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五百九十六章 底蕴(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五百九十六章 底蕴(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不是所有人都像徐德荣一样关心仕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水泊梁山出仕,所以,很多人更关心他们的商船,更关心他们的货物,更关心他们的命运。

王则贞道:“你们若想要回你们的船和货物,简单,只要你们缴纳我水泊梁山正常的关税和商业,然后跟上承诺你们会去辽东做生意,上应该就会还你们的船和货物了。”

水泊梁山的关税和商业税虽高,但也没有高过北宋,再者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海商都会将水泊梁山的关税和商业税打到商品的价格里,所以,海商们都能接受水泊梁山的正常税收。

至于去辽东做生意,那是以后的事,现在不妨先答应下来,过了眼前这关再说。

有海商有些不敢相信李衍这么轻易就会将他们的船和货物还给他们,道:“就这么简单?”

王则贞笑道:“那还能有多难,只要你们按规定缴纳我水泊梁山制定的关税和商业税,以及不违反我水泊梁山的法律,你们在我水泊梁山的所有地区都可以畅通无阻。”

王则贞进一步解释道:“上乃古今中外首屈一指的英明君主,怎么会干杀鸡取卵之事,所以,你们放心吧,只要按照我所说的,用不了多久,你们就会拿到你们的船和货物。”

徐德荣多少有些进入李衍幕僚的角色了,道:“大帝这么做是对的,扣下我们的商船和货物只能得一时之利,如果能让我们去辽东贸易,辽东才能真正的繁荣起来。”

顿了顿,徐德荣又道:“不过,恕徐某直言,商人逐利,就算我等履行对大帝的诺言去辽东贸易,可辽东拿不出西方人喜爱的商品,这贸易仍是做不起来。”

有海商符合道:“辽东的琉璃和香皂虽然也是不错的商品,但西方人更喜欢咱们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这是琉璃和香皂怎么都代替不了的。”

丝绸和瓷器是中国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的产物,岂是李衍用后世知识催生的琉璃和香皂能取代的?这是底蕴,哪怕李衍将那些匠人弄到辽东去,因为材质不同,也出不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如今,海商们主要输出的商品就是苏州、杭州、湖州的丝绸和青瓷(尤以龙泉青瓷为重)。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一到西方就遭到疯抢。

而现在受各种条样的条件所限,东西方的贸易量极少,海商们自然挑最受西方人欢迎的商品也就是丝绸和瓷器去做国际贸易。

换而言之,现阶段,只要有丝绸和瓷器在,海商们就绝不会大规模选择琉璃和香皂去做国际贸易,除非贸易量能大大增加。

其实,李衍也知道这点,这也是李衍自己组织船队出海贩卖琉璃、香皂、精铁的主要原因。

王则贞道:“贸易不仅有卖,还有买,我水泊梁山富裕,金银推积如山,你们可以将从西方带来的香料等物送到辽东去贩卖。”

海商们不禁有些心动!

如果是几年前,他们是绝不会考虑王则贞的这个建议的。

那时,北宋安稳,国富民强,他们从西方带回来的香料、花草等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不用在民间,仅东京汴梁的赵佶和王公贵族就消化了。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金人打过来了,东京汴梁被讨好金人的赵桓搜刮三尺,短时间内,谁还能再要他们弄回来的奢侈品?

徐德荣道:“这倒是可以,不过,也只能是现阶段,等金人退去,商人们多半还是会选择跟大宋贸易,一来,路途近许多,二来,大宋人更认同香料等商品。”

这也是必然的,水泊梁山建立的时间毕竟还太短,严重缺乏底蕴,还无法大量追求这些奢侈品。

另一个海商道:“我看,金人没那么容易退去,金人皆是豺狼,他们来到富裕的大宋,怎么可能轻易退去?”

又有海商接话道:“还是朝廷软弱,竟被人打进家里勒索。”

众海商皆叹!

王则贞道:“王某去年就跟上出海,对于宋国的事不慎了解,只是听说,宋国换皇帝了,金人打过来了,不知具体情况如何,几位能否跟王某说说,宋国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一个海商道:“还能怎么样,一会战,一会和,政令不统一,军令也不统一,朝令夕改,结果被金人三四万大军打到城下勒索去无数金银珠宝,金人又从东京各地抢走了无数妇人,然后大摇大摆的从大宋撤走了。”

又有一个海商道:“奸臣当道,像李右丞、种宣抚那样的有识之士不用,竟用白时中、李邦彦那样的小人、庸才治国,焉能不受辱?”

立即有人符合道:“若宰辅用人得当,官家便能得到好计策,官府便能实行好政策,四邻各国则闻风而不敢入侵,黎民百姓则安居而乐业。

如若不然,宰辅怀奸误国,则罪不可逭。

前太宰白时中与李邦彦,在任期间尸位素餐,无能而无耻,傲慢而不逊。

他们与王黼、梁师成、蔡攸相为表里,许多事未经官家允许便予以施行。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更严重的罪恶。此前金师南下入侵,尚未至京城,闻听官家嗣位,既震惊又畏惧,已有回师之意。然而,宰辅不才,仓卒无谋。时中请陛下去襄阳避难,邦彦则请陛下割三镇之地。宰辅如此庸懦而又不忠,激起了金人的野心,不顾一切南下。

昔日章圣皇帝时,契丹举兵入寇。当时朝臣,或请幸蜀或请幸江南,只有寇准独主北伐之议,契丹畏惧,求盟而退。

由此来看,时中之罪大矣。

及仁宗皇帝时,契丹傲慢,欲收回关南之地,当时富弼奉命出使,向契丹讲明利害关系,最后契丹不得不屈服。

由此来看,邦彦之罪大矣。

大宋若有闻相公、赵相公那样的贤相,金人如何能欺辱我宋人,坐拥几十万大军焉能眼睁睁看着四五万金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和宋人女子大摇大摆的离境?”

王则贞听罢,道:“闻相公、赵相公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也得有君主赏识,他们才能发挥出这些才能,想当初,闻相公在东京城里教书二十几年,无一人识其大才,任其蹉跎岁月,只有上识得,请出山,方有今日之闻相公,赵相公曾在宋国朝廷任职多年,无一人识其大才,只以小吏授之,上请去,方有今日之赵相公,宋国非无才乎?李右丞、种宣抚皆大才,只是无人尽用。说到底,还是君主圣明与否罢了。”

众宋人海商皆不敢也不知该如何接王则贞此言……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