是,一个人的决策,始终是被风险与收益两方面影响的。

只要让他看到真正的敌情,北蛮军的弱点,又看到远超他之前算计的利益,说动他用兵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薛承乾沉声道:“魏姑娘,你可知卢啸远真的答应了你的请求,那么在整个士族看来,他便是为你报父仇的大恩人,以后你再不能与他作对,否则便是恩将仇报,再也不能在士族中立足了。”

魏箫惨然道:“我自然不齿于卢啸远的为人,但是以我们现在的处境,岂能顾得许多?只要我心里明白,是谁真心想要救援我父,又是谁不断谋划击败北蛮大军,为我父报仇,余者何足道哉?”

薛承乾的心里略有些不安。

其实魏箫刚刚的表态只是说了她的决心,却并没有直言她今后会如何与卢啸远共处。

不过其他兄弟却是大受振奋。

他们也想明白了其中利害,魏箫和苏友方愿意代为前往望江城求援,成功的机会高了许多。

薛承乾也不好再阻止,只能叮嘱苏友方一路照顾好魏箫的安全,然后谋划如何用兵。

他令孙伏山挑选最熟悉本地地形的兄弟,主动出击。

他们自然不是要跟北蛮骑兵硬拼,而是吸引对方注意,令北蛮军误以为自己是要强行阻止他们凿冰取水。

苏友方仅带着百余战士护着魏箫,这一点人目标很小,借着山势与树林的掩护,有极大概率瞒过北蛮军的探马。

若是北蛮军粮草充足,必定会投入更多的兵力,完全封死东平城至望江城之间的所有通路。

但是现在,对他们来说,取水之事远胜过封锁道路。

特别是,望江城早先派出的援军,在得知东平陷落之时,必会立即退兵,如此更会减轻敌军的警戒心。

而薛承乾等人,也不会在八姑子山中死等,必须主动地调动敌人。

东平之战,给薛承乾的震撼非常巨大。

他明白,哪怕自己已经算计到极限,又有着系统相助,但是这世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那名北蛮主帅,竟能在自己成功突袭大营后,将计就计,反而借机攻陷了东平城,其应变能力之强,统兵经验之丰富,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料。

还有便是他们最后撤退之时,突然杀出来对他们截杀的北蛮女将。

他们必定早就隐藏于暗处,哪怕大营之中几乎被他们掀翻,各军一片混乱之际,她依然能沉得住气,没有暴露这支奇兵,只等他们仓促撤退的瞬间,发起致命一击。

假如不是其他北蛮军太过废物,没有及时追上,假如不是罗放带领骑兵恰好在彼时赶到,薛承乾与众步兵兄弟,只怕早已经化为她的刀下亡魂。

薛承乾不知道,当望江主力大军杀来的消息传至北蛮大营,他们将作何应对。

最好的办法,便是逼着他们为了北蛮军的整体安危,主动撤兵。

对于北蛮大军而言,他们此次南下所劫掠所得,其重要性并不弱于大军本身的安危,所以,他们必须要把大军分为数段,分批撤走。

北蛮军主帅身份尊贵,断无可能亲自殿后,身陷险地。

以此方法,薛承乾便能避免梁军跟于天承亲自统领的敌军交手,胜算大大增加。

送走了魏箫与苏友方之后,薛承乾直接下令,所有兄弟分为三部,分往不同的方向。

只要有北蛮军分散出去,对北境村镇进行劫掠以补充大军物资,他们便果断地杀出来。

不需要与敌人分个胜负,只要逼得对方重新集结起来,便可以立即撤退。

甚至于,最后真的被北蛮军劫掠得手也无所谓,只要能起到拖延作用便可。

十万大军聚于一地,其每日的粮草消耗极为惊人。

而北蛮军的首领们,还必须考虑预留足够的粮草以备撤兵之用。

假如他们未能如愿劫掠到足够支撑大军的物资,所余粮草又不够支撑他们回到草原,单是因为饥饿与疾病带来的减员,便非他们能够承受得了。

薛承乾之前的疑兵之计,甚至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北蛮军为了在短时间内劫夺粮草,竟然想集中兵力对南方的援军发起突袭。

他们想着只要能先一步打垮梁军派来的援兵,便能趁他们溃逃之时,抢夺粮草,却没想到,足足三万大军飞驰南下,却是扑了个空。

“北蛮狗贼急了!现在他们已经没得选择,只能撤兵!”

薛承乾听到宋兵等人回报,不由得激动地双掌相击。

“大军出击,虽然未经大战,但是粮草消耗会进一步增加,纵使于天承用兵如神,也不能凭空变出粮草,更无法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大军士气。”

“孙伏山,你且联络过去的好兄弟主动出击,我不用他们跟北蛮军交战,只要多派兄弟们在北方要道之间露露头,摆出断绝其北归之路的疑兵姿态,便能逼于天承作出选择。”

孙伏山的人脉极广,虽然无法说服部分老朋友直接前来投效,但凭着人情,让他们派出兄弟作为疑兵,还是可以办到的。

薛承乾的判断绝非轻视于天承。

相反,正因为于天承精通兵法,所以才会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假如他死撑着要守住东平,不肯退兵,反而会让薛承乾看不起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