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不是袁术 > 一百七十四 我们是王师

我不是袁术 一百七十四 我们是王师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番行动,带队出击宫城的肯定是袁树自己,今日与会众人也都要参与进去。

至于行动的主力,在袁树的策划中,则以保卫部和老庄户共三千余人组成,这三千余人是袁树的看家底牌、家底子。

保卫部不用多说,一千多号人全是按照军官标准培养的,那是正儿八经的精锐,对上北军这种中央精锐也不会逊色。

老庄户两千多人则是最早开始接受军事训练、受训程度最深的人,虽然说未必有足够的军官才能,但是带一队新兵冲阵拼杀的能力还是有的。

他们算是预备军官的苗子。

另外,已经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三千多凉州门生和对军事有兴趣的一心会员则作为第二梯队加入到行动之中,跟着第一梯队的主力一起冲锋陷阵。

这一批人虽然没有保卫部和老庄户那么精锐,但也都是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受训时间也比较长,其中不少人也有过参加战争、杀人的经验,绝不是没有见过血的新兵蛋子。

所以他们加入到这场行动当中,也绝不会露怯。

总体来说,这六千多不到七千人算是袁树手底下目前最可靠的战斗力,无论是专业性还是忠诚度都有一定的保障,某种意义上算是袁树的私兵部曲。

此番行动,袁树将亲自率领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则交给卢植统领,紧随其后冲阵。

攻入朔平门之后,袁树计划由自己去捕捉刘宏,而卢植则主要负责斩杀宦官,互相保持联络。

此次行动主要铲除的是宦官,且因为行动的效率问题,袁树提出,分辨宦官的方式就是看他们有没有胡子。

没有胡子的都要杀死,争取要在天亮之前把所有宦官全部除掉,一个不留。

至于其他人等,则尽量不要杀死,以擒拿抓捕为主要方式,尤其是宫里面的女官、宫女等等,绝对不能滥杀,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要杀死的只有宦官,其余人等若有罪,可以事后审讯处死,但是绝不可随意杀戮,这一点,是我对诸位的要求,我相信诸位都是明事理的人,不会和那些野兽般的人一样失控,所以必须要提前决定好这条准则。

至于宫中的宫殿、房屋、财物,更要尽力保全,不能纵火,不能劫掠,我们是良知之师,不是野兽,我们是为了大汉的未来,而不是为了造反劫掠,我们必须要表现出知行合一的面貌,必须要以此告知天下人,我们不是汉贼。”

袁树的这一呼吁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认同,他们也认为他们不是汉贼,他们是伐无道诛奸贼的王师。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铲除宦官,所以杀死宦官是唯一的目标。

袁树平日里对整个一心会团体严格的纪律要求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也相信自己能够约束好这支武装力量,使他们达到岳家军的纪律水准,给新时代的第一页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注脚。

雒阳城不是随随便便的地方,雒阳城是帝国首都,天子脚下,储藏着数量极大的珍贵物资、文物、宝物,这些东西都是无价值瑰宝,但却在历史上惨遭横祸。

董卓火烧雒阳,以及西晋时期的武库大火,将十分珍贵的雒阳藏书、武库藏品烧得七七八八,几乎没有留存下来的东西,无数珍贵的文物就在这两场大火和数不清的动乱中彻底丧失。

这在袁树看来是非常可惜的。

他从来不认为军队就是野蛮的,无礼的,狂躁的,嗜血的。

不说近现代,就算是古代,也曾有过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的军队。

比如诸葛亮麾下的蜀汉北伐军,在魏国的领土上和魏国平民相处愉快。

比如岳飞麾下的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虏,所到之处,平民全力支持。

比如戚继光麾下的戚家军,那也是严明军纪,出征时若有扰民的,一律斩首示众,也因此得到了战地百姓的支持。

这足以说明编练一支与民秋毫无犯甚至相处愉快的军队并不是不可能。

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拿到军饷,稍微有点见识、文化,这一切就算是水到渠成了,对于暴力团体来说,他们的要求实在是不高。

只可惜,不做人的帝国统治阶级就算是这点事情都做不到,让一群手里拿着武器的大兵饿肚子、穿不暖、拿不到足够糊口的军饷。

军用物资层层剥皮,从出库到大头兵手上,能留下十分之三都算是有良心的。

就这,还指望人家打胜仗。

搞笑!

袁树对待自己的一心会属下们都是非常大方的。

一般的门生都能免费住宿,在良庄内,他们的衣食住行只是一笔很小的开销,吃饭之类的并不会费很多的价钱。

袁树通过加强运输和储存管理、就地获取食材等等诸多方式降低了伙食成本,并且不以此为盈利的方式,使得门生们在良庄内获取食物的成本较之雒阳城内外要低得多。

有些贫困的门生测算过,他们在太学里每月所需要的食物支出和在良庄内所需要的食物支出完全是两个概念,他们只需要支出在太学里百分之五十的费用,就能吃得比在太学内还要好不少。主要就是能吃饱,完全不会饿肚子。

粟米、麦饭管饱,不会缺盐,偶尔有肉吃,也会有蔬菜吃,特殊节日还有少量水果作为福利发放,几个人分一个果子吃,虽然不多,也能尝尝味道。

一日虽然只有两餐,但一餐是稠菜粥,一餐是干饭,不吃那种稀粥,所以很顶饿。

这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至于加入了一心会的会员或者参加军事训练的成员,那都是直接全额补贴的。

一日三餐,免费食宿,还有衣物提供,肉类、蔬菜类都是翻倍的提供,保证让这些人吃饱吃好,绝不让他们饿肚子,也不会让他们营养单调、不良。

很多加入之初面黄肌瘦身材单薄的太学生在进入良庄之后的两三个月里,都纷纷开始长肉,开始变得面色红润,头发也变得有光泽,皮肤都比之前更好,人的精神状态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笔支出当然不小。

所以不仅一心会下属产业的利润全都归入公账,袁树自己搞到的那些钱也都不是拿来自己用,而是投入到一心会的公账里。

他给自己开一笔工资,日常所用就从工资里支取,以此表示自己和大家同甘共苦。

至于其他有什么想要的,比如昂贵的水果、香料之类的,他要么坑爹,要么打袁隗的秋风,反正绝对不动用公账里的一枚五铢钱。

他自然不会饿着自己,不会苦了自己,他的工资收入补贴也是整个一心会最高的,超过一般会员好几倍,正儿八经吃饭,吃肉吃菜,那都不是问题,不存在他自己吃糠咽菜的情况。

但就是这样,一心会庞大的支出却没有导致财政赤字,反而是连年有盈余。

茂陵良庄早就收支平衡了,还能把利润拿来给雒阳良庄用。

雒阳良庄的发展也是很不错,正常的建设支出抛开不算,就算是硬扛了一次水灾之后,哪怕一心会还支出了一些物资和财物帮助城外平民重建家园,也没有到财政危机的地步。

不算这些意外支出,就在日常的饮食、教学、军事训练、农业生产的消耗来算,数字一点都不大,以至于袁树一开始都觉得自己是不是算帐算错了。

但是卢植领衔的审计部明确表示,算账是不可能算错的,每一笔账他们都有记录,每一笔账都经得起查验,每一笔钱从进入到支取再到落实用途,他们都有记录。

卢植对此盯得特别紧。

袁树也多次派人查账,或者自己来突击查账,也都没有查出什么问题,账面很干净,很健康,在往日看来很少的一笔钱就能让很多人吃饱又吃好。

最后只能得出结论——

正儿八经办事,不搞什么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稍微做点拟人的事情,就算有所消耗、磨损,一个正常运转的产业组织也不会到无米下锅的地步。

帝国朝廷的一系列操作只能说颇为返祖,雁过拔毛,谁都要伸出手捞点好处,平白增加了无数支出,以至于入不敷出成为常态。

袁树后来也安排贾诩刺探了一下各级官府的后勤支出账目,结果让他颇为无奈。

眼下这个时期虽然已经不复当年汉明帝、章帝时期三五十钱就能买一石米粮的好时候,但只要不战乱,在正常光景,在没什么天灾人祸的地方,粮价还是稳定的。

一石米粮本来只要一百一十钱到一百二十钱左右就能买到,要是碰到一点稍微有点良心的米商,给你降个几文钱也不是不可能。

雒阳刚刚经历水灾,粮价上涨,但经由一心会的努力和袁树的操作,水灾很快得到控制,粮价已经从一百五十钱一石回落到了一百一十钱一石,价格已经稳定下来。

所以雒阳本地老百姓虽然是月光,但吃饭还是能吃上的。

可是朝廷、官府、军队的粮食支出就完全不同了,外头卖一百一十钱左右的米粮,在这些组织的账册上却愣是能飙到一石四五百钱甚至五六百钱的地步。

至于其他的什么日用品、蔬果木炭、衣物之类的官府常用福利,那价格更是一个比一个离谱,离离原上谱,差个四五倍都算是讲究的,个别物件甚至能出现十倍左右的差价。

美其名曰——精品。

他们买的是黄金和蜀锦吗?

这种操作袁树怎么看怎么眼熟,怎么看怎么觉得是有中间商在赚差价,各路“刘专员”实在是太多,钱实在是不太够用。

老老实实办事,就算稍微贪一点,贪个十几二十钱,袁树觉得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你翻了好几倍的贪,贪出了倍差,那实在是太不讲究了。

所以袁树能用更少的钱养活更多的人,而东汉帝国则是了大钱办了丑事,输麻了都。

——————

ps:昨天吃红烧甲鱼,剩下的浓汤今天早上拿来炒了蛋炒饭,加强版的扬州炒饭,味儿贼香,吃了以后十分感动,所以加更一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