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水浒逐鹿传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台湾郡(求订阅!)

水浒逐鹿传 第二百七十八章 台湾郡(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4:58 来源:蚂蚁文学

台湾。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秦朝称台湾为“瀛州”;

三国时期称台湾为“夷洲”;

隋朝至今(其实一直到元朝)称台湾为“流求”。

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二百三十年。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队到达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开始增多。

隋炀帝曾三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台湾。

九至十世纪的唐末宋初开始有汉族人定居澎湖。

如今,台湾是继济州郡(济州岛)、乐浪郡、真番郡以外水泊梁山的第四郡。

甚么?

偌大的台湾说成李衍的就成李衍的了?

说实话,李衍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说起来此事还是源于扈成在去福州贩卖玻璃和香皂回来后跟李衍汇报的一件事:“我们回来时,遇到了罕见的大风,有几只船被吹到了琉求,还好后来他们自己回来了,要不然会有不小的损失。”

经过扈成等人的描述,李衍一下子就明白了,所谓的流求就是台湾,进而想到了台湾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不懂,台湾有什么重要的?

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内地相望。

如果李衍占了台湾,凭水泊梁山强大的水军,李衍可以随便攻击宋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未来南宋的国都临安府(后世的杭州)。

所以,未来如果李衍跟宋国开战,台湾上的驻军就可以当作一支奇兵,一支直接剜进宋国心脏的奇兵。

到那时,李衍还可以南北夹击宋国。

金国进攻南宋时,赵构曾跑到海上避难,如果对手是有台湾的李衍,那也许一下子就能完成斩首捉了赵构。

总之,如果李衍有了台湾,那跟宋国开战,梁山军的战略回旋余地将会大大的增加。

当然,目前,台湾更大的作用还不是军事上的,而是经济上的。

李衍要想发展经济,必须得搞对外贸易,因为这才是最赚钱的。

可李衍的地盘太偏了,只与高丽和日本挨着,而高丽和日本还不跟李衍大规模贸易。

所以,李衍势必得跟别人贸易。

但是从李衍的地盘去别的地方太远了,包括去宋国——一来一回,少说也得一个多月。

而李衍如果有了台湾就不一样了,先不说,李衍跟大宋的贸易一下子就近了无数倍,未来李衍甚至可以还跟东南亚诸地贸易。

当然了,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刻,李衍势必得占领海南岛,因为那样更方便。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目前李衍最大的贸易对象还是富裕的宋国。

而只要有了台湾,李衍就可以随便跟宋国贸易——快的话,五七天就贸易一次。

想到台湾的好处,李衍当即就调兵遣将。

没过多久,步四军、步七军、步八军、步十一军、步十二军(统领李纵,副统领解珍)、步十三军(统领石秀,副统领解宝。)等三万步军就到达了洋口港。

步十二军和步十三军是新成立的山地军,这两个军基本上都是由优秀的猎户组成的,擅长山地作战,侦查,探路,翻山,放火,偷袭,为了组建这两个军,李衍可是下令从整个梁山军挑人,甚至还从俘虏中挑选了一些,选拔头领时,李衍更是将所有将领的资料看了一遍,最后选中了自己的义子李纵和胆大心细义气的石秀。

顺便说一句,为了不影响高丽那边的兵力部署,李衍又成立了步十四军,统领栾延玉,副头领李衍的义子李虎,步十五军,统领邓元觉,副头领李衍的义子李猛,这两支步军全都是由汉卒组成的,一成立就调到了高丽顶替了步七军和步八军的位置,另外,杨雄调任步一军任副统领,孙新和顾大嫂进走报机密特种营成为时迁的副手,邹渊、邹润叔侄顶吕方和郭盛的位置成为呼延庆和欧鹏的副手。

除了步军,李衍还出动了马一军和马五军,加上李衍的亲卫军,共七千五百马军。

马五军是李衍新成立的马军——统领花荣,副头领孙立和李衍的义子李丑,马五军其中一营是从马一军中抽出来的,这营马军是马五军的骨架,马五军的军官全都出自这一营,另外四营马军中,有一营是从官军俘虏中挑出来的改造良好的原官军马军,还有一营是从高丽俘虏中挑出来的改造良好的原高丽马军,剩下两营是花荣、孙立、李丑从三万马军预备役中精心挑出来的最杰出者,然后将这四营马军打乱组成了马五军的血肉。

至于马一军缺的那营马军也是从官军俘虏、高丽军俘虏和梁山马军预备役中挑出来,马一军缺的那个副头领,李衍手上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李衍并没有给马一军补。

至于水军,李衍出动了水二军共一万人——后来,得了大宋的五十艘载重五万石的大海船之后,李俊手下的人手实在是不够用,李衍就让兵槽又给李俊招了五千水军,也就是说,现在李俊带了梁山一半的水军、大半的船,同样的,李俊也挨了水军一半的累,甚至是一大半的累,李俊已经有快两年没休息过了,这两年,他一直在海上跑,不夸张的说,李俊是水泊梁山幕后最大的功臣。

共计:为了攻占台湾,梁山军一共出动了四万七千五百人马。

不过这么做的结果却是,李衍这完全是多此一举。

倒不是说,台湾这片土地上一点抵抗力量都没有。

而是这里没有统一的抵抗力量,只有一些私人武装,其中最大一股武装还没在台湾,而在澎湖,不过即便是澎湖上也只有不到三千人的武装,根本就不是梁山军的对手,都没用别的部队出手,仅欧鹏的两栖军就将澎湖上的最大武装给剿灭了。

后来,李衍慢慢才弄明白。

敢情,现在的台湾还只是一个不毛之地。

嗯……用不毛之地来形容其实也不恰当。

它上面还是有一些原住民的。

这些原住民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他们就是高山族的祖先),属于马来人种。

不过这部分人实在是太少了,一共才一万多人,能拿起兵器的,连两千人都没有,而且完全没有章法,只凭个人勇猛作战,而且他们只有简陋的武兵和皮甲,花荣的马五军只一轮齐射就将他们屠杀了大半,再一轮冲锋就将他们砍杀了七七八八,又冲杀了两次之后,除了个别跑了的,其他敢拿兵器的就被屠杀一空。

另外,岛上还有一些汉人,他们主要是以闽南人和客家人为主,他们最开始是生活在澎湖上的,后来在澎湖上的汉人越来越多,汉人开拓澎湖后开始向台湾发展,目前已有两三万汉人上了台湾岛。

加上澎湖上的十多万人。

整个台湾也不过才十四五万人。

因为人口实在是太少,以至于北宋根本就没有心情管这里。

(一直到大几十年后的十二世纪中叶,南宋才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后来的福建晋江)管辖,并派兵戌守,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日渐频繁。)

整个台湾都不到十五万人口,怎么可能是出动了近五万大军的梁山军的对手?

所以,李衍没费多大劲就将台湾占领了,嗯……其实,与其说是占领,不如说李衍白捡了一个郡,因为李衍真没费多大劲就将台湾占领了。

占下台湾之后,李衍为其改名,将“流求”改为“台湾”,并设立台湾郡,由王伦任太守,萧嘉穗为通判,花荣为兵马都监,蔺仁为两院节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