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三百六十五章 避而不见(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三百六十五章 避而不见(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刘子羽和王庶都很有能力,尤其是刘子羽,而且文武兼备,都是主政一方的大才。

要不是张浚为人太过自负,在川陕战线太过一意孤行,听刘子羽、王庶、吴玠等人建议的,南宋不至于失去陕西,甚至还有可能顺势收复中原。

当然,刘子羽、王庶,其实不只是刘子羽、王庶,南宋初的悍将,尤其是自己成长起来的悍将,都有极强的控制欲。

这其实是跟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他们全都是在一群昏庸无能之人的胡乱指挥下,吃了数之不尽的亏,打了无数憋屈又窝火的败仗,才成长起来的。

试问,有这样的经历又有才华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渴望独揽大权然后力挽狂澜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南宋,之后名留史册?

另外,宋朝的皇帝还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他们只敢动那些实力弱又顺从的武将,武将的实力真强到他们不敢碰了,他们也就会徐徐而图之不敢太过强硬,在这种情况下,武将自然就会揽权然后拉帮结派。

归根究底,这其实全都是皇帝对武将极不信任而造成的,若不是宋朝的一众皇帝,尤其是赵构,防自己手下的武将甚至胜过防敌人,武将们也不会这拼命揽权。

这里说一句,宋朝,尤其是南宋,真是幸运,若不是有李纲、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等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人才守卫,再加上金国也是内乱不断,就凭老赵家那爷仨的昏庸,就是有一万个宋国也全都让金人的铁骑给踏平了。

李衍对刘子羽说:“你父刘韐将军是咱们大宋数得上数的统兵大将,可惜官家不放他来帮我,不过没关系,你之才,我亦清楚,我相信,未来你必不差于他。”

刘子羽拜道:“谢大都督赞誉。”

刘子羽秉赋刚毅,十岁就精通经史,十一岁就随他父亲刘韐过军旅生活,后来干脆弃文习武,如今通晓韬略,武艺超群,并已经做到了将仕郎(从九品),随军任安抚司书写相宜文字,协助治理州事,是一个很成熟的人才了,因此已经可以为李衍所用了,所以李衍道:“你先在我身边随我处理军政,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再对你另行任命。”

刘子羽大喜!

主官身边的人向来是最容易升官的,因为亲近,也因为熟悉。

李衍既然将他放在自己身边,还让他参谋军政,培养重用之意实在是太明显了。

刘子羽很郑重的冲李衍一拜,道:“下官领命。”

李衍又对王庶道:“你之才,我亦清楚,同彦修一样,也先在我身边做事,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再对你另行任命。”

与刘子羽不同的是,王庶崇宁五年就举了进士,然后担任泾州保定县知县,后来被种师道所推荐,调为怀德军任通判,所以相对于只做到了将仕郎的刘子羽,王庶则要平和得多,甚至王庶原来都不想来梁山军,如今见李衍有意栽培重用他,他才一拜,道:“下官领命。”

对于王庶的态度,李衍也是无奈!

这就是招揽已有高位和不错发展的人才不好的地方——不容易收服。

同时,李衍也不禁有些庆幸没将李纲、宗泽他们那些人弄来!

一个王庶都这么难收服,李纲、宗泽,尤其是已经主政一方的张叔夜、张孝纯、唐重、詹度、陈遘、刘韐、王禀等人,一定就更难收服了。

轮到杨宗闵和杨震父子,李衍道:“我欲再成一军,番号“步十九军”,编制五千人,贤父子如果愿意,就分别任步十九军的统领和副头领,其余军官我给你们配,兵卒你们自己去预备役中挑选。”

由于要给韩世忠、吴玠、刘锜、王彥等人腾位置,第一军必然要下来一批军官。

第一军向来的规矩,凡是离任的,只要没犯过大错,到其它军队必然得升职。

韩世忠、吴玠、刘锜、王彥顶下的营指挥,李衍会派到各步军担任副统领了,逐渐将梁山步军全都变成一个统领、两个统领、十个指挥的领导模式。

跟韩世忠、吴玠、刘锜、王彥等人一块来的,还有一百多能力很强的低级校尉。

这些低级校尉虽然不是李衍的主要目标,但他们也都是大宋各支军队的精英中的精英,所以,李衍准备将他们全都各升一级,然后吸纳进第一军之中,增加第一军的实力。

如此一来,第一军必然就会余出不少优秀军官。

所以,李衍准备以这批优秀的军官为基础再组建一支步军。

而杨宗闵已经做到了永兴军路总管,杨震做到了知麟州建宁寨,关键是两人都是忠义之人,更关键的是李衍想收更忠义又骁勇善战的杨沂中的心,所以,李衍大胆启用杨宗闵、杨震父子,让他们二人组建新军。

杨宗闵、杨震两父子做梦都没想到,李衍会让他们父子组建一军,而且还是五千大编制的一军!

杨宗闵、杨震两父子感激涕零,异口同声道:“小将领命!”

胡铨的家族虽然是书香门第,但已经数代没有人为官了,家庭也变成耕读家庭,也就是说他家的条件并不是太好,所以,朝廷的人找他谈来安东都护府直接就可以当官,他稍稍一考虑,就来了。

尽管胡铨与李纲、赵鼎、李光并列南宋四名臣,又被称为“脖子最硬的人”,但现在的胡铨还只是太学生之一,而且刚入太学没多久,因此还不宜大力提拔他,所以,李衍只是打了个招呼让分配太学生的人将胡铨分配去谏院任职,并没有做揠苗助长之事。

这么大一批人才,并不是三五天就能消化的,尤其这批太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人品也不尽相同,因此,得考核观察,然后才能择优任用。

另外,安东护都府目前的岗位基本上已经饱和了,因此得将其中一批优秀又可靠的人才抽出来调往急缺人才的台湾郡,才能空出一些岗位来安排新来的人才。

总而言之,这批人才得慢慢消化。

李衍对这批人才非常重视,虽未亲自分配,但也将赵鼎和陈康伯派去主持此事。

而就在李衍等人有条不絮的消化这批人才的同时,蔡攸、王黼、李邦彦等人却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李衍对他们避而不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