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227章:草原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27章:草原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2: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完了海边的风景,

何博又带着庄周去了北边。

他专门给自己变化出了一身新的衣服,裹着羊皮大袄,带着插了羽毛的帽子,骑在一匹被他招来的骏马上,跟这里的蛮夷混为了一体。

庄周也被迫跟着入乡随俗,穿上了左衽的衣服。

因为羊毛服饰比起诸夏的布匹来说,要厚重和粗犷许多,而庄周本身,其实是有些胖的,所以当他裹上新衣之后,整个形态就变成了圆滚滚的模样。

偏偏他又是个死鬼,本质是虚无的。

是故庄周举止行动起来,也没有一点阻碍,还满是轻盈的感觉。

何博看着他,就哈哈的发出嘲笑,“咦,这下子不用抱着葫芦,你也可以在水里飘浮起来了!”

死了之后,

庄周根据生前的习惯,又在自己的宅院里搭起了杆架,种了一串的葫芦。

他会用这些葫芦做一些盛水的工具,跟其他死鬼们进行交换。

其中有一个特别大的,非常得庄周的喜爱,经常被他背在身上,带着到处炫耀。

何博看他这样,还特意询问过庄周“为何如此”?

庄周就说,“这不是你的问题吗?”

“阴间诸多城邑,只能通过弱水往来,但弱水深流而阴寒,死鬼是不能够直接触碰的,只能乘舟于上,小心自己被弱水缠住,冲荡了魂魄。”

“我懒得每次渡河再去找摆渡的了,用这个大葫芦做舟乘船,却是正好!”

“这葫芦还有如此大用吗?”

何博有点惊讶:

那跟个小孩儿大小的葫芦,竟然能承起庄周这形体圆润的?

不过转念一想,

哦,

庄周是个鬼啊!

于是他没有疑问了,

后面还跟着庄周一块趴在葫芦上,在弱水里玩了好几次漂流。

面对何博的打趣,庄周一点也不为所动。

反正已经习惯了。

他只是看着不远处放牧的胡人,然后抬起手抚须说道,“看相貌,那些人是诸夏跑过来的?”

蛮夷的相貌,

跟诸夏的君子们,还是有些不同的。

主要是因为诸夏的祖先,早就凭借自己的赫赫武功,为子孙占据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而子孙也不负祖先的期待,用自己的勤恳和智慧,将土地开发起来,并且牢牢占据。

所以,

很多蛮夷就只能往山上,或者荒凉的草原上面跑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毕竟自古以来,诸夏的君子们就嚷嚷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完祖先就要去打仗,打完仗就要用蛮夷祭祀祖先。

而面对这种完美的循环,

蛮夷只能选择响应远方自然的呼唤,跑路去那些诸夏君子还没有看不上眼,或者说没有扩张到的地方了。

如此一来,

被驱赶流离,在荒凉苦寒之地,久受日晒雨淋之苦,饮食风俗,也跟中原大不相同,自然让蛮夷的容貌,跟诸夏君子们出现了些许不同。

庄周跟鬼神去过高原,看过那里的风景。

那里比起草原还要荒芜,那里的人比起中原,也要更加辛苦和沧桑。

而眼下,

庄周发现不远处那些放牧着牛羊的人,虽然神色间也带着疲惫,但总体上,还是跟土生土长的牧民有着许多不同。

何博点了点头说,“是啊,当初中山覆灭的时候,就有一些跑到了北边。”

“后面三晋相继灭亡,跑过来的人便更多了。”

鬼神还感慨道,“诸夏的后代,总是特别有毅力,特别善于学习的。”

“这些人起初还打算在这里耕种呢,后面发现草原上的水土跟中原完全不能相比,很快就转为游牧了。”

庄周听了他的话,脑海中很快就将前因后果推导了出来——

赵国胡服骑射后,

为了磨练兵锋,曾多次跑到草原上“打草谷”,并打服了许多胡人,将之吸纳为赵国军队的一部分。

这些胡人跟着赵国混了,为了方便赵国掌控,自然要南移一些,将自己原本占据的土地腾出来,给后面因为亡国而四散跑路的中山遗民留下了地方。

而那些中山遗民,

也早就在中山国持续不断的“诸夏化”政策下,变成了诸夏的模样,成为了炎黄的子孙。

随着秦国兼并六国的步伐越走越快,被迫逃出中原的诸夏人更是越来越多。

但草原若是可以轻易被开垦,转为广阔耕地,诸夏的祖先早就动手了,哪里会等到这个时候?

于是,

这些汹涌而来的诸夏人,最终选择了走“道法自然”的路线,贯彻了圣贤说的“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这个道理。

如此,

才有了庄周所见的,正在放牧的诸夏人。

但庄周对这样的转变,并没有额外的看法。

因为根据环境而选择生存方式,这本就是“道”的一种体现。

天底下哪有在大雪覆盖之时,耕种土地播撒种子的道理呢?

这世间万万的生灵,

就像水一样,无论流淌到哪里,总要学会适应那里环境的。

他只是说,“难怪我曾听闻,草原上的匈奴人,是夏后氏的子孙。”

“如今看来,这样的传闻并不是凭空捏造的。”

何博也说,“这个说法我也曾在洛邑的守藏室中见过,可惜夏后之世,距离现在实在是久远,而且夏商更替,还毁坏了一部分记录,所以即便骨甲不朽,也不能断定这件事的真假。”

“不过晏子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时间过去了上千年,匈奴也早就跟中原分家喽!”

庄周赞同他的话。

但他转而叹息着说,“今天见到这样的场景,我担忧以后匈奴崛起,会跟中原为敌啊!”

匈奴的风俗,

他通过鬼神,还有自己的双眼了解过,的确跟许多游牧的蛮夷不同。

匈奴人也讲究入土为安,据说他们的先祖,都埋葬在一个名为“狼居胥山”的地方,并且重视祭祀。

这样的习俗,对逃亡而来,不得不融入草原的诸夏人来说,更容易接受。

而匈奴在中原的大变革中,也的确吸纳了许多新人进去,将来自中原的智慧和自己本身的武力结合起来,扩大了自己力量。

它已经成为草原上不可小觑的强大势力了,并且在祁连山那边,不断向着原本的霸主禺知人,发起挑战。

中原正在翻天覆地,

而草原上又何尝不是呢?

庄周因此觉得,

秦一统天下,也许只是另一个大事的开端罢了。

何博只是说他,“你不是一直潇洒自在,不关心世间俗事吗?”

庄周说,“这可是族类间的大事,我无论如何,也得讲上两句吧?”

至于具体如何,

他可就参与不进来了。

且随他们去吧!

反正他庄周已经是个死鬼了。

何博哈哈笑了起来,骑着马眺望北方,转而有些遗憾的说,“真可惜,草原上的山川总是那么稀少,山川之间的距离也非常疏远。”

“不然的话,我还真想去狼居胥山看看!”

谁能不向往“封狼居胥”呢?

虽然对何博来说,

如果他真到了那座山,八成只有被“祭祀”的份了。

但能去就是好的嘛!

想到自己现在扩张的脚步,比起之前可谓“停滞”,何博就忍不住捧着脸哀伤。

往南,

淮河因为跟黄河勾连太深,在何博的进度条刷了一半后,淮河对他的斥力,也跟着小了许多。

但长江仍旧很难润,

毕竟论水量,黄淮加起来,都打不过这条汹涌的水龙。

而论脾气,

长江跟黄河,其实也是不相上下的。

前者水道还算稳定,但总喜欢默默泛滥,动不动给人“爱的滋润”。

后者则是喜欢狂野的改道,给两岸之民带去“爱的横扫”。

而有了这样的比较后,

何博只能说黄河是真“慈母”了。

有时候,

水太多,也不好润啊!

而往北,

出了赵长城的范围,草木就很稀疏了,宽阔的草原上,让何博倚为媒介和“踏脚石”的山川也少。

即便现在,何博在山川附近的活动范围已经很广大了,不用像最初那样,被局限于依山傍水而建的城邑之中,远一点就受阻,

但谁让草原跟中原大地的山川分布密度,完全不同呢?

何博曾经尝试过行遍草原,可遇到的结果却是:

“前面的区域以后再来探索吧!”

对此,

上能润高原,下可入阴间的鬼神也只能“望狼居胥兴叹”了。

好在何博看的开,并不纠结这个小问题,决定及时行乐,在自身所能行去的范围内,去感受草原的无限风光。

他对庄周说,“来,我最近从那些牧民口中,学了首好听的歌谣,我教你唱它!”

圆滚滚的庄周席地而坐,然后觉得还是躺下方便,于是便向后一仰,整个身形消失不见了。

青草在这样的季节,享受够了雨水的滋润,正疯狂的生长着,于风中飘扬,茂密得将很多东西,都遮蔽在其中。

何博提了提嗓子,然后挥着马鞭唱起了牧民们口口相传的古老民歌。

一阵风吹过来,

庄周可以看到,青草弯腰低头,露出了藏身其中的牛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