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五百五十四章 李衍的RB(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五百五十四章 李衍的RB(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水浒逐鹿传正文卷第五百五十四章李衍的日本?…

京都的日本公卿贵族得知,周防、长门和四国岛全部都被梁山军攻破了之后,集体大惊失色!

有人建议白河法皇向水泊梁山投降。

有人建议调京畿、关东地方的武士、僧兵以及预备役驰援京都。

还有人密议,将挑起李衍怒火的白河法皇和鸟羽天皇等人捉了献给李衍和玉藻前平息这场战争。

等等……

白河法皇掌管了日本几十年,政治手段还是比较高明和狠辣的。

他先是先下手为强将那些想将他捉起来献给李衍和玉藻前的人全都清理掉,然后将京畿、关东地方的武士、僧兵以及预备役全部都调到关内、北陆道不破和东山道爱发三关以西),然后北线据三关而守,南线则囤积重兵守卫各个要道。

与此同时,他继续派出使节跟李衍商量称藩纳贡一事这次,白河法皇也不提割让哪里了,只说想留下近畿地区颐养天年。

近畿地区在日本本州中西部,东邻中部地方,西接中国地方,南濒濑户内海、大阪湾和太平洋,北临若狭湾和日本海,正好将日本南北切断。

试问,李衍怎么可能让日本公卿贵族占据这片要地?

更何况,他们手上还有大几十万武士、僧兵以及预备役,严重危害李衍的日本的安稳。

所以,都已经打到了这种程度,接下来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李衍都得一口气灭了日本,然后彻底占领日本。

因此,李衍一咬牙,又给右路军派去了十五万大军,准备跟日本进行总决战。

算上这十五万大军,已经有超过三十五万的梁山军在日本,而且这些全都是梁山军的主力部队。

这是甚么概念?

李衍一共才四十多万主力部队,其中有十万在北面防御金军,还有六万多在水泊梁山的各个要地驻守,剩下的可全都在日本了。

可以说,李衍这也是倾国一战。

这种情况下,李衍是真在汉城坐不住了此战,梁山军如果败了,那李衍可就是辛辛苦苦近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所以,李衍带上玉藻前和李裕也来到了日本,准备亲自坐镇这一战。

李衍为甚么带上玉藻前和李裕?

这是因为,不少人都跟李衍建议,用玉藻前的名义攻打日本和治理日本,然后让李衍和玉藻前的儿子担任日本天皇过度一下,

这么做,能让日本人少一些抵触心里,毕竟,整个日本都在传说,玉藻前会取代鸟羽天皇掌管日本,而且玉藻前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李衍、玉藻前、李裕到前线时,许贯忠等人已经开始为决战布局了,另外,左路军也已经到了三关之下,作出叩关之势。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许贯忠他们所选择的决战之地竟然是那须野。

……

童贯没能凭武力收复燕云,还两次大败于已经没落的辽军暴露出了宋军的孱弱,这让赵佶耿耿于怀。

王黼、梁师成见有机可乘,遂联合举荐谭稹接替童贯担任河东、燕山府路兼河北路宣抚使。

赵佶欣然同意,令谭稹进驻河东,全面负责西北面和北面的国防。

谭稹的威望与势力根本无法和童贯相比,赵佶担心童贯会干扰谭稹,那将不利于谭稹开展工作,因此,不久之后,赵佶下诏,令童贯依前太师、神霄宫使名义致仕。

谭稹去了河东之后,发现河东地区的形势非常复杂。

金军此时已经扩张到了西夏边境,李乾顺因此有些怕了,所以不敢继续收留天祚帝了。

天祚帝因此黯然离去,重新回到夹山,打算组织军队东山再起。

随后,为求自保,李乾顺决定向金国称藩。

金国欣然同意。

西夏称藩后,金国答应将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伊实伊喇图鲁泺以西的大片土地割让给西夏。

西夏则保证不再救援天祚帝,若天祚帝至其境,即当执送。

为进一步落实与西夏的和议,宗翰又派遣撒卢母秘密出使西夏,将答应割让给西夏的土地具体细化为:天德、云内、武州以及河东兜答、斯剌、曷董、野鹊、神崖、榆林、保大、裕民八馆,另外还有河西的金肃、河清二军。

宗翰提出的条件是,西夏必须出兵进攻麟州,以牵制河东之势。

宗翰做出这样部署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张网擒拿天祚帝,另一方面则是想给宋国制造点麻烦不让宋国安心消化燕云地区。

金国与西夏之间的这些秘密交易,宋国并不知情。

这主要原因在于,谭稹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上他的心思主要用在国内。

谭稹刚上任不久,便听到许多反映常胜军和郭药师的负面问题。

谭稹立即将郭药师和常胜军的这些负面问题上奏给赵佶。

随着军力的日渐强大,常胜军已逐步占据了燕山大片土地和主要关口。

而作为常胜军统帅的郭药师,飞扬跋扈,欺上瞒下,经常不听燕山府节制,人们私下全都在议论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安禄山。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只有谭稹向赵佶反应过,詹度也曾多次密奏,说郭药师人品低劣,心怀叵测,很不可靠。

这引起了赵佶的警觉和不安,进而也想解决这个隐患。

可现在宋军的绝大部分军队都已经烂到骨子里去了,西军又要守卫最近动作颇多的西夏,以至于赵佶实在是找不到一支能代替常胜军守卫燕地的军队。

谭稹经过一番考察与思索,向赵佶建议:在河东另外组建一支五万左右人的队伍,主要招收云、朔一带的汉民,让他们分别屯守在各州县要害之地,号“义胜军”,让李嗣本和耿守忠担任正副统帅,以此来抗衡常胜军,也可使郭药师有所畏惧。

赵佶觉得谭稹的这个建议很好,很快便予以批准。

李嗣本和耿守忠都是河东守将,他们对云中地区的地形人口等情况比较熟悉。

接到命令之后,李嗣本和耿守忠立即展开招兵工作。

他们从归朝人中选拔那些少壮者,登记名号,建立军籍,发给军饷。

宋朝有所谓“归正人”、“归明人”与“归朝人”,他们都是一些特殊的群体,是宋朝在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国家政权关系中形成的。

归正人,是指原是中原人、后来陷入番邦、而后又复归中原者,是自邪而归正之人。

归明人,是指原不是中原人,是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来归中原者,是自暗而归明之人。

归朝人,则专指原系燕云地区的汉人而归宋朝者。

由于连年战乱,燕云地区出现了大量流民,他们基本都属于归朝人,符合招兵条件,于是他们纷纷前来报名,加入了义胜军。

义胜军的待遇极为优厚,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常胜军将士偷偷跑去入伍。

郭药师对义胜军的建立感到很恐慌,特别是常胜军中不断有将士偷偷前去投奔义胜军之后。

为了避免事态扩大,郭药师下令在所有士兵的脸上加刻常胜军的标记,以防止他们逃跑。

郭药师的这个做法引起了常胜军士兵的不满,弄得人人抱怨,军心很不稳。

这让郭药师暗恨起了赵佶和宋朝廷!

义胜军的优厚待遇不仅让常胜军不满,也让宋军大为不满。

燕云汉人在宋军将士的眼中,仍然是“番人”,是“汉儿”,因此他们时常遭到宋军将士的白眼。

根据朝廷的政策,义胜军的月粮和服装是其他宋军的两倍,而且宋军吃陈粮,而义胜军却吃新粮,宋军上下因此心里都很不平衡,进而导致宋军士兵路上遇见义胜军士兵,经常辱骂他们:“汝番人而食新,我官军也而食陈,吾不如番人也?吾诛汝矣!”

不仅是宋军将士对燕云汉人很不友好,就是宋国的老百姓,对燕云汉人也很不尊重,也视他们为“番人”。

而宋国朝廷对待燕云汉人的态度其实也很暧昧,既猜忌他们不信任他们,又想拉拢他们利用他们。

这让燕云汉人既怕宋人,又恨宋人。

慢慢的,燕云汉人开始对宋国失望,甚至是绝望,认为宋国不仅比水泊梁山差远了,可能都不如金国、西夏!

……

s:

天才本站地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