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祸得福(为掌门“一厢情愿丶”加更1/5)

“大都督,此二人不能轻易饶恕!”

李衍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就见说话之人是太学生中的一人。

此人,五官端正,眉宇间透出一股坚毅。

李衍看着他,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学生陈东。”

听陈东自报家门,李衍心道:“原来是他!”

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的六贼之名,就是陈东给定的。

蔡京等六贼,三人被诛杀,一人放归田里,另两人也实际上成为了戴罪的逃犯,可以说,陈东是始作俑者。

东京危机,金军包围东京汴梁,并向宋钦宗赵桓提出要求: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各万头,绢帛一百万匹;把燕云两地之人一律遣返原籍;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和这三镇所辖的全部州县治与金国;赵桓尊称金国皇帝为伯父;还要派亲王、宰相到金营作人质。

赵桓在金军紧逼东京之时,本来也打算像他老爹赵佶一样逃走,但在李纲等人的强烈劝谏之下才不得不留守东京。

不过那个时候的赵桓,严重缺乏抵抗的决心,便与李邦彦等投降派一道一心求和,准备全部接受宗望的条件。

后来,李纲组织人马积极抵抗,种师道等人又带来了二十多万勤王兵马救援。

赵桓才转为主战。

再后来,姚平仲发动了偷袭,反而中了金军伏击,损失了一千多人马。

姚平仲不敢担当罪名,逃走了。

这样一来,一批投降派大臣开始幸灾乐祸,并大肆造谣,说援军已经全军覆没,还攻击李纲闯了大祸。

赵桓听到这些,又改为听信投降派的话,变得惊慌失措,然后一面派使者到金营赔礼、一面把李纲和种师道撤职。

听说朝廷要解除李纲的职务,并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立即带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后来,这几百人滚到了几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太学生。

有人可能会问,宋朝有这么多太学生?

这得说赵佶、蔡京等人办的太学太成功了。

每届三千,学时八年(由于学生入学时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对学生学习年限掌握比较灵活,很多不到八年就毕业了。),一届一届又一届,慢慢的,太学生积累的越来越多。

不过因为官位有限,所以太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其本上,连一成的就业率都达不到,大多数太学生毕业了之后,是没有机会补官的,尤其是寒门学子。

最终,这些太学生或是成为私塾教师,或是成为小吏,或是成为幕僚,或是反复攻读,亦或是干脆就沦为无业游民。

这也是李衍要两千太学生赵佶君臣很轻易就凑出来了的原因,无他,太多了,机会又太少了,而且李衍还三包(包分配,包就业,包安排家眷。)。

见陈东他们把事情搞得这么大,赵桓害怕不已,连忙派个官员传旨,说:“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

这样的答复,群情激奋的太学生们哪里肯答应,很多人愤怒地冲进朝堂,拼命敲打那里的“登闻鼓”(有急事上奏时候敲的鼓),把鼓面都打破了。

抗议的呼声震天撼地。

赵桓见事态严重,于是赶快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

李纲复职后,重新整顿队伍,下令凡是能够英勇杀敌的一律受重赏。

宋军阵容整齐,士气高涨,具有一战之力。

但赵桓不敢坚决抵抗,仍然派人与金人谈判,妥协退让。

宗望见李纲复职,宋军大振,也有些担心,再加上宗翰的部队被阻在太原不能对东京汴梁进行合围,遂不坚持输金的数额,其它各项依前约。

最后,金军在宋朝军民的打击下,不等凑足所索要的金币数量,便退师北去。

陈东纠结太学生上书请愿,确实有裹挟圣意之嫌,这也是后来陈东上书请求“留下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等投降派”、又请求“赵构亲征,以迎回二帝”、再请求“赵构回到东京抵抗,不要去金陵”而被想要南逃的赵构将他和上书建议“改革政治,抵抗金人”、又斥责黄潜善等投降派的欧阳澈一块杀了的原因之一。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正是因为有陈东等太学生上书请愿,才让靖康之耻晚了一年才发生。

从结果来看,陈东他们是对的,北宋并不是没有抵抗之力。

公平说一句,上书请愿,是历朝历代的当政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因为这是极不稳定的因素,一旦发生这种事情,事态很可能会向谁都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

不过,之所以出现陈东等太学生上书请愿,主要还是怨赵桓、赵构软弱贪生怕死,否则陈东等太学生绝不会用这种激进的方式进谏。

陈东是李衍主动要的,为的就是让自己警醒,因为李衍很清楚,自己不是神,也有犯错的时候,得有不怕死、敢说真话的人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

另外,宋朝之所以走向没落,很大程度是因为,谏院(御史台)成了摆设,让赵佶、蔡京等人没有了约束,李衍不可能永远掌权,后世子孙也不可能是李衍这样的穿越者,所以,李衍要重建谏院,设立监察机构,约束以后的掌权者。

而陈东就是李衍看上的谏才。

李衍看着陈东问:“他二人为何不能轻易饶恕?”

陈东道:“虽非故意,但他二人毕竟向大都督您出手了,不惩戒,与大都督您的威仪有损。”

“这……并不是甚么大事吧?”李衍道。

这时,又有一人起身,道:“虽非大事,但是却要明确典型,大都督您的威仪,不容有损。”

李衍看向此人,问道:“你又是何人?”

那人道:“学生欧阳澈。”

“得,陈东的难兄难弟也来了。”李衍心道。

李衍问:“那依你二人之意,我该如何处置他二人?”

陈东道:“此事自由大都督您和负责刑罚的官吏所决,学生不敢逾越。”

欧阳澈也道:“学生也是此意。”

李衍沉吟了少许,道:“刑曹何在?”

裴宣应道:“下官在。”

李衍问:“他二人该当何罪?”

裴宣道:“他二人这若是有心之举,当诛十族。然,他二人这应是无心之失,且又未能对大都督您构成任何威胁。所以,下官建议,量刑不宜过重,三十杖以下,十杖以上,较为合适。另外,此二人属于军人,如何处置,应由军法司决定,我刑曹无权干涉,下官提出的量刑,只是建议。”

李衍又道:“军法司何在?”

梁红玉应道:“末将在。”

李衍问:“他二人该当何罪?”

梁红玉道:“虽然他二人还未入我军籍,但我军法司不以此为由推脱此事,根据我梁山军的军法和裴大人的建议,军法司对他二人做出二十军棍的处罚。”

李衍看向韩世忠和吴阶,问道:“你二人有何想法?”

韩世忠和吴阶这个气呀!

本来大都督不想追究他们的过失,也没把此事当回事,结果半路杀出来陈东和欧阳澈这两个欠儿灯,不仅让他们受罚,还有可能毁了他们在大都督心中的印象!

阻人前途,如杀人父母,如果念头能杀人的话,陈东和欧阳澈早就被韩世忠和吴阶千刀万剐了!

不过现在并不是想报仇一事的时候。

现在当务之急的是,别让大都督误会他们这两个忠心耿耿的手下!

所以,听闻李衍询问,韩世忠和吴阶在第一时间道:“小将愿意领罚。”

李衍也不墨迹,直接道:“拉出行刑。”

不一会,各挨了二十军棍的韩世忠和吴阶就撅着屁股回来了。

他们狠狠的瞪了陈东和欧阳澈一眼,然后上前道:“小将复命。”

面对韩世忠和吴阶恶狠狠的目光,陈东和欧阳澈神情自若,毫无畏惧。

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陈东和欧阳澈的表现,然后李衍对韩世忠和吴阶道:“你二人的武艺不错,又有军人应有的担当,我有意让你二人进第一军各担任一营指挥,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李衍不仅没记恨他们跟李衍动手,还大力提拔他们,这让刚刚还在担心仕途的韩世忠和吴阶如何能不大喜?

“因祸得福!”

韩世忠和吴阶齐拜道:“谢大都督栽培!”

李衍又看向陈东和欧阳澈道:“你二人敢于直谏,有君子之风,回头去谏院找陈公辅报道吧。”

陈东和欧阳澈也大喜!

寒门子弟的官途极为坎坷!

以小人之心说,若非如此,陈东和欧阳澈也不能走谏途。

如今,李衍虽然没有明说他二人是甚么级别的官,但李衍亲自许的,不可能是没品没阶的,甚至都不可能是太低的品阶。

要知道,陈东舍了性命力谏抗金,退了金兵,保住了都城东京汴梁,也只不过才得了一个文官职第三十七阶(最末一阶)的迪功郎。

试问,顺利进入仕途并且能有一个很不错的陈东和欧阳澈,如何能不高兴?

其实,这也是这些太学生愿意来这边陲之地的愿因之一——容易出头。

不过陈东和欧阳澈的风骨不错,虽然心潮澎湃,但他们还是给李衍施了一个很标准的拜礼,并异口同声道:“谢大都督!”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