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不是袁术 > 二百零二 宫廷大清洗

我不是袁术 二百零二 宫廷大清洗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为此番行动中最为重要的袁氏外援之一,段颎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因此,袁树事前已经允诺给予段颎诸多利益作为回报和奖赏。

现在大事已成,袁树当然要兑现诺言、让段颎获得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三公之位、以及车骑将军的头衔,还要给他万户侯,给他诸多钱财尊荣。

段颎对此激动不已、非常满意,直接就向袁逢行礼道谢,接着也不忘记向袁树行礼致谢。

且对袁树的行礼明显更加庄重,这让不少人对段颎和袁树之间的关系有所猜测。

接着是段颎的弟弟段煨,他也是立下重要功劳的一人,于是被任命为新任司隶校尉,执掌监察百官的重要权力,成为段颎之后的第二任段氏卧虎。

段煨显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大喜之下,赶忙向袁逢、袁树道谢。

段颎对此显然也很满意。

因为太尉和车骑将军地位虽高,却没有了日常实权,只有在大事的时候才会得到任命、拥有重要权力。

对于寻常人来说,这无异于明升暗降。

但是段煨接任司隶校尉这个事情打消了这种猜忌。

司隶校尉的权势不需要过多的描述,段颎的亲弟弟接下兄长的位置继续做司隶校尉,这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段氏兄弟的心算是被彻底的安抚了下来,在接下来的袁氏专政时代,段氏兄弟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外姓成员,并且为袁氏专政的格局竭尽全力。

接着,袁逢提议由董宣担任虎贲中郎将,由王宠担任羽林中郎将,至于统领他们的光禄勋一职,则交给了原执金吾袁惃。

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

作为皇帝身边最重要的两支禁卫军,虎贲军和羽林军是此番袁氏大军进入皇宫的最大阻碍,虎贲军一部甚至死守南宫不投降,逼得袁逢放火烧宫,这让袁逢十分恼火。

所以袁逢充分意识到了这两支军队的重要性,遂决定用全袁氏班底执掌这两支军队,将这两支军队打造为袁氏私兵,由袁氏家族的铁杆死忠统领。

他自己的铁杆王宠统领一支。

另外考虑到袁树的功劳和需求,另一支交给了袁树的铁杆董宣。

他们各自带领自己在北军中的班底来重建虎贲军和羽林军。

反正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爹和儿子之间不需要分得那么清楚。

最后,这支军队总管的光禄勋也被袁氏家族自己人接掌。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保护(监视)皇帝,将所有未经允许试图接触皇帝的人全部排除在外。

至于原先的光禄勋刘宽……他根本不在场,已经被软禁控制了,自然就没了这个职位。

一位九卿级别的大佬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失势了。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此番袁氏进军皇宫的第二大阻碍——卫尉统领的宫廷卫士系统也面临着大清洗级别的换任。

卫尉统领的宫廷卫士主要负责守卫宫门,皇城内的所有宫门都是卫尉的责任区,所以此番袁氏大军进攻的时候也接连攻破了不少宫门,杀死了不少反抗的宫廷卫士。

当然,这和卫尉袁滂本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和光禄勋麾下军队一样,卫尉统领的宫廷卫士也基本上都是宦官亲信,袁滂就是一块橡皮图章,旗下重要的南宫卫士令和北宫卫士令都是宦官安插来的,他根本指挥不动。

但也算是因祸得福,袁滂为此超脱事外,不需要为抵抗的行为承担任何实质责任。

尽管他这个卫尉的职位是一定会失去的,他不能再担任卫尉的职位。

在袁氏父子的策划之中,光禄勋和羽林军、虎贲军是监视、控制刘悝的第一道封锁线,卫尉和宫廷卫士们就是监视、控制刘悝的第二道封锁线。

未来的皇宫与其说是大汉皇帝的住所,不如说是刘悝这只老家雀的鸟笼,这几个重要的掌兵职位必须交给绝对值得信任的人选来担当。

所以袁逢提议由自己的故吏韩馥担任卫尉,成为九卿之一。

而卫尉手底下最重要的南宫卫士令和北宫卫士令,则由袁氏故吏孙元以及孙元的副手赵然分别担任,承担起重要的职责。

至于从始至终一言不发、眼观鼻鼻观心的袁滂,自然而然的失去了卫尉这个重要的职位,被袁逢提议调职为大鸿胪,原来的大鸿胪徐正彻底失去了政治前途。

对于袁滂,看在同宗的面子上,袁逢算是给了面子,还是九卿之一,但是没有重要的兵权了,成为了汉帝国对外交通的代表人,不能算没有实权,只是地位大大下降了。

对此,袁滂十分平静的接受了,他一言不发地点了点头,对此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诚然,他这个卫尉本来就是有名无实,一兵一卒的调动都要受到宦官的钳制。

陈郡袁氏也是素来不和汝南袁氏有什么密切的来往,尽管当下这个局面已经很能看出点未来汝南袁氏的辉煌意味了,但袁滂还是不为所动。

袁逢倒也没有太在意袁滂的态度,转而开始对第三个军事系统搞操作。

城门校尉系统。

对于控制雒阳各城门的重要职位,袁逢也算是比较看重的,但是这个职位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明显不如卫尉、光禄勋重要,所以袁逢就把这个职位交给了袁树来安排。

袁树则推荐由卢植来担任城门校尉这个职位,然后任命廉达为城门校尉司马,为卢植的副手,接着将十三太保中的其余十二人全部任命为城门侯,各自统领一支人马看守雒阳各城城门。

这一点为袁逢所认可,于是袁树麾下最初的十四名核心部下全都得到了封赏,正式踏入了仕途之中,从此不再是白身。

除此之外,原本担任执金吾的袁惃现在是光禄勋了,所以这个说重要不太重要、说不重要又有点重要的职位就交给了原长水校尉于邈。

然后是北军五校尉和管制五校尉的北军中候。

原本的五校尉全部升职了,接下来的五校尉则被袁逢任命了五个往来密切的袁氏故吏担任,北军中候则被安排给了和袁氏家族以及袁树本人都有密切关系的马日磾。

到这里为止,京师雒阳城的合法驻军全部都落入袁氏系统之中,由袁氏势力全面掌控京师兵权,京师雒阳的命脉自此落入袁逢之手。

除了军事层面,政治层面袁逢也没有落下。

他首先动手的就是被称为东汉行政中枢的尚书台。

尚书台地位虽然不高,名义上还是少府属下,但是其职权很重要,距离皇帝很近,把持的好了,能够就此垄断皇帝的声音,在袁逢的布置中有重要地位。

而在袁树的建议下,将为袁氏立下重要功劳的贾诩提拔起来,令贾诩担任尚书令。

另一名袁树重要的部下程立则被袁树推举为尚书仆射,为贾诩的副手,两人一同掌管尚书台。

除此之外,太常卿继续由唐珍担任。

少府继续由杨赐担任。

廷尉继续由郭鸿担任。

宗正继续由刘祖担任。

原大司农梁正被免去职位,由袁氏故吏毛阳出任。

袁逢打算自己退下太仆之位,把这个职位交给原城门校尉陆纡,以示拉拢。

至此,整个中央朝廷的行政基本格局被确立,袁氏本家、门生故吏群体和合作者把持了九卿的三分之二,且重要职位基本上都在袁逢的把控之中。

尚书台和九卿在袁逢的把控之中,这就意味着袁逢已经基本上控制了中央朝政,再加上雒阳驻军的袁氏化,则整个雒阳都能算是袁逢的自留地了。

紧随其后的,当然还不止这些。

袁逢没有立刻决定自己登上三公之位,而是宣布会议就此基本结束,留下了很大一片空白没有正式公布。

而受到震慑和控制的群臣也不敢随意打听,只能按照袁逢的要求各自回家,闭门休息,等待接下来的大朝会和进一步的公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