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四百二十四章 众族之王(为好友“你笑我笑”加更1/2)

一个民族可以用刀剑或者用弓矢打败另一个民族,但是要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却绝非刀枪剑矢就能做到的,尤其对方还是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强大民族。

所以,不能靠杀戮征服契丹这个民族,除非能将他们杀得一个不剩。

有人可能会说,那就将他们杀得一干二净好了。

说这话的人可能不懂,屠戮能威慑一时,却不能威慑一世。

就像大蒙古国,它屠戮了四分之一个世界,可它却连一个民族都没有彻底征服,仅仅五十三年就解体了,只经历了两代帝王。

(大蒙古国和蒙古帝国不同,铁木真被推举为大可汗标志着大蒙古国的诞生,铁木真及其子孙在对外征战的过程中,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均出自“黄金家族”,又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这个时期是大蒙古国时期,等到蒙哥死了以后,四大汗国都获得了实质上的独立,与元朝之间互不统属,并且战争不断,那时候大蒙古国就已经解体不存在了,所以,大蒙古国只存在了五十三年,经历了铁木真和蒙哥两代帝王。)

而且,大蒙古国存在的时候,内部战乱不断,叛乱几乎就没有停止过,铁木真和蒙哥一直到死都在征战和平乱,几乎没怎么休息过。

相比较而言,大英帝国打抚相结合的做法就要好得多,存在的时间长得多,内部稳定得多,地盘也大得多,并且很多它所征服的国家和民族一直记得它的“绅士”,比如印度。

当然,大蒙古国有诸多不如大英帝国的地方,也不光是因为大蒙古国是靠杀戮威慑其他民族,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存在,比如,它境内地形复杂,交通落后,民族众多,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语言、文化传统各异,因此它根本不可能实现完全统一,从它诞生的时候,就无法避免瓦解崩溃的命运。

总而言之吧,李衍并不想以屠戮来对待契丹这个民族,包括女真族、蒙古族以及将来他所征服的其他民族。

因此,李衍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徐云等寰州城的汉人将契丹人屠杀一空一事。

李衍将许贯忠、乐和、赵鼎等参谋文臣招来,然后将刘锜送来的密信给许贯忠等人传阅。

等所有人都看完,王庶抢先道:“恭喜大都督,贺喜大都督,朔州、寰州、应州连成了一片,咱们梁山军在云地站住脚了,接下来只要能攻打下辽西京,云地半数之地就是大都督您的了,然后大都督您就可以大举进入云地,之后夺下蔚、武、新、妫四州,将山后八州全都纳入怀中,之后兵发儒州……”

虽然王庶所说的,并不是李衍想听的,可李衍还是让王庶将他的长篇大论说完。

等王庶将他的全盘战略说完,李衍夸赞道:“子尚用心了,此大方针可行性非常高,回头你写个折子给我,我仔细看看。”

(这个时代还没有凑折,嗯……应该说,一直到顺治时期,都没有奏折,奏折是顺治首创,康熙将之完善推行,现在的“奏折”,叫“疏”,也叫“奏章”,李衍与手下文臣武将之间交流当然不能用疏和奏章,毕竟李衍还没登基,所以,李衍就将奏折提前弄了出来,简称折子,反正也没有人知道奏折和折子是甚么意思,谁知道他李衍逾越,再说了,就是有人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谁敢管他李大都督?”

被李衍当众夸奖,王庶很高兴,拜道:“是。”

李衍道:“子尚的军策很全面,我研究一下,再与你们讨论下一步如何进军……下面,大家说一说,徐云等寰州城的汉人屠杀契丹人一事该如处理?”

李衍此言一出,王庶就明白了,他弄拧了,李衍问的不是军策,而是政策,随即王庶对李衍无比感激,因为李衍照顾了他的脸面,让他不至于当众丢人。

王庶暗暗发誓:“我一定竭尽所能辅佐大都督!”

李衍言毕,一一看过一众参谋文臣,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赵鼎的身上——显然,李衍想听赵鼎怎么说。

赵鼎是李衍特意从汉城调来的,目的就是让他总管燕云地区的政事。

由此也不难看出,李衍对燕云地区的重视。

赵鼎拜道:“下臣斗胆问一句,大都督是否是想对契丹人怀柔?”

李衍道:“不错,我有这个想法,杀戮并不能让咱们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赵鼎道:“大都督仁慈,燕云之地的百姓有福了……然,同夷狄打交道,必须先立威,这样才能镇服他们,才能确保以后无患,切不可将腹心全都暴露给他们,大都督要对他们怀柔自然是可以的,但必须得先将他们打服。”

李衍心中一警,道:“那元镇认为我该如何处理寰州城中之事?”

赵鼎道:“徐云等汉人,尤其是徐云,当赏,且要大赏,否则必将寒了燕云义士的心。”

李衍看了看其他人,见无人反对,便道:“徐云的做法虽有些过激,但不如此,恐难促成献城一事,无错有功,乃燕云义士的表率,回头你们商量个合理的赏赐。”

这是赵鼎等文臣最喜欢李衍的地方——李衍从善于流,而且肯放权给他们这些臣子,明君典范。

赵鼎又道:“大都督应教导各族百姓向善止杀,强调中华民族的包容性,而非排他性。”

乐和听罢,想了想,心道:“这是彻底解决燕云之地多民族混居、民族之间不和睦的良策,依此策施政,很可能将燕云之地彻底变成我们梁山泊之地。”

许贯忠看了看赵鼎那张圆乎乎的胖脸,心道:“此人好生厉害,好大的志向,他这是要助大都督统一众族,成为众族之王啊。”

许贯忠和乐和沉默了一会,然后同时向李衍点了点头。

李衍见状,道:“中华民族乃文明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