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古药谜踪 > 卷一 尸山鬼草 第十章 鬼阿魏

古药谜踪 卷一 尸山鬼草 第十章 鬼阿魏

作者:公孙敬沣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壮晃着脑袋,直叫看不懂看不懂,我和华伯则将目光落在了同一个位置,古卷的右上方,那里竟然多了个红色的圆圈,圈着两个怪异的图形。我用食指摸了一下,是朱砂,虽然很淡,可在这灰突突的兽皮上却很是显眼。

“这,这红圈是治化长老画上去的。”我低声叫道,虽然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但是我能肯定,最初我见到古卷时是没有这处朱砂圆圈的。

大壮也发了一回聪明,道:“这么说,这是长老留给咱们的线索了,可是,可是这勾勾圈圈的也看不懂啊!”

但见华伯倒是看得入神,他目光严肃,良久才道:“这是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上古文字,具体内容我也只能看懂其中的一点点,这确是一部记载着古方的药书。”

大壮眼睛都亮了,激动道:“师父,您连上古的文字都懂啊!咋从来没教给俺呢?”

华伯有些无奈的道:“二十年前,我在游历武夷山时幸得一位高人的指点,习得‘黄帝内经’祖本和一些兽骨医书,里面就是用这种类似的象形文记载的,只可惜我和这位高人缘分尚浅,相聚时日太短,也只是习得一些皮毛而已。后来,我见到治化长老,曾经向他请教过几个上古的仙方,其中,其中恰好就有这一味。”说着,他的手指指向了那个朱砂圆圈。

大壮一听“仙方”二字,立即两眼放光的问道:”师,师父,那,那圆圈中写得是什么啊?是不是怎样长生不老羽化飞仙云云?”

华伯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盯着古卷自言自语道:“这种象形文字最初刻于石头上,后来广泛的刻在兽骨或兽皮上,而这太素古卷上的文字是用高温烫在兽皮上的,原以为这种烙痕的方法起源于夏康时代的一种酷刑,没想到咱们的老祖先早已用它来记事了,只是从这些烫痕上来看,痕迹好像很不相同,更像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代所记录的。这其中记载的我也看不懂,不过,上面画的初鼎应该和一种古老神秘的丹术有关。”

虽然我早有准备,可听到确定答案,还是感觉十分惊讶,我问华伯:“难道这世间真有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术数法门吗?生老病死自然使然,我想会不会只是些延年益寿的方法,而上古先人形容起来总是会夸张一些?”

华伯点了点头,眉目中透着一丝兴奋,“我也是这样想的,延年益寿也正是我辈行医之所求,若真能寻到令人寿延长的法门,那岂不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儿嘛!想想我大汉武帝兴盛时期,那时全国百姓总数约五千万,何其强盛,可如今天灾人祸,战事连连,瘟疫肆虐,举国上下人数已不足两千万。唉!若真能探索一番,寻出个究竟,那可是造福于民啊!而且,我相信,你们乐家的事儿和治化长老的失踪也一定都和它有关。只是……”

说到此处,他的脸上竟冒出一丝不安……

大壮急道:“哎呀!师父,只是什么呀,你快说呀?可,可急死俺了。”

华伯皱了皱眉道:“朱砂圈里记录的确实是一味奇药,只是此药极是难寻,取之恐要跋山涉水,而且大凡奇药都生于绝境,或有猛兽精怪守护,凶险异常。”

我点了点头,对华伯道:“我自幼跟着张井叔习武,跋山涉水,身陷险境倒是都无所谓,就算搭上这条命又如何,反正吃喝玩乐小爷也享受够了,您先说说这到底是个什么药?”

“对对对,是什么药?”大壮瞪着眼帮腔道。

华伯道:“此药叫作‘鬼阿魏’,阿魏这种药并不稀奇,分阴阳两种,属阳阿魏最为普通,是一种伞形,如小树模样的药草,其脂膏可归脾,消积,散痞,杀虫,生长于西域戈壁或荒山之上,也算是常见之物;而这阴阿魏则不然,其生长于坟墓中的尸体之上,而且必须是女尸,对死时的年龄,死因,墓穴的风水都有严格的讲究,故而得之极其不易,许多人行医几十年都未曾见过这种阴阿魏,而太素古卷中记载的这种乃是‘鬼阿魏’,传说是阴阿魏中的极品,只生长于西域的一个叫‘万尸山’的地方,我也只是很久以前听治化长老提过那么一嘴,至于此物是否真实存在没人说得清楚。”

我问华伯:“治化长老给咱们留下的线索竟然是一味药材,这又是何用意呢?”

华伯摇了摇头:“我也猜不出长老的用意,古卷上的内容我也就只能看懂这么多了,或许长老需要这味药?可这鬼阿魏多半根本就不存在,不过为了长老我必须得去‘万尸山’寻一寻,只是我得一个人去,你们俩经验不足,会坏事儿的。”

“那不行,‘万尸山’听着就吓人,师父,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去呢,俺咋没经验呢?你忘啦,上次在华山遇险,命悬一线,多亏俺吴大壮……”

言语间,我明白华伯的心意,他是觉得只能看懂这一点点内容,线索实在太少了,能取到这种草药的可能性太过渺茫,而且治化长老这个提示,还根本猜不透是个啥意思,要是白忙活一通,再搭上我和大壮,实在太不划算了,可这很可能就是关乎我全家安危的线索,我绝不可能放弃,便道:“这部药书就是我们乐家的祖传之宝,药书在哪儿我就在哪儿,身为乐家子孙忘了本,岂不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呀?”

两张嘴到底还是胜过一张嘴,一番软磨硬泡,华伯也知道,太素古卷意义重大,我是古卷的主人,不带上我肯定是不妥,也只好让我和大壮同去,条件只有一个,这一路上必须听他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擅做主张。

这算什么条件呢!那是必须的,我和大壮都拍着胸脯保证,让往东咱俩绝不向西。

大壮问华伯,这万尸山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华伯摇头说根本没查到这个地方,只是很多年前,他医过一个患失心疯的病人,那病人发病前曾写了部叫迷楼的书,上记录了这么一件事儿。

传说佛教一百年前传入中土,原是由三位高僧东渡传法。其中一位高僧行至西域的一个偏僻村落,只见不远处阴气极重,即使白天仍是烟瘴弥漫,目不见物,到了夜里,更是阴森恐怖,有风吹过如万鬼嚎哭,故名为‘万尸山’。

据当地人说,此地原是一个古老的小国,国中的至宝就是他们的公主,传说中的‘西域第一美人’,她的眼睛能消除世间的嗔恨,让发狂的猛虎平静,让厮杀的军队放下手中的屠刀。当然,公主并非凡人,而是大梵天上的香音天女,有一次,国王大寿,宴席之上公主献舞,霓裳若云,月影凄,凌波仙子,彩袖飞,鸟兽纷纷而至,天降祥云,彩霞万道,一曲过后,君臣恍入极乐,以为只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实则已经过去了三天三夜,正所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此般盛景被倒影在了九天之上,据说不光当地的村民,就连西域的许多地方,仰望天空都能看见天女起舞的盛况,公主献舞的景象被一个有名画师手绘下来,画像虽不及本人万一,但见过此画的人仍然沉醉其中,一时之间,西域各国的王亲贵胄纷纷而来,只想一睹公主芳姿,无奈却没有人能找到通往这小国的路。

然而,西域有一妖国,其统治者鬼母乃魔神所化,善施毒咒恶蛊,传播瘟疫,周围小国均被其屠戮殆尽。鬼母颇具神通,知道公主是香音天女,能与鸟兽言说,知百草属意,故医道极其高明,又心地善良,经常为周围的百姓诊病,救死扶伤,而鬼母嗜杀成性,不想让她的瘟疫能被救治,就派出细作,假装生病,混入其中,最终找到了这个通往小国的路。

之后,鬼母便亲率大军而来,要取公主性命,公主知道自己的法力远不及身为魔神的鬼母,同意献出性命来换取国中百姓的平安,动刑那天,公主银装素服,独自一人出城来到鬼母的阵前,鬼母取出“嗜仙箭”射向公主,就在这一瞬间,一个年轻男子冲了过来,挡在了公主的身前,只可惜嗜仙箭乃魔族神器,岂是肉身可挡的,男子和公主一并被神箭射穿而亡。

这年轻男子正是鬼母的独子,只因爱慕公主方才舍命相护,可没想到不但没救回公主的性命反而惹下了大祸,鬼母痛失独子,哪里还肯罢手啊!她释放瘟疫,数日之内,国中所有人都痛苦的死去,鬼母仍然恨意不消,下了诅咒,让此处亡灵永不轮回,冤魂累生累世被困于此,日日受抽剥之苦,这便是万尸山的由来。

在当地若惩罚罪大恶极之人,便也将其处死之后弃尸于这万尸山中,以示受此诅咒。

再说这位高僧,心怀慈悲,不忍冤魂受其苦,便独自一人进入万尸山求其化解,村民都以为高僧必死无疑,谁知七天七夜后他竟走了出来,手中的钵内有白色脂膏,异香可传数里,村民问高僧这是什么?高僧答曰:“鬼阿魏”。

再后来这位高僧便在山脚下建寺弘法,日夜为此地诵经祈福,发愿度尽山中亡灵,就此也将佛法传入了西域。直到这位高僧圆寂,也从未提起过他在万尸山中究竟经历了什么,不久之后,“鬼阿魏”也不翼而飞,唯有佛法已传入西域各国,此事也就成了一桩谜案,有人说高僧进山后与鬼母达成了某种协议,更有诽谤者说真正的高僧已死在万尸山中,出来的是鬼母所幻化,因为有人看见他没有影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