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237章:为盟主加更!(1/5)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37章:为盟主加更!(1/5)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2: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当爹的,就是不一样!”

“有的人嘻嘻哈哈,生了也不管!”

“有的人却是什么都想管,但就是憋着不说!”

就在秦军一南一北,大举行动起来时,何博正把自己泡在浩门川里面,一心两用:

他一只眼偷窥禺知人的生活,一只眼盯着咸阳宫里,又在因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之事,争辩起来的父子。

同时眼角旁光还能瞥到丰邑中,刘季的私生子已经呱呱坠地,而刘季还是没有攒够钱来迎娶他的母亲。

作为父亲,刘季给这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为他取了个“肥”的名字。

因为刘肥生下来就很胖。

“跟个猪崽似的。”刘季如此评价他的长子。

曹氏哭笑不得的抱起这个孩子,决心自己扶养他,不管那个无耻的流氓了。

鬼神一口气看三个乐子,顿时啧啧有声,转头对身边的死鬼感慨着说道。

甘德和石申这次受到了鬼神的宠幸,被他带在了身边。

此时,

他们要边听着鬼神对周边一切的指指点点,以及偶尔发出的不明所以的感慨,边记下眼前禺知人的一举一动。

这几年来,

随着匈奴的越发壮大,原本占据着河西走廊这片丰饶土地的禺知人也受到了严重的压迫。

就像当年的禺知和昆部一样,

新旧力量之间,随着矛盾的积累,自然而然的爆发起了冲突。

旧有的存在被击败,然后像自己曾经的对手那样,即将被驱逐出家园。

而河西走廊的草场,在相继哺育了羌人、义渠、昆部,还有禺知人之后,又迎来了新的放牧者。

石申这个小老头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忍不住说:

“草原上的蛮夷势力,就像这春日里无边的青草一样。”

“看上去绵延到了天边,宽阔繁盛的让人恐惧,可实际上,一场风雪过来,就可以让繁荣转为衰败。”

兴盛的很快,

衰败的也很快。

甘德也在一旁抚须说道,“可青草总是春风一吹,又要生发出来的。”

“草原上的蛮夷,永远都不会消失,无非是从一个部族,换成另一个部族罢了。”

只是这次的草原霸主更迭,同之前有些不一样。

在此之前,

诸夏对草原的了解并不多,

因为诸夏本身还有许多土地,等着君子们去占有和开发。

草原水土不足,连树木都少有生长,说着能多吃肉,可吃饭还多用手抓的,做双筷子都难……

所以不论从习俗上,还是文化物质上,都让诸夏君子们懒得搭理。

如此,

君子们很少会去关注草原上,那品类众多的蛮夷。

不过,

诸夏范围内的蛮夷们得到的待遇,也就比草原上的近亲多了一点罢了。

毕竟那些蛮夷已经被君子包围了,他们的结局是注定消亡的,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行动,跟诸夏君子们有了联系,史官都懒得动用珍贵的笔墨,去记录蛮夷的情况。

而现在,

首先在于来到草原,并且进行记录的两位史官都是死鬼。

在鬼神的庇护下,他们的行动,可比活人要轻松太多,阴间的产出,也足够让他们不用去心疼笔墨,想记什么就记什么。

谁让他们服侍的,就是一个很喜欢观察人间的鬼神呢?

这人间滔滔大事要写,

生活变动也要写嘛!

其次,

则在于匈奴人的兴起,

和诸夏的君子们,实在存在太大的关系了。

要知道,匈奴人兴盛之初,就不幸遭了赵武灵王,成了赵国“打草谷”的对象以及磨刀石。

于是它崛起到一半,便从空中狠狠跌落。

以草原的生态,

他们本应该一蹶不振。

但很快,

中原便迎来了秦人一手掀起的统一战争。

大量靠近北部的遗民逃向草原,为草原带去人口、资源,还有诸夏从燧人取火开始,积累至今的智慧。

当初何博跟庄周来草原眺望时,便见到了许多这样的人。

他们被于疼通中意识到“中原强大”的匈奴吸纳,然后结合成一个更加强大的部族。

匈奴人因此脱胎换骨。

就在始皇帝忙于一统中原的时候,匈奴人也在忙于征战草原,并且成为这片土地上新的霸主。

而这样的变故对史官来说,是非常有趣的。

石申就踮着脚尖,看着正在搬运东西到马背上的禺知人说,“我以前听闻,草原上很多部族,源于上古之时,从中原跑出去的遗民。”

“匈奴之种,更是夏后之裔。”

“夏商距今太远,我不敢确定它的真假,但今日却亲眼见到了类似的事情,这是我的荣幸!”

何博当即对他喊话,“你这荣幸是源于我的,还不快快叩拜感恩?”

石申直接不理他,

仗着没人能看见自己,钻到一处帐篷里,观看起禺知人的日常装扮去了。

留在原地的甘德听了这话,也哈哈一笑。

他说:

“倚仗鬼神您的恩德,我和石申这样的普通史官,想来还可以存续很多年,见到并写下更多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的。”

“您的恩情这样深厚,我们二人只怕是还也还不完啊!”

“你有这个觉悟就好!”何博很满意甘德的话,得意的点了点头。

而石申在肆意闯入禺知人的帐篷,详细观察了一番后,又探头探脑的钻出来,告诉他们:

“禺知人一边搬东西,还一边诅咒匈奴人呢!”

“现在秦人北上,要攻打匈奴的事,也已经传到了这里,匈奴对此,肯定是要应战的。”

草原上的许多部族都听说了这样的消息,

匈奴人想要维护自己新兴霸主的地位,又怎么可以退缩呢?

而匈奴之中,又有太多对痛恨秦人的遗民了,

即便匈奴单于不想,那些人也会想办法劝说草原上的引弓之民南下,报复秦人灭亡自己国家的仇恨。

石申就此发问,“你们觉得,谁会赢呢?”

这样的大战,

是前所未有的。

不管内心想法如何,

诸夏之民的确是根据皇帝的命令,集结起来,奔赴北方,或修长城以卫疆,或击匈奴以定边。

而匈奴的势力,在吸收了诸夏智慧后,也繁衍成了草原上未曾有过的庞然大物。

谁也没有这样大战的经验。

即便石申是见多识广的史官,也不敢轻易下定论。

因为越是了解历史,

他就越是清楚,

很多人或事,是不可预测的。

史书上的各种意外,实在是太多太多。

谁能保证一人的生死,不会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呢?

甘德说,“秦人可以胜利吧。”

“蒙恬是秦国有名的将领,而秦人到现在,也非常渴望战功,他们是不会畏惧征战的。”

“可是草原太广阔了,引弓之民又来去如风,难以寻找到他们的踪迹,这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不能够及时击败敌人,获得足够的功绩,秦人征战的欲望就会下降,而且北击匈奴,本来就需要大量的民夫和粮食。”

“有这样庞大的消耗,秦人的战斗能力,也不会持续太久。”

石申叉着腰,张口就跟甘德说起了反话。

他惯于如此,甘德主张的他就要反对。

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最后,

他们看向鬼神,希望可以从他这里获得对未来的启示。

何博就说,“秦人可以击退匈奴,让他逃向北方,远离长城的位置。”

“为什么呢?”两个死鬼询问缘由。

“这个简单!”

何博理直气壮的做出解释,“因为长城以北的土地,可是开垦成为耕地的啊!”

现在的水热条件,

可比后世充足多了!

而始皇帝规划的长城,是在赵、燕等国旧时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

其中很多地方,

本就在后世所谓的“降水分界线”以南。

所以在长城以北的土地上种田,是没有问题的。

而只要这块地方可以耕种,

那诸夏的君子就要舍不得放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