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大贵族 > 第119章 南北并重

红楼大贵族 第119章 南北并重

作者:桃李不谙春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0: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商陵县乃是大县,地遏黄河以北。

商陵县境内也遭受洪水肆虐,不过因为县城周围的地势很高,并未被波及。

因此,此地就被选为赈灾的中心站。

八千石粮食到了此地,除去众人的消耗,以及补给沿途的州县,已只余五千余,悉数被囤入商陵。

然后广告境内灾民,并设粥厂十余处,开始赈灾。

可以想见,当山东境内的流民听闻之后,会以怎样的速度聚集在商陵县周围。

区区五千石粮食,远远不够!

数日后。

贾宝玉和叶皓两人被召入二皇子的寝殿内,当听闻二皇子的想法之后,大惊:

“殿下要去泰安?”

“正是。”

叶皓立马劝道:“殿下还请三思,要去泰安府,需要横渡黄河,如今洪水尚未退去,实在是太过于危险!”

二皇子神色一动,道:“商陵虽然安,但毕竟是个县城,如今尚可,等到灾民蜂拥而至,区区一个商陵县,根本无法安置如此多的灾民。

况且若是我去黄河以南都有危险,那么黄河以南的灾民要渡河而过,岂不更加危难?

我已经和帐下众幕僚商议过,泰安在黄河之南,属于少数几个未曾受灾的州府。

此时定然聚集了大量的灾民。

若无我亲至,料地方官员赈灾难以尽心。

加上泰安临近青州,离江南富庶之地也更近一些,方便我调集灾粮,就地赈济!”

叶皓听了,也不好再劝。

二皇子说的在情在理,守在商陵虽然安稳,但是确实也有很多问题。

若是能在泰安府打开局面,情况想必会好很多。

贾宝玉道:“既然殿下主意已定,那么召我二人前来,想必便是为了商陵之事了?”

二皇子笑道:“子衡猜的不错,待我去了泰安,商陵若是无得力之人主持,我也不放心,毕竟这里才是原定的赈灾中心地。

接下来,也会有两河之地的赈灾粮运送而至,是万万不能有失的。

所以,我之后会令子衡为商陵赈灾使,权监管商陵一切赈灾事宜。

另外,叶皓、王贞、商陵县令为副使,协助子衡。”

贾宝玉顿时推辞:“殿下此议不妥,论级别、经验,我不如王大人,论才学,我也不如叶兄,如何敢忝居之上?”

二皇子显然早知贾宝玉会如此说:“无论是王贞还是商陵县,我都不甚放心,至于表弟,他性子太好,我怕他镇不住人。

呵呵,当初在熙园,子衡与吴凡对赌时的姿态,我可是还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我身边缺少可信任之人,子衡就莫要再藏愚守拙了,当力助我才是。”

叶皓也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此时也不是推辞的时候,一切当以赈灾之事为首要,子衡难道不知当仁不让之理?”

话已至此,贾宝玉也无推辞的余地。

况且商陵之事这两日已经被二皇子安排妥当,他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执行而已。

保证场面不乱,这一点的把握他还是有的,因此领下这份差事。

如此一来,若是不出差错,回京之后自己也算有了一份有些重量的功绩了。

二皇子这是有意给他机会,他当心存感激。

二皇子在计议定了之后的第二日就动身离开了商陵,带走了所有五百名禁军将士。

贾宝玉一下子就成了商陵名义上的主官。

不过也是,贾宝玉身上原本就有正六品的职衔,又是巡按御史,担当此任,也算是勉强有资格。

王贞虽然有些不满,但是因为是二皇子的命令,也并未当面对贾宝玉有所抵制。

既然重任在身,贾宝玉也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也不专断独行,每日招叶皓、王贞以及商陵县几个官员议事,共同裁决大小事宜。

王贞见贾宝玉并无恩威自用,狐假虎威之态,且从善如流,慢慢的也就放平了心态。

此行,还是以赈灾为重,其他都是小节。

倒是谢鲸谢大老粗,三不五时的没事就找贾宝玉喝酒,贾宝玉辞了两回,烦了,干脆避而不见。

这货是带兵的,级别又高,贾宝玉也不好斥责他吃酒这个行为。

因为除非战前,否则军中并无禁酒的明令。

在贾宝玉和众人的同心协力之下,商陵赈灾的事宜稳步的行进,虽有小差错,比如小股灾民哄抢事件,但在军队官兵的镇压下,都并未酿成凶险。

然而,赈灾并不只是请灾民吃粥这么简单的事情

如何安置这些数量庞大的灾民,才是重中之重!

否则,一切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在一切事宜稳定之后,贾宝玉也不得不开始考虑安置灾民这个问题。

……

泰安府府衙,二皇子的临时行辕。

自到了泰安以来,简单的与泰安各地方官员接洽之后,二皇子便开始筹备赈灾事宜。

他们随行携带的粮食部留在了商陵,而朝廷赈灾的款项也还没有运送抵达,所以二皇子便决定先从地方府库抽调粮食……

这一抽调,顿时让二皇子心中升起阵阵寒意!

原本应该十分充足的泰安府库,经查,竟然余粮不足五百石!

他当即下令将泰安知府扣押,可是泰安知府也有话说:其他的粮食都被地方官兵、青州驻军调拨而去,或者是被当地的豪族、士绅借去了,一时还不回来……

这种屁话二皇子自然是不信的,因为就算他说的是事实,也是严重的渎职。

朝廷明令,各地方府库,应当保持充足的存粮,以备朝廷调用,无户部之令,不得擅自动用。

将泰安知府下狱之后,二皇子也来不及去细究泰安究竟还有多少官员牵扯其中,甚至都无暇去考虑如何处置泰安知府。

因为,没有粮食,赈灾之事,根本无从谈起!

于是他连发数十道急令,命周围各县、州、府向泰安运送粮草。

得到的回应便是,他们当地都有数不清的灾民需要赈济,实在抽调不出粮食。

于是,各县几石、十几石的数量应承着,各州,也最多二三十石粮食。

这些且罢了,最可恨的是,曲阜、濮阳等地的府库,因为天气炎热,下面的人员玩忽职守,接连发生意外的大火,导致所有府库存粮,十不存一……

当二皇子听到这些消息,差点喷出一口鲜血:“这些贪墨蛀虫,本殿下定要把他们碎尸万段!”

话虽如此,但是当务之急,确实不是杀人!

粮食凑不足,而泰安因为他的到来,导致灾民大量涌来,已经聚集了不下两万之数,每日的粮食消耗,都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若是等到手中的粮食耗尽,别说安置灾民了,只怕灾民立刻就会变成暴民,变成匪患!

真要闹成那样,那他二皇子挟天子剑千里而下赈灾,岂不当真成了笑话?

府衙后堂,临时办公场地。

二皇子召集了手下所有心腹,以及泰安地界的官员议事。

“府衙内现如今存粮已不足三百石,而各州、县的粮食最快还要数日才能运到,各位都说说,现下该怎么办?”

周围最近的有六州二十三县,虽然每个州县拿不出多少,聚在一起,多少也能抵挡一阵。

面对二皇子的提问,众人苦思冥想,似乎都在思索对策。

韩之涣与二皇子对视,正要说话,忽有信使来报。

二皇子便先接来看了,然后阴沉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些笑意,忍不住对帐下众幕僚道:“我原先就知道子衡不错,他传来消息,言商陵半月以来一切顺利,而且他已经在着手安置灾民,说等到再有进展之时,再向我汇报。”

众幕僚见二皇子高兴,纷纷附和道:“都是殿下识人有明,且商陵粮食充足,又有殿下提前运筹帷幄,贾大人才能根据殿下的布置,做好赈灾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