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绝代天骄之问鼎天下 > 第二十五章 姑苏城

绝代天骄之问鼎天下 第二十五章 姑苏城

作者:子楚云天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姑苏书院,文鹏在这里度过一年的时光,早已习惯这里的生活。

天气渐冷,家里又托人捎来过冬的衣物。

文鹏很少出去游玩,平日里呆在书院看书。对于先生所授功课,早已熟记于心。

近些日,文鹏对史书尤为感兴趣,无论官书,还是野史,他都喜欢拿来翻阅。

这几日,书院放假,孩子们成群结队,出去游玩。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集市上也格外得热闹。

文鹏早早起床,在书堂内看书。

先生经过,见一个孩子还在学堂,十分好奇。

走入屋内,发现是文鹏,非常欣慰,笑着说道:“读得是何书?”

文鹏闻声,抬起头,见是夫子,连忙起身答道:“禀夫子,学生读的是《汉书》。”

“哦,可知读史,无益于功名?”先生笑道。

文鹏笑笑答道:“夫子,学生读书以喜好而论,非为科考也。读史可明智。以史为鉴,正衣冠,辨是非,明事理,知兴衰,匡得失。”

寥寥数语,先生听后,甚是喜悦。他令文鹏坐下,转身就要离去,走到门口,想了想又折回,说道:“还是出去走走,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乡土风情比书中所讲,更有意思。”说完大笑而去。

文鹏坐下,继续读下去。过了一会儿,文鹏抬起头,望着窗外,有几只小鸟正在屋旁的大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文鹏看着发呆,书堂里跑来几个孩子,他都没有注意到。

“发什么呆啊?我们找你好半天了。”一个孩子问道。

文鹏转过身,发现身边已站几个孩子,这几人是他要好的小伙伴,其中有两个女孩儿。

“没什么,只是听到鸟儿的叫声,让我想起了家。”

“想家了吧?走,出去耍耍,外面可好玩了。听说还有皮影戏,可好玩了。走吧,呆在学堂,太闷了。”

那孩子说着,其他孩子也附和。其中一个女娃,接着说道:“是啊,咱们出去玩吧,我家就是这里的,我们这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每次你都不去,好可惜啊。”

大家七嘴八舌地嚷着,几个男娃拉着他,出了学堂。

出书院不远,孩子们放开文鹏。这是文鹏第一次出来玩,感觉姑苏城比家里大多了。

青砖灰瓦,亭台楼阁,水榭长廊。长河穿城,云树绕堤,小桥流水人家。

商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车如流水马如龙。

商旅云集,人声鼎沸,酒肆歌楼,通宵达旦。

桥上,人来人往。桥下,游船,商船,川流不息。

舟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好一个人间天堂!

自唐宋以来,北方多战乱,衣冠再度南迁,更多的商家携家眷来苏杭定居经商,一些流离失所的农户也来江南讨生活。

待帝国初定,推行与民休养生息之策,苏州城人口已激增至数百万,在此经商的商户,能工巧匠数不胜数。随着运河的再次疏通,姑苏城的水运,陆运更为便捷。

苏州府原本丝织业发达,姑苏城及周遭地方,从业的织户已达数千户,织机近万张,且还有商家不断地在周边,诸如烟雨庄等地方扩张。

丝织业的发达,带动了染坊,衣服等其他行业的兴旺,盛产的丝绸,布匹衣衫等更是远销海内外。

这些年,帝国重开海路,又开海禁,海外番邦也来此行商,一时间苏州城,商贾云集,百业兴旺,东洋,南洋,甚至西洋商人也往来于此。

商业的繁盛,海外贸易的兴起,再加之是朝廷粮仓重地,一时间,姑苏城成为帝国重要的商镇,也成为帝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帝国十分之一的赋税来源于苏州府。

孩子们在街市上转着,这里不仅有江南水乡特有的小吃,还有北方的面人,糖葫芦,糕点什么的,引得孩子们眼花缭乱,口水直流。

几人东跑西逛,来到一处当铺前停下。那个叫小玉的女孩指着店铺说道:“这里啊,以前是我们苏州城首富——沈老板的银庄,只可惜后来转手,接手的老板做起了当铺的买卖。”

说完,他们就继续往前走去。文鹏好奇,就问这苏州城首富为何要变卖银庄。

小玉说:这你都不知道吗?苏州城妇孺皆知。

于是,小玉就给他们讲聚宝盆的故事,其他孩子都羡慕得不得了。

他们边说,边走,走累了就来到街边一家馄饨摊那里。

文鹏和他们坐在路边吃着云吞,文鹏还要听更多的故事,那女孩子却不讲了。

文鹏抬起来,看着小玉。小玉却在发呆,瞧着身后,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

文鹏问她怎么回事。小玉说道:“没什么,刚才看到过去的一个轿子里,有个女娃在盯着我们这里看。不知道又是哪家的千金小姐?好奇就看看咯。”

文鹏扭过头去,那轿子早已走远,路边尽是路人和商贩。

文鹏催促小玉继续讲下去。小玉乐得笑了起来,接着讲这沈老板的故事,当讲到最后沈老板成仙时,文鹏反而不信了。

对于神怪一说,文鹏自是不信的,虽然他也看过不少志怪小说,但总觉得那是骗小孩子的把戏。

文鹏就问,好端端的,做什么神仙啊?

小玉乐得更是吃不下去,她说道:“我们这里人都讲呢,他是天上的财神下凡哦,侬不晓得咯。”

孩子们也都被小玉的表情,与家乡话逗得大笑起来。

文鹏也不好追问下去,低头正要吃东西,小玉把头凑过来,小声说道:“告诉你吧,听说后来他们家被朝廷查封,他被充军到大理。家父不让我乱说,要不然会被杀头的。”

小玉说完,回到座位,孩子们好奇他们在嘀咕啥。

小玉吐了一下舌头,笑道:“刚我跟他说,谁吃的晚,谁付钱啊,哈哈。”说完,站起身来,也不管文鹏吃完没,拉起他就跑,一边跑一边笑。

这几个孩子才明白过来,也顾不得吃了,嘴巴用袖子一抹,都要开溜。

老板正忙着给其他客人端吃的,一看,呼啦啦全跑了。楞了片刻,回过神儿来,正要去追,见摊位上还坐着一个小胖孩。也不追了,装作收拾碗筷的样子,盯着那小胖子。

小胖子看着老板盯着他,瞪大眼睛瞧去,怒气全上来,口中抱怨道:“看什么看,本少爷也不会跑,他们存心要耍弄于我,看我跑不动,太欺负人了。”

一边说,一边把碗里的汤全喝了,还吧唧着嘴巴。

老板见这孩子穿戴不俗,想他家境也不错,应该不会赖账,笑着说道:“公子要是觉得好吃,下次常来。你们六人一共六文。”说完,就把手伸了过去。

那小胖子,从腰里拿出一小串铜钱,递给老板,口中说道:“不用找了。”

老板一看,心里美得,连忙道:“谢公子。”

小胖子不急不忙地回道:“别急,剩下的钱,算我们下次来吃的帐。”说完,转身就走,急急忙忙地追赶上去。

话说,这小胖子叫贾贵,祖籍徽州府,后来居家迁至余杭。由于父亲常年在苏杭一带行商,平时无暇照顾他,托人介绍,送到苏州书院求学。

他父母虽出身山野,但富裕了,喜欢附庸风雅,结交文人,更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做个读书人。虽然家境不错,可这贾家家风厚实,和许多同乡发达了一样,在家乡兴办私学。

贾贵追上他们,只见几人正在栏杆处,看着河里的鸭子在戏水。

小胖子赶上来,气喘吁吁地说道:“你们几个太坏了,欺负我是吧?”大伙儿大笑不止,笑他太能吃了。

他们正要走,贾贵说道:“我说各位兄台,留步,让我喘口气。”

等了片刻,小玉带着大家来到一处戏园子,这里有不少人在听小曲。

穿过人群,他们来到戏园后门。出得门来,就见一群人围坐在一个台子下,看着上面的表演。

场地内摆着一些凳子,来看的人大多是妇孺,人也不多,几人找来空着的凳子坐下。

那边台子上正演着,“武松打虎”的剧目。只见一个行者模样的木偶,在锣鼓的伴奏下,来到一家客栈,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岗”的字,一旁还有人配音:话说这武松来到了景阳冈——

剧目上演着,孩子们看得入迷,不时拍手叫好。

文鹏好奇,就凑到台子旁边,看到幕后站着两人,手指上还套着木偶,嘴里还唱着。

一个小姐姐,身着素衣,年芳二八的样子,眼睛水汪汪的,绑着一个大辫子。

她一边表演,一边说话。

看到文鹏看着自己,她小声地说着,让他赶快坐回去。

文鹏连忙跑了回去,大伙儿问他看什么,他笑笑不吭声。过了一会儿才说,原来外面的木偶是被人控制着。

“武松打虎”的剧目演完后,那小姐姐捧着盘子,到大家跟前,收打赏钱。

最后一排的贾贵,警惕地看着大伙儿,正要拔腿就跑,一把被一个孩子拉住。

大伙笑着说道:别紧张,这回不用跑,不过还是你付钱,贾少爷。

贾贵一脸无奈,他正要付钱,被另外一个男娃拦住,此子唤作孙明德。

他笑着对贾贵说道:“大家逗你玩呢,哪用你每次破费。”

说完,他拿出一小串铜钱,走上前,放在小姐姐的盘子里,对小姐姐说,他们还要看。

那小姐姐笑而不语,她转身向周围的人群收钱,一些人赶紧走开。

孙明德看那几人来气,起身就抓住一个走在后面,尚未离开的中年男子,伸手就要钱,他振振有词地说道:“看戏不给钱,你这人真不害臊。”

孩子的话,引得周围人笑声不断,那男子羞得满脸通红,只好从身上拿出几文钱,放在盘子里,而后急忙走开。

那小姐姐连忙道谢,对众人笑道: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小女子出门在外,还请姑苏城的父老,多多照顾。

接着又回到台前,说道:咱们接着演,下一个剧目“神猴闹天宫”,说完走到幕后。

几个孩子被吸引住,坐在那里,直到散场,他们帮忙收拾板凳。

文鹏好奇,就问小姐姐,这故事是从哪里听来的。

小姐姐告诉他,这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要是喜欢,以后常来听。

小玉笑着说,以后不用读书,来这里听书好了。

小姐姐得知他们来自书院,满是羡慕,也挺喜欢他们,要他们常来。父女两人收拾完东西,赶着马车就走了。

孩子们逛集市,看商铺,穿街走巷,文鹏还在书坊买了本《三国志》。

小玉原想带大伙儿去看皮影,大家提议吃些小吃再去。

小玉想想,此时皮影戏应该还没出摊,就和他们去吃些美食。

夜幕降临,苏州城灯火通明。

许多商铺挂上灯笼,一些花船在河上漂浮着,花枝招展的女子立在船头,不时向路过的人群招手。

此时,一阵悠扬哀怨的琴声,从一艘官船上传来,在河面上回荡。

船上,几个达官显贵正在吃酒,一绝世女子坐在船头,芊芊玉手,琴上飞转,似诉凄凉遭遇,似叹人间冷暖。

街道上热闹如故,人来人往。有算卦的,有杂耍的,有说书的,还有卖小吃的。酒肆里坐满了食客,赌坊里挤满碰运气的人,远处不时传来歌女,唱曲的妙音……

小玉带着几人,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过了好一阵,才到地方。

此时,人还少,他们抢了前排坐下。不一会儿工夫,四周围满了人群,表演开始。

只见台子被一层白纱隔着,里面点着灯,过了一会儿,有人在里面说话:今日的剧目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声音刚落,白色幕布后,飞出两只蝴蝶,伴随着锣鼓声,走出个“年轻男子”,身旁还有一个伴读的“书童”。幕后又响起了男子,悠扬婉转的唱腔……

夜色渐深,苏州城繁闹依旧,几人朝着学院方向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