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六百零九章 如梦初醒(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六百零九章 如梦初醒(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悄悄的回到了汉城之后,李衍立即开始着手为出兵中原做准备。

其实,主要的布局,李衍早已布完。

像时迁和走报机密特种营的精锐,早已混入汴梁城之中。

像金军南下沿路的所有城镇和要点,朱贵都已开设了酒店。

像许贯忠早已将十万大军分别调到水泊梁山的几个港口驻扎,随时都能登船出征。

像济州岛上的八万匹良马全都已经被皇甫端养得膘肥体壮。

像出征的粮草物资、武器装备,早已经秘密运到水泊梁山的各个港口,随时都可以装船。

等等……

李衍如今做的准备,其实主要就是确认之前的布局是否完全落实,然后密切关注宋国目前风云突变的形势,准备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出兵!

……

金军渡过黄河不久,殿帅王宗濋就进奏说:据探马所报,金军先锋已到达汜水关(又名虎牢关,位于后世河南荥阳汜水镇),正抢渡汜水河,朝京师方向奔来,京西提刑许高,以及守卫汜水关官兵,皆望风而溃。

赵桓大惊,急忙下令关闭汴梁城的城门,切断进城道路,守城诸军与百官疾速登上城墙,严阵以待,同时,令礼部侍郎梅执礼为清野使,立即在城外实行清野。

汴梁城中的市民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奔走相告,议论纷纷,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惊慌不安的景象。

也就在这时,金使保静军节度使杨天吉、昭德军节度使王汭、贝勒色哷美来到东京汴梁。

金使这次前来,名义上是议和,实际上还是打探宋国的虚实。

见到赵桓之后,杨天吉说:“兵已临大河,距离京城咫尺之间。两国战争累年,生民涂炭已久,此缘小人用事,起此兵端。今欲休兵致好,以誓书遣臣等来,复两国之欢好,只求以黄河为界。不知陛下是否同意?”

此时,金军已经渡过黄河,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除中山、河间等少数城镇、据点),已尽归金国所有。

更重要的是,金军已经直奔汴梁城杀来。

这种被利剑指着咽喉的情况下,赵桓除了答应金军的勒索,哪还有其它办法,至少赵桓是这么认为的。

王汭见赵桓同意了割让黄河以北,大喜,不过仍不动声色说道:“陛下敦信许和,乃两朝休兵之幸,未知遣何人报聘?”

赵桓道:“待与大臣商议之后,再决定人选。”

王汭道:“今春议和退师,以三镇为约。陛下遣张邦昌、路允迪割地,此二人皆非宰执,皆临时骤然提升。其衔命而往,果然半途而废。今我们倾国而来,就是要处理失信之公事也。若不派遣左右亲信大臣一往,必不能取信。”

对于王汭的这个要求,赵桓也点头答应。

杨天吉和王汭见赵桓对他们提的两个要求皆满口答应,相视一笑。

接着,杨天吉又提出,要取走蔡京、童贯、王黼、马扩、吴敏、李纲、张孝纯、詹度、陈遘等九家家属。

赵桓道:“蔡京已经身亡,王黼和童贯已经诛杀,马扩现不知所在,吴敏责授节度副使涪州安置,李纲责授节度副使夔州安置,张孝纯知太原,詹度安置在湖南,陈遘现在知中山,他们的家属都不在京城,其中有的在远处,有的已不知去向,这需要慢慢寻找,待找到后给你们送去。”

杨天吉和王汭觉得,赵桓此话说的很实在,就没再坚持这个条件。

第二天,赵桓令唐恪起草并签署敕书。

何栗见到敕书后大吃一惊,说:“不奉三镇之诏,而从画河之命,何也?”

何栗拒不签字,并请求辞职。

赵桓于是免去何栗的中书侍郎职务,令他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但留在京城,领开封府事。

同时,赵桓任命尚书左丞陈过庭为中书侍郎。

赵桓又御批道:“以金人欲割地,须两府二人,令各自陈,愿出使者。”

陈过庭首先表态说:“主忧臣辱,臣愿效死前往。”

唐恪、曹辅等皆迟疑不答,耿南仲以自己年老为由而推辞,聂昌则以家中有老人需要侍奉而拒绝出使。

赵桓听罢,挥泪而叹息。

没有人再主动前往,赵桓只能强令。

因此,赵桓又御批道:“过庭忠谊可嘉,特免。差耿南仲使斡离不河北,聂昌使粘罕河东,日下出门。”

耿南仲与聂昌见赵桓发怒,强命他二人出使金军,办理交割河北与河东,不敢抗命,只好答应下来。

不过答应归答应,耿南仲与聂昌还是拖拖拉拉的不肯出京。

仅此一事,忠奸立辨。

然而——

直到这时,宋国是战是逃是守还未达成统一,朝堂之上仍在激烈争吵。

有大臣认为:“敌军乘机渡河,击鼓而南行,很显然有轻视我军之意。现在,我们不如在京城四方十里之内,各屯兵二万,坚据要害,以挫败敌之阴谋。再从别处调兵万骑,前来助之,绝敌粮道。坚壁清野,以待敌粮草困乏,且竭力使其无法四处劫掠。安排间谍侦察其内情,寻找敌之薄弱环节。不时出兵,探其虚实。再令河北各地郡邑结营自守,并赶紧派使者北去拜康王为元帅。令康王集中河北兵力,扬言率兵直捣燕山,以动摇敌之军心。然后,康王秘密领军渡过黄河,汇合四方勤王之师,绕到敌军背后,夹攻敌军。若如此,则敌不难亡也。”

也有大臣认为:“现在敌兵气焰嚣张,而我军挫衄久矣。闻敌深入,气益不振。若是再战,仍不能胜敌,反而有伤国体。不若保护皇帝出城,以避敌锋芒,然后徐议御敌之策。若孤城自守,能坚持多久?”

还有大臣认为:“城中有大军七万,据坚城而守,以待强援,不需数月,金军必定北去,恁地时,再精练大军,挥师北上,收复失地。”

大臣们唇枪舌剑,争论不休。

究竟该如何选择?

赵桓仍是犹豫不决。

一连数日,宋国的一众大臣们都开会到深夜。

可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主张。

几日后。

夜里二更时分,斥堠马纲又回来报告说:“贼马的确已渡河。”

对此,宋国的大臣们还是不全相信。

赵桓于是再遣使臣刘嗣率领三百骑兵从封邱门出城,往远处侦探。

第二天一早,刘嗣驰马回来报告说:“我军刚到陈桥,便遭到金人掩杀,受伤者有几百人。”

至此,赵桓与宋国的一众大臣才如梦初醒:原来敌军已到达汴梁城北郊的陈桥。

赵桓君臣,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仓皇不安!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