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六百一十二章 六甲正兵(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六百一十二章 六甲正兵(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由于聂昌已出使金军,大宋枢密院暂时无人掌管。

而值此关键时刻,没有主管军事的大臣怎么可以?

所以,赵桓经过考虑之后,提升尚书右丞孙傅为同知枢密院事,让孙傅主管军事。

孙傅升官后,尚书右丞一职又出现空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赵桓竟让几天前刚刚免职的李回出任这一职务——这着实让人费解,要知道,李回可是丢了黄河,还丢了军队,一个人逃回来的,而且,李回在任职枢密使期间毫无作为。

就在李回复职的同一日,还发生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此事就是,殿前指挥使王宗濋竟然发现了一个奇才。

在拱圣军中,有一个名叫郭京的副都头,逢人就吹嘘说,自己可以掷豆为兵,且兵能隐形,现在若让他招募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六甲正兵,便可以破敌,还说,六甲正兵临敌时,正兵不动,神兵为用,所向无前。

拱圣军属于骑兵,正归殿前司管辖。

王宗濋听说此事之后感到很惊异,觉得郭京有可能就是大宋的救世主,于是向朝廷推荐,说若用此人,可生擒金军二帅,能将金兵扫荡无余。

宰相唐恪对郭京所说的那一套根本不信,当面羞辱郭京说:“老兵儿戏,果能如你所说?”

郭京被唐恪问得哑口无言,不能作答。

然而,唐恪不信,不代表所有人都不信。

作为军事主管的孙傅,每日苦思破敌之策,想得头发都白了。

一日,孙傅翻开诗卷,试图从中获得灵感。

孙傅翻开的这卷诗,是宋仁宗时代丘浚的《观时感事诗》,其中一句“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引起了孙傅的注意。

孙傅心想:“这郭京兴许就是救大宋之人。”

可惜——

郭京被唐恪给否了!

不过也没关系。

因为唐恪很快就被赵桓给罢黜了。

唐恪是八月份出任宰相的,那时候,救援太原已经彻底失败。

事实证明,目前的宋军根本不是目前的金军的对手。

因此,唐恪上任之后,便与耿南仲、聂昌等主和大臣一道,致力于与金人议和,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宋金之间的问题。

然而,金人一边谈判、一边进军——自八月开始,金军的两路大军,迅速南下,毫无止兵之意。

唐恪感到情况很不乐观,多次提醒赵桓:“金人今冬必来。”

打不过,又谈不拢,怎么办?

唯一正确的选择,便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唐恪于是密奏赵桓,力劝赵桓避敌锋芒,早日离开东京前往洛阳或者长安,然后召集天下之兵,与金人开战。

唐恪甚至考虑到,京师诸军可能皆怀恋故土与亲眷,不一定愿意护卫赵桓离京,于是他又建议,速召四道总管领兵护卫而行。

赵桓一开始觉得唐恪言之有理,接受了他的建议。

不久,何栗前来奏事。

拿不定主意的赵桓,向何栗说起了唐恪的建议。

何栗一听,坚决反对,说:“即使当年周室东迁,也没有唐恪这个建议过分。这就好像不肖之子,要将父祖遗留下来的田宅全都卖掉一样。”

赵桓身旁的内侍们也不赞成唐恪的建议,他们都不愿意离开东京。

赵桓见众人都反对离京,幡然而改。

因此,当唐恪再次催促赵桓赶紧离京时,赵桓很生气,并狠狠地用脚跺着地面说:“朕当死守社稷!”

恰在这时,侍御史胡舜陟趁机上奏,弹劾唐恪与聂昌。

胡舜陟说,唐恪智虑短浅,不能经画边事,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又说,朝廷若继续留用唐恪与聂昌,则所有政事不修,威刑不振,人材无一可用,将士不肯用命。

(没过多久,胡舜陟就改口建议赵桓逃出东京,前往洛阳或者长安避难,所以,胡舜陟弹劾唐恪的话,其实是乱弹。)

汴梁城中的军民这时也普遍认为,唐恪是一个俗吏,昏懦无能,人们甚至都想找机会揍唐恪。

有一天晚上,唐恪乘轿外出,被百姓发现。

百姓皆向唐恪抛砖扔瓦,甚至将他照明的灯笼都打破了。

在卫兵保护下,唐恪弃桥骑马,才得以逃脱。

回家后,唐恪当即上书请求辞职。

赵桓觉得,唐恪已失人心,不适合继续担任宰相,遂免去少宰职务,让他担任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

唐恪罢相了之后,赵桓任命何栗为门下侍郞,成为准宰相。

经过赵桓重新调整,朝廷新的执政大臣分别是:门下侍郞何栗、同知枢密院事孙傅、中书侍郎陈过庭、尚书右丞李回、签书枢密院事曹辅。

(尚书左丞冯澥,此时被完颜宗翰留在军中。)

现在唐恪已罢相,何栗重回朝廷,并成为准宰相,孙傅觉得,何不听一听何栗对郭京的看法?

于是,孙傅立即去找何栗,并跟何栗推荐郭京。

何栗听了孙傅对郭京的介绍之后,认为:现在大敌当前,凡是愿意拿起武器与金人战斗的,朝廷都应该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

因此,何栗、孙傅等执政大臣研究决定,拨给郭京钱绢数万,令他自行向社会招兵。

郭京于是从一个副都头一下子被提拔为武略大夫兖州刺史,统制六甲正兵。

郭京随后将天清寺作为军部,在此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

天清寺门口很快便竖起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六甲正兵。

对于郭京弄的六甲正兵,也不是没有人看破。

中书舍人孙觌,就明确指出:郭京献六甲法,欺骗朝廷,尤为妖妄。

孙觌还特意去见了郭京一次,当面道:“学士院、中书省、后街司有十几人,全都报名参加六甲兵了,他们都是些市井小儿,岂堪战耶?”

郭京说:“不用他们打仗,只要他们拾金人头就行。”

孙觌又道:“那么,用谁去斩金人,而让他们拾金人头?”

郭京面色恼怒,并不答孙觌之言。

翰林学士承旨吴开、给事中安扶、中书舍人李曾、李擢听了孙觌和郭京的问答之后,皆相视而叹息。

可惜!

不论是赵桓,还是何粟、孙傅,对孙觌之言,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又或许,赵桓等人也知道,郭京有可能是一个骗子,可他们自感实在是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来阻止金军侵略,所以才寄希望于郭京和他的六甲正兵。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