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六十二章:相里氏之墨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六十二章:相里氏之墨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2: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是我的新面相。”

“以后,你就做这阴间鬼吏,辅佐审判新死之人的罪恶就好。”

在一切结束后,何博对喜解释道。

喜对鬼神突然转职一事,虽然惊讶,但他的优点,便是对何博的安排从无异议。

喜只是担心自己没有经验,“我没有学过律法,可以承担这样的职责吗?”

“无妨,我会让西门豹助你!”

于是喜便安定了,“有邺令在,我就放心了!”

“不过,还有些事情需要你去办。”

何博想了想,又对喜说道,“人间的律法,终究是有不足之处的。”

“要想不偏不倚的去审判,还是要多去人间走走,询问哪些事可行,哪些事不可行。”

喜于是又忧虑起来,“我没办法在外界行走太久,而且鬼和人,可以多做交谈吗?”

生人和死鬼,

存在着天然的差距。

喜在自己咽气的那一刻,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从来不纠结。

只是得到鬼神的恩赐和宠爱,让喜在死后,经历的比他还做人时还复杂刺激。

何博摆手,“无妨,我来助你!”

大不了,就让喜潜入漳水两岸之人的梦境中,进行梦中采访调查。

反正何博自己是懒得做的——

有牛马之前,是自己托梦做民调;

有牛马之后,还是自己托梦做民调。

那这牛马不是白招了吗?

“等你询问的差不多了,可以再去请西门豹,帮忙衡量惩治的力度。”

“好的!”喜高兴的应下。

只有正在和刘平对账,这段时间通过售卖新吃食,增加了多少收入,又该如何分润的西门豹忽然觉得背上发寒。

“想来是夏秋交替,天机变化,身体有些不适。”西门豹对看过来的刘平说道。

刘平也关心道,“县令还是要保重身体,这邺县上万之人,都在县令的肩上扛着。”

如今刘氏通过配合西门豹施政,已经在邺县站稳了跟脚,此时正需要缓缓发育,岂能出现变故?

“我晓得。”西门豹点头。

……

秋日渐浓,气温也逐渐下来。

西门豹那边要忙着政务,公子朝也忙着照本宣科,试着做些正事,喜则是每天昼伏夜出的潜入生人梦中,进行访问统计。

何博不好去打扰他们,

于是继续安静的趴在关河之中刷进度,看着进度条每天都在前进,心情十分愉悦。

而在魏国的阳邑,

相里勤等墨家弟子,正在城中商议,接下来该前往何处。

“今年暮夏,赵魏韩三家伐楚,攻至桑丘,最终不成而返,三家因此互相指责,争端加重。”

相里勤端正的跪坐,穿着简单的布衣,腰间挂着锋利的武器,正和自己的同门谈论眼下的局势。

“韩国的国都被郑国攻击,魏赵之间,也只是看上去和平……这些事情,我们在阳邑,感受得很清楚。”

阳邑,

和虒亭一样,都是三家划分晋国时,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一块被赵国完全包裹的地方。

这几年,随着魏国的步步紧逼,赵魏两国间的关系,也没有分晋之时的和睦。

而以赵国的国力,本就用不着对魏国言听计从。

魏侯设立邺县来阻止赵国挺进中原,赵国一时之间,难以解决,但处理一下阳邑、凿台这几座被赵国包围的魏国城邑,还是可以做到的。

如今三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阳邑是不可能在之后必然的动乱中,得以保全的。

本就因为学派分裂,而跑到这里的墨家弟子们,对这暗中风浪,感知的十分清楚。

毕竟,墨家当年在墨子的带领下,可是亲身经历过许多次诸侯之争,甚至还以一己之力,阻止过两国开战。

只是墨子去世后,

墨家三分,虽然仍旧活跃于诸夏,但实力的确是减弱了不少。

相夫氏之墨认为当学儒家,用心经典,总结墨子在世时,提出的种种观点,以推进天下“兼爱非攻”的进程,此时已经被齐国田氏招揽了过去,为田氏取代齐国,提供声望。

邓陵氏之墨,则是认为要沿用墨子生前的做法,用墨家的武力去阻止诸国间的动乱,此时正活跃在南方的楚国。

而身处阳邑的这支,则是相里氏之墨,推崇墨子“勤俭尚贤”的主张,认为说的再好,也不如实心做事,让小民过的更好,以从底层起,壮大墨家的力量。

“阳邑是魏国的飞地,又不像魏国东郡那样广大,赵国想要渗透夺取,实在简单。”

“我们应该另寻一个地方了。”

虽然墨家提倡“非攻”,却也不是直愣愣的投身其中,去反对天下间所有的战事。

阳邑这样的地理位置,除非魏国直接夺取了赵国西部的所有土地,将飞地直辖,不然失于赵国之手,是绝对的。

相里氏之墨,又因强调扶持小民,对抗贵人的专横暴政,也时常引来打压。

不像相夫氏之墨,研究学问,褪去了墨家原本的攻击性。

也不像邓陵氏之墨那样,虽然完整的保留了墨家的攻击性,但正因其保留的过于完整,且楚国内部,仍旧大行分封,地方各自为政,使得无人想同邓陵氏争锋。

相里氏之墨学问比不上前者深厚,武力比不上后者强横,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选择转进如风。

“我听说涅城的公子朝,是一位贤明的君子。”

相里勤的一名弟子如此说道,“涅城距离阳邑,并不遥远,而且公子朝还是赵国执政的儿子,那里应该不会发生战乱。”

公子朝说话做事,是喜欢直截了当的。

他说了不喜欢,那便是真不喜欢。

说了要去做,磨磨蹭蹭的,却也真的做了一些。

虽然公子朝时常累了、倦了、罢了、走了、睡了,但像他这样,并不坚守自己贵人的身份,愿意和小民和善往来,甚至从事劳动的人,又有多少呢?

而且在涅城乡民看来,公子朝年少好学,做事没有力气,不够坚持……也是正常的嘛!

因此,

公子朝被当今之时的各路贵族衬托着,逐渐贤名远播起来。

“而且,我还听闻,涅城的关河有河伯现身,是一只巨大的神龟!”

“公子朝常去河边读书,也常和鬼神交流。”

虽然何博遮掩了身形,

但也没有禁止公子朝等人和别人说自己的事。

于是,

公子朝在坐着车回城之时,经常被胆大的乡民拦住问,“公子,你天天去河边,是做什么呢?”

公子朝得意道,“我是去给鬼神念书的!”

“关河的河伯,如今是我的老师!”

乡民听了,顿时肃然起敬,连忙向公子朝打听,鬼神是何等模样,心中已经想好了要祭祀的事——

至于是不是真的?

开玩笑!

公子朝看上去就很纯粹,他会骗人吗?

皋狼之地的祭祀风气,本就泛滥,乡民们见山便要拜山神,遇水便要拜水神,死了还要敬土伯。

也正因信仰太多,竞争激烈,所以这里不像邺县,涌现许多巫覡人才,可以直接拉起全城的人,听其号令,任劳任怨。

“是一只神龟!”

公子朝更加得意了,在车上撑起身子,负手跪坐,替何博吹嘘起来,“神龟通晓人言,天上地下,没有祂不知道的!”

乡民更加敬畏,“原来是这么厉害的鬼神!”

“看来是因为我们祭祀没有得到鬼神的喜爱,所以鬼神一直没有现身。”

“君子念书,想来是让鬼神愉悦的,这才让鬼神显圣!”

乡民瞬间反思起了自己祭祀的不足之处,觉得以后应该抓一些士人过来,押着他们在关河边,为鬼神念诵各种典籍,这才是真正能够讨好鬼神的祭祀!

真是该死!

会读书的士人要去哪里抓呢!

“我知道了!”

逐渐明白一切的乡民对公子朝行礼,随后转身就走,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公子朝看着对方坚毅的背影,不解,“他知道什么了?”

侍从也一头雾水,“我不理解。”

于是,

公子朝得到鬼神青睐的事,逐渐在涅城传开,并伴随着皋狼的乡野民众试图诱拐落魄但会读书士人的举动,传的更加遥远,直到被相里氏之墨听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