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四百五十八章 兵强马壮(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四百五十八章 兵强马壮(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云中府的辽人复叛,是辽人初降复叛的序幕。

在这之后,时不常的就有辽人叛乱。

而且,还不全都是辽人中的契丹人叛乱,溪人、渤海人、甚至汉儿,也叛乱。

汉儿,最初是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如汉乐府中有诗说:“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唐诗中也有:“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儿。”的诗句。

最初,“汉儿”这个词语与汉人同义,并无褒贬意味。

在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之后,特别是在辽国与北宋对峙期间,辽与宋对分属于两国境内的汉民的称呼开始发生了变化。

辽人称呼宋国境内的汉民为南人,而称呼本国境内(主要是燕云地区)的汉民为汉儿。

宋人也称呼辽国境内的汉民为汉儿,有时还骂他们为番人。

总之,辽、宋以及后来的金国,对燕云地区的汉民都一致称呼为汉儿。

这表明汉儿已演变成了一种带有蔑视口吻的特称,也反映出了辽、宋和金国都对汉儿很不信任。

而汉儿也由于辽、宋以及后来的金国对他们不信任,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并非赵佶君臣认为的那样“心向中原”,而是以利益为中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辽、宋、金之间往来叛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

辽彰国军节度使耿守忠,就是一名汉儿。

在岳飞攻打应州时,耿守忠见岳飞势大不可敌,便带着手下将士果断投降了,之后一直表现得很顺从,还帮张宪攻打应州的各个堡寨以及帮张宪清剿应州辽国的抵抗势力。

可因为天祚帝最近在辽西弄出来了不小的声势,以至于耿守忠等人误以为辽国又有救了(辽国在这个地区统治了上百年,原来的权贵汉儿已经将他们自己当成了辽人,因此跟辽国最有感情),所以又纷纷起来反叛。

那次叛乱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耿守忠等人分别从应州、蔚州、新州、武州出发,直奔云中府杀来。

早已经在各支投降了的辽军中安插了眼线的军情司,在第一时间获悉了叛乱,并将他们的计划上报给了李衍。

李衍将此事交给韩世忠和岳飞来解决。

韩世忠和岳飞很快就根据军情司提供的完善情报,做了相应的部署。

耿守忠带着所部以及他联系的各部共七千人马,刚出应州,就被早已等候多时的张宪截下。

张宪先命其部新成立的马军攻了辽军一阵,缺少马匹的辽军被斩首了千余级。

随后,张宪亲率大军与耿守忠决战——张宪亲率麾下李道军(马军)和王经营(重甲步兵),冲入耿守忠的中军,另外两营从两翼用强弩射杀辽军。

双方战了两个多时辰,辽军几被全歼,耿守忠不得已率领不到一百人骑马向东逃窜。

与此同时,韩世忠、岳飞、王彦、杨沂中军纷纷出击,将其余三万多辽军全都剿灭,最后没有一支辽军能到达他们之前约定好的聚集点。

虽说辽人的叛乱都是徒劳的,但因为不断有辽人叛乱,以至于李衍始终不能将在武州和新州徘徊的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两部撵出云地——倒不是李衍没有这个实力,而是李助等人建议李衍,不能同时跟辽人开战,又跟金人开战,这样很可能会出现收尾难两顾的局面,李衍深以为然,才没跟不断派使者来商谈的金人开战。

后来,许贯忠和乐和带着刘敏军、房学度军、李懹军以及方腊义军的头头脑脑和那近十万方腊义军精锐进入了云地。

这时,辽人的叛乱基本上已经完全被镇压了。

不过李衍又遇到了新的麻烦——妥善安置方腊义军。

李衍先是下令,从解烦军、韩世忠军、岳飞军、吴玠军、刘锜军、张宪军、王彦军、刘敏军、房学度军、李懹军各抽出一都精锐共三千人,以他们为骨架再组一军,由方七佛任代统制,张显、王俊、解元、吕师囊任代统领各统带一营,王胜任统领统带方七佛军所辖的马军。

从新组建的方七佛军不难看出,李衍准备给各军扩编,也就是一军由四营步军和三千马军组成。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首先,李衍不能放着近十万精锐不用,这也太浪费了,而且搁置久了定会生出变故。

其次,三营步军,有时候实在是拉不开架势,无法打大仗。

再次,李衍得妥善安置得自方腊的司行方、厉天闰、方杰、庞万春、吕师囊、俞道安、裘日新、胡三、祝四等将。

至于为甚么不多成立几军,则是因为没必要,十二支步军(加上踏白军)已经足够用了,至少目前足够用了,而且李衍手下也没有那么多能带一军的将领。

这么一扩军,近十万方腊义军精锐顿时就被李衍消化了一半,剩下的暂时充当民夫,同时继续接受基础训练和政治教育。

扩军了之后,李衍共有:

步军十一个军,分别是:解烦军,韩世忠军,岳飞军,吴玠军,刘锜军,张宪军,王彦军,刘敏军,房学度军,李懹军,方七佛军,每军一万三千人左右,共约十五万人。

马军十七个军,分别是:第一营,解烦马军,铁浮屠,拐子左军,拐子右军,契丹军(精选出来的顺从性良好的三千人马,由耶律佛顶(李衍为之赐名李佛)统带),渤海军(精选出来的顺从性良好的两千多人马,由高永昌的族弟高永亮(李衍为之赐名李野)统带),溪军(精选出来的顺从性良好的两千多人马,由溪族降将溪离不(在辽国叫萧赞,李衍为之赐名李赞)统带),以及分散在岳飞军等十支步军中的十支马军,共有五万人左右、七八万匹战马。

再加上踏白军、奏报机密特种军、神机军、两栖军等特种军,以及参谋部、政治部、情报部、医务军、通讯军等特殊部门。

李衍现在共有二十四万正规军。

同时,李衍还有六七万精锐预备役。

另外,李衍还在云地募兵,准备再招募三万马军预备役。

可以说,李衍如今是兵强马壮,如果不考虑宋国、辽国、西夏、高丽等国以及蒙古诸部,李衍都可以跟金国一决雌雄了,毕竟现在的金国撑死了也就二十多万人马,而且其中还得有一大半是契丹兵、渤海兵、溪兵、汉兵等杂兵。

宣和四年四月底,天祚帝纠集了四万蒙古大军并三万西夏大军出了夹山,越过渔阳岭,直奔天德军而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