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从小卒到万人之上 > 第407章 行刑,封号

红楼:从小卒到万人之上 第407章 行刑,封号

作者:苏北穹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月十五前,官府不拿人、债主不讨债,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大顺立国百余年,从未打破过,更别说正月初一杀人了,还是凌迟!

老百姓兴奋了,通往菜市口的路上挤满了人,一个个裹着大棉袄,头上身上落满了雪,冻得鼻涕直流,但那也高兴,娱乐节目太少了。

“来了!来了!”

马蹄声和车轮压雪声传了过来。

人群骚动起来,后面的不断往前面拥,维持秩序的兵马司兵丁们横着长枪拼命地抵住涌动的人潮。

与其他死刑犯不一样,被凌迟的人不论男女,都会被扒光衣服游行示众,这种做法就是为了对受刑者进行凌辱!

为了保证孙绍祖能撑过三天,剐足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刑部不仅掏银子熬参汤给他喝,还破例在行刑台上搭了棚子替他挡雪、四周添了大火盆给他驱寒暖身,大顺立国以来独一份!

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根本不清楚孙绍祖犯了什么罪,但能被朝廷凌迟的,肯定不是好人。

不知谁吼了一声:“打他!”

接着一团雪球砸在孙绍祖的脸上!

犹如水珠溅入滚油锅里,一团团雪球飞向孙绍祖.

很快,口中衔着木嚼的孙绍祖被绑在了行刑台上木柱上。

刑部官员为孙绍祖验明身份后,开始宣读圣旨。

听了孙绍祖的罪名,老百姓更愤怒了,一双双喷着怒火的目光似乎要将他给千刀万剐了,挤在行刑台前的人口吐震耳的骂声,至于谁说的是什么,骂的是什么,那是根本听不清楚。

在老百姓的谩骂声中,身着红衣的刽子手来到了孙绍祖的面前。

一等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按规矩头一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每一刀大小如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每十刀一歇,一吆喝,让犯人保持清醒。

刽子手望着孙绍祖,突然猛拍他的心窝一掌,紧接着操着刀子,灵巧地一转,从孙绍祖的右胸脯上旋下一块铜钱般大小的肉。

紧接着,刽子手用刀尖扎住那片肉,高高地举起来,向左右的监斩官和百姓展示。与此同时,他的徒弟高声喊道:“第一刀!”

这时只见刽子手将手腕一抖,那片扎在刀尖上的肉飞了起来,然后落下,这第一片肉是谢天的。

第二刀从左胸动刀,老样子,干净利落的切下一块肉,然后摔在地上,谢地。头两片肉要祭天地!还有第三片,这一片肉甩向空中,谓之谢鬼神!

仪式结束,凌迟正式开始.

围观的百姓开始都还是静静地望着,可很快便有闲汉带头喊了起来:“十一!十二!十三!”

接着更多的百姓喊了起来:“十四!十五!十六.”

十几刀下去了,孙绍祖身上已经出血了,不过并不多,天气寒冷,加上开刀前那一掌打在孙绍祖的大血脉上,伤口处只渗出一些血珠。

切下来的肉,要一片一片摆在案头,执刑完毕,刑部官员要上前点数,多一片或者少一片,都是违抗圣旨。

一刀一刀切下,孙绍祖疼得双眼圆瞪,头上汗如雨下,绑在木头上的手臂青筋暴起

好大雪,漫天纷纷扬扬,贾赦院中的雪地上跪满了阖府的家人奴婢。

跪在那里的贾赦不仅惊恐亦且茫然。

宣旨太监温言提醒:“贾将军,谢恩吧。”

贾赦这才醒来,忙叩下头去:“罪臣领旨!”

宣旨太监将圣旨递给贾赦,一面说道:“陛下说了,赃物和抵罪银子打发人送到户部去就行了。”

贾赦:“是。”答着,捧着圣旨站了起来,对王善保说道:“请这位公公下去吃茶。”

宣旨太监:“不麻烦了,司礼监那边还等着回话呢。”说罢,转身离去。

贾赦目送着宣旨太监消失在大雪中,低头望向手中的圣旨,下颚的胡须在微微抖动。

这时邢夫人走了过来,轻声说道:“老爷”

贾赦:“散了吧。”

邢夫人闻言心里一松,答了个“是”,连忙招呼众人退下。

“王善保留下。”贾赦补了一句。

王善保停了下来。

贾赦咬着牙:“你去菜市口一趟,告诉刑部的人和刽子手,替我好好招待那个狗杂种!”

王善保:“出多少钱?”

贾赦:“随他们开口。”

王善保微微一愣,铁公鸡拔毛了!看来被那个孙绍祖气的不轻啊!

贾赦:“让他们去户部找你们二爷拿银子。”

王善保暗暗一笑:“是。”答着退了出去。

这里只剩下了贾赦,他望了望手中的圣旨,然后朝皇宫方向吐了口唾沫:“有你哭的时候.”转身向书房走去。

国公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头衔,用以封赏对国家和皇室有重要贡献的人,非军功社稷者不得封赏。

国公爵位也分三六九等,以国名为封号,以吉祥、美德字为封号,甚至以方位为封号,最尊贵的国公封号自然是以国名为封号,这一类封号不仅是对个人功绩的认可,也是对其家族的荣耀。

永昌帝背着手在御案前来回疾走。

皇太孙静静地坐在榻上,小心翼翼地望着他。

永昌帝猛地又走到御案前坐下,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笺纸上大大写上了“忠国公、安国公、定国公、襄国公”一排大字。

想了一想,又写上了“威国公”三个大字。

顿了顿,又写上了“靖国公”、“卫国公”,随即又将“卫国公”三个字划去,接着,他在最底下写下了“郑国公”和“鲁国公”,便搁下了笔,两眼紧紧地盯着那张纸凝神默思。

过了不知多久,永昌帝回过神来,提笔划掉了“郑国公”、“威国公”、“安国公”、“定国公”和“襄国公”,朱笔在“鲁国公”上顿了顿,最终还是没有落下去。

纸上只留下“忠国公”、“靖国公”和“鲁国公”。

永昌帝提笔在空白处写了起来,“年禄三千五百石”、“加封太子少保”、“赏穿.”

墙角的自鸣钟突然响了,永昌帝手一抖,一滴浓浓的朱墨滴在宣纸上。

看着被朱墨覆盖了的“赏穿”两个字,永昌帝怔了一怔,接着将笔一搁,向指针望去,该用膳了!

就在这时,当值大太监轻步无声走了进来,禀道:“启奏皇上,淑妃娘娘想给三殿下送饺子.”

永昌帝默了一下,说道:“让老三进宫陪他母妃用膳,黄昏前出宫。”说完,对皇太孙,“走,去你皇祖母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