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的戏剧年华 > 第296章 这是一本好花

我的戏剧年华 第296章 这是一本好花

作者:司马白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27: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仿清楼里住的编剧与导演都是一人一房间,与后世不同的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电影厂让编剧和导演享受最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演员。

北影的仿清楼最多同时住七八个剧组,江浔与江珊走进去的时候,长廊上一组组人正在讨论。

导演住的房间也是剧组开会的地方,参加剧组会的都是各部门的组长,读剧本、讨论剧本,后世管这叫剧本围读。

后世也有人说,韩剧为什么好看,是因为导演与演员重视剧本围读讨论。

其实这一重要创作方法,早就是中国电影生产的传统了。

近三十多年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有种观点是要我们学习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化体系。

其实,中国电影工业化生产体系早就运行与实践了几十年,那时就有戴着眼镜看的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上海电影制片厂1962年出品)和《欢欢笑笑》(BJ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也就是现在的3D电影,还有巨幕电影。

从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平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电影制片厂等等,都是用工业化流程组织电影创作与生产。

与罐头厂、缝纫机厂、自行车厂等一样,电影厂是当年国民工业体系中提供人民生活用品的一分子,生产的是精神生活用品。

“大家看这里,妇女拎着一袋粮食,”一位导演模样的人说道,“你去给我拎一袋粮食来,看你能拎着走几步。所以不对,应该是扛着一袋粮食,这个都搞不清楚还写什么农村戏啊,不成,你还得继续去下生活……”

得,有意思。

江浔的脚步慢慢就走不动了,他也不管江珊找他来干嘛来了。

往前走着,还是一位导演在说话,“您写的是车间里一片繁忙,这几個字你让我拍什么啊,太笼统……”

“对啊,”江浔笑了,“车床车间与刨床车间的繁忙是不一样的……”

江珊也笑了,浔子还是浔子,一点就透,果然跟那导演说得一样。

“你看,人家小伙子都能一下明白,所以你的东西得有细节……”导演冲江浔竖一下大拇指,江浔也朝着他竖了一下大拇指。

他是真心的。

正是这些人,他们以严谨坚守着中国电影真正的现实主义传统。

“高满堂,过堂了!”

他正在四处打量的时候,一声喊让他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这不是公安局,这是北影厂,别怕。”江珊笑得温柔缱绻,不知什么时候,她轻轻地拉住了江浔的手。

这个年代,编剧竞争很激烈,文学编辑也很严苛,“我爸说,文学编辑这一行是以挑剔为职业的。编剧不管大小,写的剧本都得面临文学编辑与主管剧本的副厂长等人的审核与讨论……”

江珊给江浔解释着,仿清楼楼道里常听到“谁谁谁今天过堂了”的叫喊,就是那位编剧的本子那天过审了。

此时剧本都是用北影厂稿纸手写,一遍遍根据修改意见重写,但懒得重抄,就在修改段落上将新写的内容用胶水粘贴上去,反复修改多次粘贴,剧本稿纸就厚得跟煎饼似的,时间长了掉地上有的都碎了,一部剧本手稿最后拿出去“过堂”时比香河肉饼都厚。

这样的手稿往厂领导面前一放,“你看我改了多少遍”,先拿个态度好的印象分。

“噢,我江叔,那算起来是就是北影的第一车间主任?”江浔看着一中年人激动地捧着“肉饼”飞奔过来,他下意识让到一边。

这位就是后来闯关东的编剧,此时却在北影厂碰着了。

虽然江珊没有明言,但他大致猜到让他来干嘛。

北影文学部的江怀延,他是江珊的父亲,就管仿清楼。

文学部抓电影剧本,是电影厂的第一车间,也是生产核心,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故事片的发动机。

江珊也是鬼马精灵,“文学部编辑就五六位,负责对接各位编剧,编剧一住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

哦,江珊把他带到一间房门前,江浔惊奇地看到了李准、白桦、苏叔阳还有辛十四娘的编剧彭名燕……

他们大多不修边幅,一看就是被剧本熬的。

八九十年代,中国住房很紧张,大多数编剧回家没地方静下心来写作。在仿清楼里,澡堂、食堂等生活设施齐全,来了,就不想走。

“爸,我把少爷请过来了,我的任务可算完成了。”江珊说着,笑着坐在床上,脸上全然是一幅轻松的表情。

“江叔您好……我,我早想过来的,没成想今天才来……”江浔称呼江珊的父亲为叔,一笔写不出两江字,倒也应景。

“珊子,你是不是没跟浔子说,过来干嘛……”江怀延看一眼女儿,“爸,留层悬念多好……”江珊却笑了,笑得满屋温柔。

“浔子,我们都看了当代,看了你的芳华,你的本子好啊……”江怀延笑着解释道,给江浔倒了杯水,又把分管创作的副厂长张少庭介绍给江浔。

“唉,也难怪人家中影嫌我们八大制片厂没有好片子,没有好剧本,哪来好片子?……”张少庭看着江浔,还没怎么着,就叹口气,“现在好本子有了,倒要批评。”

“对,这是一本好花!”江怀延笑道,“这,浔子,我们都看了,我今天找你来,就是跟你商量,你看,这本子,我们北影厂要了。”

你们要了?

江浔很是吃惊,昨天文学界、文艺界还批得厉害,今天北影厂就伸出橄榄枝。

这冰火两重天的滋味,让人一时受不了。

可是这话是从江怀延嘴里说出来的,他是北影文学部的编剧兼导演,曾历任北平电影制片厂文学编辑、组稿组长、文学部主任、策划部主任等职,他说的话不会再改。

“去年,本命年这部电话请了姜文来演,不是也能拍出来,以前谁能想到这样的人物会是电影男主角啊……”江怀延笑道,“你的本子,我们要了。”

“您的意思,北影厂要拍这个本子?”江浔期期艾艾地问道。

……

上海,上影厂,今天雨下得正大,谢晋导演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窗外的玉兰在雨中不断摇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