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七百八十九章 伐宋(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七百八十九章 伐宋(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趁着南宋小朝廷好不容易才求来的喘息机会,范致虚想将西部各路兵马聚集到一起,组建一支由节制司直接指挥的大兵团,以便将来与中军决战。

因此,范致虚便下令让各路经略安抚发兵,在耀州一带集结。

但是,各路经略安抚司并不积极服从范致虚的命令,各自都只抽调出一小部分人马前去耀州。

宋军勉强完成了集结之后,曲端又开始要挟范致虚。

那时,朝廷根本不考虑曲端的实际实力,仍任命已经毫无威望的范致虚代理陕西制置使,而任命曲端为节制司下属的都统制。

曲端对此忿忿不平,于是借口自己已经向朝廷递交了辞职报告不便指挥作战,而不听范致虚的命令。

范致虚急得没有办法,索性宣布解除曲端节制司都统制之职。

曲端见范致虚不受要挟,反而来了硬的,有些后悔丢了兵权,最后只好忍气吞声,写信给范致虚,说自己已经改变主意,现已经到了耀州,在军前效力。

范致虚无奈,只好撤销了曲端的免职命。

不料,曲端重握兵柄之后,就又不听范致虚的话了。

不仅如此,曲端还用武力轰走了范致虚,赶跑了原河东经制使、知凤翔府。

接着,曲端又派兵袭击叛将史斌,自己则领兵进攻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张宗领导的义军。

史斌很快被曲端击败,张宗也被曲端所杀,两人的部曲也被曲端收编。

由于曲端不择手段地扩充自己的势力,泾原军自然雄居诸路宋军之上,西部现有顺口溜称赞曲端:“有文有武是曲大。”

曲端也就成了西部地区实际上的掌控者。

也就在这时,张浚入蜀正式敲定了。

与最早张浚提出来的帮赵构留条后路不同,这时的张浚已经提出了具体的主张,那就是:西部的战略地位很重要,它不仅是南宋重要的兵源基地,而且可以直接威胁河东和中原地区,南宋如果能确保江淮和西部地区,那就形成了夹击中原的态势,在战略上可保主动。

另外,在张浚经营川陕的构想当中,将来南宋可以定都兴元府(后世陕西汉中)。

客气地说,这是一种“偏霸”构想。

不客气地说,这仍是一种“偏安”构想。

不过,不管是偏霸,还是偏安,经张浚这么一提出来,南宋大臣商议过后,大多数人都认为张浚说得很有道理。

于是乎,张浚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便率领新组建的川陕宣抚处置司的一班人马,从临安起程,向川陕地区进发了。

不久之后,张浚一行便抵达兴元府。

在兴元府,张浚主持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讨论军队统一指挥的问题。

会上,天章阁待制知同州唐重,进言道:“西部现有的五路经略安抚司所部,指挥不统一,将士关系不融洽,不宜强自聚集到一起举行大会战,如果勉强,若有不利,则五路俱失,还不如暂时屯驻利、阆、兴、洋州,加强四川防务,以稳固根基,敌军如果来犯.则传檄五路之兵来援,这样,即使万一不胜,也不至大败。”

张浚新进气锐,哪能听从唐重的保守建议?

不仅如此,张浚还对唐重还十分反感!

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范致虚不只一次想让唐重取他自己而代之。

换而言之,唐重是张浚潜在的竞争对手。

唐重看出来了张浚讨厌他,只能主动请求去驻守金州,远离西部的核心区域。

张浚在汉中实地查看了一番之后,给赵构上奏章,请赵构来“巡幸”兴元府。

张浚的这封奏章是这么写的:

窃见汉中实天下形势之地,臣顷侍帷幄,亲闻玉音,谓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臣所以不惮万里,捐躯自效,虚几奉承圣意之万一。谨于兴元理财积粟,以待巡幸,愿陛下銮舆早为西行之谋。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栗,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天下大势斯可定矣!

从张浚的这封奏章上不难看出张浚的意图,那就是请赵构来西部地区定都。

雄心勃勃的张浚,很快便率领幕僚到达秦州,将川陕宣抚处置使司设在这里。

张浚到秦州不久,便承制筑坛拜将,任命曲端为威武大将军、宣州观察使、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知渭州。

此前,张浚对曲端有恩。

当初曲端用武力驱逐范致虚时,南宋小朝廷十分震惊,甚至怀疑曲端有反叛的意图,于是任命曲端为御营使司的提举官,想以此为借口将曲端调到江南。

曲端自然不愿意,也不敢离开陕西。

这样一来,情况更糟。

南宋小朝廷的群臣议论纷纷,都说曲端必反无疑。

当时,张浚在这件事上很冷静,他以全家人的性命作保,担保曲端不会反叛朝廷。

因为张浚以全家人的性命担保,南宋小朝廷才撤销了调曲端到江南赴职的命令。

曲端因此对张浚十分感激。

张浚在秦州开府之后,将曲端视为主要的军事支柱,而曲端也一改其恃才难制的毛病,积极支持张浚,服从张浚的指挥。

由于有曲端的支持,张浚在短时间内,便改变了西部宋军互结仇怨、不肯相互支持的混乱状态,并将西部的军队聚集到了一起,西部的军队真正开始了统一指挥。

得知这一消息,岳飞、吴玠等人不忧反喜!

他们最怕的就是西军分散在各个险地坚守,因为如果是这样,那他们想打下西部,尤其是易守难攻的蜀地,可就费劲了。

而对大中最有利的莫过于宋军肯直接决战,这样一来,才有可能一战而攻下西部地区,最不济也能一举收复很多地区,前进一大步。

感觉西部地区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该布置的,也都布置了,岳飞立即起身回东线去了,为即将到来的伐宋,做最后的准备。

大统三年六月,岳飞向李衍密报: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王渊,在镇江聚敛钱财,搜刮民脂民膏,搞得当地民众怨声载道,并且,镇江的防御松懈,突然袭击,可一战而下镇江。

李衍明白,岳飞这是准备好伐宋了,并且想要动手了。

有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所以,李衍很快就以“南宋拖欠岁贡数月未给”,以及“《大统和议》已经签署了近两年时间,在南宋内部仍是战乱不断民众苦不堪言,无数江南人死于战火之中”为由,宣布:吊民伐罪。

李衍这个宣布一出,中军在东线和西线同时发起进攻,伐宋正式开始……

……

书客居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