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形势大好(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四百四十八章 形势大好(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通过审问俘虏,以及派哨探和细作调查,童贯等人很快便得知,固守温州港包括之前守歙州城和清溪县城的都是梁山军,而梁山军现在之所以固守温州港,就是为了转移方腊义军和不服教官的暴民。

童贯与手下一众幕僚和手下一众大将商量了一番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李衍目前并没有占据东南之心,之所以盘踞在温州港不肯走,只是想掳掠人口,等梁山军将想运走的人口运完,就会主动撤军。

童贯接到的命令是,剿灭方腊这伙反贼,恢复东南地区的秩序,并没有跟梁山军开战,因此,只要将方腊这伙反贼剿灭,他就立有不世大功,实在是没必要招惹李衍。

而且,童贯心里非常清楚,赵佶是极力避免跟李衍开战的,因为赵佶很怕这会演变成全面战争,那样对大宋而言,将会是另一场方腊之祸(赵佶君臣认为的)——至于为甚么要拔掉水泊梁山这个李衍在宋国的据点,一是因为水泊梁山离东京实在太近了,不拔掉,赵佶君臣寝食难安,二是因为赵佶君臣想彻底断了李衍攻占大宋领土的念头。

所以,童贯不想也不能跟李衍再战了。

另一方面,西军众将也不想跟梁山军再战。

跟梁山军交手的这几次,西军可以说是一点便宜都没战着,还死伤了数万精锐。

因此,西军有些怕跟梁山军交手,哪怕他们也杀死杀伤了梁山军一两万人。

而且,自从出陕以来的这小两年时间,他们西军一直在打,可以说是一直从北打到南,真是师老兵疲。

所以,面对这场可打可不打之战,西军从上到下都是真心不想打。

从统帅到战将再到士卒都不想再打了,进而导致,追到了温州港之后,宋军就停止不前,只做一做进攻的样子,并且还不敢做得太过。

第四厢这边。

几场大战下来,也是折损过半,现在得有一大半是新兵,因此也不想再打了。

更为重要的是,第四厢接到的命令是,护卫方腊义军撤离东南,并不是跟宋军开战。

所以,第四厢也没有挑衅宋军。

这就导致,宋军和梁山军之间达成了一个不再战的默契。

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日不落舰队终于将方腊义军和愿意跟梁山军一块走的东南民众都运走了,然后第四厢也撤离了温州港。

宋军随后收复了温州港,东南终于全面收复。

童贯率大军戡乱取得全面胜利,凯旋而归。

回到朝中不久,童贯就发现,朝廷又设置了一个应奉司,收取花石如故。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几个月前蔡京曾来看望赵佶,见赵佶竟然开始紧衣缩食,大为不解。

赵佶告诉蔡京:“现在朝廷财力不足,各种用度,都已经裁减了。”

蔡京道:“天下财富甚多,奉养陛下一人,不是轻而易举?”

蔡京此举,其实是直指王黼。

赵佶用蔡京和王黼治理天下,并不只是因为此二人会溜须拍马和言听计从,更为重要的是此二人都有一个长处——会敛财供赵佶挥霍。

想当初,蔡京执政的时候,赵佶可是没缺过钱,可以肆意挥霍,兴道教,大兴土木,修建艮岳,聚天下奇珍异宝以供赵佶一人。

如今轮到王黼执政,处处捉襟见肘,还得跟李衍借钱花,真真是丢人又现眼。

当时,梁师成就站在赵佶身旁。

他见赵佶脸色不佳,对蔡京似乎有所依恋。

晚上,梁师成便将这件事悄悄告诉给了王黼。

王黼很担心失去如今的权势,第二天便对赵佶说:“方腊发动暴乱,其根本原因是由茶盐法而引起的,童宣抚说是由花石纲造成的,那是被奸人所蒙蔽,欲归过于陛下罢了。”

茶盐法是蔡京主政时搞得一项财税改革。

王黼这话其实是一箭双雕,既攻击了蔡京,又打击了童贯。

然后,王黼建议,在朝廷特置一个应奉司,继续收集天下至宝以供赵佶玩乐。

另外,为了杜绝奸谋,可以由他王黼总领。

艮岳还没完全建完,这对于艺术家赵佶而言,是非常难以忍受的。

而且,奢侈惯了的赵佶,也真是过不过这种穷日子。

再加上,王黼都说了,东南发生暴乱的根本原因是由茶盐法引起的不是因为他们大搞花石纲引起的,蔡京也说,天下财富甚多,奉养他一人,是应该的,没有问题。

所以,赵佶便同意了王黼所凑又设立了一个应奉司,让王黼总领,并让梁师成担任副总领。

另外,赵佶又将办事得力的朱勔父子复又启用。

而且,因为朱勔很快又给赵佶找到了一块巨型太湖石(高达四丈,载以巨舰,以数千名纤夫,历经数月,运到汴京),赵佶非常高兴,给这块巨石命名“神运昭功石”,并给它封“磐固侯”,朱勔也因此被擢升为威远节度使。

结果,祸害了整个东南,让东南死了三百多万人,让东南有三百多万人有家难回,让宋国国力大退的朱勔,就因为弄到了一块奇石,不仅丝毫惩罚没受到,反而还升官了,得到了无数抛头颅洒热血为国立功无数的将军都得不到的节度使之职。

等童贯等人回来,看到的是,殊方异物,四面而至,铅松怪石,珍禽奇兽,美镠和宝,明珠大贝,通犀琴瑟,绝域之异,布于外宫。

其实,大部分都进了王黼和梁师成的家门,给赵佶的也就是十分之一二。

而应奉司之扰又甚于花石纲。

童贯对于王黼的做法感到很气愤,他对赵佶说:“陛下,臣在苏州刚刚撤掉了一个应奉局,王黼怎么又在京师设置了一个应奉司?东南人家饭锅子还未稳,又开始搞什么花石纲了。官军死伤六七万人,才将匪祸扑灭,如果老百姓再起来造反,怎么办?”

赵佶表面上甚么都没说,心里却对童贯的质问很生气,认为童贯这是居功自傲,失了臣子的本分。

童贯见赵佶重新启用朱勔父子,继续搜集花石沉湎如故,劝谏又不听,也很失望。

王黼看出来了赵佶的心思,于是对赵佶说:“太师已经年近七旬,近年又多为国家奔走,应放他颐养天年,以示官家的恩德。”

不久,立有定国安邦大功的童贯,便致仕了。

这时,燕云地区的形势越来越明朗,辽国可以说是奄奄一息灭亡在即。

而宋国国内,田虎、王庆、方腊全被剿灭,李衍和李衍的精锐军队也则全都被锁到了云中地区,内患似乎全都没有了,形势大好。

赵佶的心又活分了起来:“是不是借着这个机会将燕云收回来?”

这个念头一起,赵佶很快就将支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王黼和蔡攸叫来。

三人商量了一番之后,赵佶将被他强留了大半年的两位金使叫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