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绝代天骄之问鼎天下 > 第一章 烟雨旧事

绝代天骄之问鼎天下 第一章 烟雨旧事

作者:子楚云天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3: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鱼儿,鱼儿---”莲儿姐一声声的催促声,打破了鱼娃子的美梦,还在流着哈拉的他,却不得不告别自己的糖葫芦,从梦中醒来。

揉揉惺忪的眼睛,鱼娃子从被窝里探出脑袋来,看看窗外,天微微亮,上学堂的时辰到了。

于是,匆匆穿上衣服,打开房门。莲儿姐早在门口等候,手里还端着脸盆。

“小懒猫,早该起床了,姐姐手都酸了。”莲儿有些怒气,不过显然她并没有责怪鱼娃子的意思。

自从母亲给鱼娃子找来书院的老先生后,这鱼娃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如今规矩了不少,回到家里就知道看书,隔壁小伙伴叫他出去玩耍,也很少出门,一门心思关在屋里看书。也不再是那个整天在庄里惹是生非,胡作非为,到处惹祸的主儿。

有一天中午,莲儿给鱼儿端饭,看到他还坐在书桌前,晃着小脑袋咿呀得读个没完,不禁偷笑起来,笑着问:“书有那么好吗,饭都不吃吗?别成书呆子了。”

鱼儿抬起头,看着莲儿姐,一本正经得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能当饭吃?”莲儿笑了起来,鱼儿知道他说不过莲儿姐,低下头,继续读起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莲儿知道,这娃子读书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打扰,便把食物放在了客厅的桌子上,走出去关上房门,走过窗户的时候,偷偷看看西厢房书桌前看书的鱼儿,一脸微笑,一路小跑去前院母亲的房间。

此时,莲儿已经帮鱼儿收拾好被褥,点上蜡烛,然后站在鱼儿旁边,细细打量着七岁的鱼儿。母亲量身定做的青衫,甚是合身,一张稚嫩的娃娃脸,浓浓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像极了----。

莲儿有些出神,正在洗脸的鱼儿似乎有所察觉,侧着头看下莲儿,扮起鬼脸,伸出舌头,笑着说:“没见过我吗,还瞧?”莲儿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回过神来,连忙说:“等下到前院吃些粥,赶紧上学堂去吧。”鱼儿知道今日休息,但也不明说。既然已起床,就拿起一本厚厚的书本读起来,只见上面清晰的写着《史记》。

这是烟雨庄一普通的人家,虽家境不算富裕,但却也显得与众不同。房子依山而建,前院东西两侧各两间厢房,中间是会客厅,平时也是一家吃饭的地方。后院东西两侧被墙隔开,中间一扇圆门。东侧一间主房,一间书房,西侧有三间房屋,平时大门禁闭,只有拜祭时,才被打开。

鱼儿小的时候很好奇,常常扒着大门想一探究竟,然而总被母亲支开。后来过年拜祭的时候,才发现正堂上摆放着很多牌位,上面写着啥,也看不懂,只是觉得怪怪的。

于是,好奇心不再有,取而代之的是敬畏。想想庄里的鱼塘,树枝上唱歌的小鸟--这对他来说,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烟雨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鱼米之乡。这里有许多养蚕的农户,每到收获季节,许多苏州,湖州等地的商人就会成群结队的来到这里收蚕丝。后来,苏州一些有眼光的商人索性将作坊搬到此地。慢慢地,这里就从苏州纺织业的原材料产地变成了生产基地。

这样一来,苏州许多大的钱庄,当铺等商家也就随之在此地开设分庄。南来北往的商船,也纷纷来到这个小城,这些都给这座小城带来了不小的机遇,四周的农户,佃农,务工的人员也随之而来。一时间,烟雨庄也成了江南很是富足的城市。

鱼儿家就经营着一家中等规模的丝织作坊,雇佣了一些雇工,而且在烟雨庄还开了一家小的绸缎庄。

店面虽小,可生意却总是很红火。鱼儿母亲刺绣做的好,一针一线穿梭间,一幅精美逼真的山水画,就活灵活现地丝印在一方丝帕上。技艺精湛,也能把握不同顾客的心态。雍容华贵,适合达官贵人的绸缎一样出自她的巧手。而且她也很乐意将技术传授给学徒,一些技术好的学徒出师后,都不愿意离开绸庄。

有很多大的商家,愿意合股或者出份子钱,跟鱼儿家合伙,开设大的丝绸庄。可是,鱼儿母亲却一一回绝。

鱼儿母亲总是说:我家掌柜的去世早,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经营,只求贴补家用,不求大富大贵,还望各位海涵。

此话不假,鱼儿父亲很早过世,鱼儿对于父亲的印象仅限于家中墙上挂的画像。鱼儿以前经常会问起父亲的事情,可母亲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鱼儿只听莲儿姐偶尔提起过,说父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鱼儿也就慢慢淡去了幼年丧父的悲痛,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心中会有阴影,只不过对于父亲,他有无数的问号,家里人却很少提起。

鱼儿的童年是和邻家的伙伴一起度过得,他经常和小伙伴一起下河抓鱼,爬树摸鸟窝,跑到山上挖竹笋--

一天到晚不见人,回到家中就是一身酸臭,满脸泥灰。家中繁忙,母亲也顾不得照顾他,莲儿姐有时去作坊监工,有时在店里照顾生意。这样,鱼儿无忧无虑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直到有一天,母亲痛下心来,拿着家法痛打一番,然后把他锁在家祠里,他才安分下来。后来,母亲从庄上请来一位老学究,花钱在村子里办了学堂,村里和邻村的孩子便有了新的去处。

临上学堂前,母亲正式给鱼儿起了名字:慕容文鹏。读书后,他才知道自己跟的是母亲的姓。

鱼儿从此以后,安心在村里的学堂读书。虽然读书晚,但鱼儿的聪颖却在学堂里是出了名的。

鱼儿十岁那年,已经饱读诗书,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兵家之书,传奇,等等他都有涉猎。老先生的授课,他时常心不在焉。

有一次,老先生发现他在读《吕氏春秋》,甚是诧异。于是,就令他背诵其中一篇《刻舟求剑》,鱼儿朗朗上口。先生又追问:可知其中之理乎?鱼儿答:回先生的话,这文章告诉学生做何事,不可因循守旧,须适时而动,所谓事易时移也。先生频频点头。

于是,问他都读过何书,文鹏一一作答。先生有些不信:小子,休得妄言,待为师考察一番。

先生提到《大学》里的大学之道,文鹏不假思考,随口答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先生打断文鹏,问道:可知其中之理?文鹏思索一番,答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嗯,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先生夸奖道。

文鹏却接着说:“这是圣人言。但学生还以为,大学之道在于明是非,辨善恶,查其行,究其理,扬善止恶,彰浩气于天地--文鹏的表现,令他又惊又喜。

读书人的高傲,又令他不太相信,小小的渔村,竟然有如此宝贝,前途不可限量啊。于是,在随后的半年间,先生不再约束文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