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从小卒到万人之上 > 第422章 各有手段

红楼:从小卒到万人之上 第422章 各有手段

作者:苏北穹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詹事府,辅导太子的机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能不仅涵盖了太子的教育,还包括了政务的处理和太子的日常辅导,设有正三品太子詹事,正四品少詹事等官职,他们不仅负责为太子讲解经史,还需将朝廷的军国重事及边疆政策等一一陈说给太子。所以说,詹事府官员对太子的影响最为直接。

此外,詹事府官员还参与科举选拔、史书修撰等,且与翰林院等衙门有紧密的关连,共同为太子服务。如果配置得力,詹事府就是一个小朝廷,相反就是一个摆设。册封皇太孙之前,詹事府就是个摆设。

永昌帝目光一闪:“太子看过了?”

当值大太监:“听说太子殿下并没有看这份奏疏.”

永昌帝笑了一笑,这一定是太子授意的,嚣张跋扈、贪墨军饷都是文官弹劾武将最常用的罪名,也是最难定罪的罪名,基本上都是不了了之。太子这是在给朝廷找台阶下,也是保护李虎。

想到这里,永昌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当值大太监说道:“给内阁送过去。”

当值大太监:“是。”

永昌帝又把目光转向戴权:“贾政说的不错,必须取消那群六根不净的假和尚的特权,否则新政就成了摆设。”

戴权犹豫了一下,说道:“佛教势力不小,若是闹出动乱怎么办?”

永昌帝:“动乱?你说的是佛教敢造饭?那好,朝廷养了那么多兵正没事干呢!一个小小的洛阳府就抄出了三四十万浮财,这要是全抄了,漠北军事、重修黄河大堤、赈济灾民的钱就全都有了。”

听了这话,戴权嘴角一抽。

永昌帝转了话题:“告诉恩科进士出身的官员,就按太子的意思办。哪个敢坏了朕的方略,朕揭了他的皮。”

“是。”

戴权暗暗一笑,钱果然能通神。

永昌帝想了一想,又道:“拟一道密旨给李虎,上一道请罪奏疏,辞去兵部右侍郎,再自请罚俸一年。”

戴权:“是。”

永昌帝又默了一下:“他不是累了嘛,安徽、两淮不用去了,把河南清理干净了,再将河南、安徽和两淮的地方驻军安排好就从徐州坐船回京吧。朕打算在漠北用兵了,正好回来替朕出出主意。”

戴权:“是。”

忠顺王府书房

“自作孽不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忠顺王十分兴奋外加九分解恨地说道:“天下士绅让他得罪完了,佛教在皇亲国戚勋贵中的影响力也不小,再加上都察院、翰林院和国子监那班清流这是个好机会!咱们得好好地轰他一轰!就算不能将李虎剥得干干净净,也得让他脱层皮!”

梅翰林正坐在他的书案前,拿着他才能用的那支笔在奋笔疾书。。

忠顺王一边走一边说道:“还有衍圣公府,若不是李虎,他们也不会落得今天这个地步。哦对了,南安郡王府,江西总兵是南安郡王府的门人,他这是折了南安郡王府的一条胳膊.你再替我给南安郡王府写一封信”

说到这里,他停住了脚步,“这小子得罪的人不少啊!”

梅翰林这时将笔一搁,一边朝着墨迹吹气,一边说道:“王爷要有个心理准备,李虎毕竟为朝廷立了大功劳,而且是证据确凿.这件事估计很难将他扳倒。”

忠顺王怔了一怔,接着将手一摆:“无所谓。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先试试,万一成了呢。”

梅翰林点了点头。

正在这时,管事的急匆匆走了进来,脸色不太好看。

忠顺王皱了皱眉:“怎么了?”

管事的:“回王爷的话,探花郎那边传来了消息,宫里的旨意,让他们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办探花郎还说,他们已经将联名奏疏烧了,正在重新写奏疏,按宫里的旨意写。”

忠顺王脸一沉:“一群废物!同样是文官,他们怎么连前明文官的一半都不如!不说撕袍扯带上演全武行,去午门前跪一跪总是可以的吧平日里出口成章,说话头头是道,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就怂了?!”

梅翰林苦笑了笑,当今可不是前明的万历,他是政变夺得的皇位,惹急了,他真的会杀人!

“哼”了一声,忠顺王望向梅翰林:“咱们该怎么办?”

梅翰林:“王爷先不要焦急,这个结果也不是意外中事。”

忠顺王望着他。

梅翰林:“只要一日没人能替代李虎,他就是安全的。”

忠顺王目光一闪:“说下去。”

梅翰林:“朝廷的情况王爷也清楚,虽说有很多将领,但既能让皇上放心,又能打的却没几个.王子腾屡战屡败,损兵折将,皇上为何还会重用他?就是用他来制衡李虎等人。所以,咱们要给李虎来一个釜底抽薪,找到一个,甚至多个可以替代李虎的将领。”

忠顺王眼睛一亮,急问:“上哪儿去找?”

梅翰林:“重开武举与武学,栽培平民将领。大顺朝这么多人,不可能没有可以替代李虎的人!”

听到这里,忠顺王双手一拍:“好!你立刻替本王拟一道奏疏。”

梅翰林目光一闪,他还有一句话没说,皇帝之所以容忍忠顺王,也是为了制衡勋贵将领,一旦有了其他合适的人选,忠顺王的好日就到头了。

忠顺王突然想起:“不能痛打李虎这条落水狗,咱们可以趁机搅黄了结干亲这件事啊!若真让林如海的女儿成了皇后的干女儿.打狗还要看主人呢。”

梅翰林点了点头:“这件事不难,只要李虎的名声臭了,宫里就要为皇室的声誉考虑,结干亲的事自然就黄了。”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那群和尚最擅长蛊惑人心,造谣生事”

忠顺王也笑了起来。

门洞倒厦滴水檐下那对刚挂了不到三个月的印着“康王府”三个字的红绸灯笼又换成了白纱灯笼。

大门前,几十名戎装贯甲的挎刀禁军坐在马上等候出发。

他们的中间停着一辆杏黄大马车。

一阵脚步响,穿着孝服的三皇子康王从大门里走了出来。

他的身后紧跟着南镇抚司指挥使甄頫、千户孔庆祥和王礼。

走到石阶下,康王停住了,转身望了一眼府门上的匾额,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过身子登上了马车。

车夫将鞭杆在马臀上轻轻一拍,低声喝道:“驾!”

那马拉着车慢慢走去。

禁军骑兵策马紧随康王的马车驰去。

望着消失在街头的车队,甄頫摇了摇头,淑妃病的蹊跷,死的也蹊跷,从病发到薨逝还不到五天,比贤妃的情况还要诡异。

淑妃临死前向皇帝求了恩典,放康王出府,去皇陵监修工程,替祖宗修缮皇陵,为皇上修万年吉壤。

淑妃一辈子不争不抢,皇上没办法拒绝她的遗愿,便答应了她。

或许是愧疚,又或许是怜悯,永昌帝让淑妃停灵十四日,追封皇贵妃,陪葬帝陵。

甄頫抬头望了望天,阴云密布,与朝堂一样,那些秃驴真能闹腾!闹吧,闹大了,皇帝动了肝火,他们南镇抚司才能派上用场,立功,顺便发上一笔横财!

想到这里,甄頫望向王礼:“你父亲今天回来?”

王礼:“是。”

甄頫点了点头:“走,回衙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