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大贵族 > 第553章 提点

红楼大贵族 第553章 提点

作者:桃李不谙春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0: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之前你去见过太上皇了?”

没有继续方才的那个话题,河间王恢复他儒雅王爷的姿态问道。

贾宝玉点头,将方才面圣之时的事大概说了一下。

他与河间王之间最初虽然是因为太上皇的关系才结为父子,但是之后的时日里,两人之间的关系相处的很好。特别是经历春月湖刺杀之后,两人之间可谓事奠定了真正的父子情义。

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贾宝玉自然不愿意与河间王生任何嫌隙。

他在皇室中的根基还是太薄弱了,不能什么都等候太上皇与他筹谋。

他自己,也要积蓄自己的力量。

若是河间王能真心助他,对他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

河间王听了贾宝玉的话之后,沉吟道:“你可知,太上皇为何始终不下旨处置那些人?”

那些人,指的自然是谋逆之臣。

“请父王指示。”

贾宝玉态度陈恳的求教。

河间王便看着贾宝玉,他最喜欢的其实也就是贾宝玉身上这股谦逊姿态,与他的性格相合。

这样的晚辈,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提点。

“贞观名臣徐世绩,曾随李世民两击薛延陀,破东突厥,灭高句丽,功勋卓著,被李世民誉为‘国之长城’。

然而,李世民病危之际,却借故将之贬到边关之地,何如?”

贾宝玉躬身聆听。

“无他,为使新皇得以施恩也。

当时,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相继被废,皇九子李治被册立为新太子。

李治根基薄弱,无甚恩德于朝中重臣。

李世民贬谪徐世绩,再令李治登基之后施恩召回长安,以收顾命大臣之心。

你虽然得太上皇和太后支持,但毕竟是在民间长大,根基比之李治远远不及。

此次叛乱,涉及到的宗室、勋贵、文武大臣数不胜数。

南安王、永定侯这些人虽然比不得徐世绩,但是一则数量极多,二则若论他们身后牵扯到的势力就无比庞大了。

比如南安王本身就是西海边军的大将,南安王府在西海边军中势力根深蒂固,在京城几乎可以代表西海边军。

他这一叛乱,边军大将肯定人人自危,担心受到牵累。此时,若是你能妥善处置这些人,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西海边军一系收入囊中,至少也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

这是太上皇故意给你的机会,你需得认真对待。”

河间王说的认真且恳切,令贾宝玉面色越发郑重。

虽然他并非一点没有察觉太上皇的这个用意,但还是没意识到这件事干系这么大!

一个南安王府便可以牵扯出十多万西海边军,那么被卷入这次叛乱中的数十近百家府邸又如何?

若是能将这些势力收归帐下,岂非一下子全盘接收了景泰帝十多年的苦心经营?

当然,他没有那么贪心,也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但就算只能收下几支,对他来说,就已经很奈斯了!

抛开这些复杂、需要慢慢操作的事情不谈,河间王这番话本身更令他在意。

若非心中已经支持他,河间王绝对不会在这种问题上提点他!

这简直就是在教授他帝王之术了。

对此,他只能说,这几个月的父王,没有白叫……

……

与河间王密谈毕,贾宝玉又在殿内逗了会儿云霓。

小丫头还是很乖巧的,只是一时有些适应不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义兄变成有血缘关系的王兄……咚咚

不过在贾宝玉的哄骗之下,小丫头还是选择改口。

但她叫的是王兄,还不如她对二皇子的“景灏哥哥”亲密,对此,贾宝玉只能暗道:郡主妹妹的调教,任重道远……

因为太后担心贾宝玉住在军帐内不安全,昨晚就命人在行宫内收拾了一间偏殿,一早下命让他搬进来住。

明面上的理由是:如此方便靖王处置政务。

贾宝玉见此,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也就愉快的接受了。

回到殿内,听太后临时给他指派的太监说锦衣军杜指挥使一早就过来候着,他立刻便召见。

“卑职杜明义,参见靖王殿下!”

许是第一次正式见礼,杜明义十分郑重,来了个叩拜大礼。

贾宝玉屁股还没有落座,连忙走过去,扶起他来,笑道:“杜大人何必如此多礼,杜大人掌管锦衣军多年,为太上皇和朝廷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我尚在民间之时就对杜大人深为敬仰,一直想要与大人一见,可惜无缘会晤……

对了,上次我在城外险遭伏杀,听说还是杜大人手下的兄弟提前报的信,才让我得以脱困,如此说来,杜大人于我还算是有救命之恩啊。”

“不敢,卑职都是奉太上皇之命行事,不敢言功。”

杜明义表面上如常,实则心中十分讶异。

如贾宝玉所言,他确实没和贾宝玉正面照过面,但是他对贾宝玉却不算陌生。

实际上,每一个太上皇关注的人,他都会特别留意。

贾宝玉的资料,在锦衣军的档案司中存了非常多,大多数,他都是亲自过目了的。

可是,资料终究只是资料。真正面对贾宝玉,他才明白,为什么贾宝玉能得到那么多贵人的赏识……

之前他短短两段话,前一句是对他的抬举,也叫做恭维,这样的话,没有人不喜欢听。这么说话的人,也很容易就引起别人的好感。

紧接着第二句,就是套交情,一下子就消除了两人之间的陌生和隔阂……

这样的说话方式,虽然不算多么高明,但不得不说,十分简单实用,可以最快在两人之间建立好感和交情。

杜明义身为锦衣军都指挥使,识人无数。若是贾宝玉是个年过不惑的老者也就罢了,可他分明还未及冠!

如此年纪就拥有如此处世手段,实为可怕……更可怕的是,他还是太上皇的孙子……

念及此,早就告诫自己在贾宝玉面前要恭敬的杜明义,心中更谨慎三分。

贾宝玉自然不知道面前的人已经在短时间之内将他重新评判了一番,他只是觉得,既然是太上皇引荐给他的人才,他总不能怠慢了,得好好笼络在手中才行。

将其引至客座之前,贾宝玉方回去,令其坐下,杜明义却坚定推拒,言君臣有别……

如此贾宝玉倒也不强求,复寒暄几句,便问起正题:“不知杜大人可知道现在京城的局势如何?二皇子回京之后都做了什么?”

杜明义早知贾宝玉会问这个问题,立刻恭声回答:“早在陛下密谋逼宫之时,二皇子便已经趁机夺取了京城防卫和实际上的监国之权。

昨夜二皇子回京之后,更是连夜散布了河间王爷谋反和弑君的谣言,并顺理成章的接管了监国大权。

因为被二皇子闭塞了消息,如今京城之人,皆深信河间王谋反,谋害了陛下、软禁了太上皇。

并且朝廷已经下了通文,令各地节镇、敌方官兵来京勤王平叛!”

好快的动作!

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二皇子可谓是背水一战,自然是不敢耽搁一刻钟的时间。

至于他怎么从景泰帝的布防中拿走京城的控制权,这个也不怎么难想通。

就算景泰帝手段再高,也架不住他留下的头目(忠顺王)是个废材……更何况,当时一心要逼宫篡权的景泰帝在京城也未必做了多么严密的防控。

二皇子又占着皇子这样的大义,拿下京城,并不太难。

这些都不重要了,关键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他要怎么样才能最快、最好的从二皇子手中夺回京城……

“还请杜大人将你所知道的关于秋猎之后京城发生的事,细细与我说来。”

“是……”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