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朝为田舍郎 > 第一百六十六章 禁中演武

朝为田舍郎 第一百六十六章 禁中演武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29: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隆基面沉如水,心中却非常恐惧。再老再昏庸的帝王,对天地终究有那么几分敬畏之心,天降异象,龙旗断裂,用屁股想都知道这必然是不祥之兆。

李隆基现在只想知道这个兆头究竟有多不祥。

钦天监也叫太史监,主司天象星宿,节气历法,换个通俗易懂的说法,太史监可以称为“神秘现象研究中心”,各种异常的现象常理无法解释的,都可以扔给太史监。太史监官员掐指一算,说一番自圆其说的鬼话,所有异常现象都甩给老天爷背锅,事情就算糊弄过去了。

李隆基召来的是太史监的监正,一个四十出头的官员,长得有点丑陋,他那张脸本身就属于一种神秘现象。

监正入殿行礼,垂手恭立。

李隆基沉声道:“龙旗断裂为何兆?”

监正垂头道:“陛下,臣刚才入殿前观察了一番,花萼楼外禁卫所举龙旗共计十二面,断裂的那一面在西方,西方属金,意白虎,白虎主杀伐,为兑卦,西面龙旗断裂,可兆杀伐不利,刀兵有伤。”

李隆基心头一沉,喃喃道:“最近大唐可有战事?”

杨国忠在一旁道:“陛下,今年我大唐最大的战事是安西都护府副都护高仙芝与大食国的怛罗斯之战,因是双方意外遭遇,算是战平,双方各有伤亡。余者便是与北方契丹和西面吐蕃的零星接战,皆不足提也。”

李隆基皱眉道:“龙旗断裂,杀伐不利是何意?”

监正小心地道:“陛下,‘兆’者,‘预兆’也,说的是未发生之事。”

李隆基愈发不安,道:“刀兵,凶险之事,龙旗断裂却发生在宫里……莫非禁卫有问题?”

监正垂头:“天机不可测,臣未敢言也。”

李隆基缓缓道:“此事可有补救?”

监正道:“白虎者,庚辛之金,正午时宫中南面火位禁中演武,或可解。”

“为何要演武?为何在南面?”

监正不慌不忙解释道:“白虎位西,主杀伐,杀伐有亏,天兆不祥。朱雀位南,意礼德,属火。火克金,于礼德之位演武,可补刀兵之危。”

这番说辞打动了李隆基,沉吟半晌后,李隆基缓缓点头:“好,明日午时禁中演武,着南北衙各卫大将军准备。”

…………

禁中演武始于春秋,历代王朝皆有演武之习,千年后的明朝有一位武宗皇帝尤喜禁中演武,每月总要召集军队演武,他总觉得在军队将士面前才能找到存在感,皇帝都不愿当了,给自己封了个“威武大将军”的名号,这家伙大约是投错了胎。

李隆基下旨演武的消息很快便传出了宫外。

龙旗断裂的事没人敢说,禁中演武的旨意虽说有些突然,但各卫大将军还是不以为意,李隆基当了四十年的太平天子,所谓“太平”也只是相对而言,事实上在开元和天宝年间,大唐边境仍有不少战事,尤其是与吐蕃和契丹关系恶劣,每年皆有小规模战事。

所以李隆基下的这道旨意,朝堂上下大多数朝臣都不算意外,就连最喜欢挑刺的御史台也没什么动静,顶多只有几个吃饱了撑的监察御史上疏劝谏天子不宜穷兵黩武,不宜妄兴刀兵云云,奏疏进了三省便没了动静。

别人不觉得奇怪,可极少数人终究察觉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当夜,李林甫府邸。

幕宾走进李林甫的病榻边,看着气色愈见灰败的李林甫躺在病榻上,幕宾心头愈发酸楚。

李林甫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请了无数名医看过,皆云时日无多。

幕宾是李林甫的门生,名叫孙通,跟随李林甫多年,原本应该有着大好前程,可他不愿为官,只愿默默地站在李林甫身后,辅佐他治理这偌大的大唐盛世。

恩师已油尽灯枯,孙通只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变得灰暗无光了。

默默地注视着李林甫,见他喉头蠕动几下,孙通急忙端来一只痰盂,另一手扶起李林甫。

李林甫费力地朝痰盂里吐了一口痰,急促地喘息着躺下,双目睁开,无神地注视着房梁。

“什么时辰了?”李林甫问道。

“相爷,已是申时一刻了。”孙通轻声道。

“今日……朝宫可有事?”

“无事,陈相送了一些各地奏疏,所奏皆是小事,晚生已代相爷处理了。”

李林甫点头:“治国需稳,地方所奏之事再小亦当细细琢磨,不可妄下定论,凡批复必三思而落笔,落笔之后便是代表了朝廷政令,那么便无须犹豫懊悔,纵然错了也要推行下去……”

说了几句话,李林甫便喘得不行,张大了鼻翼努力呼吸空气,试图将自己这盏即将耗尽的油灯再点亮一些。

“是,晚生记住了。相爷您好生歇息养病,莫太操心了。”

李林甫摇摇头,道:“朝堂有何事尽可道来,这会儿难得清醒,老夫可斟酌一番。”

孙通想了想,道:“并无别事。哦,对了。户部郎中吉温上午来探望相爷,相爷歇下了,下面的人便没有通报,吉温送了礼后便走了。”

李林甫嗯了一声,道:“吉温最近在忙什么?”

孙通凑近李林甫耳边,轻声道:“相爷上月说过要给家人置一些家产,吉温在为相爷忙这件事呢,听说吉温拜访了几位左卫的官员,在今冬左卫采办清单上改了几笔,应该够相爷家眷所用了……”

李林甫眉目微微一抬,随即恢复如常,淡淡地道:“吉温办事老夫还是信得过的,只是此人心志不坚,为人摇摆,不可久用。老夫若逝,他定改换门庭。”

“相爷莫说丧气话,您只是一时之疴,不日便可大好。”

李林甫自嘲般一笑,道:“这把年纪了,就莫自欺欺人了,生老病死本是常情,老夫早有准备。”

孙通迟疑了一下,又道:“相爷,听吉温说,左卫那份清单有些波折,原本吉温已打通了上下关节,可偏偏左卫长史顾青不愿在清单上签押,吉温只好绕过顾青,直接报上三省,有点坏了规矩,不过吉温说无碍,三省和御史台都打点好了。”

李林甫眉头皱了起来:“顾青?又是这个顾青?”

孙通笑道:“这少年似乎颇有个性,常常做一些与朝堂格格不入之事,来长安不到一年,不但得罪了相爷,还打架劫狱生事,任他张狂下去,罢官甚至掉脑袋都是迟早的事。”

李林甫的眼里,顾青只是小人物,顾青得罪李林甫两次,李林甫甚至都不屑去报复他,听孙通议论了几句,李林甫便不再关心,嗯了一声后道:“还有别的事吗?”

“有,下午宫里传出消息,天子下旨明日禁中演武,着各卫大将军准备。”

李林甫心头莫名一跳,说不出来由,可总觉得有一种不祥之感。

“禁中演武者,是南北衙的哪几卫?”李林甫忽然问道。

孙通想了想,道:“禁卫宫中者,无非金吾卫,羽林卫,左右卫这些,在天子面前舞枪弄棍演武做做样子罢了。”

李林甫喃喃道:“不对,老夫忽略了什么……莫名其妙的,天子为何突然要演武?”

随即李林甫悚然一惊,失声道:“左卫?左卫也演武么?”

孙通吓了一跳,讷讷道:“左卫掌宫禁事,自然……自然要参与演武的。”

李林甫不知哪来的力气,忽然坐起身,颤声道:“吉温在左卫清单上做了什么手脚?”

孙通也紧张起来,道:“军衣,兵器,生铁,熟铜……等等,相爷,有何不对么?”

“吉温说,左卫长史顾青不愿签押?”

“是……”

李林甫喃喃道:“清单做手脚,顾青不愿签押,天子突然下旨禁中演武,左卫……”

宰相终究是宰相,智谋委实高人一等,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串联起来,李林甫顿时得出一个很可怕的结论。

脸色愈见苍白,李林甫重重捶了一下床榻,咬牙道:“顾青,老夫与你何仇何怨,几次三番加害老夫!”

孙通吓坏了,急忙道:“相爷,究竟怎么了?”

李林甫冷冷道:“出事了!快,叫吉温过来,还有马上派人入左卫,将左卫所有这批新换的军衣兵器生铁等物全数撤下,令户部兵部调拨一批好的换上去,不要多问了,快去!”

孙通慌慌张张出门而去。

孙通出门后,李林甫像泄了气的皮球瞬间干瘪下去,脸色白得不见一丝血色。

…………

傍晚时分,户部郎中吉温手持李林甫的手令,从国库中紧急调拨了一批物质,几十车物质匆忙运到左卫大营,奉令撤换左卫将士军衣兵器。

左卫左郎将李光弼出面,不准户部的物质大车进入大营,言称军机之地,未奉诏书不见虎符,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户部官员也不例外。

吉温只好下令让满载物质的车回去。

当晚,李光弼拜访左卫大将军郭子仪,将清单一事从头到尾细说分明,郭子仪原本被蒙在鼓里,三省发文采办后,郭子仪为避嫌,不再参与清单采办之事,没想到清单竟被人做了手脚,贪墨之数可谓触目惊心。

嫉恶如仇的郭子仪勃然大怒,当即便打算入宫参劾,被李光弼拦下。随后李光弼告之明日禁中演武之事,郭子仪这才息怒。

李光弼走后不到半个时辰,户部郎中吉温登门拜访,郭子仪下令挡驾,不见外客。

吉温吃了闭门羹,气得手脚直颤,然而想到明日禁中演武的后果,顿时浑身冰凉。

郭子仪连夜给左卫下达军令,明日午时之前,左卫内任何官员武将不得出左卫府和大营一步,任何物质亦不得出入,违令者斩。

夜幕降临,长安城内一股诡谲莫名的气息在回荡。

子夜时分,失魂落魄的吉温敲开了顾青家的门。

顾青是善良的人,他不会让吉温吃闭门羹,在前堂很热情地接待了吉温。

吉温进门后眼神恶毒地盯着顾青,阴沉地道:“顾青,你知不知道你得罪了多少人?”

顾青笑道:“我生来八字犯冲,这辈子不是已经得罪了人,便是在得罪人的路上,不奇怪。”

“你哪里来的勇气敢得罪李相?就凭贵妃娘娘对你的宠信吗?”吉温咬牙冷声道。

顾青玩味地看着他,嘴角带着一抹嘲讽的笑:“吉郎中,星夜登门就是为了来讨伐我的?”

吉温暴怒的神情忽然一滞,接着难以置信地扑通跪在顾青面前,垂头道:“顾长史,是我不对,一切皆是我的错。请顾长史莫计前嫌,我们贪墨的钱款悉数退回,我已从户部调拨了一批上好的军衣兵器,请顾长史下一道令,让我把这批军衣兵器送进左卫大营,明日寅时前若能撤换下来,我愿向顾长史奉上五千贯。”

顾青失笑道:“吉郎中,你是不是昏头了?长史可没权力下这道令,你得去求郭大将军。”

吉温摇头:“郭大将军不见我,而且他下了军令,大营不得进出任何物质。如今只有顾长史有这个权力,因为此时驻营的将军是左郎将李光弼,若顾长史将军衣兵器送进去,李郎将定然不会阻拦……”

顾青摇头,叹道:“前倨后恭,何苦来哉……吉郎中,这个忙我帮不了。你请回吧。”

吉温抬头,眼神忽然迸出恶毒的光芒,咬牙道:“顾长史,你我并无仇怨,一定要不死不休吗?”

顾青笑着指了指他,道:“第一次见到有人跪着威胁别人,又怂又刚的样子你难道分裂了吗?”

吉温站起身,冷冷道:“顾长史,天下为官者皆贪,我不过小贪了一笔,何必非要置我于死地?你究竟为了什么?为了正义公道吗?”

顾青笑容渐渐敛起,缓缓道:“我只是不想让世上唯一的亲人对我失望,说是为了正义也无不可,你们贪了钱不觉得什么,可怜那些每日值岗的将士们,穿着单薄劣质的军衣,拿着烧火棍都不如的兵器,站在寒风中为的却是守护你们这些蛀虫,我为他们不值。”

“吉郎中,我算不得什么好人,可至少比你有底线。喝兵血的人注定要遭报应的,天不报,我来报。”

…………

午时,兴庆宫,禁中演武。

李隆基身着龙袍金冠,面无表情地坐在兴庆殿外的广场边,广场正中,金吾卫和左卫的将士正披甲执兵,双方互相对峙,随着两卫大将军的令旗挥动,数千人忽然齐声大喝“杀”,双方迅速变换阵势。

李隆基坐在高台,满意地笑了,扭头朝杨国忠道:“大唐威武之师未负盛名,有这些将士为朕开疆辟土,朕无忧矣。”

杨国忠谄媚地笑道:“大唐正因有了陛下的励精图治,创下煌煌盛世,才有了我王师之威武,归根结底,终究是陛下圣明。”

台下站着数百名文官武将,见杨国忠带头拍马屁,群臣心中暗暗骂了一声“无耻”,但还是非常识时务地一齐朝李隆基躬身齐喝:“陛下圣明,王师威武。”

马屁拍得李隆基龙颜大悦,哈哈笑了两声,眼神却不自觉地朝西面望去,不时盯着西侧禁卫高举的龙旗,神情满是忐忑,生怕龙旗再次断裂,昨日的一幕已经让他有了心理阴影。

人群里,户部郎中吉温面无人色,浑身瑟瑟发抖,眼神充满了绝望。

钟鼓楼上,隆隆的鼓声忽然擂响,两卫大将军猛地挥落令旗,双方将士再次变阵,左卫两千余将士很快布好了雁翅阵型,见令旗挥落,这是进攻的命令,于是左卫将士忽然齐声大喝“杀”,接着风卷残云般朝对面的金吾卫将士掩杀而去。

一声“杀”字顿见风云变色,杀气盈野,齐刷刷的脚步声每迈一步,都仿佛重重踏在众人的心坎上,旁观的文官里,有些胆小的人已忍不住捂住胸口大口呼吸,还有的两腿一软,不由自主地瘫坐在地上。

李隆基都被那声“杀”字震得胸腔发闷,扭头朝杨国忠笑道:“郭子仪不愧当世名将,练的兵果真是精锐悍卒,纵是坚墙铁壁亦未可挡也。”

双方越来越接近,最后金吾卫与左卫的将士终于狠狠碰撞在一起,双方交战但阵势不乱,左卫将士在令旗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不停变换阵势,悄无声息间,默默对金吾卫完成了切割分离,片刻间将敌方数千人切割成了数十个小块,然后进行围剿。

李隆基看得心情大悦,昨日龙旗断裂的阴影终于渐渐消淡,有此威武王师拱卫宫闱禁内,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高兴的心情并没有维持多久,正在左卫完成切割,准备对敌实行最后的围剿时,李隆基忽然听到络绎不绝的喀嚓声,在场的文官武将们纷纷愕然。

李隆基不由自主起身望去,接着大惊。

他看到无数左卫将士手执的长戟长矛在与金吾卫厮杀时,兵器纷纷断成两截,一碰之下手里便只剩了光秃秃的半截握柄,很多明明看起来崭新的兵器往往一碰便断,这不是偶然,而是普遍现象,交战仅仅才一炷香时辰,左卫将士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兵器断掉。

群臣看得发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不停。

李隆基脸色已涨成了猪肝色,双手死死握着龙椅扶手,两眼露出骇人的凶光。

杨国忠心中暗笑,但脸上也和其他的朝臣一样一脸惊愕不解。

良久,李隆基从唇缝里迸出几个阴冷的字:“左卫将士的兵器是何人所办?他们给将士们配的是烧火棍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