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四百八十八章 蛟龙入海(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四百八十八章 蛟龙入海(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蔡攸是五月十八离开的京城,六月十三才到达的雄州。

这仅仅千里之路,快马加鞭最多三天的路程,蔡攸竟然整整走了二十五天。

一路之上,蔡攸逢庙就跪拜,见神就烧香,据说用了整整一马车的香火。

而不管是面对佛祖还是面对观音菩萨,蔡攸都双手拈香,闭目祈祷,口中念念有词,乞求他们保佑,大宋之师旗开得胜,一举收复燕京,让他自己载誉而归。

走到大名府时,蔡攸获知宋军兵败白沟,突然病倒,而且是卧床不起。

大名府留守赶紧找来一些美女日夜精心照料,蔡攸这才渐渐康复起来。

蔡攸到达雄州宣抚司时,赵佶下达的撤军的手诏也正好刚刚传来。

童贯接到命令之后,打算先退回到河间府,在那里等待时机。

而蔡攸则很想回到大名府,继续养病。

所有人都在做撤军的准备。

只有收复燕云的首倡者赵良嗣,很不甘心这么失败他们如果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他肯定会遭到臣僚们的白眼和嘲笑,更关键的是他的政治生命也将到头了。

赵良嗣曾听马扩说过,李处温现在是耶律淳的宰相,手握大权。

而多年前,赵良嗣与李处温曾结为莫逆之交,因此他想给李处温写封信劝他做内应,劝耶律淳投降。

赵良嗣来到宣抚司对童贯说:“我过去在辽朝时曾与李处温结成莫逆之交,李处温见天祚帝失德,曾想与我一同南奔大宋,我们还曾于燕京北极庙拈香为盟,欲共图灭契丹,如果李处温收到我的书信,应该会为咱们的内应。”

童贯听罢,眼睛一亮!

其实,童贯和赵良嗣的处境是一样的,甚至更遭他们如果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那么童贯不仅政治生命结束,还得背着这个大败的耻辱一直进棺材。

所以,听赵良嗣说还有李处温这个希望,童贯马上命令赵良嗣给李处温写信。

赵良嗣在信中写道:

窃以为,天厌契丹,自取颠覆,兵连祸结,弥历岁时,旧君未还,新君孤立,扰攘之余,仰惟劳止……

……

李处温接到赵良嗣的密信之后,反复看了好几遍,感慨万千,也动了降宋的念头。

可李处温觉得,劝降耶律淳,已经不太可能成功了。

因为萧干和耶律大石将宋军打败,辽军上下皆认为宋军不堪一击,所以都要求跟宋军决战到底。

另外,汉臣之中,像左企弓等人也明确表态,宁肯降李衍、降金,也决不降宋他们对大宋一肚子气愤,认为大宋破坏百年盟约,出尔反尔,很不诚信,耍小心眼,根本靠不住。

李处温最着急的是他自己手中没有武装。

辽军现在被分成了好几块。

除了防守居庸关、紫荆关、古北口等要地的辽军,其余辽军大约分成了四部分。

一部分掌握在萧干手里,主要驻扎在范村一带。

一部分掌握在耶律大石手里,主要驻扎在新城与白沟河一带。

一部分掌握在郭药师手里,主要驻扎在涿州一带。

还有一块就是保卫燕京的军队,本来掌握在耶律淳手里,但因为耶律淳病重,实际上掌握在萧普贤女和她女儿耶律答里孛手里。

没有一点掌握在李处温手中。

而没有武装就没有左右形势的力量,底气也就不足。

李处温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以备不时之需。

可建立一支武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好在,李处温手中有一笔钱,那是耶律淳交给他让他招兵买马用来抵御女真人的。

李处温准备用这笔钱招募勇士,建立他自己的武装。

不久,李处温便让他的儿子李奭给赵良嗣写回信,介绍一下燕京这边的情况。

李奭在回信中说:

自曩昔一别,时绝音秏,耳可得闻,目不得见。至于宴饮谈笑,每思而念之。是时,奭与待制尝数言灭虏为誓。近岁之间,内外相凌,盗贼竞起,虽分五路,已陷四京,虽有幽燕,孤危将亡,甚于累卵,无计解其纷难也,盖历数之将尽矣。

相公自入枢廷,顿变白首,夙夜不遑,怀履薄临深之惧,东虏近日,复有深入,虑遭族诛之难,不思往日之非,惟念今日之咎。

愚闻缜密然后事济,兵以诡道制胜,大宋未有所行,先形于外,若议行师,深宜密速,愿救燕乡无告之民。

新君成立,全是相公与北枢萧公以及李处能等同立。今新君卧病,燕京纷乱,人心惶惶。萧干与耶律大石以及萧德妃手握重兵,杀气浓重。亦有不少同志意欲南归,奭将与之共议。相公亦深思远虑,择机而动。事关重大,不得不机密而行。奭夜不能寐,雄州虽近在咫尺,却不能立刻相唔,殷殷之意,以待来日畅叙。

看了李奭的回信,赵良嗣很兴奋。

赵良嗣不禁回想起,多年前他与李奭、马柔吉和刘范在燕京北极庙洒酒明誓的情景。

那时,他们见天祚帝日益失去民心,便多次秘密谋划,以图摆脱契丹人对燕京的统治,光复汉家江山。

这么多年过去了,赵良嗣实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保有当年的那份热情?现在,看了李奭的回信,赵良嗣感到很欣慰,进而对他们很有信心。

马柔吉和刘范现在都在辽军中任职,马柔吉更是赵良嗣的族兄。

因此,赵良嗣又给马柔吉写了一封信,希望他“结义士,开城门以迎降,拘执契丹,转祸为福。”

随后,赵良嗣就将李奭的回信和他的打算告诉了给了童贯和蔡攸。

对李处温以及燕京的反辽义士们,童贯和蔡攸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都认为,用不了多久,燕京一定会发生内变。

童贯和蔡攸可不是瞎猜,他们的幕僚们早已给他们分析过,耶律淳现在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既有来自李衍的压力,也有来自女真人的压力,现在又加上一重来自他们大宋的压力,耶律淳一定支撑不了多久。

而且,马扩还曾跟童贯和蔡攸说过,耶律淳现在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估计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了。

所以,童贯和蔡攸最终没有离开雄州,而是在雄州坐等待燕京内部事变的发生。

果然!

没过多久,李奭就给童贯传来消息说,耶律淳驾崩了,北辽改由萧普贤女当家。

童贯和蔡攸大喜,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快马加鞭告诉给了赵佶,同时密切关注事情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等李处温和燕京城中的义士献出燕京城来。

可童贯和蔡攸等来等去,却等来了一个噩耗李处温被赐死,李奭被凌迟处斩。

原来

当初跟李处温和李奭父子一块拥立耶律淳的李处能,感觉李处温这种私下通敌的做法太危险了,便躲到寺中剃度为僧,坚决不参与李处温父子献城一事。

李处温对此怏怏不乐,同时也意识到不能再拖拖拉拉的了,得尽快行动。

因此,李处温督促儿子李奭说:“你要抓紧组建军队,加快步伐,越早咱们就越主动,越晚咱们就越被动。”

李奭点头答应,随后就召集他的主要帮手耶律策、高勰和马谔商议。

耶律策是一名宫城护卫,高勰是一个衙兵都头,马谔是一名秘书少监,他们对李处温父子准备将燕京城献给大宋一事非常热衷。

商量来商量去,李奭、耶律策、高勰和马谔决定劫持萧普贤女,然后逼萧普贤女献城。

当然,想劫持萧普贤女的前题是,他们得有一支自己的武装。

于是,李奭、耶律策、高勰和马谔等人分头联络,秘密以重金招募勇士,准备拉起一支三千人的武装。

一切都在悄悄而紧张地进行之中。

这天,也就是耶律淳死后的第七天,涿州留守、常胜军都管押郭药师,从涿州来燕京吊唁耶律淳。

郭药师是渤海铁州人。

六年前,渤海人高永昌起兵叛乱,杀死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立为大渤海国皇帝,控制了辽东五十余州。

天祚帝派遣当时的宰相张琳前去讨伐。

结果,张琳在沈州被女真人击败。

后来,天祚帝又授予当时的燕王耶律淳都元帅之职,令他前去征讨高永昌。

耶律淳在辽东招募饥民,组建了一支军队,号称“怨军”,意思是抱怨于女真人的军队。

这支队伍共有两万八千多人,分为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和岩州营八个营。

怨军成立后,接连发生叛乱,特别是去年正月,怨军将领董小丑因为征讨利州不利,担心受罚,而发生叛乱,最后被镇压处死,其手下将领罗青汉等随后又率军叛乱攻打锦州。

郭药师看准时机及时出手,将罗青汉等叛乱分子杀死,立功脱颖而出。

后来,萧干和耶律余睹率军前来平叛,并受命彻底解决怨军的叛乱问题。

耶律余睹向萧干建议,将怨军全都杀了。

萧干不同意,认为怨军中还是有些忠义之人。

萧干随后对怨军进行了大规模整编,只留下两千人马,编为四营,分别由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四人统领,其余人马则分散派遣到各路禁军之中。

从怨军的短暂历史来看,这是一支有着叛变传统的队伍。

耶律淳称帝后,萧干推荐郭药师来燕京担任皇宫殿直,即皇帝的侍从官。

耶律淳将怨军改名为常胜军,擢升郭药师为卫上将军、都管押常胜军、涿州留守。

从郭药师迅速崛起的情况来看,说萧干是郭药师的恩人并不为过。

萧干听说郭药师进宫来吊唁耶律淳,便想趁机进一步拉拢郭药师现在的常胜军,已被很善于扩张的郭药师,扩编到了八千多人马。

对于兵马严重不足的北辽而言,常胜军现在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郭药师的政治嗅觉很灵敏。

他一进宫城,便感觉到了宫中的气氛很紧张,形势也很诡秘。

所以,吊唁活动一结束,郭药师便立即出宫,连他在燕京的住宅都没回,就直接出城,然后回涿州了。

萧干进宫没找到郭药师之后,便去郭药师在燕京的家里找。

可郭药师的家里只有几个随从,哪有郭药师?

萧干一来气,就将郭药师的随从叫来一一盘问。

无巧不成书。

萧干相貌狰狞,又威名赫赫,加上没找到郭药师心情又不好,所以,在盘问的时候,语气吓人了一些,还有些要打要杀之势。

郭药师的一个随从,名叫傅遵说,害怕萧干打他,就检举说,“小……小人知道,太尉李处温曾和大宋宣抚使童贯来回传递密信,李处温企图……企图挟持太后纳城投宋。给他们传递密信的人是……是赵履仁和刘耀,赵履仁已被大宋授予朝散大夫,刘耀被授予均州团练使,他们现在都在雄州宣抚司等待上任。”

萧干听罢,大惊,连忙去将此事告诉萧普贤女。

萧普贤女命萧干立刻暗中布置人马,控制住李处温父子及其同党,别让他们出城逃跑了。

李处温父子这时其实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李奭甚至已经跟手下人约定好,耶律策负责在宫内挟持萧普贤女,高勰负责关闭并控制燕京各城门,马谔负责联络劝降众大臣,李奭负责联络宋军,而宋军一到,他们立即开城。

可就在这最后时刻,李处温父子以及他们的党羽被萧干捉了。

萧干从李处温家中,共搜出三千付兵甲鞍具等军队装备,钱财七万余贯,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以及精美的瓷器玉器。

人赃俱获,没甚么可说的,萧普贤女当即就下令:“李处温曾于国有功,留个全尸,李奭凌迟处斩。”

得知李处温父子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童贯和蔡攸惋惜不已,然后赶紧将这个消息快马加鞭告诉给了赵佶和王黼。

赵佶和王黼对李处温父子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也感到很惋惜。

(后来,北宋收复燕京后,赵佶下诏追封李处温为广阳郡王,李奭为保宁军节度使,并令燕山府将李处温本宅改为一座宗庙,以纪念这对父子为大宋收复燕京而做出的牺牲。)

虽然李处温父子献燕京一事没成,可赵佶君臣通过李处温父子得知,耶律淳死了,北辽由一介女流之辈掌权,而且燕地人心思宋,内部矛盾重重。

这让赵佶又动了派大军收复燕京的心思。

其实,赵佶不收复燕京也不行他要是不收复燕京,那李衍势必要去夺燕京,那样一来,李衍可就从云地逃出来了蛟龙入海,到那时,他们宋国可就危险了。

所以,宋国收复燕京势在必行。

可要再次派大军北上,赵佶面临两个难题:

一、钱从哪来?

二、谁来统兵?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