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 8 赔偿

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8 赔偿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邱氏正在家里跟吴童生说话呢,“他爹,裴家二小子摔了,咱咋也得去看看吧?不说别的,送上两包药一斤肉得要吧?”

她想说给个三五十文钱,裴二郎家的也就不好意思闹了。

不过想到男人的脾气她没敢提钱。

吴童生一听眉毛都竖起来了,“你个老婆子瞎好心什么?我让他家大儿子考上童生,那是给他老裴家多大的体面?他们不得感恩戴德?”

摔下去是裴二自己无能,难道是他推下去的?

他摔了,回家请郎中抓药不就行了?咋还想他出钱出东西?

哪有这样的亲家?

邱氏就唉声叹气,觉得这样不厚道,心里也过意不去。

可家里的钱都是老头子管着,她是一个铜板都没。

她想让闺女拿钱给裴二请郎中,闺女跟她爹似的,一毛不想拔。

就在这时候有小子跑来跟吴童生夫妻喊:“叔、婶子,裴庄一个小媳妇儿过来哭丧啦,你们快去看看吧。”

邱氏唬得差点一屁股坐地上,脸都白了,“怎的,怎的,裴二没了?”

吴童生也吓一跳,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来,“怎么回事?”

很快他们就知道事情来龙去脉。

吴童生气道:“这泼妇就该被休掉!男人还没死呢,她就哭丧咒么自己男人!”

他赶紧踢掉木屐换上布鞋,要出去骂沈宁。

邱氏一把拉住他,“当家的,当家的,你不能去,我、我也不去,让老大媳妇儿去。”

要是亲家公来,当家的去对阵正好。

要是亲家母来,她去对阵也行。

裴二媳妇儿是晚辈,他俩都不合适,得让大儿媳去。

吴童生虽然气得脑瓜子嗡嗡的,却也觉得老婆子说得在理,就喊家里小子去隔壁找他娘,又打发小子去裴庄喊他姑和姑父过来。

沈宁在村口把戏唱足,让围观众人都了解是怎么回事儿。

然后她就不哭不喊了,只微微低头默默垂泪。

实在是没眼泪儿,只能硬抹。

她刚才哭得嗓子干,直冒烟儿,后悔没带竹水筒儿出来。

很快吴大嫂带着吴二嫂和本家几个妯娌一起过来,五六个媳妇子,气势汹汹,想直接把沈宁给镇住。

“亲家弟媳妇儿,有话好好说,你这是作甚呐?快起来,快起来!”

吴大嫂一声令下,就有妯娌上去要一左一右给沈宁架起来。

沈宁“唰”就把菜刀举起来了,又开始哭,“我们男人累死累活供大哥念书,为了大哥还要讨好大嫂,得空就来吴庄给大嫂娘家干活儿,哪回吴家修房子、盖猪圈不是他来出大力?

吴家连顿饭都不给他吃就打发回去,让他大晚上回家嚼干豆子啊。

这又修房子摔成瘫子,以后不能干活儿,家里也没钱养他,我还有什么指望啊,不如死了好。”

说着她一手扯着自己散乱的鬓发,一手就拿刀去拉。

在外人看来,她这是要抹脖子,都惊慌地喊叫起来,“别,别呀!”

“快,快给她抢下来!”吴大嫂也吓坏了,赶紧喊着夺刀子。

沈宁割下一大缕头发,看着手里的头发,又放声大哭。

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随意损毁,男人还定期修发修面,女人的头发除非特殊场合是不剪的。

那些吵架置气的女人就喜欢说我绞了头发当姑子去。

沈宁戏精上身,嚎啕大哭,“俺们二房种地收粮食养大房吃饭,大房赚钱就自己把着,一分钱不给俺们看病,今儿俺男人给她娘家修房子摔瘫了,她拿了件破棉袄让俺去换药,呜呜……”

裴大嫂不会装清高么,她就给撕下脸皮,让娘家村里瞧瞧她是啥人,以后有不对付的跟她吵架都有素材不是?

她演得投入,顺口就一分钱,毕竟说一文钱不习惯,忘了。

对她来说吴家只是她对付大房的手段,又不是真的要和吴家结仇。

吴家给赔钱就行了,但是她还要趁机和大房分家!

她不能骂裴大哥,因为全家供裴大哥读书这是裴爷爷的决定,传出去也是佳话,毕竟现行的价值观里裴大哥读书也是为了光宗耀祖。

她只能揪着裴大嫂越过婆婆管家,把着家里的钱不给小叔子看病说事儿。

“谁家婆婆健在,儿媳妇就骑在公婆头上当家呀?只有你们吴家的闺女!你们住着正屋,还逼着我们把厢房腾出来给你儿子住,让我们住柴房!”

围观众人窃窃私语。

“秀娥这样呢?”

“不能吧?秀娥当初多好一闺女啊?”

“那保不准儿,嫁人了就只有自己男人和孩子呗。”

“啧啧,怪不得她弟媳妇儿来闹呢,她把着家里的钱,婆婆说了都不算,那可真是活不下去了啊。”

“看她平时拿着架儿,谁知道这么欺负人呢。”

吴大嫂实在受不住众人议论纷纷,赶紧安慰沈宁,“他二婶,别哭了,快起来,咱们家去拿钱,去镇上给他二叔请郎中抓药。”

沈宁抹了一把脸上的眼泪,“你们现在说好听的,谁知道等俺答应了会不会逼着俺吃哑巴亏?你们现在就去请,现在就去看。”

吴大嫂:“中中中,现在就让人去请。”

她扭头在人群里瞅,看到本家一个小子就喊他去找吴大哥,让吴大哥带钱去龙庙镇请郎中。

沈宁又大声道:“镇上要请徐大夫或者小徐大夫,他们为人厚道,不弄虚作假,俺们信得过。”

谁知道你们会不会发挥人脉关系,收买郎中说男人没事儿是她故意讹人?

吴大嫂几个脸色难看得很,没想到沈宁这么难缠。

要是她直接上吴家闹事,家里还能给她拖屋里关起来,等他姑过来处理。

可她直接在村口闹开,半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家里再想捂嘴都不行了。

毕竟她公爹只是个童生,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她又邀请沈宁家去洗洗脸,喝口水,歇一歇,然后回裴庄看大夫给裴二郎治伤。

沈宁却不肯,请大夫给裴长青看身体抓药是第一步,吴家负责医药费这是必须的。

第二步是要赔偿。

你不得给误工费?

不得给点营养费?

精神损失费也该给点。

她一收泼妇的做派,又开始嘤嘤示弱讲道理卖惨,不让围观群众反感。

“你们要是不给治,男人保不齐就瘫了,以后都不能干活儿。

现在你们愿意给治伤,兴许男人就不会瘫了。

可这眼瞅着要秋收了,他腿脚不能动,还咋秋收?

俺们不得找人帮忙吗?找人帮忙不得给粮食给钱啊?

现在找人帮忙收庄稼,一天得管两顿饭,另外二十三文钱呢。”

吃瓜群众频频点头,“是要这个价儿,这媳妇儿没讹人。”

“伤筋动骨一百天,三个月干不了重活儿,去年我胳膊断了到现在还不能吃劲儿呢。”

沈宁:“俺真的不讹人,要是讹人,俺把男人用门板子往这里一抬,天天来哭,你们要是不赔个百八十两银子俺们不算完,你们就算不赔那么多,最后也得给个三五十两吧?你们说,俺那样了吗?”

吃瓜群众纷纷应和,“那真没有,小媳妇儿厚道人。”

沈宁抹泪儿:“对呀,俺不讹人,俺就是吓得慌了神,男人瘫床上没钱治伤,要是有钱治那就好了呀。俺也没非要二十两十两银子的赔偿,俺就要几吊钱几石米这不过分吧?”

吃瓜群众:“不过分,是要的。”

吴大嫂气够呛,不过分什么呀不过分?

她耐着脾气,哄沈宁:“他二婶,走家去说话。”

沈宁却又小脸一板,冷声道:“吴家嫂子,要是我男人治不好了,我丑话说头里,我是不和你们算完的,五十两也不够赔的!”

吴大嫂原本带了人气势汹汹而来,想着将沈宁摁住,没想到先被沈宁占了上风,她就处处被沈宁带节奏,只得沈宁说什么她听什么。

沈宁不肯去吴家,就在村口谈。

去吴家干啥?关起门来让你们欺负?

就在这里,让大家伙儿都能吃第一手瓜!

吃瓜群众们也不想吴大嫂把人带走,带走就看不见了啊,还是在这里好,俺们看得见。

沈宁先说五十两不够赔的,又开始提男人现在伤着不能干活儿,要吴家给粮食。

“我也不多要的,男人至少三个月不能干活儿,秋收秋种至少得请人帮俩月,工钱就得一千四百文,他伤着也得买点荤腥补补身体吧?你们就给我三吊钱四石谷子吧。四石谷子也就出不到三石米,一点都不多。”

沈宁要是开口要十两银子,吃瓜群众们保不齐得眼红,毕竟庄户人几个看见银子的?

要是她一口气要十几石谷子或者米,别人也会嫉妒,毕竟有些人家一年才收十几石谷子呢。

她要三吊钱四石谷子,用处也说得清楚,这就降低了吃瓜群众的羡慕嫉妒。

他们根据自己帮工经验算算,别说,小媳妇儿要的一点都不多。

见村里人纷纷说公道,吴家妯娌气得不行。

公道个屁!

裴二郎就是摔一下,醒过来就好了,还要怎么躺着休养,还要怎么补?

吴家出钱给请郎中就够够儿的,还得出钱出粮给他们秋收?

即便给钱,一百文就顶天了,这泼妇竟然开口要三吊?

那是三千钱,不是三百文!

一百和三千能一样吗?

吴二嫂受不了了,“大家伙儿别分不清里外拐啊,她就是来讹人的。我们给你请郎中抓药,给你男人治病,治好就行了,你又要钱又要粮的,贪不贪心?”

沈宁就怕她们不吵吵,就怕她们好好好,是是是,把这事儿圆满解决,人家态度那么好,她还咋继续闹?

不闹怎么分家?

吴二嫂这么一说,她那几个叔伯妯娌也纷纷指责沈宁贪心。

“给你请郎中抓药,再给你三十文钱买肉也就算了,你还想要三吊钱,你咋不去抢呢?”

“这还是亲家呢,这么小气计较。”

沈宁就坐着不动了,手里又握紧菜刀。

甭管吴大嫂几个怎么说都不动心,也不挪窝,就要等他们请徐郎中给裴长青看过之后再说下一步。

看她油盐不进的样子吴大嫂几个气倒仰。

“老二家的,你这是作甚呢?”匆忙赶来的裴大嫂脸色铁青。

她想去扒拉沈宁,沈宁却往几个妇女身后一躲,哭道:“大嫂,你在家里打俺就算了,咋当着这么多大娘婶子的面儿还打?”

众婆娘们立刻拦着吴秀娥劝架:“不好打人哟。”

“快拿钱给她男人治伤吧,真瘫了给谁你们种地呀?”

“小媳妇儿性子这么烈,真瘫了保不齐去哪里闹呢。”

裴大嫂两眼一黑,这泼妇转圈败坏她名声。

真是丢人丢大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