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我的九零年代 > 第四百二十章 座机电话

我的九零年代 第四百二十章 座机电话

作者:陆壹方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4:48: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九九二年的春节,来得特别冷。

这一年开春没多久,杨志就找了老校长,然后把杨小瑶送去了小学读书。

本来她才五岁半,还差半年才上学的,但是杨志担心李惜太累了,管不了两个小孩,所以就想着能够早一个学期送过去,也好。

可是杨小瑶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什么都不懂,每天连上学的路都不认识。

杨志送了两天,实在是没时间送,就找了老邻居家的女儿小婵带着小瑶放学。

每天早上,六点半,小婵就来李惜的店门口等小瑶,这个时候小瑶恰好起床吃完早餐了。

她哭闹着不肯上学,李惜连哄带骗的,哄着她跟着小婵出了门。小瑶一路上哭,李惜就在家里哭。

她问杨志:“就不能再等多两年吗?这才五岁半,别人都是七岁上学的。”

“我这还是认识老校长,人家才收呢,别人啊就算有钱,也不收的。况且,这上学是迟早的事情,你就算不舍得,也得舍得。”

李惜叹了口气,“我就是觉得她太小了。”

“小也没办法,你在家实在是没空管两个小孩。”

李惜只能默认了这件事情。

小瑶整整哭了一个月,上学才不哭,不过每天回来,也不知道写作业,问她学了什么,也说不知道。

李惜直叹气,这什么都不懂的毛娃娃,这么早就上学,哎,都不懂事呢。

不过杨志说得对,在学校,好歹有老师看着,要是在家里,她天天忙着卖东西,根本就没有人看着,这里又这么近路边,要是被人抱走了,或者被车撞倒了,她可能都不知道。

还是在学校好一点,好歹有老师看着。

而且旁边一户人家的小孩,特别坏,上回还教小瑶和小文回家把硬币拿出来砸,这种人迟早会教坏小瑶的。

她回学校,好歹有一些好的同学可以一起玩,不用在家里天天去大马路上跟着那些坏小孩东奔西跑。

过完年没多久,有一天,杨志兴高采烈地回来。

他喜气洋洋地问李惜。

“你知道今天有什么好事吗?”

“什么好事?”李惜看他这么高兴,自己也高兴起来,虽然她并没有什么头绪。

杨志也不卖关子,直接说:“你想想你一直以来最期盼的东西是什么?”

“电话?”李惜一猜就中,她早就想有一部座机,好方便打电话给家给妈妈,所以她一猜就希望是电话。

杨志早就想装一部电话了,可是,他去邮局问过,人家根本不愿意装,说是去西乡的线路还没有通,不可能专门为了他,就铺一条线路。

而且,装电话,还得交初装费,初装费要五千块钱,电话一部要两千块,加起来一共七千块。

他说这笔钱他出得起,就想早点装,可是他找了好几回邮局的那个经理,却发现每次都是同样的回复:等着吧。

这一等,就从去年等到今年,直到有一次,一个比他还迟去申请的人,竟然比他还早申请到电话,早在上个月就安装了。

他想来想去,最后买了一条好烟,去找那个人,

问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那个人见烟是好烟,他就全盘托出。

原来,明面上是要七千块钱就能装电话,但是实际上,私下里,那个负责批条的经理,还要收三千块钱的茶水费。

杨志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实在是太老实了,白白等了一年,看看人家,才一个月就装上了电话。

三千块钱,是有点多,不过为了李惜方便打电话回娘家,他一点都不犹豫,揣着一万块就进了邮局。

为了显示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他又加多了五百块钱。

那个经理见他那么懂事,第二天就给他批了。

潭镇上的一些老板,知道他申请到了电话,都很羡慕,他们离邮局更近,却没有申请到。

杨志才知道,原来其中一个老板本来有一单大生意的,就是因为没有电话,所以错失了。

错失这单生意的经历,让这个老板大为懊恼,他痛下决心安一部电话,最起码让客户找自己方便。

但是他咨询了邮电局,才知道原来装电话是要初装费,而且是高达五千元,这相当于他两个月的利润啊。

而且他在酒店请邮电局的领导吃了几次饭,人家还是让他等,一等就等了两年。

杨志只好说道:“你想想,现在谁缺这口吃的?现在的人都很现实,人家不愁吃不愁穿,只有钱最实际。”

那老板也是人精,马上问道:“你的意思是,难道他是要好处费?”

“那当然了,我也是听了别人说的这些门道,才终于申请到的。”

电话刚安装好的时候,李惜就特别珍惜,她特意找了个地方,电话擦得干干净净,闪闪发亮,放在玻璃柜台上,电话是红色的,特别显眼。

装这个电话可费功夫了。

首先,要从潭镇上拉电话线到西乡。可是拉电话线,得先要栽电线杆。六个人忙活整整一天,才树了五根根杆子,这才是三分之一的路程呢!

所以,装这部电话,整整用了一个星期。

等电话装好的那天,村子里的人都出来看这个稀奇宝贝。

他们早就已经在电视上见过这种话匣子了,就是从来没有用过。

很多人都伸手去摸,又七嘴八舌地议论,然后又翘首以盼,希望电话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叮铃铃地想起来。

他们还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情节,一个人住在楼下,没有电话,一个人住在楼上,有电话。没电话的人,就把楼上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别人,所以经常有人会打楼上的人的电话来找他。

楼上的人不胜其烦,一开始是天天一有电话,就马上到楼下来叫那个人去听,时间长了,就改成了从楼上吼一声,说有电话了,楼下的人听到了就跑上去接听电话。

后来,就连吼一声都省了,只要有电话来,楼上的人,就拿条棍子敲盆子,楼下的人听到铁盆子的叮当响,就知道有电话了,就咚咚咚地跑上楼去接听。

西乡的人,看过这部电视剧里的镜头,就都问李惜,这部电话的号码是什么。

李惜问杨志,杨志说了个号码,尾数特别好记,是一一九九。

他说:“这是长长久久的意思,寓意我们的生活长长久久,红红火火。”

不过西乡的人,并不在乎这个号码的寓意,他们只在乎这个号码是否好记。

当场就有人把号码写在手掌心,然后记在自己家里,甚至告诉自己的亲戚,或者谁家有人出去打工,就把李惜店里的号码给他,然后约好了什么时候打电话到李惜的店铺,他们到了那天,就出去她的店里等电话。

有时候有些人,到了约定的那天,一大早就来等电话。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在外面的联系方式,不知道自己怎么打电话去找他们,所以一般都是等。

又不知道是几点钟会打过来,所以就一直等,生怕错过了,一大早就来等。

有些是说好了晚上下了班才会打回来的,但是有些人却等不及,在家里坐不住,又没什么事情做,中午吃过饭,连午觉都不睡,就去了李惜的店里坐着等。

时间长了,这些等电话的大军越来越多人,从早到晚都坐在李惜的店里。

他们接听电话,也一点都不避讳**,而且甚至希望别人会听进去。

因为他们恨不得炫耀自己的孩子或者亲人在外面是不是挣到大钱。

有时候接完电话,他们也不走,而是在那里跟别人讨论自己亲人在电话里说的事情。无非就是外面的工厂怎样,街道怎样,饭菜怎样,宿舍怎样。

但是大家都聊得津津有味。

接听电话是免费的,李惜不收钱,都是乡里相亲,收钱就太见外了。

虽然老陈家接听电话是收钱的,不按时间长短,只按次数,反正接听一次就收一块钱。

这个老陈,最会捡便宜。杨志的电话的初装费,之所以要五千块这么高,是因为他是头一家在西乡装电话的,什么线路都没有铺好,就连电线杆都要新栽,所以才要这么贵。

可是,有了这开头的第一家装电话,线路和电线杆都铺起来了,后面再要装电话,就简单了。

所以邮局在后面的人申请装电话的时候,只收每部电话一千块钱的安装费。

老陈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了第二家装电话的人。

一下子,西乡有了两家有电话,而且都是公用电话,把号码都写在店门口,个个路过的人都知道。

唯一的区别是,李惜的店铺接听电话是不收钱的,老陈家的是要收一块钱接听一次。

那大家当然是愿意去李惜家啊。

李惜虽然接听电话不收费,但是打电话是要收费的,只是电话费也不贵,邮局收她多少钱一分钟,她就只是在这个价格的基础上多收一毛钱。

这电话她本来就不是用来挣钱的,只是杨志给她方便打电话回娘家的。

现在乡亲们既然需要打,就给大家打,钱挣少一点也没关系。

但是因为老陈家的电话费特别贵,每分钟的价格,都要比邮局的多收五毛钱,要是打长途电话,还得多收一块钱一分钟。

久而久之,老陈家的电话就没人用了,每天去李惜家打电话的人络绎不绝。

不到半年,杨志的那一万块钱,就挣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