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绝代天骄之问鼎天下 > 第三十七章 八百里加急

绝代天骄之问鼎天下 第三十七章 八百里加急

作者:子楚云天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深夜,燕京城,皇宫内廷,御书房中,圣主仍在批阅奏章。

房门紧闭,吕公公候在殿外,不敢惊扰,他时不时地在殿外徘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夜深了,圣上还未就寝,他于心难安。

近日边关吃紧,圣上多日未曾好好休息,如此下去,吕公公担心圣上龙体。

“边关奏报,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宫外,一声声由远及近的喊声,刺破夜的宁静,直逼皇城内廷而来。

吕公公一惊,恐今夜,圣上又要难眠。

一名传信兵飞奔而至,手持竹筒,来到殿外。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气喘嘘嘘地喊着:“边关奏报,八百里加急。”

刚说完,累倒在地,趴不起来,吕公公赶紧唤人搀扶。

还未等吕公公禀报,圣主已发话:“速速呈上来。”

吕公公不敢怠慢,连忙取过竹筒,守卫的羽林军打开房门,让吕公公入内。

圣主打开竹筒,取出信函。看罢,眉头紧锁,怒不可遏,最后大骂:“好一个贪得无厌之徒,还胆敢称汗,欺我圣朝无人乎?传驿卒入殿觐见。”

吕公公走出门外,见一旁的传信兵,已恢复体力,急传他入内。

那兵士见到圣主,立刻下跪,低头高呼万岁。

圣主询问前方战事,兵士一一作答。

他回禀道,鞑靼人袭扰我边民,但尚未对我朝发动全面攻势,但兹事体大,主帅不敢妄断,命小的速来禀明圣主。

圣主听后,思虑片刻,接着问道,阿部情况如何,我边民受损情况如何。

那士兵接着答道,阿部劫掠后,向北而去,据探子回报,恐也抵达鞑靼本部,与本雅失里合兵一处。边境大量物资遭抢,损失惨重。另数百名边民被掳走,不过数日后又都被放回。

“哦?”圣主有些吃惊,这鞑靼部多次袭扰边关,皆为财物和人畜,伤我百姓,抢夺粮物,此举倒也反常,是在试探朕之决心?

圣主起身,在殿内徘徊。

本雅失里自命前朝皇族后裔,招揽大漠各部,妄图与朝廷分庭抗礼,野心不小,终究是大患。

若是全力剿灭,又恐让瓦剌各部趁势做大,尾大不掉,他在大漠推行的分而冶之之策,又将前功尽弃。

想到此,他有些犹豫不定。

他又想起去年,淇国公轻敌冒进,导致十万大军全军覆灭的惨败,更是痛心疾首。

此次鞑靼部明则是试探我朝态度,实则是为统一草原各部铺路。若朕坐视不管,他势必得寸进尺,故而定要灭掉他不臣之心。

再者,若要在大漠诸部立威,推行恩威并举的怀柔之策,这一仗必须要打。

为边疆安宁,子孙后代长冶久安计,此一役,势在必行。

心中有了主意,他立刻坐了下来,手握御笔,亲手书写两封信函。一封给阿部首领,一封给多伦将军,命驿卒快马加鞭,火速送达旨意,不得有误。

随后又手写一封密函,着传令兵,火速送往帝都。

吕公公在一旁候着,圣主思虑后,命吕公公宣召清远侯,武安侯,宁阳侯,安远伯,宁远伯,广恩伯及都督刘将军等人,明日殿前议事。

吕公公领命后,劝圣主保重龙体,早些歇息。

圣主见时辰已晚,就吩咐吕公公不回后宫,在御书房歇息。

一大早,众军中将领及内阁大臣们,在殿外待召早朝。

几位大臣还在议论着,今日早朝怎么这么早,是否有重大事务。

正在他们议论纷纷之际,吕公公传话,请各位大人上殿议事。

圣主命吕公公宣读边关奏报,而后对诸大臣说道:“众爱卿,今日早朝,咱们就议议这北方边关之事,尽可畅所欲言。”

军中将领纷纷建言,愿领兵出征,一雪前耻,用兵塞外,踏平漠北。

然内阁及朝中大人意见不一。

杨大人主张,此时不宜用兵,待天气转暖,再出兵不迟。他启奏道,北方天寒地冻,粮草运输是一大问题。

黄大人主张用兵,北方边关安宁,事关帝国安危。大漠各部,生性勇猛,若不打击本雅失里野心,势必令其做大,威胁帝国长冶久安。况太祖在位时,多次用兵漠北,已使草原各部削弱。本雅失里去年侥幸获胜,狂妄自大,自以为我边疆要塞,可长驱直入。若不出兵,加以惩戒,势必助长其吞并,大漠各部之野心,建议朝廷早日发兵,永绝后患。

金大人主张缓兵,他陈述道,帝国正在安南用兵,虽已平定,然骚乱又起。若两处同时用兵,国库消耗巨大。若迟迟未能平定,将加重朝廷负担,反而不利朝局稳定。他主张在交趾局势稳定之后,再出兵不迟。

胡大人附和金大人的主张,同时建议分化大漠各部,另厚赏阿鲁台部,使其与本雅失里反目,分而冶之。

简大人力主改变国策,由笼络分化北方各部,变为逐步统一,融合各部,并施以有效管冶,使其成为帝国之安全要塞。

他陈词激昂,例数各朝代,北方边患与冶理之利弊。

建议朝廷统一各部之后,筑造城池,将北方各部内迁,而后从关内迁徙囚徒、民众等至塞外,实施屯兵之策。

推行郡县制,将其分割若干区域,设立州,府,县衙,以利于有效冶理。

简大人尚未说完,引得朝堂大臣纷纷大笑和质疑。

有些大人直接反击道,如今尚未平定,何来冶理之说。再者北方苦寒,不利农耕,又如何安置边民生计。筑造城池,更是一笔不菲开支。

朝堂上,一时争论纷纷。

圣主听完朝议,心中有了主张,他打断大臣的议论,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朕自有决断。昨夜朕已命边关将领严命以待,严防敌人偷袭。诸将军回营后,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朕决定,不日后御驾亲征。由皇长孙坐镇燕京,户部尚书夏大人辅助,并统筹粮草,军需等事宜。胡卿家,你草拟一份赏赐阿鲁台部的奏章上来,送司礼监,待朕批阅后,你与司礼监着手办理。”

几位大臣,及诸将出列,高呼道:“陛下英明,臣等遵旨。吾皇万岁……”

圣主交代一番,略显疲惫,吕公公连忙喊道:有本奏来,无事退朝。

文臣和武将们纷纷退朝而去。

吕公公搀扶着圣主,随主上回了后宫。

……

帝都,赵王别院,赵王正与小女儿——上官红颜,在后花园玩耍。

忽来一内卫,前来禀报,他与赵王耳语一番。

赵王听后,命那人快快有请,安排他在书房等候。

赵王亲亲女儿,让婢女带到她母亲那里。

和女儿挥别后,他就匆匆地朝书房走去。

赵王正室,对他已不再干涉,甚至邀请上官母女两人回赵府居住。怎奈这上官氏婉言相拒,非要住在别院里,对于皇室的事情也不大热心。

赵王见关系缓和,时不时回府上,沐氏也常带孩子,到别院来看望她们。

赵王虽无所事事,赋闲家中,但时常与朝中官员走动。

仗着父皇的宠爱,他从不避嫌,自然也不惧朝廷规章。

他来到书房中,一位朝中办差的公公,正在喝茶等候。

他将今日早朝之事及朝中大臣言论,一一禀明赵王。

赵王又询问父皇的态度,那人明确告诉他,圣主已决定御驾亲征。

那公公说完,对赵王说道:殿下,时辰不早,杂家也是趁出宫办事之际,前来告知。不便久留,这就告辞了。

赵王听后,连忙从袖子里拿出一张银票,递给公公。

那公公见一千两的银票,满脸喜悦,拿在手中,相让道:这怎么好让殿下破费呢?他日还要仰仗殿下提携呢,怎敢收取?

赵王笑着回道:“公公说到哪里去了,日后劳烦公公的事情,还多着呢。一点心意,何足挂齿,还请公公莫要嫌弃。”

那公公连忙赔笑,把银票揣入怀里,立刻起身答道:“以后有事,尽管吩咐,杂家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客气一番,公公就要离开,赵王命人送公公出门。

等人走后,赵王拍拍手,里面走出一蒙面黑衣人,赵王在他耳边私语,那人频频点头。

赵王交代完,黑衣人转身,飞出书房后院。

赵王踌躇满志地在书房踱步,不时地笑着。思虑过后,伏在案前,上表奏章。招来护卫,令人火速送往燕京。

走出书房,想起美人来,露出惬意的笑容,嘴中不经意间,说出一句:“莽夫啊,你可有我安逸?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