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不是袁术 > 七十八 只有侯览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我不是袁术 七十八 只有侯览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俭等人的感动多多少少有了袁树绘声绘色描述斗争经过的功劳,他们也为此感觉自己的处境好了许多,安全了许多。

至少那个疯批一样的侯览是彻底废了。

但实际上,张俭等人的处境并没有实质上的好转。

党锢之祸依旧在进行,对于党人的禁锢并没有解除,刘宏和宦官们也不可能让党锢政策就此结束。

袁氏此番愤而反击,主要是因为宦官把目标指向了袁树,指向了袁氏本家,触动了袁氏话事人袁逢的逆鳞,使得袁逢大为光火,直接反击。

但是抛开这一点,双方并没有太多的矛盾。

袁氏就没打算正面和宦官开片儿,假使侯览不那么疯批,懂得妥协一下下,袁逢才不会和宦官硬刚呢!

所以宦官们也没有感觉问题很大、情况很严重。

只要党锢的政策继续推行,他们还能借助党锢政策继续增强自身的政治势力,维持政治地位,那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就当这个事情不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所谓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在这场斗争之中,对抗的双方也把这种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本来一些朝臣以为袁氏真的要雄起了,真的要和宦官分庭抗礼搞真人对抗了,还非常期待袁氏接下来能搞出什么狠活儿,结果没想到只是倒下了一个侯览,袁氏和宦官们就又一次的不清不楚了。

袁氏没有继续抗争,宦官也没有继续追究。

中常侍曹节、王甫一起上表,以议郎袁隗在铲除奸佞侯览一事中十分活跃,志虑忠纯、捍卫皇权,立下功劳,推荐其出任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与其兄袁逢并为九卿。

太仆袁逢上表,以中常侍曹节、王甫、袁赦为国除奸有功,推荐以曹节接替侯览出任长乐太仆,并且把侯览所拥有的爵位食邑分别赏赐给王甫、袁赦。

天子刘宏认为这样做很合适,批准了双方的奏表。

双方就那么明晃晃的在天下人眼前完成了一次几乎完全公开的利益交换,也顺带完成了议和,修补了关系,之前因为侯览的事情而闹得剑拔弩张的情况似乎就没有存在过。

这一突兀的变化使得不少人为之震惊、咋舌,回过神来之后,雒阳城官员私下里多有议论袁氏一族底线灵活、政治操守活泼多变等等,但是未敢公开议论。

那些期待着袁氏家族和宦官集团真人线下激情pk的家伙们大感失望,只觉得一场好戏就此落了个烂尾的结局。

但是两方当事人分别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那可是相当满足的。

袁树被保住了,袁氏家族在右扶风的飞地保住了。

且继袁逢出任太仆之后,袁隗也出任了大鸿胪,兄弟两人一起当了九卿,汝南袁氏声威大震。

任谁也看得出来,袁氏家族的下一步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出任三公,并且谋取朝堂上的最高权力。

届时,袁氏家族就不是三世三公了,而是正儿八经的四世三公了。

而废掉侯览的宦官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袁氏没有试图插手宦官的利益,他们很轻松的就将侯览的血肉分润了一下,分别吞吃,壮大了自己,填饱了肚子,局势也恢复了平稳,心情也比较愉快。

就连正在被迫害的党人们都获得了暂时赦免权,一场即将掀起的举钩党风暴停息了,他们又能过一段安生日子了。

你看,这多好?

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指数明显上升。

只有侯览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袁树并不知道侯览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

宦官的政治生命很脆弱,他们没有家族,没有传承,一旦被废弃,几乎就不可能再被重新启用。

侯览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现在袁树需要面对未来。

所以袁树在送走三位党人之后,又把程立喊了过来,询问了一下他所关注的荀攸、陈群和钟繇的情况。

袁树所庇护的不单单是党人,一些和党人关系匪浅的人也在他的庇护范围之内,其中就包括荀攸等高门子弟。

荀氏族人荀翌就是反宦官最激烈的几人之一,是窦武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被杀后,荀氏家族自然也面临冲击,被宦官盯上,一通撕咬,鲜血淋漓。

虽然最后靠着献祭了荀彧获得了暂时的安定,但是谁也不敢肯定宦官会不会再次发疯,所以族中子弟分散避难。

荀攸因为对袁树的名望和学术很好奇,便主动申请来到袁树这边避难。陈群虽然是陈氏嫡子,不过此时陈氏家族的地位还没有太高,且家主陈寔深度介入到窦武兵变事件之中,也被宦官视为重点打击对象,族人四散躲避倒是正常。

钟繇的父亲和叔叔辈基本上都牵连进入了党锢之祸,有的被通缉,有的被禁锢,这一代人基本上完蛋了,钟氏遭到沉重打击,遂将钟繇送出来避难。

除了这三个袁树最熟悉的,一些落难中的高门子弟也时不时被袁逢安排过来,或者长久避难,或者只是来做个中转站。

反正一段时间下来,袁树的名声在天下士人之间倒是不断拔高。

不管是研习古文经学的还是研习今文经学的,都对袁树颇有好感。

也因此,原先不被看重、甚至被刻意忽视、冷遇的致良知之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各个学派的士人倒也对袁树有了更多不同的看法。

归根结底,在危难之际,满腹经纶也要为活命让路,能活命才是王道,活不下去,满腹经纶又有何用?

不过这样做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显而易见,坏处也显而易见——袁树也牵扯到了党锢之祸中,万一被宦官集团盯上了,这日子怕也是不好过。

所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的,雒阳那边就会送消息到袁树这边,让他提前准备,规避风险。

直接由袁家人操作,目标比较大,于是袁树早前安排到雒阳的贾诩就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

原本的历史中,贾诩在雒阳为郎官一年之后找不到出路,只能黯然归乡。

但是有了袁树的插手,袁氏家族的政治能量为他稍微运作一下,在刘志还没死的时候,就让他进入了尚书台。

尚书台是东汉政府的实际中枢,台内官员级别不高,但是权力重大,让贾诩进入尚书台,也是袁逢的刻意为之,想要为袁树培植可以任用的人才。

贾诩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尚书台混的不错,且因为身在帝国中枢,容易接触到诸多讯息,便遵照袁树的要求,每个季度都会给袁树通报该季度帝国疆域内发生的事情。

于是在某种程度上,袁树也有了“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的本领。

袁逢决定为袁树铺路之后,贾诩也有了更重大的职责,那就是时时刻刻盯着宦官集团的最新动向,打探宦官集团对袁树那边的了解进度,为袁树提供情报上的庇护。

贾诩当然是责无旁贷。

有了贾诩的通报,袁树得以准确掌握宦官集团对党人追杀的进度,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自己这边的安全性。

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操作,这些党人和高门子弟们才能在这里安稳生活两年之久。

袁树自然知道袁逢的用意是希望自己和这些高门子弟打好关系,以后引为臂助,可以为袁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但袁树在此之外,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怎么能只有袁氏家族发展壮大呢?

所以,他想着趁现在就与这些未来绽放出光辉的人才们多多亲近,以后方便招揽任用,于是便安排了程立特殊关注这几人。

程立不知道袁树具体想要做什么,但是袁树的命令,他从来都是不打折扣的完成的。

“荀攸还是和之前一样,愿意助农,每次有助农行动的时候,他一般都会主动参加,另外荀攸还是照常参加责善会议,但又依然没有表现出想要加入一心会的态度,对古文经学也不是很感兴趣,除此之外,他还是和卢子干走得很近。

钟繇差不多,还是照常参加助农行动和庶务部的生产会议,但目前为止也依然没有说要加入一心会,除此之外,他做的最多的事情还是一样,就是练字。

至于陈群,还是老样子,关起门来读书,书读的越来越多,对心学和古文经学都不怎么在乎,读的书还是律法、史书,依然不喜欢参加公开活动,不愿抛头露面。”

之后,程立又把尹氏、繁氏等十几家士族高门子弟的消息告知袁树,对他们一段时间以来的行踪和动向都掌握得很到位,显然,这个情报头子的工作做得很不错,很认真。

袁树听后,夸奖了程立在这方面的认真负责。

至于那些贵公子们……

应该说,这些贵公子们的行动并没有超出袁树的预料。

他对这些留名于史的名臣们很有兴趣,对他们年少时的成长经历和性格也很感兴趣,所以一方面是风险防范性的监视,一方面就是袁某人自己的恶趣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