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七百零三章 硬刚?(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七百零三章 硬刚?(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李纲并没有放弃抵抗中军入侵的念头,跟其他人一同下去了之后,李纲找了个机会又独自一人返回来,然后求见赵构。

李纲之所以这么快就到了应天府,完全是赵构催促的结果。

赵构承继赵宋的大统,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稳定人心、稳定当前大不利于赵宋的局面。

因此,赵构必须得找一个能压得住台并且有能力的宰相来帮他。

赵构将他所知道的人想一遍,首先想到的便是,在东京保卫战中打退过金军的李纲。

所以,赵构一连派了五波人马去请李纲来应天府。

后来,赵构听说,李衍也派人去请李纲,立即又追加了三波人马去请李纲。

这才让李纲快马加鞭的赶到应天府。

李纲来到应天府,一见到赵构就放声痛哭。

君臣二人缅怀旧事,唏嘘感叹。

好不容易才止住了悲痛,赵构问李纲:“爱卿,朕怎么做才能重振朝纲、才能安抚百姓?”

李纲早有预案,当即给赵构提了十条意见。

李纲的这十条意见说穿了,其实就是两个核心——第一个,练兵,然后将李衍赶出中原,夺回正统。第二个,练兵,然后北代,迎回徽钦二帝,一雪前耻。

一句话,李纲不愧其名,准备让南宋跟大中和大金两个强国硬刚。

听完李纲的建议,赵构的心一下子就凉了。

赵构满心欢喜地将李纲弄来当宰相,是想让李纲帮他压住台,让天下的臣民将士都听他的,都拿他当皇帝。

可李纲来了之后,却让赵构去送死,还要将赵佶和赵桓弄回来。

这让赵构不禁有些失望,甚至有些后悔将李纲弄来了。

事实上,在南宋的群臣当中,反对李纲做宰相的意见是很大的。

甚至,在李纲还没来的时候,御史中丞颜岐就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也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这个人,很忠直,他就一门心思要打败中军和金军、迎回二圣,谁反对他都不行,遇到意见与他相左的,定要辩个高低,直到跟他一致才肯罢休,最近更是党同伐异,对意见不同的大臣打压得很厉害。

李纲的这种性格无疑会得罪很多人。

事实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天天在赵构面前说李纲的坏话,甚至是弹劾李纲。

再有,李纲所主张的这些事都是需要钱的,都是需要军需物资供应的。

恰恰,南宋才刚刚开张,哪有钱和物资供李纲跟大中和大金开战?

而在赵构看来,目前山河残破、生灵涂炭,打仗并非当务之急,怎么收拾人心、稳定残局才是最重要的。

赵构是苦于无人帮他振作朝纲和整顿军政,才将李纲召来

可李纲却要不管不顾的跟大中和大金硬刚。

尤其这次,中军都快打到家门口了,眼看着他赵构就要跟他爹、他哥一样被捉走沦为阶下囚,李纲还要硬刚。

赵构已经认为,这时应该听汪伯彦、黄潜善等人的,学他父亲赵佶南幸——从宋朝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就转移到了南方,再加上江南地区也没有遭到战火破坏,比较富庶,民心还可以收拾,所以,现在去南面徐徐而图之,才是上上之策。

这让赵构对李纲更加失望。

除此之外,赵构更接受不了李纲的就是,李纲竟然跟宗泽走得很近。

宗泽不久前给赵构上了一道奏章,说:“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言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致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宗泽的意思是:金人一来,奸臣们整天就是嚷嚷着议和,从来没见朝廷派过一兵一卒去跟金人决战,所以才造成二圣蒙尘被俘,我虽然驽下怯弱,但愿意冒着飞箭滚石,带领将士抵抗金军、中军,捐躯报国。

宗泽这简直是跟李纲一个鼻孔出气,说他们之间没有勾结,赵构怎么会相信?

而宗泽目前相当过分,竟然擅自招募地方的义勇扩军。

之所以说大宋目前有五六十万大军,那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宗泽的队伍又扩充了。

现在宗泽手底下已有近二十万义勇。

甚么是义勇?

说白了,就是类似于梁山好汉那样的人。

因为宋金两军这一年多的交战,百姓反复遭到战火涂炭,于是就自发地组织起来保卫家园,谁来抢就打谁,或者干脆去抢别人。

有的义勇组织慢慢壮大了,就变成了义军。

比如河西巨寇王善,据说拥兵七十万,还曾扬言要去攻打汴梁城,与李衍一较高下。

宗泽听说王善这伙人之后,一人一马,单骑出城前往王善的巢穴。

宗泽见到王善后,说现在金人入境,叛臣李衍窃取赵宋大宝,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正需要像王公您这样的人,您麾下有七十万众,为国家建功立业正在此时,万不能光看眼前利,还得想想身后名,您是愿意青史留名,还是想遗臭万年……

宗泽说得入情入理,王善深为感动,当即表示愿意率七十万众解甲,听从宗泽调遣。

当然,王善实际上并没有七十万人马,往多了说,也就七万罢了。

可像王善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宗泽现在正致力招揽这些人,扬言要打造一支百万大军,然后北上收复失地,迎回二圣。

这让赵构心生忌惮!

赵构对宗泽的印象始终不好,当年磁州人活活打死王云、他被磁州人劫持回磁州的一幕幕,他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清晰的想起来。

这也就罢了,赵构的心胸也没有这么狭窄,不会因为这些小事一直针对宗泽。

可问题是,在赵构看来,现在的宗泽,有点目无法纪,一心只想着怎么跟中国和金国打仗,甚至都不听他这个皇帝的调遣。

而且,宗泽发动群众、组织义勇的做法,与宋朝设置军队的目的也相悖——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之所以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的军队主要不是用于对外御敌,而是对内防寇的。现在宗泽把巨寇收编于帐下,这对于赵构来说,太可怕了,而且后患无穷,别忘了,李衍原来就是巨寇,现在都已经胆大妄为到窃取他们赵氏的大宝、强占他们赵氏的女眷了。试问,这样的人,赵构怎么敢用?

赵构身边的大臣们也跟赵构讲宗泽的坏话,说他一介书生,原来不过是磁州的知州,现在委任他做副元帅,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他应该报效皇恩才是,哪能听调不听宣,还说宗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拥兵数十万,万一有朝一日造反怎么办?

这话正好戳到赵构的心尖上。

包括岳飞等宋朝名将们的悲剧,其实都是由于宋朝皇帝的这个心结而扩展出来的。

宋朝尚文不尚武,皇帝最担心的就是武将不忠、造反,怕武将有朝一日像宋太祖得天下一样被拥立为皇帝。

所以,宋朝的皇帝们千方百计把兵权集中在朝廷手里、集中在皇帝手里,而名将们无一例外地被削夺兵权,甚至被杀害。

宗泽擅自招募义勇,单骑便招降七十万人马,而且完全效忠听命于宗泽。

这让赵构不得不想:“万一宗泽造反怎么办?就算他不反,但他一心想的是要迎回二圣,要我把父兄救回来,这种人我能重用吗?”

赵构感觉宗泽的势力对他已经构成了威胁,进而对宗泽的态度日趋冷淡。

而李纲偏偏跟宗泽走得非常近,这不是诚心跟他赵构唱对台戏吗?

总之,赵构对李纲越来越不满。

所以,李纲单独求见,赵构避而不见,同时命人打好包袱,准备南幸。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