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不是袁术 > 三十九 弟子可不仅仅只打算做一个县令

我不是袁术 三十九 弟子可不仅仅只打算做一个县令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卢植和袁树显然对于这个消息并没有心理准备。

春耕的时候闹饥荒?

“什么?闹饥荒了?这才四月!”

卢植惊讶道:“去岁司隶和豫州收成不好吗?黎庶家中存粮难道连夏粮收获都支撑不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然一脸郁闷。

“我们一开始也觉得奇怪,去年不曾听闻雒阳和豫州有粮食欠收的消息,但是饥荒的确是闹起来了,而且规模还很大!”

“那边粮价也涨得不成样子,听说已经翻了好几番。”

苏初也赶忙道:“现在弘农那边也受到影响,很多人开始屯粮,粮食价格也开始飞涨,这样下去,估计三辅之地的粮价也要上涨了!”

“不好,粮价一涨,人心惶惶,三辅之地恐怕也要受到波及!”

卢植面色一紧,忙看向了袁树:“袁君,如果三辅之地有人趁机囤积粮食不去售卖,粮价必然上涨,粮价一涨,必然会有人买不起粮食从而挨饿,闹不好也会出饥荒,这可如何是好?”

“别说如果,肯定会有!”

袁树心中一紧,冷声道:“自古以来从来不缺发国难财的人,饥荒在某些人看来就是敛财的好时机,咱们必须要提前应对,避免这粮荒波及到茂陵县,卢君,咱们要行动起来了。”

卢植点了点头。

“好,袁君,你且安排。”

袁树沉思片刻,开始下令。

“首先,咱们要统计一下咱们手上还有多少粮食,之前用来帮助农民度过冬季的粮食应该还有很多剩下的,我需要一个准确的数字,然后,一定要确保这些粮食得到最好的保护。”

卢植立刻点头。

“我这就去安排!”

说罢,卢植就迈开步子飞奔而去。

“苏君,马君,你们两人去协助卢君,一定要确保咱们手上的粮食的安全,决不能有丝毫闪失!”

“喏!”

两人齐声应诺,然后跟着卢植一起跑了过去。

接着,袁树又去找了十三太保的其余十一人,分别给他们安排了任务。

一部分人去整个茂陵县的自耕农村庄里统计余粮,按照村庄为单位进行登记,判断到夏粮收获之前可能的粮食缺口。

一部分人挨家挨户去通报饥荒的消息,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事到临头不要慌张,告诉他们助农会里还有很多存粮,足够让他们吃到夏粮收获的时候。

打信息差很重要。

对抗恐慌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在恐慌袭来之前,让大家提前有个准备。

袁树自己也没闲着。

他先去找了韩进,告诉韩进这个事情。

韩进一听,顿时慌了。

“饥荒?司隶和豫州都闹饥荒了?那粮价肯定要暴涨啊!坏了!事情闹腾起来,我这小小县衙可兜不住啊!”

袁树差点没把白眼翻到天上去。

人命关天的事,你却首先关心自己的县衙兜不兜得住?

不愧是优秀的躺平系官僚!

无奈之下,袁树只能明白的告诫他。

“所以咱们才要提前行动,先把这个事情公诸于众,然后告知全县人,咱们有粮食,不怕饥荒!别让县民因为恐慌而到处抢购粮食,否则必然酿成大乱!”

韩进一听,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点头。

“袁公子的吩咐,下官明白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韩县令,县府必须要行动起来,一旦有奸商屯粮抬价之事,决不能姑息,该抓的抓,该打的打,绝不能放任奸佞之辈趁机抬高粮价、坑害县民!”

面对袁树的嘱咐,正在水利工程建设工地上盯梢的韩进赶快点头,表示这个事情自己一定会立刻去做,然后就撒丫子往回跑。

跑着跑着他才意识到不对。

我才是县令吧?

这种事情不是应该我来安排的吗?

怎么感觉袁树这小子比我还像县令?

想了想,韩进想通了。

这时候还在意这个?

事情办不好,脑袋都不一定保得住,还抱什么大腿?

人,首先要活着,然后才能考虑其他!

在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生欲的促使之下,韩进和他身边的虫豸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和办事效率。

和韩进商量过之后,袁树又去马家大宅找了马融,希望马融可以约束族人,决不能出现囤积粮食、抬高粮价的事情。

并且必要的情况下还要配合他与县府,拿出粮食平抑粮价,以稳定茂陵县的状况。

马融得知关东出现饥荒,弘农郡也受到波及,很是惊讶,稍微思考一阵,便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你且放心,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为师不会允许有马氏族人去做,若有,为师自当清理门户。”

“多谢老师体谅!”

袁树真心诚意给马融行了一礼,然后就要离开。

见他急匆匆的样子,马融问了一句。

“术,接下来你要怎么做?”

“给我父亲去信一封询问具体状况,若有必要,还能向我父亲求助。”

袁树忙道:“总之,弟子若能自己稳住茂陵县,就自己稳住,稳不住,就求援,总不能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奸佞之辈囤积粮食趁机敛财,搞得流民遍地饿殍遍野,那是绝对不能的!

弟子能力有限,管顾不了全局,但至少,一个茂陵县,弟子要保住,要是茂陵县都保不住,也就白瞎了那么久的助农行动了,弟子也就不用再想着天下为公之路了。”

马融听了,缓缓点了点头,露出了一抹微笑。

“术,你比韩进更像是茂陵县令,或者说,你远比他优秀。”

袁树愣了愣,随后也露出了笑容。

“老师,弟子可不仅仅只打算做一个县令。”

说完,袁树转身跑走。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马融深吸了一口气,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唤来身边小厮,叫他把马氏家族的几个头面人物叫来开会,准备给他们提前上上眼药,到时候可别闹出什么难看的事情。

过去就算了,往后,可不能再犯。

袁树离开马家大宅之后,又火速找到了卢植和苏初、马然,见他们已经开始统计存粮数目,就加入了进去,和他们一起统计助农行动小组目前掌控的存粮数量。

这一统计,袁树发现这批粮食的数量还真不少。

这批粮食的来源有些复杂,有马氏弟子门生们募捐的,有马融赠与的,有韩进提供的,还有便宜老爹袁逢提供的。

之前用来帮助贫困农民熬过冬天所消耗的并不多。

确实有一些很贫困的自耕农家庭在忍饥挨饿,不过相当一部分自耕农家庭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口粮的。

吃不饱,不代表没有,袁树只要提供给他们一部分,让他们能维持温饱直到夏粮收获,今年就算是过去了。

袁树自己也注意着节省这部分粮食,没有大手大脚的花销,留了个心眼儿,只是按照温饱标准提供。

结果还真的派上用场了。

剩下来的存粮粗略统计一下,估摸着还有一千多石,按照一石粮食二十七公斤来算,差不多六万斤粮食的储备粮还是有的。

按照农忙时的状况来算,一个壮劳力大概要两斤粮食才能吃饱,其他老弱妇孺一斤粮食就能兜住,极端状况下,可以适当降低粮食消耗量,这批存量还能消耗更长时间。

这批粮食掌握在手,袁树就有了应对冲击的底气。

同时,只要马融配合,压住马氏家族内部的那些有小心思的家伙们,庞大而富裕的马氏家族也会成为他的盟友。

另外,韩进虽然是躺平摆烂型选手,但是胜在听话,县府应该也有部分余粮可供调用。

这样一算,袁树便稍稍安下心来。

苏初和马然消息灵通,行动快速,所以提前把关东闹饥荒的消息带来了。

等数日之后,更多消息大规模的传播到了关中,袁树等人才知道这一波饥荒闹得还真挺厉害。

雒阳东北部和豫州西北部的饥荒尤其严重,三月份开始爆发,至今已经有大量黎庶黔首饿死,有些地方甚至饿死者十之四五,每两个人就有一个饿死,堪称人间惨剧。

这一事实对照卢植之前的困惑,饥荒爆发的原因也就差不多摸索出来了。

去岁,司隶各地和豫州各地的粮食收成一定很不好,但是地方官员欺上瞒下,把消息屏蔽了,以至于雒阳没有得到准确的消息。

再加上去岁寒冬气温下降的厉害,人们维持生活需要的热量更多,粮食消耗速度更快,本就不足的粮食更加支撑不住了。

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户们都把种子粮给煮熟吃掉了,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来年开春却保不住。

勉强熬到三月,农户的存粮终于支撑不住,在春耕的关键节点,饥荒爆发了。

战报可以骗人,战线骗不了人,司隶和豫州地处中原腹心之地,素来富饶,距离雒阳也非常近,可仍然闹出了那么大的饥荒,由此可见中央皇权的衰弱和地方主义势力的抬头。

官僚系统的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夸大其词也是闹饥荒的重要因素。

袁树有理由相信,饥荒爆发的最初,官府一定是想方设法遮掩消息,眼下若不是饥民太多以至于官府根本压制不住,闹饥荒的消息也根本传不到雒阳,根本不会让皇帝知道。

现在桓帝刘志知道了,勃然大怒,下令三公和三公府的官员离开雒阳亲自奔赴各地赈济灾民,但是为时已晚,饿死的人是不会复活的。

得知的消息越多,袁树的脸色就越差,再加上苏初和马然不断从弘农那边带来消息,卢植、十三太保和其他助农会的成员们也非常郁闷。

现如今,弘农郡的粮价也开始飞涨,已经翻了两倍,还在继续上涨。

主要原因倒不是天灾或者是饥民冲击啥的,司隶和豫州的饥民并没有大规模向关中迁徙,主要是朝廷从弘农调走了很多粮食去赈灾。

便宜老爹袁逢也给袁树来信,说朝廷也计划从三辅之地征调粮食去赈济灾民,情况一旦不妙,出现灾民造反、冲击官府,甚至还要出兵镇压。

袁树对此倒是毫不奇怪。

自古以来老爷们赈济饥荒就是两手准备,一是用粮食,一是用刀,综合来看,在不少老爷眼里,用刀赈济饥荒的效果最好,一了百了。

谁又在乎那些饥民们到头来也只是想吃一口饭呢?

这帮老爷们但凡做点人事,甚至稍微拟人一点,都不至于让局面破败到这个地步。

有了袁树的要求,最新的消息总是以最快的速度从弘农那边送过来,也得以让袁树等人知道关东那边的情况。

三公巡视开始了,饿死的人也越来越多,饥荒越来越严重,不论投入多少粮食进去仿佛都是无底洞。

最后还是太尉陈蕃提出应该遏制一下囤积居奇的商人,并且亲自诛杀了十几名囤积居奇的商人,开仓放粮,情况才有所改观。

而由此,袁树和卢植等人也意识到了,这场所谓的饥荒到底有几分是天灾、几分是人祸。

只是可惜了那诸多性命,在这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沦为饿殍,就那么死了。

等时间到了五月,长安城粮价上涨的消息也传来了,五陵之地的粮价应声上涨,其中以平陵和安陵上涨最多,几乎翻倍。

而粮价上涨的消息也进一步加剧了恐慌情绪。

人们都被饥荒给吓怕了,被饿肚子的事情给吓坏了,一听到粮价上涨,立刻不要命的出门购买粮食。

由此造成挤兑和粮价的进一步上涨,流言蜚语满天飞,什么百万饥民将要入关,粮食价格即将暴涨,各地粮食储存不足等等。

各地官府为此焦头烂额,难以应对,甚至就连便宜老爹袁逢也难以应对。

长安城因为人群聚集,更是各路流言蜚语的中心集散地,长安城的粮价为此被冲击的一浪还比一浪高,到处都是争抢粮食的人,还为此出现了踩踏、伤人乃至于死人的事情。

在这一阵粮价上涨和疯抢粮食的滔天巨浪之中,唯有茂陵县的状况较为稳定,仿佛滔天巨浪中一块稳如老狗的礁石。

倒不是说茂陵县的人素质有多么好,有多么的睿智、镇定,无惧流言蜚语。

而是茂陵县有袁树这头幼年体神兽坐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