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六百零七章 惊弓之鸟(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六百零七章 惊弓之鸟(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折彦质曾以宣抚司勾当公事身份,与制置副使解潜一起,从威胜军出兵北上,在南关与金人血战四天,最终兵败而回。

种师道接替李纲担任宣抚使之后,提拔折彦质为宣抚司参谋官。

后来种师道因病重受命回京,临行前,又向朝廷推荐折彦质任宣抚副使。

从种师道离开宣抚司到范讷上任这段时间内宣抚司实际上也是由折彦质代理。

折彦质是崇宁进士,折从阮七世孙,折可适次子,折家将第十代将领,他本是徽宗时一名文职官员,因金人入侵,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投笔从戎。

折彦质本为将门之后,自身也极具将才,但是在对金兵的战斗中虽然敢战却少有胜利。

就事论事说,这其实并不怨折彦质,这时的宋军其实已经被金军打怕了,就是换岳飞、韩世忠来统领,也很难打胜仗。

折彦质接替种师道担任河北河东路宣抚副使之后,积极在河东地区组织防线。

不过,仓促之间,折彦质也只能设立东西两路帅府,即隆德府与平阳府,希望能以此二路帅府阻止金军南下的脚步。

可被折彦质寄予厚望的东西两路帅府,很快就被金军攻破了。

这里有帅臣的畏敌怕战等主观原因。

如平阳府经略使林积仁之流,未战先逃。

也有兵员不足、粮草匮乏等客观原因。

例如,回牛岭险峻如壁,宋军本可以控扼此地,打一场胜利的阻击战,然而,因为粮食缺乏,士兵每日只能吃到两升豌豆或陈麦,所以皆不愿卖命,士兵们常说:“军食如此,而使我战乎?”

金军来到回牛岭下,仰望陡峭的山顶,皆说:“他们若用箭矢和巨石自上而下攻击,我们将损伤严重,这可怎么办?”

金军因此在山下犹豫不决,迟迟不敢发动进攻。

然而不久,山上的宋军竟自动散去。

金军于是轻轻松松地就跨越回牛岭,向平阳府挺进,进而攻克平阳府。

平阳府失陷,标志着宋国在河东地区的防御已全线崩溃。

不久之后,西路金军便抵达黄河。

在河东战区,西路金军攻势凶猛,势不可挡,宋军已全线崩溃,一泻千里。

而在另一个战区即河北战区,东路金军更是长驱穿插,纵横自如,虽然中山、河间等重镇依然在宋军手中,但都已成为孤城,形势岌岌可危。

金国最高决策层远在东北上京,因而无法及时掌握河东与河北前线动态情况,所以,对于东西两路大军的进军事宜,完颜吴乞买只能令元帅府根据实际情况从长措置施行,不必事事请示。

而两军元帅,名义上由完颜吴乞买的弟弟完颜斜也担任,但完颜斜也留在上京担任谙班勃极烈,与完颜宗干一同治理国政。

因而元帅府实际上是设在完颜宗翰军中。

所以,完颜宗翰实际上成为金东西两路大军的最高指挥官。

出兵前,完颜宗翰曾召集金军高级将领在云中元帅府开过一次会议,讨论过对宋政策问题。

当时完颜宗翰决定,履行完颜宗望代表金国与宋国达成的议和协定,也就是,若宋国能割三镇土地并赔款,金军则停止南下,若宋国不割让三镇,则用武力夺取之。

也就是说,就算是第二出兵,完颜宗翰其实也没有渡过黄河的打算,他那时的最终目的还是与宋国以黄河为界画河而治。

可是,在顺利攻占太原和真定之后,完颜宗翰综合河东河北战场的情况,认为宋朝廷腐败,军队不堪一击,于是在平定军高级将领会议上重新做出部署,将东西两路大军的作战目标改变为——会师于汴梁城下。

换而言之,这时金人对割三镇已经没甚么兴趣了,他们胃口大开,企图吞并宋国更多的领土,掠夺更多的财富和美女,强盗本质完全暴露了出来。

得知金军即将度过黄河,赵桓君臣慌了,一方面赶紧派遣求和使去太原、真定谈割地议和一事,另一方面组织增强防御保卫京城。

前者没甚么可说的,数波求和使都去金军中乞降,让宋国颜面扫地且不说,关键是,还被金人利用,结果麻痹了宋朝廷。

后者。

赵桓君臣已做出了明确部署:

一、在京城四周设置四道总管,即北、南、西、东四个防区,分别授权给大名府知府赵野、河南府知府王襄、邓州府知府张叔夜和应天府知府胡直儒,由他们全权负责各自防区内一切事务。

二、部署宣抚司守卫黄河。令宣抚副使折彦质领兵十二万守卫河阳一带,以阻挡西路金军;令宣抚使范讷统兵五万守卫滑州、浚州一带,以阻挡东路金军。

三、派出同知枢密院事李回为巡按大河使,率五千骑兵前往黄河岸边巡视。并且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大量金银财帛,让李回带去犒劳守河士卒。

从赵桓君臣的部署上,不难看出,赵桓君臣是以黄河天险部署的防御。

在赵桓君臣想来,十几万将士必能将金人阻挡于黄河北岸,然后再跟金军慢慢和谈。

金军先锋完颜娄室领兵抵达河阳附近的黄河北岸时,折彦质已率军退出河阳,退至黄河南岸,并与李回带来的五千骑兵汇合。

金军在黄河北岸,宋军在黄河南岸,两军夹河而扎营。

完颜宗翰对先锋军渡河很不放心,先后派出十几名探马,打探宋军河防情况。

探马们陆续回报说:“南兵甚盛,未可轻渡。”

完颜宗翰于是召集将领们来开会,讨论渡河问题。

会上,有人建议先休整几日,然后再战。

完颜娄室不同意,说:“宋兵虽多,不足畏也。与之战,则胜负未可知。不若加以虚声,尽取军中战鼓,击之达旦,以观其变。”

众将领皆赞成。

晚上,金军战鼓咚咚,持续响了一夜。

(据说,后来金军士卒敲累了,便把羊绑在鼓旁,让羊来敲鼓。)

黄河南岸的宋军听见金军鼓声如此密集,担心金军利用浮桥进攻,于是放火将河阳浮桥烧掉。

这时,在黄河北岸,尚有宣抚司属官二三百名,地方官员多名,以及众多逃难的民众,还有战马约一万匹,都没来得及过河。

望着黄河河面上的熊熊火光,两岸哭声一片,痛干云霄。

另外,宣抚司还有许多金银缣帛,也没来得及运到南岸去,仅抛弃在河阳黄河滩内者,大约就有一百余万贯。

次日黎明,完颜娄室听说黄河南岸的宋军已不见了踪影,于是派银朱孛堇率领三千人马,与已投降的威胜军原知军张克佐一起,从清河界出发,前去探寻渡河之路。

银朱孛堇与张克佐来到黄河边上,发现河水并不太深,于是率军涉水而过,然后悄悄在宋军营寨之后扎营。

折彦质手中虽然号称有十二万兵,但大半是收拢过来的太原解围战的溃军,还有一些是新招募的民兵。

这些人全都似惊弓之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折彦质对自己的队伍还是了解的,知道这支临时团起来的部队有多不堪一击。

因此,见金军在背后扎营,折彦质以为金军全都渡河,于是急忙率中军往南撤退。

其他各军见主帅已撤,皆不战而溃。

十几万人马的溃散,一发就不可收拾。

结果,酿成无法挽回的大溃败。

李回闻金军已过河,也急忙往南逃。

跑到孝义桥时,李回留下将士在此捍敌,自己则沿着山路逃至颍昌府,然后终日饮酒自乐。

大敌当前,李回竟在颍昌府与万官宴饮。

随行官吏与将兵皆深感愤怒,欲寻机杀掉李回。

金军骑兵主力来到河阳北岸,见宋军不战而溃,大喜!

金军一边命令大军赶紧过河、一边将河阳城内的居民从城中赶出,让他们挖掘陷落在河滩内的各种金银缣帛。

被赵桓君臣寄予厚望甚至认为万无一失的黄河天险,就这么被金军越过去了,然后金东西两路大军就像两柄钢刀一样直奔东京插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