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从小卒到万人之上 > 第89章 好大的黑锅

红楼:从小卒到万人之上 第89章 好大的黑锅

作者:苏北穹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如榆林镇副将所言,二皇子更改了军报,把战败的罪责扣到石光珠和榆林镇总兵的身上,重创伊克昭盟主力后,他们没有共同出击,而是玩起了内斗,并最终导致了先锋营全军覆没。

先锋营,顾名思义,就是行军时走在大部队最前面,为大部队开辟道路;作战时部署在大军最前方,率先发动攻击或者最先承受敌方攻击,试探敌军虚实,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一战不仅被灭了两万余精锐,还折了数名两朝老将,如此大的损失虽说不至于让大顺伤筋动骨,却也对大顺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产生了影响。

石光珠这位擅长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名将的战死,直接冲破了永昌帝的心里防线。

替二皇子出谋划策的人还是非常了解永昌帝的,暴怒的永昌帝下旨将榆林镇总兵、副将等人全部抓到进京。

当然了,皇帝的人肯定到不了榆林。

李虎知道这件事时已是午后。

大帐里,李虎盘腿坐在矮桌前的坐褥上,看罢太子的来信,摇了摇头,把信往桌上一扔,站了起来,走到帐外,有些烦躁地望着远方。

将帅不和一直都是兵家大忌,他不相信石光珠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更不相信榆林骑兵会坐视先锋营全军覆没,这里面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猫腻!

二皇子?他有这个脑子?

李虎突然想起洛阳那个雨夜,司礼监的人曾说戴权怀疑二皇子背后是太上皇,这就说得通了。

一个连亲生儿子都能眼睁睁看着被烤死的人,又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李虎绝对想不到,这件事的发展也超乎了太上皇的意料,他原本只是想着让河套战事演变成一场消耗战,一点点拖下去,耗空国库,让永昌帝无法向天下的臣民交代,进而动摇他的皇位。

一阵脚步声响,张成领着几名将官走了过来。

张成走到李虎身边轻声说道:“将军,自生火铳和弹药全部领来了,您要不要去瞧一瞧?”

李虎从沉思中醒过来,想了想,说道:“你看过就行了.不仅要注意防火,也要注意防潮。另外,弹药是用来训练的,不是留着下崽的,让火器营敞开了放,没了我去想办法。”

张成:“是。”

李虎顿了顿:“从今天起,两顿饭都要有肉,特别是晚饭,每人半碗猪肉,半碗蔬菜,肉汤米饭管够。”

不等张成说话,李虎接着说道:“吃饱了饭才有力气训练。至于军需的事,我进宫一趟.接下来的操练依旧由你负责。”

张成:“是。”

李虎:“忙去吧。”

张成和那几名将领行了一礼,转身走了。

李虎对身边亲兵说道:“你先回家报信.慢着,就说我可能会很晚才回去,不要等我吃晚饭了。”

那亲兵:“是。”

李虎赶到皇城已是申时初。

远远的,百十来号官员,这时每人手里都举着一本奏疏,黑压压全在午门外跪下了。

李虎愣了一下,还是向午门走去。

近了,原来是都察院、翰林院和国子监那班清流,他们要做什么?弹劾榆林镇总兵,不对,皇帝已经下旨了,他们没必要在这个时候上疏,还是跪在这里一副死谏的模样。

他们这是在弹劾石光珠!

李虎大怒,人都战死了,还不肯放过他的家人吗?!

“哼”了一声,李虎大步向左掖门走去。

当值大太监领着一排禁军钉子般列在人群前方。

瞟了一眼李虎的背影,那大太监说话了:“上疏有上疏的路,先交通政使司,再由通政使司交上书房,这点规矩都不知道吗?”

跪在第一排正中的那名御史,高举起奏疏:“我们要直呈皇上!”

跪在他身边的官员大声说道:“石光珠贪功心切,轻薄冒进,陷入蒙古人圈套,致使先锋营两万余精锐全军覆没,使得朝廷的脸面荡然无存,葬送了朝廷在河套地区的军事优势。”

另一个跪在他身边的官员接言:“先锋营将士家家戴孝,京城随处可见身着缟素之人。”

那大太监心中一叹,外面的事他都听说了,丧葬品的价格翻了几番,就这也供不应求。

那名御史紧接着说道:“国有国法,军有军法。石光珠犯了国法军法,弄得天怒人怨,他万死莫赎!请皇上按律惩治缮国公府,给朝野一个交代!给死去的人,活着的人一个交代!”

所有的官员都是商量好的,这时众口同声:“请皇上纳谏!”百多人齐声一吼,声震天地。

听着午门那边传来的声音,李虎加快了步伐。

不多时,李虎来到了毓庆宫外,下意识向景运门内望去,却发现,乾清宫大门紧闭。

啧,估计躲养心殿去了。

同毓庆宫外的当值大太监打了声招呼,李虎走了进去。

李虎这回猜错了,皇帝就在乾清宫,而且正站在偏殿廊檐下,两眼望着午门方向。

戴权不在,只有当值大太监和几名太监默默地站在两侧。

他们都听到了从午门那边传来的微弱但清晰的吼叫声。

当值大太监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皇上,咱们先回上书房吧。在这里惊了驾可不得了!”

“惊驾?就凭他们?!”

永昌帝不屑地将手一摆:“他们若是真敢硬闯午门,朕倒是敬佩他们的勇气。”

当值大太监一笑:“咱们大顺有诤臣,没有谋反之臣。”

“哼”了一声,永昌帝:“真是清官诤臣倒也罢了。就怕有些人打着为国为民的名头,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说着话,戴权从月华门那边走了过来。

当值大太监轻声说道:“皇上,戴总管回来了。”

永昌帝转身望去。

戴权快步走了过来,向永昌帝禀道:“回皇上,司礼监和北镇抚司都查了,都没有河套与榆林的消息。”

永昌帝眼中闪出了光:“这么多的眼线,不可能全部死在了战场上。”

戴权没敢接话。

永昌帝接着说道:“派人去榆林看看,不要惊动老二。”

戴权:“是。”

永昌帝手一挥。

当值大太监领着几名太监退下了。

永昌帝望着戴权:“你说,老二的军报有几分可信?”

戴权更不敢搭话,跪下了。

“不要跪了。”

永昌帝叹了口气:“朕也只是隐隐约约有些担心.老二虽说从小就是个粗性儿,但是非大局还是能分得清的。”

顿了顿,“朕谅他还没有这个胆,也没有这个本事!”

听了这话,戴权眼中充满了担忧,犹豫着要不要将自己的猜测告诉永昌帝。

就在这时,一名司礼监红衣大太监神态惊惶的向这边飞跑过来。

永昌帝目光一闪,那红衣大太监已经跑到他面前的台阶下跪了下来。

戴权脸一沉:“什么事,这么慌张?”

那红衣大太监说话了:“一些将士的家眷围了缮国公府,要,要他们偿命”

永昌帝神色大变,对戴权:“快!千万不能出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