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朝为田舍郎 > 第六百一十二章 他乡故人

朝为田舍郎 第六百一十二章 他乡故人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29: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田所部兵马早在一个多月前便被顾青派遣北渡,目的是在河北活动,伺机而动,自决进退,给安庆绪和史思明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尽快促成叛军归降。

顾青交给沈田的任务,沈田完成得很出色,充分领会了顾青的战略意图后,沈田所部一万骑兵在河北平原上纵横驰骋,来无影去无踪,给叛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今夜奇袭相州城更是令叛军魂飞魄散,轻而易举便拿下了相州。

如今的叛军战力,与安禄山起兵时的战力已有了天壤之别。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安西军与叛军的几场大战役过后,曾经是大唐北疆百战边军的三镇兵马大多死的死,残的残,军队里活着的老兵已然不多了。

而叛军内部高层终究没有坐江山的命,被安西军赶回了河北他们仍在忙着划分派系内斗内耗,安庆绪与史思明的矛盾已非常尖锐,下面的伪朝臣子也不得不选择阵营站队。

诸如安禄山曾经的谋臣严庄,高尚,孙孝哲等等,皆在君臣二人的内斗中被划为了两派,悲哀的是,安庆绪作为伪朝天子,却是势弱的一方,兵权握在史思明手里,史思明可以决定安庆绪的生死,但安庆绪却拿史思明无可奈何。

而叛军自败退河北后,朝堂的内斗终于影响到了军中。

受朝堂派系斗争影响,军中将领也不得不各自站队,为了争权而勾心斗角,普通将士的操练,后勤,招募等等事宜全被耽误,如今的叛军基本已成了乌合之众。

沈田率部攻陷相州的消息传到晋阳行宫,叛军内部慌成一团,就连铺好退路的史思明也有些紧张了。

如今的天下情势是以黄河为界,大唐居南,叛军居北。大唐是毫无争议的王道正统,叛军至今还是叛军,天下民心士子皆站在朝廷一边,没人认同叛军对河北的统治。

沈田率部北渡攻陷相州,对叛军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这个信号的含义是,顾青要主动进攻,用武力收复河北,那么史思明不得不开始着急。

此时他手中的筹码是广袤的河北之地以及上百座城池,若是被安西军逐一攻破,叛军的实力越来越弱,所占的城池和地盘越来越小,那么史思明的筹码也就越来越少,那时他凭什么跟朝廷谈判?

沈田破相州的消息很快传到晋阳行宫,安庆绪顿时坐立不安,急召史思明,冯羽,严庄,高尚等人进宫议事。

君臣这次出奇地没有争吵,沈田给他们造成的压力让他们忽略了内部的争斗,开始正视这支万人兵马,以及猜测顾青的用兵意图。

议论很久后,君臣非常高效地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尽快向大唐天子递降表。

降表的内容又引起了争论,该向大唐天子开出怎样的条件,如何保障自己归降后的身家性命安全,以及如何能够在归顺大唐后保有一定的军队势力等等,其中细节繁杂琐碎,君臣议论了很久也没结果,最后终于忍不住互相争吵起来,议事于是不欢而散。

冯羽坐在大殿内自始至终很少说话,他的眼睛一直有意无意地瞥向史思明,用无声的眼神向众人表态,他是史思明的人,唯史思明马首是瞻。

冯羽的无声表态令安庆绪颇为不爽,却拿他没办法,而史思明却分外满足,至少目前来看,冯羽表现得像个十足的小迷弟,对他有一种盲目的服从,史思明需要这样的小弟,若不是对冯羽还心存几许猜疑,史思明一定会在归降大唐后给冯羽寻个敞亮前程。

议事草草散场,冯羽走出行宫外,面带恭敬地向史思明告辞,准备回府。

史思明忽然叫住了他,笑道:“冯贤弟何必急着走,莫非家中有美娇娘等你不成?”

冯羽眼皮一跳,很快露出熟悉的玩世不恭的笑容,道:“知我者史大将军也,愚弟近日与一女子走得颇近,女子是从南朝来的,与愚弟曾是故旧,暂住在愚弟府上……”

一脸荡漾地朝史思明挤了挤眼,冯羽笑道:“……那女子是匹小烈马,愚弟尚未征服,呵呵,大将军当知愚弟喜好,征服烈马是为今生第一快事也。”

史思明大笑道:“贤弟的喜好也是天下所有男人的喜好,不过朝政繁重,贤弟如今已是我大燕的左相,征服烈马不可太费精力,当以国事为重呀。”

冯羽急忙道:“大将军放心,愚弟曾经轻狂,如今还是分得清轻重的,绝不会贻误国事,否则大将军可问罪。”

史思明目光闪动,笑道:“那位南朝女子是何方人士?可曾查过她的底细?”

冯羽立马道:“是相识多年的故交,身家清白,自幼失了双亲,是被平民家抚养长大的,当年愚弟在长安城游玩,机缘巧合之下与她相识,愚弟敢以项上人头担保,她绝非南朝奸细。”

史思明朗笑道:“既然贤弟信得过她,我便不说什么了,贤弟自己小心。”

冯羽唯唯称是。

史思明又道:“对了,你先不忙回府,随我去见个人……”

“何人?”

“见了便知。”

…………

史思明领着冯羽来到大将军府,冯羽满头雾水随着史思明进了中院,来到西侧的一间厢房外。

史思明神秘地笑了笑,道:“这位可是名人,不知何故竟来到了晋阳,麾下一位部将曾在洛阳见过他,一眼就认出来了,于是将他送来我府上……”

冯羽愈发好奇,忍不住探头朝厢房的门缝地望去。

门未打开,却听里面传来一句含含糊糊的呓语,语声不高,却带着几许昂扬激荡之气,令人胸怀瞬间豁达。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哈哈,好酒!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何人在外面鬼鬼祟祟,快与我拿酒来!”

冯羽被最后一句暴喝吓得浑身一颤,情不自禁地倒退了几步,脸色瞬间变白了。

史思明却以为他被吓到了,不由哈哈大笑,道:“贤弟怕什么,左右是个写诗的人,堂堂左相竟吓得脸都白了,哈哈!”

冯羽努力挤出一丝微笑,道:“不知里面这位……是何人?”

史思明笑道:“李白,太白居士,贤弟听说过否?”

冯羽露出恍然之色,道:“原来是太白居士,这位可是大大有名了,据说还是我的蜀中同乡呢,他作过的诗连蜀中稚龄小儿都会随口吟诵几句……没想到他竟来了晋阳。”

史思明点头道:“当年李白在宫里任翰林待诏,安禄山进京朝贺时我亦见过他一次,呵呵,留在宫中为官却也放荡不羁,连天子和贵妃都不放在眼里,长安市井中人却颇喜此人,许多文人士子拜为天人,在民间拥有非常高的文才声望。”

冯羽顿时明白史思明为何对一个诗人如此看重,特意将他领回府上招待。

然而冯羽的心头却十分沉重,有一种末日即临的绝望。

李白,去过石桥村,而冯羽也是石桥村人,当年李白被顾青款待,在村里待过一段日子,冯羽那时也是个顽皮的少年,与这位整日醉醺醺的酒鬼混了个脸熟,而且时常恶作剧作弄他。

时隔数年,冯羽仍对李白印象深刻,而李白……除非此刻厢房的房梁突然断裂,恰好砸在这醉鬼的头上,将他瞬间砸失忆,否则他大概率也认得冯羽的。

没人知道李白为何会突然出现在晋阳城,也没人知道安禄山叛乱后,李白究竟去了哪里,他行踪诡秘,来去如风,太平年月他出现在蜀中石桥村的巍峨高山中,动乱时节他却赫然出现在被叛军占据的城池里。

谜一样的男人。

冯羽的心情却很沉重,两人只要一碰面,冯羽的底子可就全漏了,所谓益州商贾世家,所谓少年纨绔横行益州等等,所有的人设瞬间崩塌,只消一句“石桥村”,史思明就马上会联想到顾青的出生地,一个与顾青同村长大的人,若说他不是奸细,鬼才信。

冯羽此刻心跳得厉害,他已察觉身陷绝境,下一刻,或许便是他告别这个世界之时。

生死顷刻间,冯羽忽然想起,自己的人生还有好多好多遗憾……

亲人,朋友,爱人,都来不及道别。

惨然一笑,冯羽此刻甚至连感慨的时间都没有,史思明已推开了厢房的门,故作豪迈地大笑道:“太白居士,久仰了。”

冯羽默默叹了口气,努力挺直了胸膛,表情漠然地跟在史思明身后走了进去。

厢房里,李白赤着双足,头发披散像个疯子,一袭月白色的长衫上面沾满了酒渍油渍,脏得不知多久没洗了,他颌下的胡须已有几许发白,额头的发际线也悄悄上移,比起上次在石桥村见到他,如今的李白更显苍老了。

大醉的李白闭着眼斜躺在床榻上,嘴里含含糊糊不知在吟诵着什么,不时从喉咙深处冒出一个酒嗝儿,屋子里的酒味儿很浓郁,走进去的人只是闻闻味道都有几分醉意。

史思明进门后便朝李白行了个叉手礼,大笑道:“久慕太白居士之名,今日相见,幸何如之,在下史思明,有礼了。”

李白仍闭着眼,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似的毫无反应。

史思明没有丝毫不快,他很清楚面前这位爷可是连天子和贵妃都懒得搭理的人,盛世诗人多如过江之鲫,李白的诗独树一帜,可称盛唐之首,然而李白的性格却比他的诗更出名,轻王侯,篾权贵,基本操作而已。

热脸贴了冷屁股,史思明丝毫不觉尴尬,反而笑得愈发灿烂。

“太白居士,太白居士?可欲饮酒乎?在下着人送酒来如何?”史思明探过身轻声问道。

说到酒,李白顿时睁开了眼,没办法,诗仙大人就是这么没出息,世上唯独只有酒能让他动容。

“酒来!”李白潇洒地一招手,仿若剑仙在召唤他的逍遥仙剑。

酒很快就来了,不是飞来的,是府里下人送来的。

李白揭开酒坛封口,端起酒坛就往嘴里灌,眨眼间干了半坛酒,嘴喝了一半,衣裳喝了一半。

搁下酒坛,李白满足地叹了口气,终于回了魂,这时他才抬眼第一次正式打量史思明和冯羽。

冯羽紧张地吞了口口水,木然站在史思明身后没动弹。

谁知李白根本不认识他似的,目光在他身上没做丝毫停留,一晃而过,最后注视着史思明。

“你是何人?”李白眯着醉眼,顺便打了个酒嗝儿。

史思明含笑道:“在下刚才说过,大燕国镇军大将军,史思明。”

李白反应迟钝地沉默片刻,又道:“此地是何地?”

史思明仍笑吟吟地道:“此地是大燕的国都,晋阳。”

李白蹙眉陷入了沉思,想了很久,最后痛苦地双手薅头发,哀叹道:“呜呼!我为何在此地?我如何渡的黄河?我难道不应该在洛阳吗?”

史思明忍住大笑的冲动,情知这酒腻子整日醉醺醺的,可能跑错了地方,稀里糊涂来了晋阳。

“太白居士,既来之,则安之。人生匆忙,只要有酒,何处不是归乡。君以为然否?”

李白点了点头,道:“倒是有几分道理,不过我还是要去洛阳,友人在洛阳相候,我不可失约。这位史,嗯,史……贤弟,告辞。”

李白说走就走,起身光着脚踉踉跄跄便往屋外走去。

冯羽进门后一言不发,非常低调地站在史思明身后,尽量用史思明宽阔的肩膀挡住自己的脸。

见李白要离开,冯羽没来得及松口气,李白恰好走过他的身边,不经意一瞥,李白惊愕地道:“你,你你……”

冯羽心头一沉,抿唇没出声。

史思明目光一闪,含笑道:“太白居士莫非认得我这位冯贤弟?”

李白却忽然露出冷笑,道:“无名之辈,也配我李太白认识?”

转身看着史思明,又看了看冯羽,李白慢吞吞地道:“我突然发觉自己进了狼窝,这位史贤弟,还有这位冯……嗯,冯贤弟,尔等面目不善,眼神带煞……”

一边说,李白一边努力回想什么,忽然一拍大腿,道:“是了!尔等是叛军,是安禄山的麾下,晋阳城也在叛军手中,对不对?”

换了旁人当着史思明的面如此说话,史思明早就拔出他的四十米大刀把他剁得稀碎了。

然而,眼前这位是李白。

李白无官无职,孑然一身,可他在文人仕林之中却享有非常高的声望,史思明是打算向朝廷归降的人,若此时杀了李白,日后不大不小也是一桩麻烦,文人得罪不起,诗人也得罪不起,尤其是李白这样的诗人。

抽红包!

史思明在李白面前明显涵养很好,含笑道:“太白居士明鉴,我等起兵并非叛乱,而是奉天子密诏讨贼,贼子便是杨国忠。如今奸臣杨国忠已授首,天子已退位太上皇,讨贼的目的达到了,我们已决定归降大唐,从此永不再叛……”

话没说完,李白已不耐烦地打断了他:“我只是云游四方一散人,你与我说这些作甚?你面目狰狞,我不喜与你多说话……”

眼睛朝冯羽一瞥,李白指着他对史思明道:“他长得比你迎人多了,我喜欢与他说话,小后生,你是何人?”

冯羽见李白完全不认识自己,不由大松口气,心中冒出一股从鬼门关收回了腿的庆幸,闻言急忙笑道:“晚生冯羽,剑南道人士,忝为大燕左相,拜见太白居士。”

李白两眼一亮,道:“你也是从蜀中来的?哈哈,同乡,同乡,当浮一大白,走走,饮酒去,他乡遇同乡,今日注定又是一场大醉,哈哈,人生不亦快哉!”

说完李白勾住冯羽的肩,不由分说便拖着他往外走。

冯羽急了,一边挣扎一边道:“太白居士且慢,此处是大将军府邸,府里有上好的美酒,太白居士何故舍近而求远?”

李白不悦道:“我不是说过吗?不喜与这人说话,他太丑了,看着他的模样我喝不下酒……”

冯羽愕然,这位诗才绝世的酒鬼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呀。

奇怪的是,史思明居然也不生气,仍然笑吟吟地看着李白。

有了大唐天子和贵妃作为参照物,史思明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人家对天子和贵妃都没好脸色,自己一个叛将怎么可能指望人家看自己顺眼?很正常,这才是桀骜不驯的太白居士本色。

冯羽又挣扎了几下,求助地望向史思明。

史思明却哈哈笑道:“既然太白居士与冯贤弟投缘,史某便不勉强,冯贤弟代我好生款待太白居士,只要居士留在晋阳城,美酒和美人儿都管够。”

说着史思明朝冯羽挤挤眼。

冯羽会意,他知道史思明想留下李白,至于留下李白做什么,冯羽还没弄明白。

于是冯羽也放下了担忧,大方地与李白离开了大将军府。

晋阳算是叛军伪朝廷的临时国都,叛军占据晋阳后,对城池和百姓倒是没怎么破坏,毕竟兔子也不吃窝边草。所以晋阳街头尽管被叛军所占,街上倒也算是繁华,人来人往车流不息。

冯羽搀扶着踉踉跄跄的李白,出了大将军府后往东走,冯羽打算将他安置在客栈里。

走到一处小巷口时,李白身形忽然一闪,闪进了巷子里,顺手将冯羽也拽了进来。

随即冯羽惊愕地发现自己被壁咚了。

李白一手撑着巷子斑驳的夯土墙壁,凑近了脸打量他,眼里带着几分笑意。

“冯羽小后生,分别数年,别无恙乎?当年在石桥村时,你偷偷朝我的酒坛里撒了泡尿,今日我终于可报此大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